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

心偿~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在《榜样8》专题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包括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以及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在内的六位党员,以及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一同参与。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供各位参考。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1】

刘玲琍回顾了自己接受表彰的经历,她说,自己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成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关键在于党的教育和培养。她将不忘教育初心,挥洒热情,为特殊孩子的幸福人生、为学校争创“全国一流特殊教育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永远是学校教案写的最多的那一个,她永远是听课评语写的最多的那一个……刘玲琍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三位青年教师代表先后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他们表示要以刘玲琍为榜样,为标杆,以一名优秀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座谈会上,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体会和感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既有认识更有决心,让人深受启发。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学习刘玲琍优秀品质,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无私的大爱精神,学习她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学习她不怕困难、自信自强的坚定意志,并以此激励全市教师更加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2】

刘玲琍在特教事业上的坚守和付出,让她收获良多。她教授的80多名学生中,30多人考上了大学,学有所成的他们在艺术和教育等领域,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7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一楼语训班教室,该校教师刘玲琍正在教学生唱一首儿歌《问答歌》。

“什么弯弯弯上天?月亮弯弯弯上天。什么弯弯在水边?船儿弯弯在水边……”教儿歌时,刘玲琍发现学生小欣怡在发“船儿”音时,“ch”的声音难以发出。她走到孩子身边,做示范发音。经过五六次示范练习,孩子终于发出了较为标准的“ch”的发音。

今年“七一”前夕,刘玲琍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成为湖南省特教岗位唯一获此殊荣者。在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后,7月3日,她返回学校,稍作休整,就上了讲台。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3】

1973年,刘玲琍出生在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7年7月,她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那年,她才14岁。

时光荏苒。1991年7月,刘玲琍毕业后,被分配到原衡阳市聋哑学校(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30年来,她先后从事语文教学和听力语言康复等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

“两年前,有一个叫媛媛的女孩,当时是6岁,父亲刚把她送到学校要离开时,孩子一把抱住父亲的腿,急得大哭,不准父亲走。”刘玲琍说,“担任特教老师,要有一颗父母爱子之心。”

刘玲琍费力地把媛媛从父亲的身边抱起来,像妈妈一样安抚她的情绪,孩子慢慢平静下来。接下来,刘玲琍经常给媛媛送好吃的东西,陪伴孩子玩耍。慢慢地,媛媛的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喜欢上了刘老师和学校。

刘玲琍说,像媛媛这样的孩子,刚进校时,只有六七岁,又是聋哑人,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这些孩子洗脸都洗不干净,也不会洗澡,更不会换洗衣服。”刘玲琍把这些特殊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手把手地教他们洗脸、洗衣服、洗澡,一张张小花脸变得白白净净。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4】

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那时,小小的刘玲琍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长大了当一名教师,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一样工作和生活。后来,刘玲琍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

她心中的梦也更加清晰:她要用爱和真诚给特殊孩子点亮希望,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与她的特殊学生融在了一起。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5】

刘玲琍是一位深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以下是一些关于她的事迹:

特殊教育贡献:

刘玲琍在特殊教育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她致力于帮助聋哑儿童学习语言和沟通技能,通过耐心的教学和创新的方法,使许多孩子得以开口说话,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前景。

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

刘玲琍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她在教学过程中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即使面对生理条件特殊的聋哑学生,她也能够用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引导他们,展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教育创新与实践:

刘玲琍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她可能采用了包括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教学手段,以适应聋哑学生的学习需求。

她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了多项荣誉,如“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社会影响力与倡导:

刘玲琍的事迹和成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她通过自己的行动,提升了公众对特殊教育和残障人士权益的认识和支持。

她可能参与或发起了一些公益活动,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包容和接纳。

道德模范与榜样力量:

刘玲琍因其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被誉为道德模范。她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投身于教育事业,特别是特殊教育领域,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荣誉与表彰:

刘玲琍因其在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感人故事,获得了多项荣誉和表彰,这些肯定是对她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的认可。

这些事迹素材展示了刘玲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创新思维和无私奉献,她的工作和成就对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人物。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6】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们或许有着卓越的才华,或许有着超凡的意志力,或许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刘玲琍。

刘玲琍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她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她在上学时表现出色,多次获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学校里的佼佼者。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现了自己的多才多艺。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如人所愿。在她十六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是何等的打击!但她并没有被打败,反而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刘玲琍在患病后,开始努力学习轮椅驾驶技巧,并成功地考取了驾照。此后,她便开始了自己的轮椅生涯。她走遍了世界各地,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见证了人类的伟大与坚韧。

