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5篇

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5篇

棼谷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湖北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5篇,欢迎阅读参考!

  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宽处250米,堪称华夏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

  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城墙处7米,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

  它宽度180米以上,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宽处250米,人称“华夏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处7米,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2)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米公祠,原名米家庵,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为了纪念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修建的一所祠宇。位于襄樊市樊城区西南的汉江之畔,临江而立,与襄城的夫人城隔江相望。米芾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米襄阳。米芾集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所著遂成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

  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研史》、《海岳题跋》等。《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公元 1086年)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康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代张丑撰《张氏四表》。

  《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来随父亲迁居来到襄阳,在襄阳居住了十几年以后,宋徽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在他17岁的时候又随母亲去了京都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晚年定居在江苏镇江。现在在江苏镇江仍然有米芾的陵墓。

  具《米氏世系》碑记载,在元代至正年间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扩建于明而又被毁于明代,明末整个米家庵成了一片废墟了。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解放后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

  建国以来,国家曾拨款对米公祠多次进行维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米公祠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不仅将仅存的牌楼过厅和宝晋斋修复一新。而且依据米公祠记石碑文等史料,增设了一进院,内有大屏风、半壁厅、怪山石、墨池;二进院通过“墨园觅胜”门,有洁亭、曲径通幽、米氏故里碑;三进院为石林、四百余岁的银杏树,树下矗立着五通记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记》、《米南宫志林序》、《净明斋记》《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序》。园两侧建有碑廊,计16间,朱红廊柱,饰以雕刻,美观大方,内嵌砌米氏父子、黄庭坚、蔡襄、赵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玑满壁,交相辉映。米公祠经过修缮后,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方毅、张爱萍、张廷发、杨静仁等曾到米公祠参观,有的领导人还为米公祠题词。

  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米公祠的大门,它是在2001 年汉江大道改造时重新修建的,它是四柱三间七牌楼硬山式建筑。大门牌楼综合了鄂西北历史传统建筑风格与祠宇内的环境相互衬托、相互呼应,把名人文化与传统建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入正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青石屏风,正面雕刻清代王*临慕的米点的山水画,“雾索蒙蒙树,烟云淡淡山,元章有遗法,妙处几人攀”背面雕刻民间风俗画“五福拜寿”。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总占地面积为25亩约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是一个三进院落,主体为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樊,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的地方就是进院。在院子的西边有个亭子,它是“洁亭”。为什么叫“洁亭”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米芾特别爱干净,而且好洁成癖。关于洁亭的由来,在我们襄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天米芾遇到一个书生,知道这个书生姓段,名拂,字去尘。于是米芾就想:拂且去尘,真吾婿也。后来米芾果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书生。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米芾单单从一个人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人特别爱干净,可见米芾好洁到了什么程度!米芾洗手从来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用双手相拍或者甩手的方式把手弄干。洁亭也就由此而来。

  位于我们前方的这个建筑叫—拜殿,它是米公祠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米氏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

  康熙皇帝特别喜爱米芾的书法,经常搜集米芾的法帖。大概也就是这个缘故,到了康熙三十三年,襄阳道宪御史邵嗣尧到任不久就声称:“夜梦米南宫,先贤求助建祠”。于是邵嗣尧就召集米氏族人和地方绅士赞助建祠,也是在这次修建中把米家庵改称米公祠。(米芾历官十八年,也有称他为“米南宫”者,南宫是礼部的别称,米芾曾经官至礼部员外郎。)现存的米公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元年,在殿的正上方有一匾额,上书“米公祠”三个大字,它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也就是丞相)襄阳人单懋谦所题。

  进入拜殿,首先看到的是位于正中央的米芾的一幅自画像。它是一纸拓片,原石刻现藏于桂林伏波山的还珠洞内。在画像的两边有副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它是河南的书法家陈天然所书,意思是:米芾虽然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他喜欢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同时喜欢收藏晋代人的书画作品。米芾举止癫狂,又好洁成癖,擅长书画、精通鉴别。行书、草书都是吸取前人所长,欣赏的是王献之,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和称宋四家。后人对他的评价就是“颠不可及”了。“颠不可及”这四个大字是米芾的23世孙米初传所题。

  在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说米芾的书法无人可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二是说米芾举止癫狂、性格粗旷,也是无人可比的。就拿米芾爱石来说吧!石头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但是米芾拿它当宝,每当看见一些奇行怪状的石头以后,就要穿起官府对着石头三叩九拜!据记载,公元1074年,米芾23岁的时候来到桂林,居住在西山的资庆寺内,与绍言和尚为友。

  他在桂林除了留下一件石刻外,还留下一副《阳朔山图》,图中有题曰:拜石人,居岩壑。至奇之地,作宦佳处,无过于此。米芾自称“拜石人”,因为他喜欢向石头作揖下跪。他之所以“拜石”,有人说是因为他“爱石如命”,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传说米芾在无为(县名,在安徽境内)当通判时,他的顶头上司是位姓麦的知州,这位麦知州搜刮民财,不择手段,老百姓称他为称“面老鼠”。

