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颜若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桂花雨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桂花雨说课稿1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让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那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同学们真会思考,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用心地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3、大家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大家刚才提到的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给我还有我的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句话。

5、“这里的桂花”指的是杭州的桂花。在杭州有一处小山山上种的全是桂花树花开的时候香飘十里。这样一处名胜却不及我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下面我们不妨一起走进作者家乡的院子去欣赏那里的桂花。

6、刚才大家读了课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桂花非常香摇桂花很有趣?

二、桂花香

1、没有见到桂花却先闻到了桂花的香味。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板书:桂花香)

2、学生交流朗读。是啊在作者的笔下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桂花香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课件出示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朗读指导

引读都说“八月桂花香”虽然现在我们闻不到桂花的香味但老师相信你用心地读这些句子一定会让自己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桂花香。

评价语:这是淡淡的桂花香沁人心脾叫人难忘。这是浓浓的桂花香芳香扑鼻久久不散。

2、体会香味

引入读着读着有没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深深地吸引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浸”

①学生自由说自己的感受

②什么时候我们会说“浸”字你能用“浸”组个词或说个句子吗沉浸——深深地吸引和陶醉了浸润——慢慢地渗入浸泡——长时间地浸着?其实桂花的香味不也是这样的吗

③引读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散人们都沉浸在了花香里。村子被桂花香慢慢地浸润着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桂花的芳香。整个村子都浸泡在桂花香中。人们举手投足间都能感受到那份桂花香。

“全年”:

①为什么全年我们都能享受到那份桂花香呢

②引读春天到了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那香萦绕左右久久不散。冬天到了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唇齿留香令人心旷神怡。

3、一年四季我们都能享受到桂花的香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想到此情此景母亲会怎么说呢课件出示母亲_______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摇花乐

1、故乡的桂花仅仅是因为它的花香让我和家人久久难忘吗你觉得更重要的还有什么板书摇花乐。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文中哪些地方就是具体描述了“摇花乐”和桂花雨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这就是摇桂花的乐趣这就是奇妙的桂花雨想读读这些句子吗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学生自由读

体会“乐”

1、摇桂花对我来说可是件大事我能不乐吗读读第一句话读出这种乐。

2、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乐啊你能用两个字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乐吗高兴、开心、兴奋?你还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种乐吗兴高采烈、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就读出这种兴高采烈这种欣喜若狂吧。

3、你还从哪儿看到了我摇桂花的乐

① “使劲地摇”——那你就使劲地摇一摇开心地读一读吧。

② “满头满身”——瞧桂花落在了你的手上肩上头上脚上喜欢这样的感觉吗那就喜欢地开心地读一读吧。

③ “我喊着”——是啊喊出了我发自内心的快乐谁也来喊一喊。

(4)想象写话深入“乐”

①引读摇桂花给我带来了多大的乐趣啊。

课件出示小诗教师有感情朗读

摇呀摇

摇落了朵朵金黄的桂花

落在了我的手上

落在了我的肩上。

落得我满头满身。

摇呀摇

摇落了滴滴金色的雨点

落进了我的心田

落进了我的梦中。

落进了我快乐的童年。

摇呀摇

我仿佛看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呀摇

我仿佛听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信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了精彩的画面,那就赶紧拿起笔写下来吧.(学生练笔)

③交流反馈。啊这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啊这声音可真好听。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多么富有诗意啊。桂花在你眼中充满着活力。多么甜美的歌声我也仿佛听见了。

此时作者已经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中也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中让我们再一起读感受那份摇花乐。体会父母的乐

此时作者的父母也在场他们也乐了读读父亲即兴写下的小诗说说他们为什么乐了。课件出示诗歌: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学生自由交流丰收看见孩子们乐了?

