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期中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1
一、试卷命题指导思想
这份期中试卷结构合理,分量合适,题型新颖;既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对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查。
二、数据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一(3)班:总人数:39;优秀人数:23;及格人数:33;班级平均分79.6;最高分:98分;最低分:8分。
初一(5)班:总人数:39;优秀人数:22;及格人数:33;班级平均分76.6;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分。
三、各题得分情况统计:
填空题第1、2两题有关幂的`运算以及第4、5两题有关几何计算题得分率最高,而第12题有关几何拼图计算面积题得分率最低;
选择题第14题有关幂的运算以及第13题有关平移判断标志题得分率最高,而第21题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灵活转化题以及第18题有关将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的幂的运算题得分率较低;
计算题中第23题的第3小题有关乘法公式题得分率较低;
分解因式题以及解方程组得分率较高;
解答题第26题有关几何说理题得分率不太高,第27题几何计算题得分率较高,第28题有关定义某种运算来解答的题得分率较低,第29题有关几何折叠题失分率最高。
可见:
1、学生定势思维问题还存在,计算能力有待加强;
2、数学思想方法有待进一步渗透。
四、典型错题分析
1.第12,26题,体现了几何图形观察分析能力,有部分同学图形观察能力不强,从而不会对图形进行分析剪拼来计算且说理能力不够严密。
2.第21,18题,暴露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材的挖掘深度不够,只就题讲题没有对相应经典题目进行变式。以后教学中应注重题型变式的研究。
3.第29题这是试卷最后一题,得分率只有24.4%这个题的解答过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折叠角度分析,另一种是瞎撞。针对这种现状解决这类题必须在试卷评讲时引导学生找到从而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模式。
五、我今后教学中的.努力方向和改进的措施
1.依“纲”靠“本”,注重基础。学业考试试题,包括最后的综合题,都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2、转变观念,培养能力。学业考试试题对“双基”的考查,是将数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方位的全面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能力培养应落实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猜想”能力,因为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推理不仅包括演绎推理,还包括合情推理。
3、强化过程意识,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是简单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要展开思维,弄清楚其背景和来源,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发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学中要加强过程教学,真正做到结论和过程并重。
4、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像、图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2
20xx年4月18日,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对我县城区小学二年级数学进行统一命题测试,并集中评改。现根据试卷内容和学生答卷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成绩统计
本次抽查的学校有:实验小学、狮城一小、狮城中心小学、英才实验学校等四所学校,14个班级,691名学生,平均成绩83.51分,其中优秀人数(90分以上)307人,优秀率44.4%,及格人数(60分以上)649人,及格率93.9%。总体情况良好。
二、试卷分析
本试卷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围绕四册上半期所学的知识重点: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分米和毫米,加法,认识方向,以及上学期的少部分内容。试卷通过“直接写得数,填空,量一量、画一画,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等题型,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查。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楚。试卷重视考查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等情况,既检查了数学学习结果,又检查了数学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理念。
三、答题情况
1、直接写得数。(共16分)本题是考查学生表内乘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整十整百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口算,正确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计算,主要原因:(1)乘法口诀不会背,如出现4×9﹦32,5×6﹦18等错误;(2)没有掌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算理,因而出现错误27÷3﹦7……6,15÷2﹦5……5,15÷2﹦6……3,48÷8﹦5……8.