  秉性耿直,一身清廉的米芾在他的手下任职,心里实在不是滋味,特别是每月逢单日要到州衙议事,需身着朝服,向麦知州行礼,这使米芾心中更加恼火,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每逢单日清晨,他便吩咐家人将古石搬出摆好,然后穿好朝服,向石头参拜,一边拜石一边叨念:我拜无知的干净的石头,也不拜有知的肮脏的面老鼠。”如此拜后,边觉得心里舒坦了许多,然后在去州衙议事。

  后来他的家人秦礼要结婚了,米芾心想,秦礼十六岁就跟了自己,十年来忠心耿耿,如今要结婚离去,而自己又穷的拿不出礼钱这如何是好?米芾想了好几天,终于想了一个办法。米芾想反正我不愿与“面老鼠”同流合污,何不叫秦礼去“告密”,就说米芾在家朝服拜石、侮辱朝廷。这样一来,秦礼可以拿到一笔“告密费”,可以用来办理婚事,我也可以就此脱此差事了,岂不一举两得?

  谁知家人秦礼誓死不从,米芾只好自己写了一封信函,派人送到州衙,麦知州拆封一看,顿时火冒三丈。原来信中写道:通判米芾,狂妄不法,每逢开衙议事,即具朝服拜石,更甚拜石时还口中念念有词:宁拜无知石,不参面老鼠。米芾知名不具,麦知州立即修书参本,说米芾朝服拜石,侮辱朝廷。不多日,朝廷复旨,米芾被革职。离去时,米芾将自己用的床凳桌椅等全部送给了秦礼,自己则泛舟江湖而去。自此以后,米芾就有了拜石的嗜好,看似“拜石”,其实是崇拜耿直无私的品行。

  进入中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棵银杏树,也叫白果树,据今以有412年。银杏树和水杉、银杉属于植物的活化石,因为它们的树龄很长。银杏树的后面有一块影壁式的大石碑,它是由几快石碑拼嵌而成,上面记载了从宋朝到明清时期米氏家族渊源的变迁,也就是米氏的家谱。这快存世碑刻能够保存至今,还多亏了米芾的27代孙米高勤先生。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使米公祠里的碑刻免遭损坏,他将一些碑刻迁至米家庄(也就是米氏后人居住的地方)。把它们埋在自己家里的地下,一埋就是十二年,直到1951年,他才把这些碑刻挖出来捐献给了政府,所以说对米公祠来说,米高勤的贡献是的。这快家谱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有的就存放在这个院子东、西两边的长廊内。

  来到米公祠大家重点参观的主要就是米芾的书法碑刻和书法墨迹,这其中就有一件米公祠的镇祠之宝,这件宝物到底是什么,过一会我会给大家介绍。米公祠藏有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帖45碣,其它碑刻145碣。这其中包括了苏轼、蔡襄、黄庭坚等人的书法精品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作品。古代、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汇聚一处,显现出了米公祠作为一座书画宝库的艺术价值。

  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是宝晋斋,它是米芾从前的书房,它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大家可能要问,米芾为什么要把书房叫宝晋斋呢?这是因为在米芾的书房内收藏的都是晋代人的书画,所以就把书房命名为宝晋斋。宝晋斋以前陈列的是米芾的书法作品,现在里面有一个米公祠的立体模型,还陈列着当代著名书法家举行的书法展览的作品。穿过宝晋斋就进入第三进院了。位于米公祠里面的这个建筑叫“仰高堂”,仰高堂顾名思义就是瞻仰先祖遗风的地方,现在是米氏珍品馆,米芾的一些珍品也都陈列在里面,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

  在参观米芾珍品之前,我先向大家米芾的书法风格。史料传说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是一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法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也就是他善于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弥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也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流世较多,并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深,成就以行书为。虽然他的画没有流传下来,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都刻有米芾的书法,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思是说唐代的书法讲究结构,宋代的书法讲究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练习书法,自称是“集古字”。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3)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襄樊南漳县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水镜山庄和美丽的水镜湖光。现在我们正在前往的是水镜山庄!位于湖北南漳县城西南三里处,相传是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故居,如今庄中留有一块“水镜庄”的石碑。

  司马徽,河南款川人,雅号水镜先生,山庄故称水镜庄。《三国志》裴松之注和郦道元《水经注》等著作都曾记载这一古迹,但是真正使水经庄名闻遐迩的还是《三国演义》。刘备因避祸潜出襄阳西门,马跃檀溪后,一路狂奔到水镜庄,见到清气飘逸的水镜先生,向他请教世事,他郑重地推荐了诸葛亮、庞统两位俊杰,并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从此战机大转成为一方霸主。水镜先生荐贤的故事举国皆知人人崇拜。现在,水镜先生的栖隐地水镜庄已成为游览胜地。

  水镜庄何时修建现无法考证,据南漳县志记载,水镜庄于清朝乾隆年间得到重建,抗日战争时期遭到破坏,后修复,景区内设有荐贤堂、水镜祠、草庐、白马洞等主要景点14处,现已初具规模,既同南漳西南的抱璞岩遥相呼应,又与襄樊隆中相连一体形成了古三国旅游线之一。水镜庄依山面水,风光绮丽。庄前的蛮河弯弯如带,飘飘东去;庄后的玉溪山,山势陡峭,森林繁茂,雄伟壮观。有奇特的白马洞、老虎洞、四门佛洞、隐龙洞,有鬼斧神工的神秘谷,有冬暖夏凉终年流水不断的长渠大河。