桂花雨中有我们多少欢乐的笑声有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想起这样的往事母亲会怎么说呢课件出示母亲_______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思乡情

看着这里的桂花母亲想到了家乡的桂花想到了孩子们摇桂花的快乐想到了丰收桂花的喜悦同学们母亲还会想到什么呢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在母亲和桂花之间还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

悉心呵护桂花——桂花让母亲付出了多少心血。

送桂花给邻居——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蕴涵着一份浓浓的邻里情啊他们是多么友好多么和睦。

做桂花糕泡桂花茶——是母亲的劳动让我们一年四季品尝到了桂花的香甜。

是啊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经充实了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

桂花雨说课稿2

【说教材教法】

我通过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主要通过展示图片,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场景,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学习只是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说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1.第一部分的教学,我在上课一开始就引入了课文的作者,琦君的资料: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身在他乡,他却十分思念自己的故乡的桂花,从而引出。作者在课文开头的一句话“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一部分的教学也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而引出桂花香和摇花乐,两个教学板块。

(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教师授课时往往许多学生的注意力没随着教师的思路动,而是无意识的想别的事情去了。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过多的分散。这时需要老师当机立断,简洁高效地找准切入点进行教学,减少学生由于过多的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学习效果。)

2.感受桂花香,我主要是采用品味两句重点句子,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和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重点抓住“迷人,浸等”感悟桂花的香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看着课件出示的提示(自读要求),进行自读,自己划句子,品读。(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分散了学生的精力,也降低了注意力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恰当的适合,运用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方法,提高注意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三节的第一句:“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个“缠”字既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又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学生读文后,我问“老是缠着”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接着,我让学生试着练习读,把这种期待与迫切的心情读出来。为了理解“缠”这个词,我用情境导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起来就比较到位。

(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动的特点,但是在长时间的高强度的注意力下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倦感。这时候他们就需要在一些课文的场景中,用表演的方式舒缓学习的高度紧张感。这也是从另外的角度来提高学习注意力和提高课堂的接受力。)

2.课文的第三小节重点是摇花乐片段的品读,感受摇花乐,通过让生自己找句子,读句子在感悟中读出美。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可以体现出作者摇花时快乐心情的词句:“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你是怎么摇的,。同学们边读边表演,使劲的摇,用力的要,摇出了喜悦,摇出了幸福。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读文,这样学生就自然理解了。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让学生看着画面想象分别落到了哪里,肩上手心头上脚上这就叫满头满身,这是我调动了孩子的亲身体验,想象如果你的身上各个部位沐浴着这纷纷飘落的桂花雨,你是什么感受,随机让学生练习说话,从而想象作者当时的欢乐情景。突破了这一教学重点。

接着向学生明确,沐浴着桂花雨的缤纷,享受到桂花雨带来的快乐的除了是作者,还有父亲母亲,父亲和母亲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桂花雨的喜爱。我让学生分角色来读母亲和父亲的描写。在母亲描写,抓住母亲的几个动作,“洗近双手,撮“来体会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是爱桂花,珍稀桂花的表现。父亲的描写。重点是体会他的那首,口占一绝。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诗中的意蕴。父亲的诗道出了桂花雨不仅摇来了童年的欢乐,还有全家的喜悦,还有全村的丰收。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有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在声情并茂的情景中现在网络无所不有,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母亲的那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单单让生说是很难说清的。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凝聚着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这种感情是不会因时因人因地而改变的。又通过说话练习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是琦君母亲对故乡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此刻,学生再去读母亲的话,自然会产生深深地情感。

(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造成了课堂注意力分散,课堂效率不高。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体验的展开,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节奏,而且还能增强师生的感情沟通,强化学习重难点,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感智慧的目的。陈瑞老师在评价中应用南风效应和罗森塔儿效应来应对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南风效应用就是温和的方法处理一些事情,会比强硬的手段更有效。罗森塔尔效应---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这种定势给人以心理暗示,影响别人的表现。)

最后一部分我把琦君在乡愁中的一段话搬到了课堂中,让生好好的品读,感受作者心中的思乡情。升华课文主题。

桂花雨说课稿3

一、说教材内容

《桂花雨》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的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乐和桂花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计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由于对桂花的了解人们很陌生,带领学生亲自找到桂花树让学生对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理解重、难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

3、启发诱导法: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

7、桂花雨)

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插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桂花雨》的插图,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知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三)朗读体会重点句段: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说说你理解了什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给同桌交流。

2、提问:哪个自然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接着出示大屏幕。

①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②在师的引导下说出作者从迫不及待到高兴,妈妈从沉着到赶紧这一情感的变化,从而进入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③让学生演读“摇桂花”这部分,感受作者的快乐。

