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介绍春节作文

介绍春节作文

桑稚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必备】介绍春节作文五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介绍春节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介绍春节作文 篇1

终于盼到一年一度的春节了!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可以穿新衣、放烟花、看春晚,全家开开心心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今天是大年三十,天还没黑我就听到外面乓、乓、乓的鞭炮声,我也忍不住了,就跑下楼去放烟花。只见一颗烟花升到空中,一瞬间爆炸了,烟花变成了星形,又在周围分布了几颗很小的星星,那几颗星星又分出了上粗下细的.“枝杈”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特别漂亮!我看着这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地放了一束。我正兴致勃勃的放着烟花,爸爸叫我上楼吃饭。

我跑上楼,爸爸妈妈已经准备好一桌丰富的年夜饭,有鱼、虾、鸡|......一家人围绕在餐桌前举杯欢庆春节的到来,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我感到好幸福啊!

介绍春节作文 篇2

一进入腊月,走在各个小区,我们便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家的阳台上挂满了鳗鲞、腊肉和香肠,商家也挂起了灯笼、贴好了春联,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新年到,龙灯锣鼓敲打敲”,“新年龙灯游万家”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两句俗语,新年盘龙灯,从明代至今,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习俗。

“新年见着龙,八十老翁耳不聋。年年见龙灯,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古老的民谣,说明在奉化舞龙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还包含着对龙的图腾和对新年的祈福。但现在,我们奉化的大街小巷上,却很少有盘龙灯的了。

过年,从“腊八”拉开序幕,为过年做一些准备,很多人家要磨粉、做年糕,还要腌制和晾晒鱼干、腊肉等传统食品。奶奶也不例外,有时还拉着我帮她做活。爸爸妈妈放假了,还会给我带一些“年货”。爸爸的'朋友都送来各种海鲜,吃都吃不完,怕坏掉,只好也送出去,基本是这家送来的给那家,那家送来给这家。

从“除夕”开始,忙碌的“年事”告一段落,人们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喜悦的氛围一直可以延续到元宵节。“正月初一”是春节。人们欢欢喜喜地早起,穿新衣、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

奶奶告诉我:开门炮一般放3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老话的“备炮”便出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越吉利。早餐时,全家人都要吃汤团,寓意“团团圆圆”。而且客厅的桌上总是摆满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水果等等食品,让我一饱口福。

“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走亲访友,我们都开开心心地收红包,而爸爸妈妈却送礼、发红包。最开心的是,可以去乡下走走。大约到初六、初七、初八,爸爸妈妈就要上班了。而我们学生则是过完“正月十五”才报名上学,春节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介绍春节作文 篇3

阎肃穿着一身火红,声音慈祥而有力道:"都到家了吗?"

许多年以来,都渐渐感觉春节失去了应有的喜庆,庆幸的是团圆,介绍春节的作文。春晚看了一届届,早被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再难有新意,而越是到这种时候,最能带给人们震撼和感动的,便是情谊,便是老人那一声――"都到家了吗?"越是到这种时候,最能为一家子稍去祝福的,便是欢笑,便是千百万华夏儿女发自内心的――"到家了!"

我忽然觉得,过春节更像是人们的一个盼头,它意味的自然不仅是包饺子、吃年饭,而是可以追溯几百年,一个民族的归属。哪怕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意春节,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过年有趣,但所有人会在零点欢欣鼓舞,互相道贺。因为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也是找到回家的路的时候。而不能回家过年的人们,心,也是离家乡最近的时候。那种归属感让我们不禁深深地感到幸福。原来,这才是在心底带来最纯粹欢愉和感动的地方。

一切都与往年没什么不同,慵懒地倚在沙发上看电视,不时批评一两个节目,也丝毫不影响节日平静带点小快乐的心情。大人们围坐起来打麻将,聊些陈芝麻烂谷子,叫孩子们偷偷笑话。孩子争着仅存不多的巧克力糖,又殷勤地把不爱吃的'薄荷糖分给伙伴们。此刻,已经快零点了,窗外的天空变得格外璀璨,烟花绽放,一年仅一次。我一直以为,烟花最美的不是绽放,而是散开落下的时候。它们以独特的美,向人们昭示着一年的辉煌,又轻轻浅浅地诉说,辉煌不会一直持续。

春节快乐。在同伙伴放烟花时,我暗暗许愿:每时每刻,都不忘此刻的团圆,亦牢记时时感谢。感谢这样一个平平常常,愉快的20xx年。

介绍春节作文 篇4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将一年的收获与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将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与谐与安宁。

介绍春节作文 篇5

春节传说之三: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啦“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啦。

算准啦“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啦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啦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啦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