2、填空题。(共24分)本部分着重测查学生的千以内数的的认识和大小比较,实践能力和学生对本册前五个单元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及互换,正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造成答题错误。如:第6题学生没有考虑有余数应多租一条船;第7题“从1、3、5、7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合起来是()”。由于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误解为是求“1、3、5、7”四个数字中的最大数、最小数,导致错误率较高;第8题看图写除法算式,由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题意的能力较差,对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与“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现象的联系理解不够,因此造成较高失分。
3、量一量,画一画,填一填。(共12分)本部分着重测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地画出指定长的线段、测量三角形三边的长度,能联系实际填写合适的单位,得分率较高。但有少数学生把“小明的脉搏跳75次需要1()”错填成“分米”、“米”、“分针”。究其原因,一是“分”是三册教材的内容,学生遗忘造成错误;二是卷子的标题“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误写成“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误导了学生。
4、考查学生用方位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的能力(共8分)。失分率较高,原因是学生无法在平面图上准确辨认方向,乱填方位名词。
5、用竖式计算。(共16分)本部分试题主要考查用列竖式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养成认真审题等良好习惯。从卷面上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较好地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准确率较高。
但有少数学生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少数学生(3)(5)小题连加计算结果错误,原因是低位要向高位进“2”错为进“1”;抄错数字等。
6、解决问题。(共24分)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重要目标。本题主要测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第1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解题,准确率很高。第2题:大部分学生能把准几个条件的关系,准确解决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分析题意不够认真,有的把“黑鸡比黄鸡少36只”,看成“黑鸡与白鸡比”,列式时把白鸡的只数减去36;有的把“黑鸡比黄鸡少36只”,看成“黑鸡比黄鸡多36只”,列式时把黄鸡的只数加上36。第3题: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把条件中的三个数连加起来,但部分学生计算结果错误;第二个问题,部分学生无法判断“现在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卖出的个数”与“现在比原来少的个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列式错误。
四、建议
针对本次抽查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以口算支持笔算,促进笔算技能的'提高。
2、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3、对给出的材料、信息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句(关键句)多说、一题多说、一题多解等训练,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
4、“认识方向”是“空间与位置”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把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体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还要重视基本方法的指导。
5、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及时与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加强对“后进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6、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思考,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加强练习设计研究,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3
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全班总分2694,平均分62.7分,90分以上0人,80~89分的7人,70~79分12人,60~69分8人,40~59分11人,40分以下5人,27人及格,及格率62.8%,达到优秀的人数有7人,优秀率16.3%。试卷有一定难度,涉及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基础性题目的失分率比较高,一些平时成绩都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很多错误,导致优秀率不高。但在考试中出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做到认真仔细的读题、答题和检查。
在这次的测试中,我发现学生的简便方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难度有点大,平时我在简便计算上讲得太少;应用题,要通过仔细思考才能解答出来,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理解能力还不够,缺少一定的分析能力,导致出现了错误的解题,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解题。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大多数同学都找不到等量关系,因此,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解决问题的教学力度,着重对班级的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在如何分析数学信息和问题以及如何找出数量关系上多加以指导。
测试中学生出现的最薄弱的地方还是基础题。如第一题填空题,当我讲解后,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自己订正,但在考试中这种错误仍然不减,我觉得还是因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在这方面,教师还是应该多加提醒,尤其应该在平时的作业中训练学生做题认真仔细的习惯。学生读题很多只是粗粗的理解,缺乏仔细分析,掌握得也很粗浅。
通过这次测试,为以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要更多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自己也要多进行总结,我班学生主要是上课精力不集中,主要是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教学语言不够精彩,不能吸引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更要讲究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
一是要加强平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二是要抓好家庭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量。
三是及时查缺补漏,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4
反思半个学期的教学,结合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我班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如: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直接写出得数;填 “>、<或=”等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就期中的卷面答题来看,有近20多名学生学习上还有困难。解决问题时,对题意不理解,无法正确解答。这次期中测试是对我们前半学期工作的一个测查,也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反思,从试卷中了解到学生学习的一些问题,同是也知道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为了查漏补缺,进行如下反思:
口算题的掌握基本正常,但是速度快慢相差较大,一个班中最快和最慢的人相差3倍都不止,就说明了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进行计算,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在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对一些学生应该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对于计算的速度提出一定的要求。
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分析能力较弱,对题目的数量关系把握不准确;二是计算错误,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熟练;三是学生不认真看数学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这种类型题目的教学中要多花点时间让学生理解题意,真正掌握所学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这次考试,本班失分多一点还是第五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分效率只有77.5%;其次是看图写算式, 学生粗心不认真看图数字数错,造成错误。得分效率只有79.5%。虽有一定客观原因的存在,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首先,执教者要有爱心,要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教他们做人,辅他们成长;其次,还要有耐心。对待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多给他们补一补课,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步步到位,争取不漏掉一个学困生。在向孩子们倾注爱心耐心的同时,不忘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向新世纪的学生,执教者应着眼于教学改革,要用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以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努力完成好教学任务,争取教育教学跃上新的台阶。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5