3、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

①东西是自己的好;

②月是故乡明。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多背)

(五)展示学生成果。(背诵)

(六)总结全文: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六、板书:略

桂花雨说课稿4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桂花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四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六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基于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节课“鲜”、“谢”等十个生字,会读“拙”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能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学会鉴赏,学会积累,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仿写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家乡的怀念。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章不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还有着优美的语言,学是为了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仿写运用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读——赏——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1)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赏: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

(3)悟:每一节课上,我们应该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2、学法: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九个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

下面我将主要讲第二课时的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那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之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学习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作者那么喜欢桂花,但更令作者喜爱的还是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那么到底作者的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那阵阵的桂花雨纷纷落下时又是什么样的呢?好,这一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分享那落英缤纷的场景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设计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个句子,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中,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的特点。

2、重点是学习第二部分,要理解摇桂花的乐趣。

在学生读了这一部分后,引导讨论: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这得从全家人的活动,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体会。

(1)找出每个人的做法,分角色朗读,有利于认识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体会内心共同的喜悦。

(2)交流各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指导感情朗读。重点理解我摇桂花时的动作和话语,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和父亲随口吟诵的那首诗,体会一家人对桂子丰收的喜悦。并注意几个问题: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句话。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联系实际,了解桂花的作用。

(4)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个总结,谈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摇桂花的乐趣,并进一步进行朗读。

重视以读促理解,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语言文字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3、在总结第二部分后,学生对作者怀念童年时光的感情是不难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点应指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这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让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要认识到,此时的母亲已经远离故乡,当母亲看到_____。

外地的桂花时,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可以看到母亲在想念家乡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实在是太思念家乡,太热爱家乡,家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接着进行仿写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_____)。外地的生活好,还是(_____)。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课堂总结,深切体会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通过总结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复习课文,深切体会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的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于是我设计了“说一说你童年中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让学生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实际的生活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四、说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桂花雨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这样设计板书,既能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又能体现出文章的叙事顺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桂花雨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第11课《桂花雨》,重点在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情和教学反思这四方面来阐述。

说教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三自然段“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说教法学情

《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教学反思

“摇花乐”是全文的重点,需要花大力气挖掘,为后面解决“思乡情”作好铺垫。

“摇花乐”这部分内容叙述了我的乐、母亲的乐、父亲的乐,这三种乐是逐渐提升的,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对于母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生活之乐。对于父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丰收之乐,从父亲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总而言之,摇桂花给我们所展示出的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你读了不得不感动,不能不向往,不得不留恋!多年以后,也难以忘怀。

只有把这种欢乐充分理解之后,那份“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浓浓思乡情这个难点才可以水到渠成,不讲自悟。因此,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反复地让学生去品读“摇桂花”时“我”的那份游戏之乐,体会母亲妙用桂花时的快乐,品读父亲即时口占一绝的丰收之乐。在深入的朗读中渐渐回忆到童年的那份美好,因为在人们心中,总是想把快乐的时光永远留在心间的。也因此,通过“摇桂花”的细细品读,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母亲总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

桂花雨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故乡的桂花雨》。

人的一生会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喜怒哀乐等等。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故乡的桂花雨》,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去感受体会台湾作者琦君丰富美好的情感。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地阅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桂花很香,还有——摇桂花很快乐。好的,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具体是怎么描写桂花香的。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读的时候呢要慢慢地细细地,带着感情去朗读,争取读出桂花的香味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好,同学们都已经读完了。那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呢?请最后一排红色衣服的男生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同学们说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呢,嗯,还不错,要是能再多投入点感情,增加点抑扬顿挫就更好了。好的,请坐。这位同学找到了四句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一是: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二是: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实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第三句是: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那么除了这四句还有其他的句子吗?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补充?好的,这位女同学还有。——嗯,很好,请坐。这位同学阅读很仔细,她在第一段中又找到了一句: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还有倒数第二段的:那股子淡雅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好的,刚才这两位同学一共找出了六句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很全面,说明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在刚才两位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呢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很细心,边听边用笔把这些句子圈画出来了,这种习惯很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呢,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阅读时随手标注、做笔记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有能加强记忆,还能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

