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临床价值
中药炮制临床价值
中药炮制临床价值【1】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药炮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进行分类,同时对这些不同的炮制方法和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 对于不同特性的中药,要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而能够使得其发挥最大的效力,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 在临床中药中,中药炮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药进行合理的炮制能够使得中药的药效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其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价值;方法
在我国中药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1]。
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药炮制已经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2]。
中药炮制主要是来源于中药用药实践,并且在对火的发现之后,推动了中药炮制的发展[3]。
中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和处理才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1中药炮制的目的
对中药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将炮制的中药毒副作用尽量的降低或消除,保障用药的安全。
使得药物的效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增强药理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将药物的功效或者药性进行有效地改变,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将中药制成不同形状,方便制剂和服用以及携带、贮存。
将药材中的杂质部分去除,让药材更加纯净,使得药材的品质和用量更加准确。
改变药物的气味,让患者方便服用。
2中药炮制方法
对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取决于该药物的特性和使用药物的目的。
对于不同的药物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并且,相同的药物也可以因为使用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2.1加酒炮制
在中药炮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加酒进行炮制。
在中医学上,认为酒味甘、辛性大热,具有矫味和散寒的效果,能够通血脉等。
此外,其还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很多药物都能够在酒里溶解。
在经过酒炮制之后,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有一定的帮助,进而使得治疗效果增加[4]。
将药材洗干净并晾干之后,使用白酒将其拌匀并浸透,放入锅内使用文火进行炒干,然后晾干即可。
每100g黄连使用12.5g酒进行炮制,其具有止吐效果。
2.2加醋炮制
由于在醋中含有有机酸,其能够与毒性物质进行有效结合,改变有毒成分性质,起到解毒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药味使用醋炮制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2.3加盐炮制
由于食盐具有味咸等,同时能够强筋骨和清热以及凉血、解毒、防腐等,还可以矫味。
将药材经过盐水进行浸润之后,可以改变其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
经过相关研究表明,知母在经过盐制之后,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
2.4加蜜炮制
在中医学上,对于不同药性的中药,采取的蜜制方法都是相同的。
蜜制主要是使用加热炼熟后的蜂蜜。
蜂蜜具有止痛和解毒以及矫味、润燥、矫臭等作用,并且与药物还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使得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
2.5加姜炮制
在传统的药物炮制方法中,使用姜汁炮制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姜制能够制止药物的毒性,并且能够消除药物的副作用。
3中药炮制的质量要求
对于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所以在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具有十分严格的质量要求。
经过炮制后的中药,不但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还要符合以下一些基本的质量要求:
净度:经过炮制的药物不能够夹带泥沙和杂质以及灰屑、虫蛀品、霉烂品等,应该将非药用的部分去净,以便能够保证炮制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片型和粉碎粒度:对于片型药物的厚度有严格的要求,其要符合《药典》或《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并且药片要均匀且平整;粉粒型的药物,其要保证大小均匀,并且没有杂质。
色泽:进行炮制的药物,要有其固定的色泽,不应该出现明显性的色差变异情况。
同时炮制的药物要具有固定的气味,此外,还应该带有辅料的味和气。
在炮制药物中,其含水量应该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都是应该控制在8.0%以内。
灰分:将干净并且没有任何杂质的炮制品进行高温灰化之后,所得到的灰分就是“生理灰分”。
进行炮制的药物灰分应该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浸出物:浸出物主要分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
有效成分:进行炮制的药物,其有效成分含量要在相关的规定范围之内。
有毒成分:要将有毒成分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要在相关的限量指标内,要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卫生学检查:对炮制的药物,其可能会含有一定的大肠杆菌和致病菌以及霉菌等,因此,要对这些细菌的总数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
综上所述,在中药临床应用中,中药炮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根据不同药性的需求和重要情况以及治疗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进而使得炮制药物的药力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同时要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善民,陈昊群,刘兰茹.中药炮制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2:7-9.
[2]蔡宝昌,秦昆明,吴皓,蔡皓,陆兔林,张兴德.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J]. 化学进展,2012,04:637-649.
[3]罗玲英,苏兰宜,王加文,肖庆青.中药炮制技能型人才需求及培养的可行性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07:221-223.
[4]秦昆明,石芸,谈献和,陆兔林,吴皓,蔡宝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0,06:668-678.