四年级的期中试卷分为8个部分,口算、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画图、看图填空和解决问题,包含了大数的读写、位数、计数单位以及四舍五入、线的认识、图形的旋转、简便运算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面考察,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在填空和判断上花费时间过多导致计算和解决问题上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思考,针对这份时间分析如下:
一、掌握较好的内容
1. 对于口算题,这部分包含了小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简单的混合运算,对于这部分孩子们的掌握较好,失分率在一分左右。
2. 在大数的读写和四舍五入和大数的比较上,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
3. 对于估算,包含填空和解决问题的第4题,孩子们能够正确的使用估算。
4. 在作图上,画角度和画垂直线与平行线上,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量角器、三角板进行制图。
二、知识缺陷
1. 对于审题方面,没有进行正确的审题,导致失分,入填空题第5题,题目问的是时针转过的角度是多少,有部分学生理解成分针转过的角度,导致连失2分,再如计算题方面,(8+40)×25=25×4×80没有认真看清题目中的符号,以及多个的.计算题同样的问题,会做但是因为不认真导致失分。
2. 对于图形的旋转方面,试卷上的这个等腰三角形,孩子们画的是图形B旋转的图形,而题目需要的是A旋转后的图形,在旋转上面,有部分学生旋转后中心点变了,这个题目对孩子的空间能力要求较大。
3. 在计算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本张试卷的需要较大的计算能力,学生的错误率较高。
4. 对于生活常识上,孩子们阅历较少,对于往返火车票的理解上,存在误差,有的理解成两次就多加了一个240,有的理解成每天都需要,就乘上了12。
三、弥补不足
1.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培养孩子们对于简便运算的理解和由衷的使用简便运算,形成习惯。
2. 在审题上,形成风气,培养孩子们的审题习惯和告别马虎行动,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3. 对于生活常识方面,对于课本和试卷出现的外,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对周边事物的简单认识,及时的吸取简单生活常识。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6
期中测试已经结束,静下心来思索前一段时间的教学和本次期中考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简单地予以小结。
我觉得在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统计表统计图、比和比例的概念等)是掌握数及其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得差。对此我想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同时,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7
一、对试卷的认识:
本次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试题的难度上,整体偏难,基本题、中等题、拓展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6:2.5:1.5。命题综合性较强。
2、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
3、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覆盖面力求宽泛。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了本册教材的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时间、求平均数,解决问题等,可以说是点多面广。
4、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索取题材,使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如:老师带领学生出游等解决问题中都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这样把原来似乎生硬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活化了解题情境。
5、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动手操作中:通过完成钟面、画周长等。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变通的能力教差,不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对年、月、日等时间概念掌握不到位,似是而非,运用不够熟练。
2、审题时对关键字的把握不准确,说到底还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如解决问题中的求平均数问题很多同学就找不准总份数。
3、面对没有做过的题,不敢尝试,主动探索的能力差。
4、少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
三、我认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教师自评)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教师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
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4、教学中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5、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能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融合。
6、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7、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8、期中考试没有复习,知识点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对学生答题规范性训练不到位。
9、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教师站的高度不够。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立足教材,落实“三基”
要特别注意知识方法过程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被想到的'过程,要敢于、勇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感悟教师的求解过程的思路方法,避免教师一说就对、一猜就准、一看就会,只给学生现成结论局面的出现。
(二)注重过程,培养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如,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数学问题赋予不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用相同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
2、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和数表,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表述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熟练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反映在答卷上,才能取得较客观的较好的数学成绩。
3、重视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联想解题,就是根据题意展开联想,从自己的知识仓库中找到与题目接近或很相似的原理、方法或结论,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变式训练,提高素养
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复习题等,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阐述试题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变换结论、多种解法、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剖,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
(四)开发教材,拓展课程资源
我们常常谈教学基本功,也往往提到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板书、情感、教态等。其实,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不准确、深刻不深刻。
联系实际,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似真发展,还原知识的生长过程,
民主教学,促进教材动态生成。
改编习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拓展教材,促进课程资源有效开发。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8
现在就学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几个方面对本次考试进行以下分析:
一、试卷评析
1、试题结构
本次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是50分钟,共设了九个大题。第一大题是填空题,占分20%,第二大题是计算题,占分20%,第三大题是判断题,占分5%,第四大题是选择题,占分10%,第五大题填上“+”、“—”、“×”、“÷”题,占分6%,第六大题是画图形,占3%,第七大题是列式计算,占分6%,第八大题是解决问题,占分18%,第九大题是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占分6%。
2、试题特点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浅显,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
二、答卷分析
现将本次检测的情况就学习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几方面简单分析如下:
1、三种能力类型题分布
(1)属于记忆力的题目有第一题第1、6小题,第二题1小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口诀及直角、锐角、钝角概念的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