好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一看这六句对桂花香是如何描写的。

首先第一段中的两句。作者为什么提到桂花就仿佛闻到了香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思考下,好好地体味一下这里面的感情。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经历,比如说,有些同学说,我一提到冬天就感觉冷,我一想到过年就听到了鞭炮声,可是天气并没有变冷,也没有人在放鞭炮啊,同样的作者也没有真的站在桂花树前啊。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请班长来说说——哎~对啦,因为香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坐。正是因为这种浓浓的香气作为桂花最重要的特征深深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里,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作者才会一提到桂花就仿佛闻到了香味。那么为什么作者又一闻到这种香味,就引起了乡愁呢?又是一种看似匪夷所思的感觉。我们再结合下自己的经验来想想。有没有同学一看到老师就想起语文课本啊,寒冬腊月天里,有没有看到绿色就想念春天呢?对啊,我们经历的这样的感觉很多。因为老师是教语文课的.,绿色是冬天缺少的而与春天的生机勃勃连在一起。同样的,桂花让作者想到了故乡,它是作者童年美好而深刻的记忆,而作者此刻却远离故乡,怎么能不引起乡愁呢?

第二段中这一句意思很简单,作者说桂花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我想很多同学都吃过桂花做的东西吧,比如桂花糕等等。后面三句也不难,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分析下好不好。下面前后两排为一组,一起讨论一下这三句的描写有什么妙处。——好了,大家都讨论差不多了。请右边第二小组派代表来分析下第三段这两句。——不错,这一组同学的感受能力很强,他们抓住了“浸”和“沉浸”两个词,说明桂花香的香味之浓和弥漫之广,也说明了人们的陶醉。那么,还有别的妙处吗?我们请左边第一小组补充下。——哎,很好,“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全,整个,都这三个词都强调了香气传播的广,而且“全年”和“整个村庄”两个词语都用逗号断成句,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下面我们继续看最后一句,请左边最后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的分析。——哦~他们觉得这一句中的“即使”句型用的很好,即使不放桂花也很清香,因为生在桂花中的栗子早已染上了桂花香。栗子的清香足以说明桂花香味之浓。是不是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强调啊,哦,对了,正是这样。

好的,今天我们对课文中桂花香的描写作了描写,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桂花的诗文呢?希望课后同学们搜集下,认真地读一读。

我今天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桂花雨说课稿7

《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她的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使人读后真的象浸润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虽然文章四溢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不读就无法理解其中丰富的意蕴,不读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浓浓的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抓文本用心读

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第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每读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读;第二,选好读的重点去读,一篇课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选择有助于进行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读。我采用范读、朗读、默读、自由读、引读、配乐读、师生互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若能长期坚持这项训练,让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读

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味来。

1、为什么说母亲却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我让学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那个句子最能体现桂花香呢?学生找出: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两句。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体会的这两句不同,这些诗句对桂花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恰当的描绘和解读。学生通过与文中的'语句进行进一步的对照,就更深刻地去理解母亲所说的话了。 2、课文第三节的第一句:“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个“缠”字既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又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学生读文后,我问“老是缠着”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接着,我让学生试着练习读,把这种期待与迫切的心情读出来。为了理解“缠”这个词,我用情境导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起来就比较到位了。

三、在感悟中读美

1、课文的第三小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可以体现出作者摇花时快乐心情的词句:“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使劲地摇”摇出了什么?。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发生了,应当是怎样的心情呢?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读文,学生欢乐的心情体现得不够充分,我又让学生把欢乐的词语带到句中读。这样学生就自然理解了。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让学生看着画面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欢乐情景。通过同桌共同享受着欢乐时刻,师生合作说话,来进一步享受“摇花乐”这一快乐时光。

2、理解: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时,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凝聚着母亲的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通过师生合作说话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是琦君奶奶对故乡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此刻,学生再去读母亲的话,自然会产生深深地情感。

桂花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第11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质朴淡雅,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课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摇花乐”。

2、过程方法目标:以插图,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采用“以读促讲”的方式,以“读——赏——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桂花雨)

这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雨吗?像什么?有什么感觉?