  水镜庄现分为三个游览区:

  一是以茅庐、荐贤堂、白马洞为中心的人文景观区。茅庐是司马徽生活起居、待客交友、开堂讲学的地方;荐贤堂为司马徽荐贤之处。公元207年,刘备从襄阳逃出了由蔡帽等人设下的“鸿门宴”,马跃檀溪,来到南漳。水镜先生神机妙算,早派书童到城东山梁恭候,迎进水镜庄,在荐贤堂向刘备荐贤:“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白马洞是一自然洞穴,水镜先生曾在此读书、会友、弹琴、对弈。

  二是以文笔峰为主体的亭塔式建筑群游览区。文笔峰始建于清道光21年。当时,江西籍人姜国祺在南漳任县令,他雄心勃勃,想为建设“金南漳”做一番贡献,但科甲无人,人才贫乏。为激励人们办学兴趣,培育英才,他集本县城有志之士,筹资捐物,请能工巧匠,建立此塔。从此,这座塔便成为激励南漳发展教育,振兴科技的象征。

  三是以神秘谷至三道河的自然风光游览区。神秘谷位于玉溪山右侧,峡谷中乔木参天,灌木丛生,怪石林立,洞穴各异。并有“穿山岩”、“联姻洞”、“仙女桥”、“蘑菇石”等自然景观。水镜湖距庄四华里。原名三道河水库。60年代初,南漳、宜城两县人民在“九华山”处锁住蛮河水,高峡建平湖。因库水清如镜,故人称“水镜湖”。该湖东西长40余华里,库蓄水1.6亿立方米,集灌溉、发电、渔业于一身。楚国初期“熊绎丹阳”之地,即在库区之中。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现在请大家按秩序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我们可以看到水镜庄古建筑物是依山而筑的,进入水镜庄庄门后,便是几十级很陡的石阶,上到顶即是庄院墙,院内有一依山壁而建的古屋,犹如庙堂一般飞檐斗拱。然而屋的一侧是砖砌瓦盖,另三面则利用了山洞的岩壁,使屋的厅堂实际是山洞的洞府。以前“洞府”内供奉有神像,如今四壁空空。由于熟知《三国演义》的中国人实在不少,多年来人们对游水镜庄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人庄一游,发一番思古幽情。

  水镜庄背靠玉溪山,山腰一洞,叫白马洞。洞前一门楼,上额书“水镜庄”三字,左右有“彝水环绕”,“明镜高悬”石刻对联。顺门楼向东,依山筑城垣数十米,上有垛堞,城接二天门,二天门到头天门有石级上下。水镜庄依山面水,视野开阔,向北眺望,南漳城及周围田园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从前左有珍珠泉,右有文峰塔,彝水洞前流,白云顶上飞,现已重修,辟为公园。

  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4)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避暑旅游胜地——薤山避暑山庄!

  避暑旅游胜地——薤山,位于谷城县西南46公里处,其主峰女儿峰,海拔1099.3米。薤山西临道教圣地武当山,为武当山余脉。东接有“小三峡”之称的南河,河水沿山脚,滚滚东去。

  被誉为“中国南避暑山庄”的薤山,林木参天,掩天遮日,常年平均气温只有12℃左右。在清同治年间,外国传教士在此兴建西式别墅50余幢,现今保存完好的有10余幢。1942年夏季,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先生曾到薤山避暑,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至薤山脚下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觉得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山上林荫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我这才尝到所谓避暑的乐趣。”

  薤山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93.3%,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薤山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常年平均气温只有12℃左右,夏季的平均气温是22℃左右。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如清代嘉庆年间的诗人安庭松写过一手诗《薤山叠翠》,诗中唱到:“大薤峰高行影孤,青堆螺鬓接虚无,凌空不许红尘到,一幅烟岚画入图”,将薤山的秀、丽、奇描写得一览无余。

  “薤山叠翠”为华中著名景观之一。此外,薤山还有“大小梳妆台”、“天然溶洞”、“活动石”、“猴儿洼”等景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内游览观光!

  薤山大门

  我们现在就站在薤山脚下,马上我们就要从这里登山了。

  这里是薤山的山门,大家请看这上面“薤山国家森林公园”几个字是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秘书、曾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题写的。很多人不认识这个“薤”字,这个字普通话念“xie”,是一种药草,学名叫薤白,俗称野韭菜。

  据古城县志记载,明朝医圣李时珍去武当山采药路过此山,在山上住过几天,采集了不少稀有的药草。他发现此山薤白满布,就把这座山叫薤山,薤山由此得名。1875年,一位路过薤山的意大利旅游家,对薤山自然风光赞叹不已,回国后,首次向世界介绍了薤山,称大薤山“是和承德南北并辉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南避暑山庄”,从而使薤山走向了世界。1994年,薤山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森林公园,今年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薤山风景秀丽,有庐山之美,谷中清泉溪水,谷旁悬崖峭壁,谷底茂林修竹。山峰错落有致,峰峦青翠欲滴,远近高低,层峦叠嶂,一望无际。素有“薤山叠翠”之称,是谷城古八景之一。

