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导思和导练的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导思和导练的教育论文

枝桠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导思和导练的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是先导。对于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笔者广纳博采,兼收并蓄,将大家的经验与自己的探索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形成了笔者所谓的“导学”式教学思路。

关键词:语文;导学;导思;导练

新世纪对人才的智力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求导性。高中语文教学要适应这个全新的要求,必须明确教学过程的重点:

(1)正确处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

(3)努力使学生初步具有鉴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从读到说到写有着明显的脱节现象。那么长的课文,按教参的要求又有那么多的授课内容,一般是课堂上教师忙于讲,学生疲于听和记,这中间容不得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过程,即使是启发式的教学也是十分有限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是启而不发,加上课后没有相应的辅助教材让他们复习巩固,长期这样下去就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学科的教与学就会像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一头冷,久而久之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得不鸣金收兵,顺其自然,从而陷入了“在数理化外的夹缝里求生存”的困难境地。

在明确新世纪教学重点和反思旧模式教学弊端的基础上,近年来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笔者尝试着进行导学、导思和导练的教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从掌握教材到模仿作文的较粗疏的教学程式,把重视语文训练作为改变以往读与说、读与写脱节现象的重要措施,让基础知识真正服务于说和写的能力训练。

首先,浓缩了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把主要气力花在基本篇目的名家名篇上,不但要求学生熟读它,而且还和语言训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词语造句、关联词造句、标点符号造句、修辞手法造句、句式造句、语段结构分析,真正做到把语言教学放在重要地位。特别是语段结构分析,笔者认为是培养高中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手段。掌握句群的知识,学会句群的分析方法,在听说读写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正确地掌握句子间的联系,准确理解层段的中心,而且对提高句间衔接,安排和组织段落的能力有所帮助。因此,笔者每备一篇课文,总要着重找出课文中的典型语段,认真地寻找每个语段的关联,最大限度地浓缩课文和教参的内容讲解以及主题思想挖掘的教学时间,尽力突出每一课教学上的重难点,这样一来虽说增加了备课量,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尽量地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念答案。有时我们也会提出一些“怪”问题来故意为难学生,点到即止,见好就收,把反馈的问题再综合地组织,通过个别的辅导或是课堂集体讲解,把传授的知识引向更高的一个层次。

第二,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在说的'方面,每节课拿出三五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来达到训练学生复述和转述见闻的能力。而演讲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创作,也可以从报刊杂志上摘录,内容积极健康、生动活泼、体裁不拘,时间限制在三分钟以内,倘若有对话内容,还可以两三个学生一起来练习会话,演讲结束后自己先来归纳中心,说明演讲的目的和教育意义,再指定一些学生从选材、效果等点评。这种训练,演讲的同学是输出语言信息,但这个过程绝不是直入直出的过程,而是接受了信息之后在头脑中要加以内化再外化的过程。听的一端是接收有声语言信息,在听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在积极展开思维,因此不管是演讲的同学还是评论的同学,他们的中心环节都是思考,把得到的语言信息整理加工,以内部语言加以条理化,当学生把思考的内容说出来,标志着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让每一个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一下,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当然,学生的归纳和评论有时是不尽如人意的,笔者往往还要花点时间加以分析归纳,遇到一些较好的演讲内容,还可以加以发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师生是平等的,除了积极参与外,没有别的思想顾虑,大家都乐于参加,而且课前课后也丰富了学生议论的话题,在相互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点的要求:听,要做到声声入耳;说,要力求出口成章。这实际上是一种集中注意力品质的训练。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并不是齐头并进平行发展的,听的能力应该先于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应该先于写的能力。听说能力有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反过来,读写能力也能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信息摄入量很大,他们从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和网络上获取许多的信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能力又很强,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启发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要过好语言这一关并不是太难。

再次,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把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纳入写作教学计划。大作文要有教案,从训练目的、要求到解题、写法都一一列出,向同学们交代清楚。学生作文完篇后,再认真选出例文,写出中肯同时又有的放矢的评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刻印给学生,作为信息的反馈。注意观察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常常要动手写点东西,比如日记、读书笔记、学习小结、板报稿和发言稿等,这些都带有练笔的性质,教师引导得当,既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习惯,丰富写作的素材,又能使学生得到足够的构思训练,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技巧。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写周记,把周记列入作文训练计划,提倡“有感而发”、“言之成理”、“言必由衷”,提倡写具有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文章,提倡写朴实清、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学生们写得自由、生动和活泼,一学期下来,就多练了十七八篇课外作文,这些作文更显得珍贵。

鼓励学生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实际上就是给学生一个抒发自己思想感情、交流思想观点的机会,学生会产生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使他说话、写文章考虑到“社会效果”。作文讲评课上,学生读自己的文章,读写作构思,师生共同评议文章的成败得失,发动爱好写作的学生向校外报刊投稿,更好一些的习作,由教师推荐并写评析短文,在语文报刊上发表。

总之,要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怎样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个期待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认真研究语文学习方法的基本理论,针对所教学生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导思、导练的措施,从而较圆满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晓英.课堂教学三部曲——导读、导思、导练[J].华章,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