(由课题联想开去,启发学生想象画面,谈谈感受,带着感受读题目,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也创造了学习情境和氛围,一举两得。)

2、感悟课文

(1)体会“摇花乐”

A、自由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摇花乐,把让你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先自由默读,再交流、表演,最后朗读体会)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就是儿童的快乐,只有儿童才能了解,这正是父亲诗中写的那句: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想象体会:看着这纷纷落下的桂花雨,你们觉得像什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B、“摇花乐”都有谁乐?(让学生边读边在旁边作记号,学会带问题读书)

反馈交流,总结:我乐、全家乐、全村乐

C、质疑:桂花开在秋天,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从课文的描述中,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以矛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理解母亲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D、朗读“摇花乐”深化理解。

(2)感悟思乡情

A、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为什么这么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时,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凝聚着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通过师生合作说话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是琦君奶奶对故乡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此刻,学生再去读母亲的话,自然会产生深深地情感。

创设情境,引读母亲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所以当作者把杭州的桂花捧给母亲时,母亲深情地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缕缕花香,传悠悠摇花乐,淡淡笔触,抒浓浓思乡情。

B.(学习第六自然段)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作者,感染了作者,于是每到这个时候,作者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揺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C、同学们知道作者琦君吗?

(她是浙江永嘉人,出生于1918年。)(她是当代女作家。)

(她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是著名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的学生。)

(琦君是一位高产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小说集和儿童文学作品有30多种。)

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此时的她远离家乡,文章流露出的是作者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和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总结: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难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忆,桂花雨中,有浓浓的乡情,所以,作者这样写:小时候,……;让我们再一次读出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

3、布置作业(自由选做)

A、写感言:从作者身上,从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想收获。

B、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样,学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这里,进行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并将此练习作为本课的一项作业——小练笔。

五、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桂花香揺花乐思乡情

桂花雨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需要达成如下三个目标: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为了使资源更有效的得到利用,我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桂花雨》的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我引用了远程资源中的导入图片,并配上了《童年》这首音乐,让学生在特设的情景中愉快的进入课堂。

2、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我使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摇桂花的图片,并配上文字和音乐,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3、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我引用并整合了远程教育资源上的问题设计和练习。

4、拓展我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各种桂花图片,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通过对远程资源的使用,我感受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为农村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师共享优质教育、学习资源的机遇,是一个与外界朋友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老师们运用资源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学会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

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认知领域。

远程教育网上提供的教学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和拓展资料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好资源。教师们利用远程资源网上的优质课件素材,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座资源的宝库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

2、教师成长的乐园

地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极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示范又很难进来,造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中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讲座、优秀的课堂实录,信息技术技能专题培训讲座等声情并茂的资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学习环境,可谓教师成长的乐园。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的将所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理论付诸于实践,进一步促进专业成长。

桂花雨说课稿10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桂花雨》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快乐的童年时代和家乡的怀念。

根据本单元选编《桂花雨》这篇课文的目的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那段话,体会“思乡情”。

4、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学习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朗读体会、启发诱导。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是:

谈话导入——自主学习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拓展延伸——作业超市,下面我主要就各个环节设计意图给大家做以说明:

1、谈话导入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喜欢的花,以此导入作者琦君喜爱的桂花。课文开头作者就讲到:小时候,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她,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等,但她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她喜欢的是桂花。四副图片中第一、二张图片是梅花和木兰花,也是因此而有意识安排的。

2、自主学习展示环节设计意图:作者为什么只喜欢桂花呢?课前自主学习的第三个问题安排了学生自学。作者喜欢桂花笨笨的样子,喜欢它迷人的香气。自主学习问题2让学生快速浏览本课导读提示,交流自己的收获?学生很快能梳理出几个问题:

(1)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

这三个问题就是本课要探究学习的,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当然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如“课题为什么叫桂花雨?”,导读提示中的问题展示完后鼓励学生质疑。课前预习问题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下面展示交流环节随机检测。

3、合作探究环节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已经非常明确。小组长会带领小组成员展开学习,并安排每个成员汇报的内容。