  现今的薤山,新铺的柏油马路,全长6.5公里,直达旅游中心,下面路口与石开,石房公路相接,大小旅游车可直达主峰女儿峰,境内公路四条,延伸到各个旅游景点。旅游中心设有宾馆、招待所、商店、邮电所、医院等服务行业。

  西洋别墅群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些房子就是薤山著名的别墅群了。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别墅都是西洋式的建筑,因为这些建筑都是十九世纪末由西洋的传教士所建造的,近代以来,自光绪末年,挪威、丹麦、加拿大、葡萄牙、荷兰及美、意、英八国传教士在此兴建了西洋别墅70余栋,其中有两座教堂,一座天主教堂,一座__堂,还有一个学堂。抗战以后,逐渐衰落,大部分别墅毁于战火,留存到今天的只是15栋了。看了这些别墅,人们就可以想象传教士们当年在薤山生活的景象。

  从光绪末年起,洋人几乎每年农历四月来,直到八月走,每年有上白人。因山路窄,车马难于行走,一般是从石花和南河两路登山。到现在还流传着许多洋人在这里生活的故事。

  这些别墅大都采用拱形门、大回廊的建筑风格,同时建有壁炉、抽风道、储物地窖。它是外国人设计,由中国人利用当时的技术条件,就地取材建造而成的。

  这些别墅大都面朝南,疏而不密,别墅之间既相隔不远,便于往来,又自成一体。

  在凤凰山的山脊上,过去建有网球场,周围有石桌28张,每张石桌配有4个石凳,以作观众的座位。在山北边建有男游泳池,占地50平方米,东面建有女游泳池,占地20平方米。在南面,牛角山旁建有小姐堂,是小姐们居住游玩的场所,从小姐堂的窗口远望,可以看到粉水东流。

  这些传教士们为了满足自己喜欢喝牛奶的习惯,还建了养牛房,雇请当地人喂奶牛。据说,他们还专门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牛爱吃的草到这儿种植。

  我国对外开放后,曾在这里工作过和在这里出生成长的传教士以及他们的后代,每隔几年都要来这儿一趟,缅怀过去。1992年有20多人组成团体来这儿观光,此后几乎年年都有人来。有位叫玛格丽塔的挪威女士,1922年来薤山,直到1944年才离开,1997年87岁高龄又一次来到薤山。他们每次来时都带着那时绘制的地图和当年的照片,指点着哪是他们住的屋子,哪是他们种的树,照片是在哪里拍的等等。

  朗宁与薤山

  这是朗宁别墅。朗宁先生是加拿大人,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朗宁在襄樊读书时,多次随父亲到薤山来避暑。1943年,他在重庆出任加拿大驻中国外交官时,又携其家眷在薤山避暑销假四个多月。他居住的这座别墅,被人称为“朗宁别墅”,至今保存完好。据说,这棵柏树是他亲手种的,至今巍然挺立。

  朗宁后一次来薤山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他偕夫人及其女儿,从石花步行上薤山。朗宁曾感慨地说:“这地方(薤山)到处是宝贝,可惜没有利用……我下次再来的话,将不是这个样子了。”会为当时这番话很耐人寻味,在当时的形势下,朗宁先生已预料到中国人民将会把薤山建好。1976年他又来到中国,本想再访薤山,但因当时的政治气候,只到襄樊停留了两天,抱憾而去。

  朗宁先生在中国任职期间,与当时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总理来往甚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在出任加拿大高级外交官期间,为改善中加关系,增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直至建立外交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朗宁先生的小女儿是美国《纽约时报》高级记者奥德里托平的夫人,1943年出生在薤山,并在这里的教堂中接受洗礼。1986年,她重登薤山,缅怀先人,感慨万千。祖孙三代人与薤山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情缘。正如有位诗人所写得那样:

  儿时梦魂一线牵,白首犹自访薤山。清泉翠竹仍依旧,人物却不似当年。

  李宗仁别墅

  这是李宗仁别墅,原是英国传教士兴建,1904年完工。

  1942年夏,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当时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酷暑难熬,有人建议他到薤山去避暑,李宗仁先生觉得还有道理,他想:“去去也好,既可以反思反思自己的军事思想,也可为后期抗战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部分战略部署上还可作适当调整……”

  于是,李宗仁就答应了朋友们的建议,偕同夫人郭德洁、秘书程思远一道前往薤山。二十多年后,他在《李宗仁回忆录》中,仍对薤山赞不绝口,文中写道:“至薤山山脚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觉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山上林荫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我这才尝到所谓避暑的乐趣”。

  李宗仁在这里住了3个多月,旁边这间小屋是卫士住的地方。据说这附近当时还住着一位老头,卫士们经常请他下山给李宗仁买酒。自那以后人们就称这栋别墅为“李宗仁别墅”。

  这段避暑生活不仅使李宗仁先生数十年后仍难以忘怀,当时任李宗仁秘书以后担任过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对薤山更是情有独钟。1994年薤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程思远副委员长欣然题写了“薤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园名。

