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群体审议制度
浅论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群体审议制度
浅论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群体审议制度
陈丹琴* 邱梅蓉
(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南京 210002)
[摘 要] 教师群体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基础,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幼儿园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群体审议有多种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确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之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 教师群体审议;课程开发;专业发展;价值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课程权利的下放,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发自己的园本课程,在此开发过程中,受西方课程思潮的影响,又多采用主题教学活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课程。这种选择与尝试本身并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从主题活动的选择、准备到实施、展开与结束,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分析和决策主要来自于教师,而教师个人的决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偏差,因为个体的思考和决策往往不够全面,考虑也有不够细致的地方,而一旦出现问题,个体有时也没有力量独立解决,因而不能保证活动能很好地体现课程理念,教师也就很难从园本课程的开发中获得成长。因此,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分析,所有类型的课程开发活动都应该以由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课程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等组成的学校共同体的集体审议和决策为基础,绝不能是某个人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可见,幼儿园建立具有决策分享性质的教师集体审议制度,对帮助教师正确开发和实施园本课程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所谓"决策分享"指任何有关课程开发的重大决定都必须是相关人员集体参与、共同商讨和审议的结果,其实质是参与式决策。所谓"教师群体审议制度"就是把教师群体审议制度化,从制度上确保所有的参与者享有平等的地位,确保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使审议成为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使幼儿园课程不再以个人意见为依据,而是以学校共同体的集体审议为基础,或由个别教师提出但得到了共同体的认同和支持。
一、教师群体审议制度的价值
(一)建立教师群体审议制度有助于扩大民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教师群体审议过程中,大家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头脑风暴法的使用往往可以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灵感,促使教师产生新想法,从而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大更多的成绩,同时教师还能从群体获得心理支持。群体审议不只是思想的交流与策略的分享,它更是一个民主营造的过程,通过共同制定和分享计划与资源,引起教师思想的碰撞和升华,引发教师进行深入的学习。这不是简单的经验累加,而是产生新经验的学习。
教师群体审议对课程的实施进程拥有根本的决定权。可以说,围绕实践情境和实践问题展开的、合作交流式的教师群体审议是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群体审议过程中,教师们对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分析,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辩护,充分利用自身的实践性学识,以理服人,同时在他人影响下形成更为丰富、系统的实践性学识,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教师群体审议制度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主题教学活动的质量
由于园本课程开发坚持以幼儿园为整体,反对凭借个人的权威或知识的霸权来做出决定,所以,集体审议被认为是首选的课程决策方式。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反复权衡而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做出行动决策,从而对主题教学活动的准备、实施与评价产生整体性影响。这种集思广益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主题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个主题活动有可能来自于教师、孩子或某一事件,也有可能是进行过的主题。无论是哪种来源,在活动开始前,都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思考,如主题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资源是否能方便取得、主题目标是否科学、主题活动内容是否均衡,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教师群体审议将会考虑得比较全面。例如班级教师提出开展一个以前做过的主题活动"消防车",由此引发了年级组教师的群体审议。他们从关键经验、活动网络、系列活动、可能进行的项目活动、资源利用、环境创设等方面对已有主题活动进行了集体审议,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主题文本、主题目标和系列活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现在班级幼儿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孩子和教师以及资源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影响主题的发展方向,需要通过班级教师的群体审议来作出抉择。例如在主题活动"我的身体"进行过程中,在开展了系统活动"贪吃的大嘴巴"后,教师发现孩子们对表演很有兴趣,于是进行了班级教师审议。通过分析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孩子的兴趣以及表演活动的价值之后,教师决定顺应孩子的兴趣,开展"大嘴巴工作室"的项目表演活动。可见,群体审议对主题活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按理教师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专业性评价",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进行的一种专业判断,而不是人们出于生活经验所做的一般的、普通的判断。只有当教师做出的评价是基于教育专业知识的评价时,这种评价才能被称为"专业性评价".但在这方面,许多教师通常是直觉多于理性,充满了个人意愿上的抉择和判断。因此,教师群体审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工作水平,不仅让执教教师收获颇丰,增加对幼儿经验、活动价值的了解,促进主题活动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其他审议人员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反思、寻找突破与不断成长的过程,从而既使课程不断得到完善,同时也使幼儿与教师获得共同发展。
二、教师群体审议制度的形式