4、展示交流环节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一展示:首先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摇花乐”和“桂花雨”带给作者的快乐,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从人物的表情感受快乐,最后让学生说自己的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合作探究二展示:不光作者喜爱桂花,她的母亲也非常的喜欢,她甚至认为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对此学生有两种观点,既然有分歧就让他们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当他们各执己见时我再让他们明确: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初一辙。从而体会思乡情。

5、达标检测一方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母亲思乡之情的感悟。

6、拓展延伸环节设计意图:那香气迷人的桂花,以及母亲的话又一次勾起了作者的思乡情。一生漂泊的作者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不仅在本课,在她很多作品中都有流露。就如:《烟愁》。

7、作业超市: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设计了三个作业,选择完成,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课后反思:

本课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作探究二安排了辩论,让学生充分挖掘文本内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当双方相持不下,期盼得到一个公平的评判时小裁判再解答,老师补充。

作为阅读课文,我觉得以读悟情做的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我自身的情感熏陶不够,今后会在这方面多努力。

桂花雨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人教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7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这一学习目标融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如认识生字、读记词语是知识维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学习课文的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又和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一样,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感情渗透的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但同时他们的语文素养现状决定了他们很难对语言文字形成丰富的想象。因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开课伊始,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桂花的印象。然后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激趣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分同桌轮读,评议,保证学生能扫清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之后,向学生提出:“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经历智慧碰撞,在不同视角和不同个性的解读中,丰富想象,形成画面,使文中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画面能真正地鲜活起来,文本的形象能真正实现立体化。

形成画面之后,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的快乐,此时再回归整体,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便显得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

在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内容得到沟通,既即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心与课文融为一体。

(五)、作业

作业布置学生写一写童年的趣事、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由阅读走向习作。

桂花雨说课稿12

一、说教材内容

《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通过桂花寄托个自己和母亲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生字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的语段会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师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质疑问难,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三、说教学重难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快读、浏览、默读、有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2、启发诱导法。

我努力做到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质疑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个性的体验。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我努力实践着以学定教,鼓励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并通过课外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学生最初接触最初质疑开始层层推进,理解课文。

2、读、思、记、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 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因为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已经烂熟于胸,因此我就通过复习旧知,把学习的切入点定在了什么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思念家乡的什么上。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文章的中心。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在学生没有把课文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时绝不将课文。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会自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熟读的情况,况且五年级的学生读书也该有一定的速度了,有助于培养学生快读的好习惯,扩大阅读量。然后在默读浏览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品读课文

1 读题质疑

每个学生接触一篇文章都是从课题开始的,况且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那样美,充满了遐想的空间,而且也很有创意。让学生从课题感知课文质疑问难,并带着问题去品读课文有的放矢,也有助于给学生以课题设置的熏陶。

2 品读摇花乐

学生从读题质疑解惑开始很自然地就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通过一边读一边想,有感情朗读,想象读等方式领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而且在读得过程中会自然地产生问题,引领自读自悟的方向。

3 探究桂花的品质

通过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母亲为什么这样爱惜桂花?”很自然地去探究桂花的特点以及和乡亲生活的密切关系而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领:“如果赋予桂花人的品质你会弄什么词语形容它?”来深入的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并搜集学生日常积累的好词,准确应用。唤起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意识和愿望。

4 体会母亲的思乡之情

由母亲这般珍爱桂花,很自然地体会到母亲对桂花对故乡的那份深情。一句从那看出来的?引领学生浏览、默读、思考,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在教师的引领下启发学生练习前后文对比阅读,体会母亲话里的深情厚谊。

(四)积累语言,模仿运用

文章不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还有着优美的语言,学是为了用,此环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学会鉴赏,学会积累,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仿写运用。

(四)总结收获,扩展阅读

一篇课文的教学应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原则,此环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总结整篇文章,整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整理新知内化吸收。并趁热打铁,将这种阅读的热情和方法扩展到课外同类文章的阅读理解上去。以阅读扩大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和情感沉淀。

(五)布置综合实践性的作业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雪深的创新思维。因此我布置了这个作业要求,有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总之我本着自主学,简单教的原则,设计这节课的教学,但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考虑的不够全面科学,其中还有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怎样处理好内容多与时间的关系,怎样处理读的教学,怎样体现合作探究的理念,怎样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都没有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教学设计。或者自己的教学理念上、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请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桂花雨说课稿13