  贺龙司令部

  这栋别墅是贺龙司令部,建于1904年春。

  1901年,英国路德会传教士罗赛琳来到中国,得知薤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便从南阳赴薤山出资修建了这座别墅,接着又与他人合资兴建了篮球场和游泳池 。每到夏季,他都谐全家来这里避暑。

  1931年5月,贺龙、柳直荀在洪湖失利,为保存实力,便率领红三军七师、八师主力,从保康马良坪突围后,经歇马进入古城地区。在薤山帮助鄂豫边区特委在鄂北建立了一的地方武装——薤山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就设在这座别墅内。薤山游击队配合红八师、二十五师,开辟了以薤山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红色游击区。

  1931年5月,薤山游击队由红八师政委李剑如带队,行军二十余里,来到沈垭天主教堂,见教堂内正在开会,迅速地冲了进去,正在开会的神父们,见十几个彪形大汉闯入屋里,不知为何,厉声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人?竟敢大胆闯入教堂胜地,难道不怕天主惩罚你们吗?”他们不知道,红军不信神,不怕洋人的。李剑如哈哈一笑道:“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今天路过此地,想打搅你们一下。”

  神父们对红军早有所闻,又见来人不凡,忙换了一副笑脸,说道:“有何归干,请直言相告,只要我们能办到,尽力而为。”李剑如说道:“我们向你们借点钱,借几支枪用一下。”

  神父们一听要借钱,满口答应,借枪之事,有些犹豫。李剑如补了一句:“枪我们非借不可!”神父们无可奈何,只好交出了十一支意大利长枪和上千发子弹。

  经过周密部署,红三军七师十九团、二十八团,八师二十二团以及红三军军部教导团的兵力向当时国民党防守比较严密的石花街发动一次包围战,一举击毙敌人三十余人,生俘三十多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六十余支,不仅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也使革命烈火在古城重新燃起。

  当年红军旗帜就悬挂在这棵树上。这是贺龙元帅当年的栓马桩。

  谷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这是谷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据史料记载,《中法条约》签订以后,美籍传教士凯瑟琳指使__石花教堂赛牧师,于1902年买下这块地,投资兴建了别墅。凯瑟琳每年夏天都在这里避暑。1931年9月为发展壮大革命武装,解决以农协代替政权现象,谷城县委和红二十五师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谷城县苏维埃政府。10月初,县苏维埃政府在别墅内正式成立,下辖二十八个乡级苏维埃政府,这是谷城早的红色政权组织。

  中共谷城县委旧址

  这里是中共谷城县县委旧址。这座别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1903年由挪威传教士汉斯出资兴建,汉斯是外国人在薤山兴建别墅群的主要策划者。

  1903年夏,谷城各地均建了党的基层组织,全县共有党员300多人。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当时的县委书记高如松决定把县委设在薤山。谷城县委在此领导全县党的工作和对敌斗争。薤山游击队总队长傅春泉和副总队长李陶庵也进入县委领导班子。由于县委的正确领导,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31年8月整编为薤山红军游击队,正式在这里竖起了“中国红军”大旗。

  福音堂

  这是福音堂,它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四合院,院内是天井。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各国加紧了向中国的渗透,纷纷派出传教士来华传教,很多传教士的传教办学活动是出于对宗教的虔诚,但也有一些人披着宗教外衣,培植亲西方势力。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襄阳知府为了接待外国传教人士,在这儿修建了这座中式别墅,取名为“福音堂”。每逢盛夏,襄阳知府不顾山高路远,陪同传教士登山度夏。这座别墅在军阀混战时期被破坏。1942年夏,李宗仁先生来此避暑前夕,第五战区司令部出资将此别墅修复,作为李宗仁所带部属的居住之所。解放战争时期,此别墅再次被战火吞没。1993年,薤山林场根据当地老年人的回忆,查阅有关资料,恢复其原貌。

  女儿峰

  这就是薤山主峰——女儿峰,海拔1099.3米,常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婉如少女身披轻纱漫舞云端。登女儿峰远眺,武当山金顶、四周群山、河流、城镇,尽收眼底。自然景象宏伟壮观,千姿百态,有月照、日出、彩虹、晚霞、云海,变幻无穷。四季景色季季不同,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山花浪漫,姹紫嫣红;盛夏之季,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莺歌蝉鸣,清风拂面,凉爽宜人;金秋十月,枫林尽染,满山红遍,秋藤遍地如织。

  你们往南边看,那就是南河“小三峡”,像不像一条绿色的飘带?你们再往北看,那就是汉江,像不像一条白色的长虹?东面那一片建筑物,就是全国明星镇——石花镇。如果是雨后天晴,这儿可以看到武当山金顶和襄樊市。有人问,这座山峰为什么叫女儿峰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真武大帝为了修炼,一连寻访了七十二座名山大川,后来到薤山。山上有一位芍药仙子,腰如柳枝临风,不施铅华粉黛,别有一番风姿。见真武不但精通琴棋书画,而且才华出众,智慧超凡,暗自把真武定为终身伴侣。

  面对仙子的一番痴情,真武也无可奈何,他担心仙子再来纠缠,也怕自己的堡垒会不攻自破,为了修行大业,他只好打点行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薤山,到武当山去了。

