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读后感1000字左右

读后感1000字左右

白满川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读后感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

  读了《蓝鲸的眼睛》这本书,我被深深打动了,因为它富含哲理,使人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里面讲到蓝鲸是大海里的神,它最珍爱自己的眼睛,因为大海的灵魂就在他的眼睛里。他每天用自己的眼睛洗去他看见的邪恶。可是,一个少年却向它发起了挑战。为什么小小年纪的他,会有那么大的胆量,我一直想不通。后来,当我读完这一章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要不顾各人安危冒这个险了。原来,他想把蓝鲸的眼睛给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使她见到光明。可后来,当少年明白了自己因为无知犯下的错误的时候,他后悔难当,悄悄来到了海上,在蓝鲸面前将匕首插进了自己的胸膛,希望能以此洗刷自己犯下的错误。那一刻,我被那个小小少年深深地感动了。故事中的少年,最初也是因为要帮助失明女孩,重见光明,才向蓝鲸的眼睛发起挑战的。助人为乐的他,虽然犯下了看似不可饶恕的错误,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也只能说是他好心做了坏事情,于情于理,人们都是可以谅解的。没想到,敢于承担责任的他,竟以自杀偿还自己犯下的错误。他的敢做敢担真叫人钦佩呀!我想以后我也一定要向那个少年一样,做个敢做敢当的人。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读后感

  读《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常常想起诗人臧克家所写的诗句:“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已有18年了。他人虽去,但音容宛在,人们依然怀念他,因为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位好官、是一名好党员。当年耀邦同志去世后,中央党校曾挂出一条醒目的挽联:“私德好公德好耀邦是个好人非好人哪得民心。”这幅挽联,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对耀邦同志的至高评价。

  读《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胡耀邦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当年,胡耀邦同志复出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后,湖南老家县里和乡里的同志曾进京向他要项目、要物资,可他们的要求都遭到了婉拒。耀邦同志指着满书柜的马列著作对来人说,要马列主义有,要特殊化没有。他还告诉故乡那些领导说,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殊利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胡耀邦同志在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位置上六年,没有给浏阳人批过一张条子,没有帮浏阳人说过一句,这不能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耀邦同志在“”中受到过残酷迫害,但他在复出后对于那些迫害过自己的人,总是不计前嫌。有人为此戏称他为东郭先生,耀邦同志却不以为然。他曾对中组部的年轻干部说,我们做人,不能有害人之心,但防人之心也不要有,不然我们的党和革命队伍里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同志关系。由此可见耀邦同志拥有怎样宽厚博大的胸怀。原《人民日报》一位总编辑对耀邦同志是这样评价的:“他是最好的人,最纯洁的人,最宽厚的人,最深得人心的人。”

  耀邦同志不仅律己严,对自己的家属子女也是严格要求。他就任中央领导后,曾把家人叫到一起郑重地说,今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要以为天恩祖德,千万不要忘乎所以。如果你们中有任何人出了问题,只能是自己负责。耀邦同志的夫人是一位抗战老干部,曾在北京市纺织局任党委书记多年,市里想调她任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夫人在与耀邦同志商量后,对此予以婉言谢绝。1983年,为给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条件,中央希望老干部们能顾全大局逐步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胡耀邦同志就对夫人说,你也带个头,你先退下来,我好做工作。于是,耀邦夫人二话没说,匆匆办理了离休手续。正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耀邦同志的四个子女都能自觉做到“四不”: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好家长带出了好家风,好家风培育了好儿女。家风系着党风,耀邦同志的好家风,其影响和示范意义深远。

  作为原中纪委的领导,耀邦同志高度重视整顿党风。他认为,党风的好坏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身上;整顿党风必须从中央做起,不是搞运动,而是靠法制来解决问题。整顿党风不光是搞几年就行了,第一要坚决,第二要持久。对于反腐倡廉工作,他预言有三股潮流不可阻挡:第一股潮流是团结起来干四化;第二股潮流是健全民主和法制;第三股是发扬党的好传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看如今神州大地党旗红、廉潮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捷报频传,耀邦同志地下有知,该会含笑九泉了。

  耀邦同志生前曾说过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个好名声。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耀邦心中装着人民,人民心中念着耀邦。“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是当年一位文艺工作者在惊悉耀邦同志逝世噩耗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即兴创作的诗句。这首诗的题目是《好大一棵树》,后来被谱成曲到处传唱。此歌能广为流传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是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它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从贝多芬身上,我们能学到了许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一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同时,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