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探析

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探析

稚情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探析

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探析

李青松,邓素君,文倩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生综合素质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我国研究生数目众多,研究生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同时也会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产生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研究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方法进行探析,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综合素质;导师责任制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研究生教育?怎样办好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如何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些问题涉及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涉及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重大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的挑战,全面提高质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如何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和目标[2]。本文就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模式进行了探析,分别从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术素养

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指导教师、课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各种人员,以及教育政策、管理制度、服务水平、学术氛围、学习与生活条件等,都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研究生入学后首先学习基本课程,巩固专业基础、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方法、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科研训练、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做好准备。研究生应定期汇报学习内容,不断地与导师交流学习,汲取导师的学习经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研究生自身应做到稳扎学习基础,做好自身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同时应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做到博学,不断追求,敢于创新,学科交叉往往更能擦出思想的火花。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该环节使研究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研究生正是在导师和相关科研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或是自主科学研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和规范,成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推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强调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担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职务,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部推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扩大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权力和主动性,导师以身作则,使导师切实担负起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加强创新意思,增强科研能力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太过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忽视自主创新性科研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研究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对事物的深邃理解和洞悉,不敢用,不会用,甚至根本不用怀疑和批判的视角审视事物、提出问题,缺乏对事物的思考和独见。加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多数重复本科生阶段内容,研究生教学手段落后,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实验或实践课程开设无法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要在研究生教育手段、教育设施和培养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意识,营造良好的学风和学术氛围,要求研究生在理论或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敢于提出新命题,新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创新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同时,学校结合自身特点,设立研究生科研平台(如研究生科研协同创新中心)、实践平台(如科技点播台)等,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和发现问题,并有条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培养自身创新意识,提高对学习和实践的兴趣,提高自身临场发挥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探索人类未知领域,致力于发现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现象和新规律。

三、培养工作技能,适应社会研究生教育不仅包括学习和科研,还包括对研究生人格塑造及工作技能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把研究生培养成学习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才,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带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国家做出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扩大专业性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就是为了提升研究生的技能创新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研究生教育应鼓励在校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社会服务及学生等工作,努力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与工作能力。学校的相关工作部门应做到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不足,结合本校研究生的特点与社会实际,及时做出调整,努力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学校设立研究生会,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对自身的管理与规划,不仅有利于研究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锻炼研究生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还能确保研究生和研究生工作部的联系,能及时做到上通下达和上下沟通,增强研究生的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学校研究生工作部应时常与研究生导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丰富课余生活,注重心理疏导

研究生主要精力都投入在了学习和科研上,同时导师责任制也决定了研究生的教育呈散养模式,比较不好集中,研究生生活相对于本科生活比较枯燥,较大的科研压力会使得部分研究生心理出现问题。同时,由于研究生的年龄、专业、学科背景、研究方向间的差异,致使研究生之间远没有本科生间联系的密切,这也使研究生课余工作不好开展,学业及就业压力导致了研究生也成为问题易发群体。因此,各院校应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文体及学术活动,不但能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增进各院系研究生的交流互动,增加思想的碰撞。学校应开设研究生心理课程,同时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研究生人身及宿舍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导师责任制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导师的责任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传授和解惑,对研究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负有相应的责任。导师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具有核心地位,在研究生心目中德高望重,对研究生有着强大的直接影响。导师应积极引导研究生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鼓励研究生与自己互动,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做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把研究生心理疏导作为导师自身的带教职责。这样不但有助于研究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对研究生学习与成才也具有促进作用。

五、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研究生中的最基层组织,是我党联系广大研究生的纽带和桥梁。要重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这个突破口来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应紧紧围绕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探索党建助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发挥实用,努力形成党建工作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双丰收的良好局面[3]。具体如下:①整体优化党支部建设。创新党支部建设制度,除班建支部外,在课题组、实验室、社团设立研究生党支部。同时,还能结合专业学科知识,开展一些党建学术活动,增强党支部活动的时效性,增加党支部的凝聚力。做好研究生党支部委员的选拔工作,选拔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有一定的党支部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同时做好对研究生党支部的辅助和指导工作,定期对研究生党支部委员进行素质培训。②丰富党建工作形式。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研究生思想工作教育形式丰富多彩,不枯燥无味。开展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各学科的知识交流融合,擦出思想火花。组织研究生党员参观历史纪念馆、观看爱国教育宣传片等活动,激发研究生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创新意识与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③以党风促学风。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学术道德评比,建设优良学风。完善导师责任制,尽量选党员担任研究生的导师,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重要举措。研究生的年龄、家庭、文化背景差异较大,身心正处于向成熟转变的重要阶段,对于思想观念的接受表现得更加理性。对研究生进行党建思想教育工作,要更加贴近实际,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结合研究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努力做好研究生的思想工作,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于研究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着对每一位研究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研究生培养单位应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模式,针对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应用教学、科研及实践等方面系统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顺应时代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周文辉,王战军,刘俊起,等。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基于在读研究生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34-40.

[2]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3]孙明明,王媛媛,任艳秋,等。党建助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