(2)属于想象力的题目有第一题2、3、4、5小题,第二题第2小题,第四大题的3、5小题,第五题,第六题,第七大题的1小题,第八大题的2、3。这些题目都类似课本题目,只换了一些数据,主要考查平均分、用乘法口诀求商、图形的变换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3)属于学习力的题目有第三大题,第四大题1、2、4,第七题2小题,第八大题的1小题,第九大题。主要考查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文字叙述判断以及对将知识转化和实际应用。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记忆力的题目学生考得比较好,对于口诀以及直角、锐角、钝角,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理解并掌握了,所以考这类题目,难不倒他们。但是仍有极少数学生对角的概念记不牢,把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混淆,因此填空时出现“钝角比锐角(小)”这样的错误;当然也存在少数学生对口诀还记不住,导致计算出错,比如63÷9=4。还有个别考试时不够细心,把“54+6”看成“54÷6”。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各类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口诀的背诵训练,利用早读、课前或上下午返校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熟读、背诵,而且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意,会用。
(2)关于想像力方面的,众观本次考试,想像力的题目考得还是比较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课本的只是掌握的比较好,对于类似的题目能很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快找到答案。比如平均分、两步计算、平移与旋转、解决问题等这一类的题目,书本上已经出现很多类似的题目,学生练得多了,自然就学会了方法。因此在本次考试中,这些题目很多学生很快就能准确不无地写出答案。但是少数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答方法把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填空题第4题和解决问题的题目约有20%的人失分,而且有不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没有答语。此外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6×5-15、48÷8+34等题目,计算错的人较多。还有第五大题填上“+”“—”“×”“÷”,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楚数字,粗心导致失分。第六大题画出将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有8人失分,原因是平移了9格,或者把线条画出格了。
对于学生存在这样的失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训练,让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多练,且形式多样地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好习惯。
(3)学习力的题目在本次考试中占的比例不少,学生该类题目相对前两类题目来说,考得稍差一些。尤其在判断题,第2小题“除数是6,被除数是54,商是9”、第5小题将“8+22=3054-30=24写成一道算式是“54-(8+22)=24”这两道题有10人判断错误。第七大题的第2小题“33加17再减10,是多少?”有4人把“17”看成“7”。第八大题第1小题看图列式,有少数人没有理解图意。最后第九大题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学生都基本掌握画的方法,但少数学生没有用尺子或三角板来画,画的两条边不直,而且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两个直角。
介于这样的现状,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教给学生分析题目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变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平时练习的设计多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观本次检测,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还是比较好的,比上个学期有了明显的提高;想象力也不错,较上个学期来看是有提高的。试题中跟教材里题型类似的题目很多学生也能做得出来。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9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和三年级学生又度过了半个学期的光阴。在这段日子里我有过喜悦,也有过困惑;有收获,也有失败。期中考试也结束了,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考得不太理想。作为三年级数学老师的我也在不断反思,为什么学生的成绩考得不高。面对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觉得更多反醒的应该是自己。结合本次期中考试,我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在读题时不够认真仔细,甚至有漏题现象,;据监考老师反映,学生拿到试卷后,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做小动作,也不认真读题审题,做完后也不认真检查。所以说学生独立做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2、学生们理解能力不强;特别表现在综合应用上。做题是一知半解。不够全面。
3、学生对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很多同学无所谓,当时讲能明白,过了几天又忘了。
4、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这次考试中有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过关。就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导致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错误百出。还有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优生。
原因分析:
1、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有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指导,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在家学习上无人指导和监督,就变得自由散慢,学习无自主性。
2、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作业也不认真,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3、学生的成绩提不高,还在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不能自主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了。再者,根据家访所了解到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不自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到家里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已,谈不上预习、复习。
二、教师方面
当然,学生考的成绩不理想,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随意性较大;教学重点不突出,抓不住规律性的东西,知识交代不到位。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的'类型太少;练习设计不科学,没有层次性,练习效率低下。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耐心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的不够及时。
三、采取的措施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
2、针对学困生,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差,差在什么地方,同时,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鼓起勇气,奋勇争先,力争赶上中等学生;优秀生,让他们平时不仅要管好自己,使自己天天向上,还要经常帮助学困生。开展“一帮一”教学的活动,让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交朋友,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夯实基础,日日进步,相信苦尽甘来的道理。
4、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转折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要重点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比如书写习惯、听课习惯、及时订正错题习惯、倾听习惯、思考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指正与督促,并且要至始至终的坚持。包括学生的坐姿、倾听、举手发言、尊重别人等方面。使整个班级富有朝气和向上的学习氛围;当教师和同学在发言时要学会倾听,自己不但要会思考,更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见解,只有学会了倾听,才会使自己更会思考,思考的更加完整;数学课要学会思考,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学数学,有了自己的思考后还要会发表,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想法;尊重别人,当别人在发言的时候,不允许插嘴打断别人的思路,即使别人说错了或者自己有更好的方法,也要在别人讲完后方可发表,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只有把课堂常规管理抓好了,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5、关注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的养成。首先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理,在试卷发下来以后,先整体浏览一下试卷,看看题型和题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做到专注、投入。还应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检验方法,这些在平时就应教给学生。每次考完试以后,让学生做试卷分析和辨析。
6、家校同步,孩子进步。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
以上是对这次期中考试的反思。在下半学期里,我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半学期把成绩提高上去。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10
本次期中考试从整体上看,这张试卷得高分的不多,但60--80分的较多,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80分,或许达到了出卷者的意图,但却使许多家长感到失望,也使任教的教师感到惭愧。在一般人眼里,一年级学生应考个九十来分那才算正常,而大部分只有七、八十分真有点接受不了.不理想之一是平均分不高,之二是优秀率不高,不理想之三是有十人不及格.我认真仔细分析了的试卷,发现三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计算方面的失分率达到了37.25%。特别是在进位、退位加减法计算上失分更大。
其计算失分主要表现在:
1.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还没有学习,好学生还能行,差生答的一塌糊涂.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读题,分析题的能力弱,十分率较高.
