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如何提高个人素养的论文

如何提高个人素养的论文

蓝玉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提高个人修养对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个人健康至关重要,培养良好读书学习习惯、诚信待人习惯、虚心谦让习惯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总结了几篇如何提高个人素养论文,希望能帮到您。

  提高个人素养论文篇一:

  (一)、个人学习 强调“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自主管理”。成为实力强大的个体,是每个人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很多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仅仅是个理想主义者,不能逾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听起来、读起来都是跃跃欲试、雄心壮志,似乎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但是真正要求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并将其付诸实践,那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了。因此,员工应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做到“自我求发展、自我提升”的自主管理,即对于本职工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总结,自己开展批评。在这个自主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二)、组织学习 强调“全过程学习”、“全员学习”。制度可以约束人去做什么事,而文化可以诱导人如何做好事。因此,组织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不要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

  (三)、形成学习型企业 强调“团体学习、互相学习”。学习型企业就是把员工的个人愿景逐步发展到他们的共同愿景,把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企业共同的目标前进。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的核心宗旨是如何让企业中的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整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永葆青春。它强调的是团队内外的交流的同时要求学会“互相学习”,即向员工(相互)学习,向客户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等。推行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调动员工参与实际工作的积极性,能极大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搞运动”也不是某个人的“政绩运作”,更不是口号叫得响亮就可以达到实际效果的。它是个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本企业自己的文化特色、企业业务及其外部环境的机制,落实到实际中来,形成本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靠机会成功的企业不能走远路,有文化的企业才能经受各种考验。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从以上可以看出,员工就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主力军。学习型企业的形成给员工提供了的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从而使员工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道德及技能素质等)不断得到最有效、最全面、最充分的提高,这样持续学习的企业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体,他不断地吸收知识、转化并产出新知识。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就可以利用这股强大的知识力量,把他们凝聚起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重拳出击。

  提高个人素养论文篇二: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

  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

  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提高个人素养论文篇三:

  一、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当前,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其思想政治素质,就应当遵照中央提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地培养和锻炼。在政治方向上,现阶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始终把握住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在政治立场上,就是要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治观点上,就是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观点行事而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政治多元化那一套。在政治纪律上,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搞独断专行,更不能搞无政府主义。尤其要注重党的宣传纪律,在宣传口径上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会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及时地识别各种错误思潮,及时地识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反动图谋。

  二、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底蕴

  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是通过其所编辑制作的各种报刊、节目教育和启迪广大人民群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教育者,而自身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在今日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高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之当前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不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靠吃原有知识的“老本”过日子,肯定是不行的。就目前而言,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应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文史知识的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网络技术的学习,以及外语知识的学习等。做到既学有专长,又广泛涉猎,成为通才型人才。

  三、娴熟的业务素质及调查研究能力

  1.具有独立的新闻采访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能按照组织上的要求,到被采访单位独立地完成采访任务。做到采访前能按照采访目的确定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能根据需要随时向被采访对象发问,提出各种问题;能把采访问题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完整地记录清楚;对所需要的各种写作素材、相关数据要核实、查对清楚,以便撰稿时使用。2.具有较强的撰稿能力。能够按照报道目的,撰写出中心思想明确、层次结构清楚,语言文字精炼、贴切,能把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客观地、真实地表现出来,不带有任何个人想象的因素,做到不失真。以使其真正地发挥出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3.具有对稿件进行审查、编辑修改的能力。对于来自各个方面作者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具有审稿的能力、看稿件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层次结构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文字是否简练,最后综合认定该稿件是否可用。对决定采用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具有对稿件进行修改的能力。通过修改,把多余的段、句、字删去,把错别字纠正过来,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所表达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4.干练的调查研究能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搞新闻工作时刻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工作。比如,群众反映的稿件,究竟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属实,不能凭编辑人员的主观意向而定,而是首先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这就涉及一个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学会运用灵活多样的调查研究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找被采访对象个别谈:可以找三五个人开小会谈;也可以找十人、二十人大会谈;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作为新闻工作者,是否善于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搞清问题,这实质上是个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否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同时,也是个是否为人民的利益负责的问题。

  四、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没有一个好身体都是不行的。作为新闻工作者,其工作性质就是游动性大,有时还需要周游世界。像随科学考察团赴南极、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记者,如果没个好的身体和好的心理状态,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些驻外记者,还要深入到战火纷飞的战争前沿去进行现场采访,不仅需要有个好的身体和好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有随时随地牺牲生命的危险。即使是坐在办公室里编稿的编辑也并不轻松,他们日赴一日、年赴一年地为人做“嫁衣”,一无名、二无利,苦苦地忙碌着。他们也需要有个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它是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以及它的社会效果具体地表现出来。职业道德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深化的产物,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意识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职业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是处理和协调职业活动中的责、权、利,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以正确地实现职业的社会职能。职业道德既是职业自身的也是社会的一种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随着社会劳动分工专业化的发展,职业道德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闻工作,也是社会职业分工中的一种,也是整个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职业。新闻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新闻工作中用以调节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一样不具有法律那样的强制力,它是靠社会舆论监督和人们内心信念的自律发生作用的。新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社会舆论,如果不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免不了犯错误,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损害新闻事业的声誉。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主观上淡忘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淡忘了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期望和重托。

  总之,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恪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批评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作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