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学大提琴演奏的姿势

学大提琴演奏的姿势

颜若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据说,大提琴,为西洋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大提琴演奏的姿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学大提琴演奏的姿势

一、大提琴演奏姿势

1、手型。左手在演奏时采取什么样的手型,往往因演奏者习惯和手的条件不同而具有微小的差异。我的体会是基本的手型是松弛地拿口杯状,拇指自然弯曲,处在琴颈左后侧与一指和二指间相对(稍往二指靠一点)的位置;在用大把位时,拇指可向相对三指的位置靠近。这种手型松弛自如,进退自如,便于在一般情况下触弦的四个手指摆准位置,也便于把位的上下转换,与此相联系,左臂应自然放松,与琴颈形成约60度的夹角,并随把位的高低适时调整。

2、按弦。大提琴琴弦较粗,要把它按结实需要左臂的自然重量传到手指上。但按弦结实并不等于按死它,这里有必要从概念上把它们加以区别。“结实”是有弹性的、能动的按弦,发出来的声音是活的;“按死”是硬梆梆的按法,发出来的声音是直的。有种方法可以体会按弦手指放松的感觉,即在A弦上,用任何一个手指放在第四把位E音的上方落指,拉出实音,然后立即放松,拉出泛音来,上臂放松,手腕平,肘与指尖是一个整体。要学会手指第一关凹节去或放平,这样指尖肉垫接触弦的面宽,力也容易传上去,可使声音丰满,特别是手指细长而又较尖的人。良好的按弦将给揉弦提供极好的基础。

3、按弦动作的抬与落。大提琴演奏过程中,左手手指按弦能否达到时值准确、力度适中的要求,与按弦动作有很大关系。

第一步四个手指排列均匀,高低整齐地准备在同一根弦的上方。

第二步依次直接、有力地按节奏落指,以指根关节为主,手臂每个关节放松,但不介入。每当一个手指落下后,原先的手指便把力传给它,然后,先落手指仍平衡保留在弦上,勿需用力。

第三步逐个抬指,也是用指根关节,垂直抬起,勿拨弦,动作十分果断、利索,离弦越近越好,在拾每一个手指的同时,将力传到下面一个手指,抬起来的手指保持在弦的上方。如此顺序和反序地练习起落,特别要注意抬指的节奏感。这样,手指的动作就是在整个手臂抬动的情况下,在手掌的支撑下有力地、灵活地进行。

第四步用弓演奏,注意清晰、均匀。由于我们的手指粗细、长短、强弱不一,如顺其自然,就会发出节奏不均匀,音质不统一的声音。在空手训练时,就要给予注意,用弓演奏时练习四个手指依次起落,用1、2;2、3和3、4指有节奏地打指;在做每个练习时,仔细听手指的均匀度,不论落指和拾指,每个音都要有清晰的爆发点。在抬落指的训练中,有一个概念需要搞清楚,即“独立”与“孤立”的差别。只进行单个手指的训练,往往导致手指的孤立活动,手型难以保持,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而且显得“吃力”并非“有力”。

4、揉弦。揉弦作为一种乐曲情感的表述手段,它的基本要求是轻柔如歌。演奏者除了必须以身心的松弛引发手臂、手腕、手指的松弛外,还要注意揉弦动作的完美。

一般来讲,初学者大都把揉弦理解为朝琴马方向的揉动,不了解为什么还应包括琴头方向。实际上,揉弦如同人体的自然摆动一样,左一下、右一下对称、协调。这不仅是一个幅度大小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能否真正揉得起来的问题。单向的揉动让人感到牵强、生硬,揉着揉着就揉不下去了;双向的揉动才赋予整个动作的活力,出现“柔”的效果。

揉弦其训练方法有:四个手指按弦上,同时揉动,在揉动中手指逐个抬起和按下,在弦上的手指始终保持揉动的方向,这样可使换把、换指时揉动动作不致中断。揉弦的均匀速度是可控制的,这点最重要,它是检查揉弦正确与否的标尺。其方法是计数训练,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用2指按在D弦第四把位上拉一弓长音A,每揉动两下停一停,一弓停两次。然后揉三下停一停,然后四下、五下,直到八下后,可不计均匀地揉

二、大提琴颤指探讨

在大提琴演奏中,左手颤指这一技术动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对我们演奏中的音乐旋律更富于情感、动感、歌唱性,对色彩的斑斓变化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和效果,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变化,进而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在谈到颤指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器乐颤指起源于各种乐器对人声的摹仿。为什么说是对人声的摹仿呢?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交往中,人的声音语调都。

三、学大提琴首先要解决音准问题

学大提琴首先要解决音准问题.练习音准是任何一种乐器演奏者的基本功。而每一种乐器又因其在构造上和发音原理的不同.练习音准的方法也就要求各异,大提琴也不例外。本文正是从大提琴的特殊要求出发,就有关影响音准的诸多方面──手型、指触、换把、保留指、颤指、泛音及律制等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达致演奏音准的方法和经验。

四、关于教大提琴中的发音问题

关于教大提琴中的发音问题.大提琴发音的好坏直接影响音色,纯美、浓厚、轻松、自如、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是大提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好的发音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握弓时手指的位置、拉弓时手臂的动作、适中的触弦点,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弱点,及力量的来源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音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达到音乐表现目的。

发展历史

大提琴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尔韦(AdrienFran?oisServais 1807年-1866年)为大提琴添加了可调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稳定。在这之前,大提琴是没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夹在两腿之间来演奏。

大提琴的发展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Domenico Gabrielli)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如18世纪的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协奏曲而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后来在英国、奥地利府乎热与法茅屑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

至于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写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凯里尼协奏曲、六首奏鸣曲。

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a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圣·桑的协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尔加、柯达伊、兴德米特等近、现代作曲家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分类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在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结构

大提琴琴长约为小提琴的两倍,全长约120公分,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使用材质:

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属丝;

琴弓:马腊故您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