3.还有最低级的错误是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也会出错。
基于以上的错误,是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书写上的习惯。如,数学阿拉伯数学的'认真书写;列竖式时数位要对齐;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要有进位标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要有退位标志等。
(2)认真检查的习惯。可以先估算,再口算,再列竖式计算。
(3)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的符号,再计算。
2.每天练一练,强化口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量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口算具有花时间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等特点。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形成技能。
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在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争;把练习变成小游戏;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11
本次考试主要检查了学生半学期来对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也是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是检查教师教学是否面向全体,是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以此达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本次考试,经过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认为今后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做试题、漏写结果等现象。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题目,老师平时要讲透,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细心做题、做好检查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分析题意。
第三,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地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多做一些与生活有联系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确实做好补差工作。面对差生教师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会的题目讲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要不厌其烦,持之以恒,要相信学生一定能学会。总之,我觉得只要我们平时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讲究方法与艺术,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12
结合本次期中考试,我主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试题的出题特点;二是:学生考试情况:学情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分析。
一:试题的出题特点:
本次出题主要是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课本知识和检测题训练上的题目学生掌握的情况,题目有3道是来自于学生所做的原题还有是在原题中略微改动的题目。但是从学生的做题情况看,出现的错误还是比较严重,我分析了一下。
二、出现错题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概念不清或模糊
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结构板块、知识点、基础知识等等不清楚或模糊。比如设置在题中的隐含条件、限制条件和关键词语等。这类问题往往一点就破,学生一般会认为自己是弄懂了,实际上是概念模糊;有的则是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脉络不清,以致给出错误答案。例如:选择题中的第2题,仍然是考察平移问题,经过出卷人的略微改装,学生就不会做了,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很差,只会做直白的题目。
(2)记忆模糊
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概念和原理等的理解过于浅显,或记得不牢,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问题交织在一起时,便分辨不清,导致答题时似是而非。当问题成堆时,面对题目便会显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于无精打彩,以至于懈怠下去。像考试中的三道原题,仍然是很多学生不会,这说明了学生对于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差。
(3)顾此失彼
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稍多一点,过程稍复杂一些,大脑就运转不过来,顾头不顾尾。这主要缘于典型题做得不多,做得不精,做题的难度系数也较低,并对教材中的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理解得不是很透。例如:考试题中的第23题,是利用平行线的有关知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个知识点,但是学生,不会使用。
(4)考场时间分配不合理:
平时没有从心理上把练习和考试作为正式考试来对待,没有把一般性的考试作为训练考试时间分配的练兵场,导致正式考试时虎头蛇尾,眼睁睁看着自己熟悉的题却没有时间下手。二班的以为学生,前面的所有题目,一点没出现错误,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在最后的一道题中,出现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最后的题目计算错误,所以失掉了很可惜的几分。
考试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事情,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平时教师应该注意多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全面的能力。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13
经过半学期的教学,通过学习“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个单元的教学,感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一剂“良药”。现就这半期来教学工作作个小结。
一、教学上
比如在教学“乘法”时,我遵循了以下教学原则:
1、复习沟通,建立联系。在教学新知识前,先复习一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验算试题,目的在于为迁移做好准备,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沟通。
2、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题。