【说教材内容】

《桂花雨》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的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乐和桂花雨。

【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计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说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

由于对桂花的了解人们很陌生,带领学生亲自找到桂花树让学生对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理解重、难词句。

2、朗读体会法:

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

3、启发诱导法:

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7、桂花雨)

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插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桂花雨》的插图,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知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三、朗读体会重点句段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说说你理解了什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给同桌交流。

2、提问:

哪个自然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接着出示大屏幕。

⑴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⑵在师的引导下说出作者从迫不及待到高兴,妈妈从沉着到赶紧这一情感的变化,从而进入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⑶让学生演读“摇桂花”这部分,感受作者的快乐。

3、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

⑴东西是自己的好。

⑵月是故乡明:

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读、多背。)

五、展示学生成果

(背诵。)

六、总结全文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教学板书】

7、桂花雨

摇花落

桂花雨说课稿14

[说教材]

《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她的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使人读后真的象浸润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课文生字词,“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说学法】:

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开课伊始,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桂花的印象。然后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虽然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不读就无法理解其中丰富的意蕴,不读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浓浓的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步骤:

(一)抓文本用心读

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内心融入。

第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每读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读;

第二,选好读的重点去读。

我采用范读、朗读、默读、自由读、引读、配乐读、师生互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读

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味来。

1、为什么说母亲却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我让学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那个句子最能体现桂花香呢?

学生找出: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两句。

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体会这两句的不同,这些诗句对桂花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恰当的描绘和解读。学生通过与文中的语句进行进一步的对照,就更深刻地去理解母亲所说的话了。

2、课文第三节的第一句:“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个“缠”字既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又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读文后,我问“老是缠着”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接着,我先作示范朗读,(需要自己朗读这句话)再让学生试着练习读,把这种期待与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三、在想象中读美

1、课文的第三小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可以体现出作者摇花时快乐心情的词句:“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使劲地摇”摇出了什么?。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发生了,应当是怎样的心情呢?我先让学生做动作体会“摇”的场景,再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读文,这样学生就自然理解了。

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让学生看着画面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欢乐情景。通过同桌共同享受着欢乐时刻,师生合作说话,来进一步享受“摇花乐”这一快乐时光。

2、理解: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时,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凝聚着母亲的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也有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通过师生合作说话,用学生对生活中亲情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是琦君奶奶对故乡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此刻,学生再去读母亲的话,自然会产生深深地情感。

四、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在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内容得到沟通,既即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心与课文融为一体。

[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桂花雨说课稿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桂花雨》。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正确认读“箩筐、姿态、至少、邻居、提前、尤其、杭州、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用抓重点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3、通过感情读文,朗读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学习作者通过写童年小事表情达意的方法。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和运用语文。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训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挚爱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想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从而体会到作者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桂花雨》是一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通过桂花寄托自己和母亲深深的思乡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是基于对学生学情的认识: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虽然有一定初步阅读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但需要进一步加强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据此我将重难点确立为:通过用抓重点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通过感情读文,朗读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学习作者通过写童年小事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启发引导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体现语言本位的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中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后,利用阅读提示,让学生梳理出问题,带着疑问去读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我设定这个环节,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读书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三)、深入学文,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朗读感悟、想象、交流阅读体会中感知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在理解母亲的话时,旨在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从而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方法学习致用,通过回忆童年小事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业设定为写一次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便于反馈检测。

四、说教学反思

一堂课难免有许多不足,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民主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还是过多,感觉像是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目标而去引导,忽视了课堂生成,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很合理,不及时。(李金龙提到的作者借桂花树来表达情感,这时候我的评价没跟上,方法总结不到位)评价针对性不足,导致课堂学生的发言比较单一,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

另外,通过这次教学,反思,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对教材的处理等都需要自己去下功夫学习。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地方, 唯有学习反思才能使自己进步。

以他人为镜,方能知晓自身最大的不足,对于本节课教学,可能自己还是“当局者迷”,自己还没有认识到的不足还有很多,恳请各位老师给出指导和建议,使我不断进步,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标签: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