  芍药仙子见真武不辞而别,悲痛欲绝,便每日清晨遥望武当,期盼真武回心转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后就化成这座秀丽的山峰。与其说它是终年云雾缭绕,倒不如说它情意绵绵。

  真武在武当修炼成功后,被人称为真武大帝。他为了感谢芍药仙子之情,每天以钟声相报。据老人们讲,当时的社会不发达,也没有机器的噪音,登上女儿峰确实可以隐隐约约听到武当的钟声。

  犀牛望月

  这两块巨石叫“犀牛望月”。你看这山形,是不是很像一头大犀牛呢?说起“犀牛望月”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汉朝时有个年轻人,名叫吴刚,为人正直,力大无穷。传说他在人间很苦,以打柴为生,后经道人点化,好不容易成了仙。谁料,一入仙界便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贬入了广寒宫,责令他白日砍伐月中桂树,晚上作宫中守卫。月宫中的这棵桂树,高五百丈,很难砍伐,刚砍下的口子,不等斧子离开又愈合了,弄得吴刚无可奈何。一次,嫦娥见他非常吃力,就向月桂走来,老远就对吴刚说:“小伙子,光凭死力气,伐不了月桂。”吴刚见嫦娥走来了,连忙打招呼:“嫦娥仙子,你来啦,难得你的光临,谢谢,谢谢。”

  “不用谢了,过几天,我向王母为你讲情,解除你的劳役之苦。”嫦娥满脸笑意。吴刚说:“感谢嫦娥仙子的恩情。”说罢丢下斧子,向嫦娥深深地鞠了一躬。吴刚知道嫦娥是聪明漂亮的仙子,既同情她的遭遇,也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一直不敢倾吐,只是把爱埋在心底。

  嫦娥是后羿之妻,自打偷了“不死之药”奔上月宫,一个人冷冷清清,非常寂寞,总想找人说说话。嫦娥见吴刚十分热情,也就含情脉脉地说:“看起来,你这个月宫卫士倒是个好人……”吴刚深领其意,想永结同心,然而就在这时,王母却无端发怒,把他打下凡来化成了这座形似犀牛的巨石,因他日夜思念着月宫的嫦娥,所以人们就叫它犀牛望月。

  玄女梳妆台

  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玄女梳妆台”。它高20多米,可从后面攀藤而上到“梳妆台”顶,那山下是小梳妆台。传说大梳妆台是玄女娘娘梳妆的地方,小梳妆台是玄女娘娘侍女梳妆的地方。

  相传,玄女娘娘爱人间山水,常带侍女下凡游览。一天,玄女主仆二人兴致勃勃来到薤山,见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心中高兴极了,一会在女儿峰翩翩起舞,一会儿在小溪边戏水游玩;一会儿在林海深处飞行,一会儿在千年古藤上荡秋千。由于玄女玩得开心忘情,一时间,香汗淋淋,汗湿了衣裙,急需找个舒适的地方梳洗梳洗,休息休息。

  于是换来本地山神,要他赶造一个浴池。山神立刻在女儿峰南坡的罗柳泉遣水移石,兴建了一个天然浴池,恭请娘娘去沐浴。

  玄女娘娘洗浴后,顿感神清气爽,畅快无比,就叫侍女为她梳妆,这时,天宫传来玉帝的口谕,要她即刻回宫,参加庆典。由于走得匆忙,竟把梳妆盒忘于此。

  第二天,侍女发现梳妆盒丢失,生怕娘娘责怪,就赶紧前来寻找,谁料,眼前的情景令她大吃一惊,急忙回禀娘娘。主仆二人再次来到薤山,只见放梳妆宝盒的地方,一夜间长出一个险峻的大石台,梳妆盒里小小的青铜宝镜,竟变成了一泓南河水。于是玄女娘娘端坐于石台之上,命侍女以南河水为镜,替自己涂脂抹粉,如此梳妆打扮。她感到别有一番情趣。

  自此以后,每个三五日,玄女娘娘便来此梳妆打扮一番。为了侍女们的方便,她又命山神在这山下筑了小梳妆台。天长地久,大量的胭脂落于山下,变成了这满山的杜鹃花。

  这梳妆台顶上是个小平台,约有5平方米,站在顶上,天风浩荡,松涛如雷。一般情况下,是云海无际,气象万千,若是雨后天晴,只见群山叠翠,千姿百态,风光无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去领略领略。

  这上面有隶书“大元国”字样。据历史记载,薤山曾数次被金太子金兀术占据。据说,这几个字是金兀术下令刻上去的。岳飞当年抗金,两次直捣襄阳,收复失地,他的部下也曾到过这里。

  枫香古树

  大家请看这棵枫香树,它经专家们考证,是元朝时栽植的。据他们介绍,枫香树很少有这样古老的。

  这棵枫香树高20余米,直径1.5米,树根裸露,盘结而生。你们看,它树干苍劲,五个粗枝如仙人出掌,直插云霄,树冠遮天蔽日。更令人着迷的是,金秋季节,一树火红,惹人眼醉,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传说这棵树还是朱元璋栽种的呢!

