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颜若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黄河颂》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颂》说课稿1

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能力目标:①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②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目标: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深刻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感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好诗歌。

2、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搜集信息、概括信息,养成勤写、勤积累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知”“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旋律激昂,气势磅礴,课前,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堂上借助直观的黄河图片和音乐的'力量,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感悟为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六、说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图片,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借助图片、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2、说黄河,激发诗情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认识黄河在地理、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黄河文化积淀。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文化背景。这也符合课标中倡导的“大语文观” )

3、颂黄河,感知诗意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美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4、研读诗歌

(1)读一读,议一议,讨论两个问题:①诗人是怎样描绘黄河、赞颂黄河的?②你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师生交流明确

5、绘黄河,拓展诗趣

(1) 展开想像,学写诵诗。(加深理解,迁移运用)

(2)齐颂升华(在奔腾激越的音乐声中,教师小结课文,师生齐声诵读课文升华感情,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如有不足,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大家!

《黄河颂》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其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以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诗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冼星海曾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确实如此,

全诗气势恢宏,层次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进入“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由一个“望”字来统领。而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角度不一: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真正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三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整首诗语言和抒情方式还是较为浅显的,而且它情绪慷慨激昂,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进行诵读的好材料。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生信息资料收集,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以教师的范读定好基调,以不同方式的读激发读的兴趣,“以读启悟”、 “以悟促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现今一些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好诗歌,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以读启悟。

2、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搜集信息、概括信息,养成勤写、勤积累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以读启悟”、“以悟促读”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旋律激昂,气势磅礴,课前,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借助直观的黄河图片和音乐的力量,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通过教师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感悟为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六、说教学设计

(一)1、激昂的语调创设氛围,丰富的知识储备初步感知文章情境导入

开场白出现激昂语调,创设氛围。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图片,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2、反馈学生信息(用学生自己的亲身搜集和教师的补充----主要是写作背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认识黄河在地理、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黄河文化积淀。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文化背景。这也符合课标中倡导的“大语文观”)

3、颂黄河,感知诗意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美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二)、以情为帆,读悟合一。(这是教学重点的突破环节)

1、这个“情”

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朗读时的无限深情,二是感悟时的爱国激情。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高大形象,充满了强烈的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调动他们的情感呢?在课堂上,通过画面、音乐等情境的设置,通过不同形式与要求的反复诵读,便能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深情朗读的欲望,点燃他们澎湃的爱国热情。就诗歌而言,需要读,就文本而言,需要悟,两者应融会贯通,

实现“读悟合一”。这在主体部分——“颂黄河”一段教学时尤为突出。无论是“以读带悟,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还是“以悟促读,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都充分体现了“读”和“悟”紧密结合。

2、学好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学会有感情的颂读。本环节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朗读,可不断促使学生领悟诗歌的精神。朗读中对于重音词的把握,教师可自己读也可以请学生范读,这样有利于快速掌握朗读的技巧,表现诗歌的感染力,促进对文本的感悟。

3、在以读带悟,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和;以悟促读,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的'环节。以教师的指导读与学生的感悟读相结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虽然是文字简短的诗歌,但由于其内容富有跳跃性,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理解与记诵。采用小标题式的归纳法,力求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它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

4、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朗读还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读体会。在读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互评探究进一步总结出朗读的要点: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4,调节自己的感情。

(三)、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

(四)、利用拓展延伸与总结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2、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五)作业设置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教学反思

一、阅读有捷径

诗歌有基调,是因为它总是含有浓浓的抒情气息。它的基调,就好比是一般文本的中心思想。把握准了诗歌的基调,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就能得心应手,紧扣主题。那么,一般文本的教学,我们确实应该让学生在初读文章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有效地深入学习。反而言之,我们该摒弃一些花哨的云里雾里的教法与学法。

二、诗文要记诵

篇幅不长的诗文一定要记诵,而且应在当堂!学好诗文的一个检验就是能否脱离书本、了然于胸!这是我上过多次此类课后的想法。我们看《黄河颂》,它感情豪迈、格调高昂,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能看着一个个铅字,朗朗“上口”,却不能“上心”,那么他对文本的感受只是浮于表象,决没有真正达到“情到深处”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在课末时大声背诵,这既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又是语言积淀的再现,将来,这其中的许多的字、词还将被他们自如地运用呢

《黄河颂》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3.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为: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所以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 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中国的现代国情——抗日战争部分,了解一些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家,如田间、公木等。积累一些这些名家对同一样的主题、同一样的情感不同样的表达方式(名篇、佳句)。

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整体阅读,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

五、 说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照片,请学生谈观后感,导入至抗战救亡的历史背景,请学生简单介绍抗战时期著名诗人(如田间、公木)及其作品。

2、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3、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4、问题研讨

5、小结课文。

6、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颂》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颂》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方法

(一)说教法

(1)情境体验法

(2)朗读法

(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平。(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颂扬:让我们乐乐地写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因为xxx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五)拓展:让我们美美地说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1)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王维)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3)与黄河有关的传说。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六、说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诗歌教学贵在化抽象为形象。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黄河颂》音乐和朗读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诗歌关键就是朗读,我利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更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用六字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黄河颂》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能力目标:①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②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目标: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深刻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好诗歌

2、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搜集信息、概括信息,养成勤写、勤积累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知”“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旋律激昂,气势磅礴,课前,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借助直观的黄河图片和音乐的力量,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六、说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图片,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借助图片、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2、说黄河,激发诗情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认识黄河在地理、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黄河文化积淀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文化背景这也符合课标中倡导的“大语文观”。

3、颂黄河,感知诗意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美读课文

4、研读诗歌

(1)读一读,议一议,讨论两个问题:①诗人是怎样描绘黄河、赞颂黄河的?②你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师生交流明确

5、绘黄河,拓展诗趣

(1) 展开想像,学写诵诗(加深理解,迁移运用)

(2)齐颂升华(在奔腾激越的音乐声中,教师小结课文,师生齐声诵读课文升华感情,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标签: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