3、通过观察、探讨、交流,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4、巩固知识、深化练习。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分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先进行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再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完本单元后还发现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特别是计算不过关。在这部分学生中,很多是由于基础差,基础知识薄弱,有个别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过关。
在学习“角的度量”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解,从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到有些测量不能得到结果,从中体会到图形的产生是生产、生活中测量和计算的需要。那么,学好“角的度量”的有关知识,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实际服务,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进度上
鉴于教学中学生学习接受情况,不得不在具体教学中做了很大的教学进度调整,本来能在九周左右就能学完的内容。不得不重新调整教学进度延长至十一周。
三、提高策略
这是对这次期中反思的情况总结。在下半学期里,我将吸取经验教训,根据这次反思情况,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追进,了解其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14
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本学期学生的几种现象反思如下:
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最挠头的是怎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
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以我现任教的三年级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还理想,但从口算到应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差的学生。我就想,为什么差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过程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方法,更有甚者连练习题都不愿意做。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略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更要因人而宜,我们也不能用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吸取公开课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开课的方法。这样差生会更差,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补差,不让学生掉队。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实效。
数学期中教学反思15
试题分析:
06——07第二学年四年级期中数学质量检查由矿区教研室统一命题。从试题的角度来看,本次试题集中检查了学生对简便运算的应用和计算能力的测试。包括:直接写得数,简便计算,脱式计算和应用题。从题型和题量来看,体现了二个字“活,灵”,看似简单的计算题,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对如何计算的判断和分析,既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考察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从题的数量来看,侧重考察了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第二单元只体现了1分的题。位置和方向,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占据了尽5课时的内容,而这个单元的内容又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密相联,我们只拿一分的题来考察,是否比例不当。
试卷分析:
1、学生对乘法分配率掌握不够扎实。如,填空的6小题,要求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率,有些学生就把结合率和分配率混为一谈,还有,简便计算的一小题:(250+25)×40考察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应用,结果学生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用分配率,而是直接计算。
2、脱试计算还不过关。如,直接写得数:9×5÷5×9,有35人计算得1。这些学生不是先观察分析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是一看前面有9×5后面也有5×9,然后相除得1,在这对于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头脑里没有印象。再有,(841—41)÷25×4,有40%的学生在做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它的运算顺序而是25和4能结合成100,这样简便,而没有去认真分析这两个数字能否结合。学生这种先分析、判断,再动手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加强。
3、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如,填空题的4小题,学生都知道应用了交换率和结合率,但没有强调是什么交换率和结合率,这种对学习不负责的态度全年级有27人。还有,简便计算:125×25×32=125×8×25×4=1000×100,都知道125和8结合为1000,25和4结合为100。却忽视了小括号的应用。脱试计算中,凡是小括号里有两极运算的,学生都能正确判断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在接下来的计算中把小括号丢掉在学生中大有人在,以此造成丢分的学生占80%。这个数据反映出我们的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应用题的第二个,求一共行了多少米?这里的一共包括先走的4小时和再走的2小时,有些学困生就理解为。再行的2小时。还有,第三小题,对于条件:“玉米比大米、面粉的重量的总和少30吨,包含两层含义的条件学生在理解中,只强调后面那一层的意思,既少30就是减去30,而到底是谁减30?不清楚,而他影响最深的是:面粉是大米的2倍,就用2倍的大米去减30。这样的学生占全年级20%。最后一题,对于50×46—38×46和(50—38)×46,学生认为是同一题分配率的不同体现,而忽视这是两种不同的解决途径,也就是说,乘法分配率的应用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的思考:
在本次简便计算中,有这样两题:
1、(250+25)×40=275×40=1100
2、(10000—1000—100—10)÷10=8890÷10=889,
谁又能说学生的这两种方法不简便呢?我们来看一下标准答案:1、(250+25)×40=250×40+25×40=1000+100=1100,
2、(10000—1000—100—10)÷10=10000÷10—1000÷10—100÷10—10÷10=1000—100—10—1=889,
第一题,学生一眼就能看出250+25=275而275×40又可以看成是275×4,自然也易口算;第二题,我们用分配率的形式展开后得到1000—100—10—1,谁又能说它比10000—1000—100—10更简便呢?学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简便、快捷且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对于以上两题来说,它给出的数字的特殊性,是否一定用分配率就是最减呢?不用分配率一样能达到简算就一定错吗?新教材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解决途径,为什么在我们的考试当中不能体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