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情の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倍”的含义。运用“倍”的知识,利用画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利用画线段图,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算理和方法。难 点:利用画线段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引入新课

1.看图填空。

○○○

●●●●●●●●●●●●

○有()个,●有()个,●的个数是○的()倍。

2.出示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摆一摆,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该摆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摆的?

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指名汇报摆的方法,师归纳:第二行要摆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要摆4个5根,一共是20根。

3.同学们真聪明,不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还能用小棒摆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果没有小棒怎么办呢?你想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3主题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师选择画线段图的方法重点讲解:从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可以知道军棋的钱少一些,我们就把军棋的价钱画一条线段来表示,那么象棋的价钱就要画4个这样的线段表示。(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线段图。)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4.求4个8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8×4=32(元)

5.验证:32元是8元的4倍吗?

【教师归纳】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就用除法计算。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在解题时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练习十一第5题。

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也就是求什么?怎样解答? 指名说一说,学生独立填算式。

2.练习十一第6题。

你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第1、2两小题的问题能用同样的方法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一、复习准备。

填空

1、7/8的分数单位是()。

2、5/9里面有()个1/9。

3、4/7里面有4个()。

4、3个1/5是()。

5、5个1/5是(),1里面有()个1/4,有()个1/8。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1:哥哥、妹妹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妹妹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3:这个西瓜还剩几分之几?

三、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1:哥哥、妹妹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式:2/8+1/8=

(2)试做,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

(4)师用课件演示2/8+1/8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5)练一练:2/8+5/8= 2/6+3/6=

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发现了什么呢?

小结: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解决问题

2:哥哥比妹妹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再交流是怎么计算的。

(2)汇报:2个1/8减1个1/8是1个1/8,就是1/8。

(3)练一练:4/6-3/6= 5/9-2/9= 6/7-3/7=

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发现了什么呢?

小结: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解决问题

3:这个西瓜还剩几分之几?

(1)师:怎样列式?一个西瓜该用多少来表示?

(2)列式:1-3/8=

小组思考并讨论:怎样计算?

(3)汇报交流:1看作8/8来计算。

(4)师用课件演示1-3/8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5)练一练:1-1/4= 1-2/7=

小结: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4、看书第99-100的例

2、和例3质疑。

四、括展应用。

1、做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2、3题。

2、一张长方形色纸,小红做小旗用了3/7,剪纸花用了2/7,用去了这张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有几种填法?

()/9+()/9=8/9()/8-()/8=1/8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为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讨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

(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结:

(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交流,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用画图的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联系已有基础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2、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四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几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1/4怎样读?分母、分子各是几?

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二、认识四分之几

1、认识1/4

请大家用一张正方形纸先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交流:教师选择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学生分别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认识3/4

教师选择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思考: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你认为表示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有3个1/4,是3/4

3、出示“试一试”让同桌学生按两行分别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独立填写分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三、比较分数大小

1.学会比较大小。出示例4。

让学生用准备的两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一张涂出它的3/8,另一张涂出它的5/8,再比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样比的理由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3/8和5/8的大小怎样,你是怎样比的?

追问: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吗?指出:从图上看,把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就是3个1/8要比5个1/8小,所以3/8小于5/8。分母都相同,分子小分数就小,分子大,分数就大。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观察着三组数,你觉得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谁大谁小?

2、做“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阅读第5题,想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交流:各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又一个知识点,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认识分数结合起来,以便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教材结合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别安排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只出现通过操作或直接观察图形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不总结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其意图就在于通过直观比较,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是能接受的,对加深分数的认识是有效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课件)

教师:请看图,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交流后,教师注意直奔主题: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几瓶矿泉水?)

教师:8个同学可以用8表示,4瓶矿泉水可以用4表示,看这里有几个月饼、几个西瓜,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可以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教师: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表示,今天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游戏活动,激发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1.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分月饼的游戏来研究分数好吗?

(1)4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公平?(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说明:每人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

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4÷2=2(块)

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2÷2=1(块)

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1÷2=?(半块)

(2)教师:“半块月饼”用什么来表示?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2.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并体会分数的'简洁性与含义(除号与分数线很相似),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形式。

三、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

(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2)二分之一写作:(边写边说写法)。

(3)教师:想一想: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想好后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4)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吗?请你找几个说说?

2.认识。

(1)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

(2)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样表示?

(3)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指名上台板书,全班读一读。

3.认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分之(),写作()()。

4.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5.认识几分之一。

(1)教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学生:

(2)组织观察这些分数,说发现。

教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分数的组成。

读作:三分之一。指名说说、、各部分名称。

(4)请同学们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并想一想:你是如何折的?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而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归纳】同一个图形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就会写出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成某一份数,可写出不同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折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2.练习二十第1、2题。

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有何收获?有何感想?

