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观中的哲学思想
庄子人生观中的哲学思想范文
老庄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经典,其对待人生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庄子人生观中的哲学思想范文,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摘要】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老子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矛盾。庄子看破功名利禄,面对成功与失败都以淡然的态度接受,对待生死更是有自己的看法。
一、庄子人生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研究庄子的人生观之前,有必要对其生活的时代进行分析。庄子人生观的产生深受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影响,所以他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年代是诸侯分裂,思想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诸侯国为争夺自己的霸主地位,到处开展战争争夺土地,造成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作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周礼,也在逐渐的崩溃,瓦解。这体现了当时的传统思想观念已经与当时的社会实际不相符合了。旧的统治思想开始瓦解,但是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形成。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各个思想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庄子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思想,他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羁绊的自由。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不同的时代背景,将会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对待庄子的思想,首先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对庄子的思想进行重新的解读。所以一定要了解庄子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混乱,社会比较动荡,老百姓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使庄子的人生观为了解救人们超越现实的困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庄子人生观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逐渐对庄子的思想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庄子的生活是比较清贫的,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对待庄子的思想,应该放下浮躁的心,把心静下来,慢慢地领会庄子所倡导的人生观。
庄子的人生观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对待人生的态度
庄子的人生态度是非常豁达的,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外在世俗的东西所牵绊,更不要为了这些外在的东西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但这非常困难。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有时我们会被这些诱惑迷惑了双眼,迷惑了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心会跟随这些东西而改变自己。
但是这些诱惑所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发现在我们被这些诱惑绑架了,完全失去了自我。我们没有了自己内在的东西去支撑自己的灵魂,这是非常可怕的。
庄子认为人应该放任本性自由发展,能够这样做的人称为"真人"."真人"有五种含义,第一种,内心比较平静,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第二种,淡泊名利;第三种,无畏生死;第四种,虚怀若谷;第五种,不偏不倚。
庄子的人生态度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一些政客或者有抱负而难以实现的人才来说眼前的种种不顺,或许只有持有像庄子那样的人生态度,把一切都看淡,保持一颗豁达的心,这样才不会深陷失败中难以自拔。
由此可见,庄子的人生态度是与当时浮躁的社会相反的,他认为人应该是内在人格的修炼。
(二)人生的目标
庄子的人生目标是重视生命,轻视名利。庄子当时生活的时代是比较动荡的,诸侯国之间进行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统治者重视名利。而这种对名利的追求,造成种种的弊端,使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促使庄子开始思考人生所应该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庄子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出发,建立了重视生命,轻视名利的人生观。
庄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承认了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道"和"德"共同结合而产生的生命。[4]
所以生命是非常珍贵的。相对于宇宙和自然的无限来说,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但每个人在这么短暂的生命中所承受的外界和自身的压力是非常多的,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中,人的生命健康难免会受到伤害,所以每个人都会关心维持自身健康并且长寿的方法。庄子认为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其他的外在东西来说,世间的任何物都是为人类服务的,相对于生命来说,是非常低级的东西。所以他对当时那些为了追求名利的人的做法是非常鄙视的。
庄子认为人应该顺从自己的本性生活。他主张人应该不要被外在物所劳心劳力,并且是自己的心被外在无所牵挂,人应该无所羁绊,无所依赖,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庄子看来,道和德就是顺其自然,就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来生活。人们应该做自己的主人,重视自己内心的力量,不应该为了外在的名利,而被这些东西牵着走。庄子的这种人生追求,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助于唤起人们渴望平静和谐生活的意识。庄子的思想对于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来说是有积极作用。人生短短数十载,能够顺从自己的本性,达到我们自己内心的真正满足,这就是庄子的人生目标。
(三)人生的意义
人生存于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庄子对人生的意义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庄子认为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由他个人的修养所决定的,个人的修养比较高的时候,他看待事物的态度,也就自然会比较不同于普通人,并且这种态度会影响他的命运。当你看待事情的时候,境界比较宽广,你就会保持豁达的态度,你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保持豁达、淡泊的心态面对功名利禄。
其次,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首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当你认清自己之后,就不会因为眼前的困苦和生活而烦恼,达到真正的自由,使自己真正地做自己。
当我们面对外面的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受到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也会受到成功与失败的影响,还有功名利禄的驱使。[5]
当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难免会受到其影响,如果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本性就会受这些东西的奴役。那样的话,人性就会被物所奴役,这样和机器有什么区别,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庄子认为我们应该做自己内心的主人,人的生命本是自由,若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牵绊,定会使人性受累,没有了自由,就会丧失人生的快乐。
庄子通过对生和死大彻大悟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观。他认为,生和死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生是顺应了自然,死也是顺应了自然。人不应该惧怕生死,也不要无谓的失去自己的生命。让人不被生死所束缚,在他看来,生死就是物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变而已。生死是不受人的主观意愿影响的。生死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黑夜与白天之间的转换一样。
人生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对待生死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庄子的态度是豁达的,他认为世人不必为了这空的形体而感到悲伤,应该想到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所以生也罢,死也罢,都是循环的一个阶段而已。所以当庄子的妻子死后,他并没有感到十分的沮丧,相反却唱歌、跳舞。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不理解的,庄子解释道,人的生死如同四季转换一样,始终是自然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对之感到十分的悲伤,真正懂得生命之道的人,是不会因为生死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的。
三、庄子人生观对于我们的启示
庄子的人生观虽然产生于古代的封建社会,但是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庄子的人生观启发着人们,要看淡身外之物的追求,重视内心力量的发展。要使自己的内心回归自然,顺应自然。
庄子的人生境界是非常高尚的。他不会追求那些累人心的外在之物,那些东西只会牵绊内心的力量。在庄子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自身的宿命,我们不必太过于在乎,只需要平静地接受。并且,世人不必为了位高位底而感到内心的不平衡,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虚名的。庄子的人生哲学是特立独行的,他所标榜的做自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是自己的内心达到真正的发展。所以当我们对待生活的不如意、挫折的时候,都应该坚信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不要看得太重,应该懂得释然。
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不断被各种欲望所诱惑,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欲望。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为了实现这种欲望,开始孜孜不倦,为此付出自己的时间、健康、精力,以至于所有的生活都以这些欲望为中心,完全失去了自我。在庄子的人生观中,这些是远离真正的幸福的。怎样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在庄子看来,我们应该放下心中对物质的欲望,应该从注重外在物质世界的追求转向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的真正幸福在于内心的平静,内心力量的足够强大。通过"坐忘"、"心斋"使我们不断从现实世俗的名利中解放出来,给自己心灵一片净土,这样我们就会得到真正的幸福。[6]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守得住自己的本性,不会被这外在世界的各种压力所打败。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不能患得患失,想得太多,就会受到这些牵绊的拖累,影响我们做事情的效果,这样很难将我们实力全部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像庄子一样,使自己始终保持自由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专注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四、结语
庄子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其超然脱俗的思想,他渴望自由,渴望内心的平静。庄子没有因为世俗的观点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坚持做自己。在不断的修炼过程中,庄子的思想境界不断地提升,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的内心世界早已被尘世的琐事所充斥。当我们为了满足我们对物质的需求的时候,越来越远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庄子的人生观是对这个浮躁社会的冷思考,由修炼内心到外在的不争。我们应该从中借鉴人生观的闪光点。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庄子的人生观是站在自然的角度,对人生观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东方桥。庄子现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3]包兆会。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陈德水。庄子生命智慧通解[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6]曹玉华。论道家理想人的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