  元朝末年,幼年的朱元璋在薤山放牛时,常和一群小伙伴在这里读书、练武,对这里产生了感情。一次,小朱元璋因杀了财主家的牛,无法存身,决定出走,在离开薤山前,同几个小伙伴在牛角山找了几棵树苗,栽在这里。其它树后来都死了,有朱元璋亲自栽种的这棵树存活了下来。

  枫香树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成了参天大树,变成了大薤山的一大景观呢。

  这几株古老的大栎树与它相伴,四周有松、杉等混交林。这儿溪水潺潺,鸟语声声,独成一景。游客们很乐意在这里逗留、留影。这棵树的粗枝上有个洞,里面常年有水。据当地老百姓讲,这水能预报旱灾,只要这洞里水一干,就说明有大旱,干旱时还有许多老百姓来这里求雨,都说这树很灵,这也是它之所以神秘的一个原因。

  天台美景

  过去,在这座电视转播大楼为建之前,上面筑有一个石台“天台”。

  登上“天台”,只要你留一下心,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壮观奇景:你们看这茫茫的林海;那时犀牛望月;那时玉笔架;那是“仙猴献桃”;那就是南河,是不是很像一条白色的玉带啊?

  据很多人说,在雨后天晴时,这里还能看到武当山金顶的佛光,五颜六色的光环绕着金顶,奇妙无比。

  到了晚上,又是一个新天地。一个意想不到的夜景立刻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只见城镇灯光争辉,就像繁星密布,站在这里,就如同在九天云中,给人一种如屡仙境之感。

  清晨,“天台”观日出,有时如盘托蛋黄,银辉漫撒;有时如少女含羞,云遮雾掩。

  “天台”观云海,时而虚无缥缈,时而变化无穷,群山“接虚无”“不许红尘到”,正是薤山云海的写照。猴儿山一带奇,变化莫测,一会阳光四射,一会白云缭绕,岭上石猴好像在云端翻腾。你们看,那边猴儿洼,那一群“猴子”正在玩耍。

  夜明珠

  这里就是经常出现夜明珠的地方。

  关于夜明珠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千百年,但出现夜明珠的自然现象至今也解释不清楚。根据这些年看到过的人描述,这种所谓的夜明珠,是一个像足球那么大的发光体,闪着筛子那 样大的金黄色光圈,有时淡,有时浓,常常在临近夜晚或黎明出现。有时在山洼,有时在山腰,出现时十分壮观,看到过的人都说,初是害怕的,但很快就被那东西迷住了。

  关于夜明珠这种自然现象,出现的频率不是太高,但每隔些年却有人见到。因为它的出现没有固定的位置,所以看见它是都很偶然。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谁也说不清。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薤山住下来,研究研究,或许你能解开这个谜。

  女游泳池(仙女池)

  这就是女游泳池,原叫仙女池。你们看,它三面石壁相连,一面临空,两股山泉清澈透明,相传这是玄女娘娘经常洗浴的地方。英国传教士建男女游泳池时,把它改建为女游泳池。男游泳池在那边,现在已经毁了。

  原来这儿有许多古树,浓荫遮天,游泳池很隐秘。几股山泉从山上不断奔流,谁很清澈。你们看那岩石上还凿有一个石座位,既可在上面休息,也可从上面挑水。为了防止池水渗漏,砌游泳池的石板间是用糯米汁粘接的,比现在的水泥效果还要好一些。

  好了,游完了女游泳池,我们今天的薤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请大家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多多包涵。后,我仅代表所有襄樊人真诚的欢迎你们的再次光临!

  湖北旅游景点导游词新浪博客(5)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的一名导游,我叫袁冬菊,大家可以叫我小袁,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神农故里,游玩中,大家有什么需要和建议可以提出来,在可能又合理的情况下,我会尽全力满足大家,同时预祝各位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炎帝神农景区是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随州城北18公里,乘3路公汽18分钟即到,是连接316国道和汉丹铁路的一条纽带,交通十分便利,区内设施齐全,我们伟大的民族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烈山石室里。炎帝神农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强大、先进的氏族部落首领,有他开创的新石器时期的原始农业,是人类有游猎走向农业,有蒙昧走向文明。因此,他和另一个先进的氏族部落首领皇帝轩辕氏先后创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新纪元,被海内外炎黄子孙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炎帝神农牌坊,它是炎帝神农故里的大门,牌坊高8米,宽10米,四柱三间四楼式,雕梁画栋,盘龙绕凤,横匾上雕刻着“炎帝神农故里”六个金色大字。经过横跨在龙脉河上的神农桥,就进入炎帝神农文化广场,广场由前后烈山门和四角角楼及四面文化长廊组成,广场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广场中央巍然屹立着高9米的汉白玉帝神农雕像,他左手执五谷,右手拿灵芝,傲然挺立,气宇轩昂,象一棵搏风击雨的不老松。在广场四周的文化长廊里布展着中央领导和海内外名人名家到此参观时留下的墨宝。