【教学反思】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如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都是我国湿地的珍惜野生动物。(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和统计表)

提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些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指名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师选择主要的两个问题板书或课件出示:

(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271+22=

271+31=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合作探究。

试算第一题:271+122,小组内交流讨论,看看应该怎样算。

2.汇报交流。

(1)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2)让学生看教材第37页例1的内容,指名学生说说教材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相应竖式,并作重点讲解。

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

3.计算271+31。

学生先试算,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十位上7+3=10,十位上满十在百位上进一,在十位上写0。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独立完成竖式。

【教师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

1.完成第3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2题。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估的?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交流检查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练习八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节课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6页练习九第2、14题。

【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难点:能熟练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计算下列各题。

124+456=345+892=

456-234=860-668=

二、基础练习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了,也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一起来看看下面的题目。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订正讲解。

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

892-265+403=1030(位)

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892+403=1295(位)

三、巩固练习

1.红花服装店有526件童装,上午卖出362件,下午卖出123件,晚上老板进了135件,晚上卖出25件。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

教师提示:解决本道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各数量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答,小组派代表板演汇报。

解答: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

526-362-123=41(件)41+135-25=151(件)

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

362+123+25=510(件)

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习九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的方案。

小组汇总各自的方案,并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其余小组补充。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案既完整又正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解决问题的.练习课,前面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解决相应的问题,本节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已经教学生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本以为学生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仍有部分学生不懂得选用合适的计算策略。我认为最主要是对题意的理解不清,因此我认为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分析题目作为重点,让学生养成分析题目的良好习惯,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第4~5、7~10,12~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知识的回顾,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解决问题。

2.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设计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 点: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难 点: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小明的作业。

教师:这是小明的三道作业题,老师都给他打了“?”,可是他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请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小明改正。

63×3=189 142×3=326 16×8=848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汇报。

(2)教师: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知识应用。

(1)练习十三第4题。(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2)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你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吗?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尝试列式,讲明算理。

(3)练习十三第9、10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4)练习十三第12~14题。

先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4.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15题。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算下面各题,猜一猜乘积和乘数有什么关系?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2)组织集体交流。

(3)你能运用发现的规律很快填出下面的数吗?

99×6=( ) 99×7=( ) 99×( )=89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并有所拓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难 点: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1)动手操作,得出分数。

①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自己折一折,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涂一涂,自己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②小组交流: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四分之一?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组汇报、展示,学生说明自己涂出的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为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来看看小精灵是怎样做的。出示图片: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学生说完整,教师板书相应分数。

(3)教师:如果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这样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八分之一呢?互相说一说。

2.迁移类推,得到分数。(教学例5)

教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学生画完。

教师问: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3份是几分之几?4份、6份、7份呢?这些分数里面都有几个,用一句话总的来说,十分之几就是几个。

3.比较异同,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分数与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会发现上节课认识的是几分之一的分数,分子是1,今天学习的'分数都是分子是几的几分之几的分数,都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4.归纳总结。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分数来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说说各有几个几分之几,如:里有5个。

【教师归纳】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教学例6。

(1)你能帮忙解决吗?

学生汇报各自的意见。

看来大家的意见也不相同呀。请拿出准备好的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再比一比,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从刚才涂的过程中,我发现25涂色的部分小,35涂色的部分大。

……

25里面有2个,里面有3个,所以大。

(3)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35大于25。因为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表示其中的2份,所以大于。

(4)猜想:和谁大?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验证:让学生拿出圆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表示1个圆)

(6)学生上台展示。

教师板书:>。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2)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判断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只要看分子,分子大的数就表示份数多,所以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每个分数表示由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组成。

2.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3.完成练习二十第4、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归纳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分之几,比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3份就是。所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给学生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涂一涂、画一画,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几分之几的意义。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恰当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让学生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别的人观点,在交流中探索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学目标:

1. 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 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与 两位数相乘 的不进位笔算。

教学重点:

1. 探索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会用语言描述算法多样性。

2. 一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具准备:书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一. 复习引新

1. 出示:19×6= 3×12=

师: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题来算一算。

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小结:计算十几乘几时,只要把十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减几个几可以很方便算出结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

(出示课题: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二. 探索算法

1. 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

师:观察一下主题图,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问:谁会列出算式?

3×42=?

师:这道题你们会计算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

(1)3×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

2. 师:真聪明!你 们想出许多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请你们来看看小巧的算法,看得懂吗?

出示;小巧的算法

3×42=( )

3×40=( )

3×2=( )

( )+( )=( )

师:谁能说说小巧的计算方法?

把她的算法与你们刚才的算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更加好呢?

3. 练习

1) 模仿练习(16页的第1、第2排)

53×3= 71×6= 4×24= 3×28=

50×3=

3 ×3=

□+□=

师:说说你的算法。

问:在计 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时,都可以怎么想呢?

小 结:两位数乘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这样计算又方便又好。

2) 强化练 习(16页的第3、第4排)

师: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两题独立的做一做。

11×7= 23×3= 9×58= 6×86=

三. 竖式的引入

1. 师:3×42=?不仅可以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看小丁 丁和小巧是怎样算的?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书第17页。

小丁丁:

3

× 4 2

6… 2×3

1 2 0 … 40×3

1 2 6

小巧:

4 2

× 3

6… 3×2

1 2 0 … 3×40

1 2 6

竖式中的6表示什么?120是怎么得到的?

