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初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默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面对化学,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考点,欢迎参阅呀!

初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考点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滴瓶(装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用来取少量液体)

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

③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④用于装配成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要先预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烧杯

(1)、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加热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2/3

5、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能用水冲冼。

6、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0.1毫升。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 。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托盘天平:称量仪器,精确到0.1克。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①用于收集气体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先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广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10、细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11、漏斗 用途: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2、长颈漏斗 用途: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3、试管夹 用途: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

② 手握长柄,不要把手指按在短柄上。

14、铁架台 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15、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放在试验台上,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炸裂)

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再用时不易点燃)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6、玻璃棒 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 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洗干净

17、药匙 用途:取用粉末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触、不闻。

即: ①不准尝药品的味道 ②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或较大颗粒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用倒,少用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

3、取用一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 当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

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低处保持水平

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五、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精确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用外焰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

⒈ 液体: ①、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②、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③、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 ④、试管与桌面成45度

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注意 :①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③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③用手紧握试管;④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 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十、物质的溶解: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 手臂不动、手腕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

十一、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一定要用酒精灯。

②、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CO2装置;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①、排水法 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不需要验满(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排空气法: 导管应伸入瓶底。需要验满。

A: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B: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十二、气体的验满:

O2 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某气体为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如何让化学实验课更有效果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好化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己对初三化学的兴趣。

二、听讲

在学习初三化学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在听讲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

2、应勤于思考:仅仅把初三化学的学习重点放倒听上是不对的。在学习时不仅要听,还要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这样学习效果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3、注意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在初三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只记住每个问题的结果,还要注意老师解题时的办法、思路。在通过总结,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解题办法。

4、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有些同学在进行初三化学的学习时,边听边记,扫质的结果就是内容没记住,知识没听到。应该是先听讲,然后在课后再进行整理。讲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四、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做作业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自己把做错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记录下来,在第二天询问老师,得到答案。

化学“五步学习法”简介

1.“观”

即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应中观察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针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后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

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最后认真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记”

化学在同学们脑中;“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

(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4.“思”

化学在同学们的思辨中;“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

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

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初三从感性的认识走向了理性思维,初二初三正是这样的转变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够,我们应该在这时,还没到来的初三时,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成熟了,学习是终生的,带有思考和分析怎么学习?每天都问自己27个为什么,很多东西都会有新的智慧,从无知的状态走出来,变成一个有知的人。

5.“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

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不要拿题海战术给自己找借口,练习是必须的一定的题量是必须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越,如果不练习,那么化学绝对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