教师群体审议是幼儿园教师定期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的分享、交流和合作,其审议形式有正规审议和非正规审议两种。正规审议是教师向特定团体发出邀请,由管理者安排时间及人员、地点而进行的一种集体讨论,要求参加者必须到场,包括准备、发言、记录、结论等基本环节。具体来说,正规审议又可以分为班级教师群体审议、年级组教师群体审议、课题中心组教师群体审议等。其中,班级教师群体审议在班级教师之间进行,是教师合作与配合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审议形式;年级组教师群体审议能给课程的决策和实施带来鲜活的生命力,给班级教师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幼儿园的主要审议形式;课题中心组教师群体审议则是幼儿园审议的重要形式。课题中心组教师通常有着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班级教师群体和年级组教师群体遇到难题时,可以给予帮助和指导,使课程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鼓励教师进行非正规审议,即让教师在非正规的场合中与少数或个别人进行讨论、交流与沟通。这种审议没有固定的时间、场地与人员,也没有刻意的准备,比较轻松与随意,但同样能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和决策,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园风,使教师审议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与主动行为。
在具体运用中,根据内容与目的的不同,教师群体审议可以分为分享式群体审议、难题式群体审议、需求式群体审议、交换观点式群体审议等。分享式群体审议是在成功进行了一个主题活动后,教师想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大家而进行的,这同时也是一个经验与策略分享的过程;难题式群体审议是为了给予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的教师以帮助与支持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审议;需求式群体审议是在2—3个班同时开展同一个主题活动时,教师很想知道别的教师与班级是如何做的而展开的一种群体审议,它可以给教师带来灵感与启发;交换观点式群体审议是在课程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
对上述各种教师群体审议形式,在实际运用时,我们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情采用不同的形式。
三、建立教师群体审议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不同级别的教师群体审议范围
幼儿园需要明确班级、年级组、课题组这三级教师群体审议的范围,以便保证课程顺利、有效地实施。对于幼儿园已被实践验证过的经典主题活动,只需班级教师审议就可以了,但试点班的主题活动必须经过班级、年级组和课题组三级审议,以保证形成有价值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主题活动。
当教师在实施主题过程中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一般由年级组教师审议解决。但如果是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就需要启动课题中心组教师审议,以明确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教师提出可行的措施。对于幼儿园研究的课程理论问题,则直接启动课题中心组教师审议,并邀请专家参与,以获得明确而直接的理论引领,减少研究的弯路。
(二)准备教师群体审议的条件
在教师群体审议前,需要通过审议获得支持的教师必须先对主题活动做一个较全面的反思,内容尽量涉及各个方面:资源、环境、家长的参与等,为集体审议做好准备。这种反思最好能够形成文字,以便大家交流。其次,准备参与审议的教师要事先了解审议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和了解相关理论,为自己的发言作好准备。最后,负责审议的群体要事先确定审议的核心话题,力求做到在审议过程中使大家的讨论能够紧紧围绕核心话题展开;应注意吸纳家长志愿者、课程专家等外援人员的参与;在审议后还要对审议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如果出现和审议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就有必要再次进行审议。只有这样,教师群体审议才会产生实际效果,而不至于流于形式主义。
(三)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师群体审议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将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归纳,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使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有时,教师审议时会出现话题无法展开或深入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师对审议的内容事先了解、思考不够,相互之间没有更多的碰撞,话题自然无法展开或深入。这就需要在审议之前,确定主持人,其工作和作用是提取主题活动中的核心信息,并让大家了解,以筛选和确定审议的主题;督促教师搜集相关资料或理论;在研讨过程中及时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问题;总结和提升审议的核心观点及课程专家的意见。
在审议过程中,教师的认识一般会由不一致逐渐趋向一致,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审议都能导致教师认识的一致,而有可能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这时,主持人也不能妄加评论,要尊重教师的观点和建议,让发起审议的教师结合大家的意见,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能适合自己班级特点与孩子经验的建议。如果平行班级的教师各自的观点都具有可行性,可以让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同时进行尝试。如大班教师在集体审议"感恩的心"这一主题时,有的认为可以从对家庭亲人的感恩入手,有的认为可以从对班级老师的感恩入手,还有的认为以从向身边的人感恩入手。每个老师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因此审议的最后结论是大家在各自的班级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这一主题活动,结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每个教师基于自己的经验与反思形成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学识,由于缺乏严密性与普遍性,在审议时就有可能出现大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可以让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再去搜集信息,找到能说明问题的理论,然后下次再审议。不同的方式包括把问题或困惑发布到专业网站上,以获得更多人的帮助与支持,也包括直接向课程专家寻求援助等。
(四)确立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群体审议的发展性功能
教师群体审议要成为教师自觉的规范行为,还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有效实现教师群体审议的价值,促进课程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为此,幼儿园可以把积极参与教师审议作为对教师每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的内容之一,作为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团体(班级团体、年级组团体、课题组团体)的条件之一,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物质上的奖励或增加学习培训的机会等。
此外,教师群体审议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时会因为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顺利实施。幼儿园对这些审议后课程实施中产生的问题也要注意采取办法帮助解决,以使群体审议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课程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11~13
3.邹鲁峰。对案例研讨活动中角色的价值分析——由一次田野课程案例研讨活动所引发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5,(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