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
句子排序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近五年必考题型,每年题量在2-3题左右,而此类题目也是一直困扰考生的一大难题,解题找不到头绪,耗费时间长,正答率不高,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篇1)
一、初学者先别急,瞄准方向再刷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没有掌握一套正确的方法,只是埋头苦刷题,很可能是低水平劳动,起不到效果。因此,初备考的小可爱们不要上来就刷题,你可以先做3~5套行测试题,认真分析每个模块的正确率,了解自己的优势模块和劣势模块。
二、科学制定刷题计划,提高刷题针对性
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划,公考行测刷题同样如此,要制定出每一个阶段的刷题目标,刷题计划。如果自己整不明白,那就让明白人给你规划出明确的刷题路径。
结合每个模块题型特点,针对性刷题:
(1)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重点考察图形规律和词项间关系,属于“见多而识广”的题目,因此可以通过大量刷题在较短的时间图形推理刷题时,需要重点总结特征图形可能考察的规律有哪些;类比推理刷题时,需要重点总结词项间关系,以及多个选项关系一致时进一步的比较角度。
(2)逻辑判断、资料分析、片段阅读考试分数占比较大,难度适中,是取得高分必须要拿下的三座堡垒,因此需要长期坚持刷题。重点总结:逻辑公式、运算公式、常见行文等。
(3)常识判断、选词填空侧重学识的日积月累,较难通过短期刷题立竿见影。因此建议每天适量刷题,保持做题状态,做好日常成语、常识积累即可。
(4)数量关系可以说是行测考试当中大多数考生的难点,对于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考生而言,做对数量关系还是相对轻松的,但是在较短时间内做对就有点难度了,因此在刷题时,这类考生应注意总结题型特征、解题步骤,从而提高做题效率。对于数学较差的考生而言,刷题时建议不要“全面撒网”,而要“重点捕鱼”。数量关系中比如: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概率问题、几何问题、函数图像等。针对性刷题,针对性得分。
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篇2)
Step 1:通读各句,整体感知文段内容
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解题时需要我们首先熟悉各句内容,初步判断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基本内容倾向,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对文段内容整体把握。
Step 2:改变思维,从选项入手,抓逻辑起(终)点
我们需要认识到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均为选择题,而非填空题,通读题干各句后,应改变原有思维,不从题干句子全排序入手,而是结合选项解题,通过选项对比,抓住选项间区别进行解题。
选项间区别体现较为明显的为逻辑起(终)点的不同,识别不能做逻辑起(终)点的句子,排除错误选项是解题中较为常用技巧。一般来说,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有:含指代不明指代词的句子;关联词后半句开头的句子;并列句的后句;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具体分析、描述性的句子。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有引出话题的句子和中心句,而结论性的句子很多时候可做逻辑终点。
Step 3:抓标志性词语,定语句先后,筛选正确选项
抓逻辑起(终)点可帮助我们对选项进行初步筛选,剩余选项再如何定夺呢?抓标志性词语定顺序是解题的有利抓手,标志性词语是指能够较容易确定2-3句话先后顺序的词语,也是解题的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重复词等,利用这些词语可较好锁定某句话的前后句子。
【例题】①当时的塞纳省省长奥斯曼规划了一座地下之城,将巴黎发展成一座立体化的城市
②从中世纪延续而来的平面化城市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需要
③后来,这个以下水道系统为基础的地下巴黎,随着公共产品种类的增加而不断添入新功能
④现在,地上的巴黎光彩照人,地下的巴黎默默付出,二者共同承载着这座千年古都的迷人风情
⑤城市形态由地上向地下延展,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⑥作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世纪的巴黎面临着一场迫切的现代化转型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⑤②③ B.⑥②①⑤③④
C.②⑥④③⑤① D.④⑥③⑤①②
【答案】B。解析:第一步,快速浏览6个句子,明确文段围绕“巴黎的地下之城”展开论述。第二步,分析选项首句,①以指代词“当时”开头,置于首句表意不明,排除A;②中“从中世纪延续而来的平面化城市”指的是巴黎,置于首句论述对象不明,排除C。第三步,分析确定含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位置,③的“后来”和指代词可作为突破口。③中“后来”论述“这个以下水道系统为基础的地下巴黎”后来的发展,应置于①巴黎规划地下之城的内容之后,由此可排除D,故本题选B。
国考行测句子排序题备考(篇3)
一、正反比的适用环境例1.一条直道的旁边等距离地栽种了一些树,希希和望望在这条道路上赛跑。他们同时从某一棵树出发,并把这颗树记为第1棵树,当希希跑到第10棵树时,望望刚好跑到第9棵树,已知望望的速度是8米/秒,则希希的速度是()米/秒。
A.9 B.10 C.11 D.12
【解析】因为树是等距离种的,所以希希和望望跑的距离可以用跑多少个间隔来表示。他们跑的时间是相等的,望望跑到第9棵树时,跑了8个间隔,路程记为8,希希跑到第10棵树,跑了9个间隔,路程记为9,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快路程越多,即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望望和希希路程之比是8:9,则速度之比也是8:9,望望的速度是8米/秒,则希希的速度就是9米/秒。选A。
根据这道题我们会发现,应用正反比时首先要存在一个乘积关系,类似路程=速度×时间,我们记为M=A×B,同时在这个等式当中还必须存在一个定值,如上一道题中的时间是一个定值,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所以正反比的思想可以总结为:M一定,A与B成反比;A或者B一定,M与B 或者A成正比。
而在数量关系考试当中,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工程总量=效率×时间,均是乘积关系,只要存在一个定值,就可以用正反比来解题了。
二、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例2.小陈从家去体育馆参加比赛,先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发现这样走下去就要迟到6分钟,后来他改变速度,每分钟走65米,结果提前3分钟到达,问小陈家到体育馆多少米?
A.2500 B.2350 C.2200 D.2150
【解析】小陈先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这4分钟走了200米,假如用AB表示200米,剩下的路程BC段提速,路程是一个定值,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速度改变前后的比值是50:65,即10:13,则时间之比为13:10,提前了3份的时间,对应6+3=9分钟,一份对应3分钟,则若用原速走的话,用时为13份,即13×3=39分钟,原速是50米/分钟,所以BC段的长度为39×50=1950米,则小陈家到体育馆的距离为AB+BC=200+1950=2150米。选D。
三、正反比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例3.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1000棵树。由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援,每天比原计划多种25%,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多少棵树?
A.30 B.35 C.40 D.50
【解析】这道题改变了种树的速度,但是需要种的总量是一个定值,效率与时间成反比,根据“每天比原计划多种25%”可得效率提高前后的比为4:5,则所用时间之比为5:4,少用了1份的时间对应提前5天,原计划用时为5份,则原计划用时为5×5=25天,所以原计划每天种1000÷25=40棵树。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