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理论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理论论文

花栀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理论论文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创新潜能就得不到发挥。我国现行教育非常重视研究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忽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致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仅仅只是做不出的习题,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是多么需要教师们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杨振宁教授在一次科技报告会上说过:“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不提问?因为我们的教学总是先学经典的理论,再去解释生活现象,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经典理论。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会提出问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提出问题能力”是创新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更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和敢于批判。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史教育,让学生认识怀疑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介绍波义乐、雷利、巴拉尔、柯尔柏等科学家因具有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而获得重大发现,相反科学家李比希、维勒因没有怀疑已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使他们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遗恨终身。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到学习中有“怀疑”的用武之地。例如:在煤中洒一些水,燃烧时产生浅蓝色火焰,一般认为这样做释放出来的热量多。经计算,燃烧等量的煤,洒水与不洒水释放出的热量相等。这表明权威、直觉、经验常常也会出错,如果凡事都从各方面去想想,往往会有很多问题可提。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心理换位”,模拟学生提问,启发学生。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出现,化学中新反应、新方法、新物质层出不穷,物质的新用途不断开发,课本知识永远滞后于知识创新的步伐,课本中许多知识和观点已不符合实际,甚至是错误的。

要引导学生读纸面上的字,想纸里面的字(即学会思考)。针对知识衔接点、知识自然生长点、概念易混淆点、关键字提问。例如,“饱和溶液”定义中“这种”的含义是什么?同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都是固定的吗?等等。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要求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到正确的途径。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思维效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看、听、写、讲。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解决或突破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讲又可在学生间产生相互激励、集思广益的讨论,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不能光讲思维的结果,还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因为创造性思维不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来激发,更重要的要通过创新思维过程的显示来激发,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和成功体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在讲水通电分解时一个学生问:水只能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吗?我没做出肯定否定的回答,只是反问他一句:你想到其他方法了吗?他说“有没有一种催化剂放入水中使其分解就像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一样?”这位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我当场就表扬了这位学生。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从这个角度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老墙根的土为什么可作肥料?炒菜的锅为什么铁的比铝的好?为什么在冰雪的路面上撒一些氯化钠,冰雪就容易熔化?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冬天烧火锅用的固体酒精是怎么制成的?液化气的主要万分是无气味的烃类,而家庭用的液化气为什么有臭味?等,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真正解决它可能要用到许多高深的化学知识,学生一时无法解答但这是没有关系的。正是有很多我们暂时还不懂的问题,所以我们才有认真学好化学的需求,可以说一个个的问题正是学习的持续动力。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如每节课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对敢于向教师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还要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笔误或者知识性错误,一旦发现后不要立即向学生声明,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在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中,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与学生一起探讨、解答,即使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也要通过查资料,请教同行及时给学生一个较满意的答案,切莫不了了之。还要善于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中挖掘闪光点,恰当地加以解释、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学生喜欢提问,并且使他们的质疑能力越来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从而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