  穿过文化长廊,就到了神农纪念馆,纪念馆有五个展厅。

  展厅,悬挂着炎帝神农的巨幅油画像,两旁配着“华裔仰始祖,天晴赖奇功”的对联,在大厅左面悬挂着神农祭文,展厅中央陈列着炎帝神农烈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方案模型。大家请看:这是神农大道也就是316国道,在国道旁边的是神农牌坊,我们穿过神农桥,就到了神农文化广场,这里是我们所在的位置——神农纪念馆。

  现在我们来到文史展厅,也就是纪念馆的第二个展厅,从历山历史沿革表中可以了解到:历山旧时期称烈山,排列的“列”,因从随州至枣阳之间有九十九重山岗,依次排列非常整齐,故为排列的“列”,称“烈山”,西周以后称历山,它们在读音上一字一声之转变,作为通假字之通用,一直沿用至今。大家请看这边,这是神农功绩的图片,在远古时代,古代的先民认为走禽是难以久养的,不知道耕种。于是,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制造生产工具,发明了犁和耙,那时的青年到丁壮时,还不知道耕种,而神农自耕以教天下。神农在烈山驱兽,放火烧山,刀耕火种,而天下食之,男耕女织也分得非常清楚,故天下有受寒者,而神农自织,以道民也。

  接下来,我们来到谒组堂,里面悬挂着神农画像,两边对联是“华裔仰始祖,天下共烈山”。四周布展烈山五姓宗亲会的会旗和会徽,这是我们专门供游客朝拜炎帝神农的地方,各位可以去祭拜一下我们的祖先,让神农的灵气保佑我们,从纪念馆出来,顺着九龙山蜿蜒的大路,前去拜谒神农的出生洞,神农洞座落在九龙山的第七座山的东麓,现建有古式四合院的小型庙堂。首先看到的是庙中大门两旁“古洞载日月,神农传九州”的对联,表明了炎帝生于此地,并在此传扬古代文明之意。

  大家请随我前行到神农洞的院内,大家眼所见的就是院中央的这个香鼎,这儿每天烟雾缭绕,每逢初一、十五,尤其是炎帝生辰祭日,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凭吊,感谢其植五谷,尝百草的功德,都来朝拜,祈求祖宗保佑。香鼎左边的这个洞府就是我们的祖先,炎帝出生的地方——神农洞,洞门半天,可以看见古洞的幽深,由于历史的久远,岁月的沧桑,这个洞现在只有几米深,说到神农洞,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龙被分到天上,蟒则留在了地下,地下有九十九条蟒,经过七七四十九万年的修炼,想升天为龙,但龙总归是龙,蟒仍是蟒,蟒升不了天,,这升不了天的九十九条蟒,因此就在人间兴风作浪,危害人间,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天兵天降搬来九十九座大山,把那九十九条蟒镇压在山下,一字排开,就成了现在的随州至枣阳之间九十九重山岗,玉皇大帝还不放心,又命东海龙王把他的九个儿子派出镇守这九十九条蟒,九个龙子遵从父命,来到镇压九十九条蟒的地方,选中了中间的九座山,住在山中,所以这九座山又叫九龙山或九烈山,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九龙山之一的洞天山,也就是七龙子所住的山脉。

  又过了七七四十九百年,九龙山下住着一个氏族部落,这个氏族的首领叫少典,少典的妻子是娇氏的女儿,叫安登,安登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她天天上山放养和采集食物,一天,她赶着羊群,提着篮子上山了,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安登来到山上,顿时觉得心旷神怡,看着红的花,绿的草,不一会,篮子就被装满了,此时,太阳还没有当顶,安登就想:

  找一个地方歇一会吧,她顺着弯弯的山路,穿过树林,在半山腰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很宽敞,洞口边盛开着艳丽的映山红,好奇心驱使她进入山洞,洞里清爽怡人,安登放下篮子,依着洞壁休息,不一会就睡着了,这洞原来是七龙子住的地方。因为九个龙子镇蟒有功,王母娘娘把他们请到瑶池参加蟠桃宴会,七龙子多喝了点酒,回来后把洞门打开透气,自己却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发现洞口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弯弯的柳叶眉,挺直的鼻梁,红红的小嘴……看着看着,七龙子顿生爱意,抱起安登就和她亲热起来……,事后,七龙子深感后悔,回龙宫向父亲请罪,再也没有回来,而自此以后,安登就感到肚子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跳动,九龙子和她亲热的场景也屡屡出现梦中,每天她都去洞口坐一坐,一天,她走向洞里,发现里面很宽很亮,有石床、石凳、石桌石碗,是一个居住的地方,于是她住进了山洞。第二年,又是一个山花烂漫的日子,安登在洞中生下了一个七斤重的肉球,这时只听“砰”的一声,肉球炸开了,从中跳出一个胖小子,安登给他取名叫“石年”,这个石年就是后来教种五谷,品尝百草的神农了,这个洞后来叫“神农洞”。

  好了,各位朋友,参观游览了炎帝神农故里,使我们了解到我们伟大的始祖炎帝神农用自己的双手和简陋的原始工具,含辛茹苦,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为人类文明大厦奠定了基石。那么我的讲解也就先到这儿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大家对我的服务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指出来,你们的提议是我工作的财富,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20分钟后我们在炎帝神农像前集合,祝大家玩的开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