刘玲琍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生命可以很美好,也可以很残酷。但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如今,刘玲琍已经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物。她的轮椅之旅还在继续,她也在不断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自己的行动,为世界带来了一份温暖和力量。

让我们向刘玲琍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她为我们树立的榜样。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7】

刘玲琍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浓浓温情。她认真、生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紧张的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轻松有趣。对于每个字词的发声,她不厌其烦教授孩子们。为了帮助学生发准一个音,刘玲琍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他们感受气流的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嘴里,触摸发音部位。

1991年从特教专业毕业的刘玲琍至今已经在特教岗位上坚守了32年。这32年里,她不仅要教孩子们说话,还要照顾小朋友的生活起居,听障孩子的心理疏导也常常让她感到精疲力竭,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8】

“每逢周一的班会,我都会仔细检查孩子的指甲和耳朵背是否干净,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刘玲琍说。

记者看到,7岁多的小富宇两只手的指甲长了点,刘玲琍掏出随身携带的指甲剪,轻轻握住孩子的手指,帮他剪指甲。剪完指甲,孩子高兴地抱住刘玲琍,亲昵地叫“刘妈妈”。

几年前,刘玲琍班上有个叫康康的男孩,刚来校时3岁多,除了会叫“爸爸”,其他都不会说。“什么时候能叫我一声‘妈妈’,该多好啊!”康康妈妈说。

看着这位妈妈渴望的目光,刘玲琍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康康早日学会叫“妈妈”。

上课时,刘玲琍对康康进行针对性训练。“我先让孩子一手摸着我的鼻子,一手摸着自己的鼻子,引导他发‘哞哞’,让他感受鼻腔的震动。”刘玲琍边说边做示范,“再引导康康发‘ma?o猫’,等这个音发得比较接近了,最后引导他发‘ma?妈’和‘ma?ma妈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又一天训练,一个多月后的一个下午,康康清楚地说出了“妈妈”。放学时,妈妈来接他,康康大声喊着“妈妈,妈妈”,孩子妈妈高兴地扑过来,紧紧抱着孩子。

辛苦终有回报。小康康经过3年训练,现在和正常孩子一样会说话了,还进入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从事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这些年,刘玲琍成功地让14个听障孩子顺畅说话,全部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能让一个孩子康复,意味着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刘玲琍说。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9】

刘玲琍与特教的结缘,源于她内心的爱。

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于是,正值初中毕业的她,一门心思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

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那个时候,班上有个叫晓慧的女学生,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晓慧上厕所后,她不仅不会擦拭,还用手去抓,把排泄物往嘴里塞。

刘玲琍知道后,连忙赶过去,将晓慧抱起,让她伏在自己的腿上,帮她擦拭,接着又轻轻地仔细清洗晓慧的双手和口腔。等一切弄完后,她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沾满了排泄物。

小云亮是刘玲琍带的第二届学生之一,调皮且犟。一个夜晚,小云亮肚疼不已。接到电话的刘玲琍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跑,由于下雨路滑,她接连摔了好几跤。一赶到宿舍,刘玲琍不顾自己身上的疼痛,背起小云亮就赶往最近的医院。医生诊断,小云亮得了“急性肠炎”。

接下来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又陪护在病床前。出院后,为了帮他补上落下的课程,每天晚上,刘玲琍都来校给他补课,还给他带来营养餐。在她的影响下,小云亮开始变得爱学习又守纪律,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10】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缺陷,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对他们来说,学习说话比正常人学习外语还要困难。

但是,刘玲琍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2008年,学校创办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刘玲琍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没有教材和教具,她就利用课余时间自编教材自制教具,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获取知识。

“最难的时候,是孩子们还没有发出声音的时候,因为他不知道发声是个什么动作。”刘玲琍介绍。

为了让孩子发出第一声,刘玲琍不仅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还经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边,让孩子们感受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拉着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让孩子们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除了上集体课,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15至20分钟的面对面单训时间。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班上的学生终于和健全人一样开口说话了,有10名孩子还进入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

小湘湘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孩子。虽然8岁才被家长送来接受康复训练,但刘玲琍并没有放弃。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小湘湘发出的基本都是含混不清的“聋哑音”。刘玲琍不仅帮她进行伸舌操、发爆破音等多项训练,还每天给她布置生活上的训练课程。慢慢地,小湘湘的发音清楚了很多。