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2】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本文针对中药药性,明确中药炮制的目的以及掌握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中药炮制;目的;临床疗效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本文从中药炮制的目的、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炮制对临床安全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只有合理的炮制工艺,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疗效,提高中药治疗水平。
1 中药炮制的目的
1.1 有毒中药炮制后均可降低毒性: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后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下作用。
1.2 有副作用的药物炮制后均可消除或减弱副作用: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致泻的副作用;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
1.3 改变药性:生品、制品药性不同,临床应用各异。
如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化瘀,炒炭后性涩,止血;生甘草性凉,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能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何首乌生品苦泄,解毒消肿、润肠通便,黑豆汁拌蒸后,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
1.4 药性峻烈的药物经炮制可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发汗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发汗力减弱,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苍术、枳壳麸炒缓和燥性;槐花炒黄、黄连酒炙、大黄酒炙缓和苦寒之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
1.5 增强药物疗效:可通过炮制后改变药物质地,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的煎出而提高疗效,如种子类。
2 各种炮制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1 净制、切制与临床疗效:中药来源于自然界,在采集过程中往往夹杂非药用部分或其他杂质等,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净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如丹参、黄连等,常带有泥沙、土块,须洗净才能入药;巴戟天的木心非药用部分,木心强韧,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巴戟天,而木心重量占全药重量的将近一半,这些非药用部位若不除去,则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减少,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
有些药材各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各异,若一并入药,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如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全草、果实均可入药,根为青木香:止痛、解毒消肿;全草为天仙藤:行气;果实为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又如紫苏解表散风寒、解郁宽中且化痰,紫苏叶能解鱼蟹毒,紫苏梗能安胎,紫苏子能定喘,等等。
药材切制成饮片与溶媒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并可避免药物细粉在煎煮过程中糊化、粘锅等现象。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现象。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
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
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均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因此,饮片切制要严格按照药典或炮制规范的要求,使饮片发挥其“细而不粉”的特色,提高煎煮效率,增强临床疗效。
2.2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加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马钱子中所含的士的宁,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可用砂烫或油炸法,使其部分成分破坏,含量降低到安全指标,达到用药安全有效;斑蝥中所含斑蝥素30mg 即可致死,根据研究表明,斑蝥素在85℃即开始升华,所以传统制法以米来炒使部分成分升华,其毒素也随成分含量降低而减弱,以此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清炒的药材多为种子或果实类,因其外层有角质层溶媒不易渗入,有效成分难以溶出,通过加热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产生香气,质地酥脆易碎,有利于溶媒渗入药材内部,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煎出效果;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捣”之说,如苏子、菟丝子等。
麦芽、谷芽炒后还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
苦寒药物炒后苦寒之性缓和,免伤脾胃,如炒栀子。
温燥药或作用较猛的药物,经炒后缓和药性,如麦炒苍术、枳实。
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
矿物药经高温煅制后,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晶格发生改变,质酥易碎,利于煎熬和粉碎,使成分溶出率增加。
故有“诸石火煅红”、“诸石必捣”之说,如白矾煅后增强了燥湿收敛的作用。
2.3 辅料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如苦寒药多用酒制,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发挥清热泻火作用,如大黄、黄柏等。
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经酒制后可使其活血通络作用增强,如川芎、当归等。
醋制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疏肝止痛、提高疗效,如柴胡等。
补肾固精、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以盐制后,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增强滋阴降火,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杜仲、知母等。
姜制药物可增强其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竹茹等。
蜜炙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
此外如生地蒸制成熟地,其性味、功效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杏仁有小毒,弹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
木香煨后实肠止泻作用增强。
总之,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由于高温受热、水浸泡漂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及蜜、酒、醋等辅料的作用,使某些药物的内在物质发生了各种变化,有的增溶、有的分解、有的转化为新的物质。
这就引起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功能主治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变化,从而适应了复杂的临床用药需要,降低或消除了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了药物的治疗功效。
所以说,中药炮制与药物质量关系密切,对提高临床疗效也有直接影响,医者不可不明辨。
3 体会
从各种炮制工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来看,中药炮制品要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需要,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而又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其毒副作用,为此炮制工艺必须科学合理,炮制方法必须因需要而异,操作规程必须规范,各个标准必须准确无误。
中药炮制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认真地搞好中药的炮制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翠华.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07,11(23):2108-2109
[2] 李军,张淑芳.中药学专业知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33
[3] 郭玉华.中药炮制原理浅识[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