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生活
这,也是生活
“哎!那小孩儿过来!”我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了一眼,原来是他!我着急忙慌地跑回家,死死地闩上门,这才安心。
听家里大人说,他是我们邻村的,没有姓名,五六十岁了,还光棍一个,更不用谈他的儿女了。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他是个流浪汉,整日穿一件洗的发白的衣服,拖拉着鞋子,不修边幅,说话哇啦哇啦的。说得严重些,更像是一位脑梗康复者,别人跟他说话他就笑着回答,别人不跟他说话,他就自言自语。他特别爱吆唤小孩子,但孩子们见到他就吓得赶紧躲起来。我们经常看到他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踱来踱去,累了就坐在路牙石或商铺门前的台阶上,连灰都不掸一掸就直接坐在上面......
那天,他匆忙地跑进妈妈工作的药店说:“快!给我擦一擦,拿酒精擦就行!”我闻讯跑过去一看,他那酷暑皮似的手背上,有一个豆粒大小的伤口,正往外淌着血......我不敢再看,心想他大概是被钉子划伤了吧。妈妈赶紧用药棉蘸了酒精帮他擦了擦,敷上药,又用纱布缠了几圈。他低着头,用极小的声音说道:“我......我现在没钱!”妈妈笑着说:“没事,不花钱。”我心想:“切,没钱还来买东西,可真好意思......”。他临走的时候,满脸歉意地说:过几天我一定还钱,一定来哈,出了门还又补了句——“我一定还你!”妈妈笑着点头。
接连过了几天,他也没来。一向讨厌他的我跟妈妈说:“看吧!这种人,不值得信任,流浪汉终究是流浪汉!”妈妈让我别这么说,我却不以为然,心里隐隐感到忿忿不平。
半个月过去了,听别人说他在工厂的大车上装货的时候从车上摔下来了,还挺严重。果不其然,又过了几天,他拖着像是灌了铅的身子来还钱了,他不像以前那样喊我了。他脸色苍白,像刷了白漆一样,从嘴中吐出几个字:“还了那笔账吧。”他翻着口袋找钱似乎都是那么困难,妈妈见状说:“不用了,不用了,拿回去吧。那纱布是我买了没用完的,不是店里的。”他也清楚地知道他的状况不如从前,又把钱塞回去了。
回到家,爸爸谈到他时一直说他是个好人,他虽然有些憨,但知道用劳动去换饭吃,雇佣他的那个工厂,是个不太正规的小厂,拖欠他工资有一阵子了,每天只管他一顿饭,就把他打发了,他依旧笑口常开。每当村里有事帮忙,他最积极,别人给他点小活儿干,他都那么开心。
听到这,我心里充满了愧疚,他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面对旁人的戏弄,他却毫不在乎。不怨天,不尤人,靠自己的那把力气挣口饭吃,而且他还讲诚信,不随便占别人便宜!就像那并不肥沃的土壤中,倔强生长、顽强绽放的一朵卑微的小花,略显孤独地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教师评语:每个村子里,似乎都有这样一个人。大家更多地关注着他,却很少真正走近他。作者从生活中取材,用心观察,细致描写,同时也在思考着。从原来的不屑到最后的尊重,从原来的偏见到最后的理解和欣赏,得益于文字的力量,让我们贴近生活,理解生活的多元和本真。从文中,也看出了善良的家风对孩子成长的莫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