如今小湘湘已经17岁,不仅成功走出了无声世界,还进入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舞蹈《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办的训练学校,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11】

要搞好听障孩子的教学,打好手语是关键。刚参加工作时,刘玲琍每天站在宿舍镜子前,对着镜子练习手语。“那时,我对着《中国手语》这本书,每天抽出1至2小时练习手语,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整整30年啦。”刘玲琍说,现在,她的手语打得很娴熟,与孩子的交流很顺畅。

采访时,听障班16岁的女孩娇娇跑过来,打着手语,告诉刘老师:“今天,我的语文考试成绩得了95分,比上次考试有了很大的进步。”刘玲琍竖起大拇指,打出“你真棒”的手语,娇娇脸上绽放开心的笑容。

“选择特教,也能收获欣慰与幸福。”刘玲琍说,30年来,她培养的学生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为设计师、教师,还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长为糕点师、园艺师……学生经过特殊教育,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拥有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春华秋实。刘玲琍先后被评为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四批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12】

刘玲琍在多方走访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人时发现,仍存在创业扶持机制的不可持续运行、服务领域局限、职业康复体系滞后,以及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不对称、单向传递、无法有效联通等问题。“这些导致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得不到及时关注,培训需求无法满足。希望更加多元、灵活的普惠政策措施给予他们支持。”

刘玲琍建议,结合现有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扶持功能,信息双向互通,及时准确捕捉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比如通过实名制调查,科学合理地按照调查结果配置培训项目;由政府及残联牵头,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订单式上岗配置,保证有效上岗,同时积极开发孵化项目,为残疾人创业搭建平台。同时,刘玲琍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树立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道路。“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历来备受重视,这为残疾人解决就业、提高收入提供了重要保障,让许多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刘玲琍从事特殊教育已有32年,始终相信“只要不放弃,残疾人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13】

刘玲琍是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教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而且整整当了32年的班主任。

“单纯,可爱。”说起自己的学生,刘玲琍笑容明媚,眼神纯真。32年来,刘玲琍送出去的学生还不到100名,考上大学的也才20多名,但教这些学生,可比教成千上万名学生还要难。因为他们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有的甚至连父母都想放弃。为了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刘玲琍几乎整天待在学校;为了所带班级中途不换老师,怀的第一个孩子都没敢要。但没想到的是,结婚6年后才生下的儿子,居然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刘玲琍一边“蹲下来,摸着喉咙上课”,让听障孩子们通过触摸自己喉部肌肉的颤动、口鼻气息的流动,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发音;一边时常为一些智障孩子擦口水洗屎尿、做饭送医;一边照料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听力康复。

“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我的宝贝。”几次采访,刘玲琍都是亲昵地搂着学生。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特教学校在校生91.98万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校生33.04万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刘玲琍更加关注融合教育。她说,大多数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但普通学校对这些学生显然难以做到“特别关爱”。“希望大家都来关心这些‘天使宝宝’们”。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14】

刘玲琍现在带10个学生,最小的5岁,最大的12岁。“这如何上课?”记者不解。“复式教学啊。”刘玲琍说,她上语文课分三个层级,语训课也设立不同的目标,“说是每周13节课,实际上要上20几节。”因为语训课,大多是一节变三四节。

“又招了好多新生,现在全校学生有305人。”刘玲琍最爱谈的,依然是她的学生。女生小何,存在听力、智力方面的问题,上课啥也听不懂,之前家长、老师几乎都要放弃她了,“在我的班上,不但学会了写字,还能一口气说出5个字了,活泼自信,眼里有光,大家都说她像换了个人”。

“你特别像演儿童剧的,一脸天真,眼神清澈。”望着说起学生来滔滔不绝的她,记者感慨。

“学生让我年轻。”刘玲琍真诚地说,她愿意一辈子做特教,一辈子当班主任。

特教老师刘玲琍事迹材料【篇15】

“选择特教,意味着选择了敬业与奉献。”刘玲琍说,在特教校园,老师用诚挚的心,握着孩子怯懦的手;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孤独的心。

30年来,刘玲琍坚守特殊教育岗位,她以自己无私的爱和专业教学能力,教育培养特殊的孩子,让他们享受到公平、温暖和高质量的教育,成就他们的人生和家庭幸福。

颁授仪式上强调,拼搏奉献,就是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刘玲琍说,书记的谆谆教导将让她终身受益。在特殊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将更加努力工作,用爱照亮特殊孩子前进的道路,用爱温暖特殊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