师: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得到:a. 按数位对齐进行书写;

b. 一位数乘数分别与两位数乘数分拆得到的几十和几相乘;

c. 将两个部分的积合在一起得到 答案。

师:这与我们刚才的口 算方法是一样的。120就是40与3的积,6是2与3相乘的积,最后把两部分的积120和6相加得到126边介绍竖式一般写法,边板书

(1)一般把多位数的数放在上面。

(2)注意数位对齐。

4 2

× 3

1 2 6

(3)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个数相乘,把积写在相应位置上。

总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探索与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合作探究

1、师: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行,可以拼几个?

生:摆一摆。

师:巡视。

生:汇报

师:出示。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面积多大?

边长是多少厘米?它的面积又是几呢?

师:四人一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它们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1211243126212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与它的长与宽有这样的关系?

结合图、表:每行摆几个--长;

摆几行----宽;

总的个数--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长方形面积=长╳宽

你能举出其它不同大小的长方形面积吗?

师:正方形面积与什么相关呢?

正方形边长面积24

生汇报,师概括,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师:也可以用字母公式来表示:S长=a×b

师: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正=a×a

三、应用与巩固

1、练一练:

(1)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板书:

解:

S长=a×b

=5×4

=20(c㎡)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2)长9厘米、宽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请你也试着写一写计算过程(0号本)

(3)边长8厘米,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师巡视,生反馈板演,纠错。

2、想一想

师: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有几种?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1211243126212

正方形边长面积23

六检测练习

(一)填空

1、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一个长方形宽为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各个图形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教具准备:

投影仪、长方形框架、四边形卡片11张.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张、直尺、三角板、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纸片.

提问: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

问:谁能举例说明什么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讲桌桌面、有的文具盒的表面、黑板表面、班上的优秀作业展览栏都是长方形)

间:谁能举例说明什么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广播喇叭的正面、装一丸中药药盒的每个面,班上电视柜的表面)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学习新课

1.老师贴出一组图形,请大家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讨论)(这些图形都有四个角、都有四条边)

老师指着黑板说:像这样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2.现在,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这组四边形分类.(同桌可以商量)

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归为三类。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有哪些特征.(拿出自己的长方形卡片)(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怎么来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

(①采取对折的方法:把长方形纸片对折使两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再对折,两条短边也重合,说明另一组对边也相等.证明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②用直尺分别测量长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从而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现在,老师看看哪一位同学积极动脑,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证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长方形中的每一个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长方形的每个角分别重合了,就证明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4.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正方形卡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

讨论: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是怎样证明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踊跃发言:(①将正方形对角折一次,再折一次,四条边完全重合,说明正方形四条边相等.②用直尺测量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长度都相等,说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③用三角板的直角测量正方形的每一个角,每个角都和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说明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5.认识长、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分别归纳了长、正方形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教师同时板书,整理成表

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呢?

用投影片演示。

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正方形)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反馈练习。

①把你学具袋中的所有长方形、正方形分别摆在桌子两边.(学生互相检查摆的对不对)

②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③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④画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7.认识平行四边形.

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

老师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框架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这个图形不是长方形了,因为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在黑板右上角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还有哪些平行四边形?

(分类中的“其它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老师把黑板上的“其它四边形”改写成“平行四边形”)

问:同学们平时见过平行四边形吗?请举例来说.(有一种防盗网上的图形、篱笆上的图形,有的编织图案)

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又一次演示长方形活动框架)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它们都有四个角;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必须是直角)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补充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投影片打出判断题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3)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4)对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

(5)有个四边形,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就是长方形.(  )

2.趣味练习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

3.思考题

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分米,宽都是2分米.

(1)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拼的?

(2)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是怎样拼的?

4.课后练习

(1)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一个大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设计说明:

本教案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手段,迁移的方法进一步掌握长、正方形的特征.从长方形的变形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巩固练习中的判断题,有意提醒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

趣味练习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要有序、要仔细.

通过同学们不同意见的争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题没给直观图形,要求学生在脑中形成长方形的图象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可能感到困难,教师应适时给与指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 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乘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与一位数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5 30×50

50×4 6×700

70×3 10×40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买东西呢?

生:华联吉买盛、大润发、家乐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大卖场去逛一逛。

二、新授引入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老师在昨天也就去过

家乐福超市(出示:14、15页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买你喜欢的物品呢?

出示:巧克力的图

“一袋里面有4包,23袋里面有多少包?”

问:这题你能解决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23×4=

师:23×4等于多少呢?你能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吗?

生:4+4+4+4+4+……4=92 或 23+23+23+23=92

23个

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就可以用乘法。

出示:薯片图

师: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生:“12罐一箱,每箱42元。小胖要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

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解答

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 42×3

② 12×3

讨论纠错

(指出错误,着重“多少钱”每箱42元。指出12元罐一箱这一条件对问题来说没有用处。)

师:强调一定要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条件来解答。

问:根据题中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3箱一共有多少罐?

(尝试解答,说理)

师:大卖场中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其它的信息,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信息再来提一些数

学问题?并试着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

总结:今天我们到大卖场中找到了许多的乘法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平

时我们要善于动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课后检测:用分拆的方法计算。

① 38×3=

② 103×6=

③ 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