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并理解它们说的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
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今天有幸参加了流水镇中心校组织的“20xx年小学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短短的一天收获颇丰。
那就说说我自己上的这节课《坐井观天》吧。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讲课前,我和同事们通过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构思,并精心的做了教学准备。然而整节课上完了,教学效果太令自己失望了,回顾课堂寻找原因。
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为本节课做了惟妙惟肖的动物图案,因此这个环节没有让我失望。接下来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两种方式让学生来了解故事梗概,整个环节进行地也比较流畅。
了解了课文内容后,通过学习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来学习感悟课文内容。学习对话时,主要采用了“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我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读的时候主要是指导学生抓住小鸟和青蛙三次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形式多样:同桌互读、抽学生读、小组朗读。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上文、课文插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词句,这样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课外延伸想象说话这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何编写故事说话呢?要根据提供的材料以及故事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编。值得注意的是,续编的故事不能离开故事开始时的内容,要合乎情理的发展下去。本课在编写时我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天确实很大,无边无际的会有什么想法。还可以想象当青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会说些什么?是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呢还是什么话也说不出呢?最后是“揭示寓言,悟出道理”最后结题,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整体来讲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实施起来并不乐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揭示寓意,悟出道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发生变化了,对我的提问,回答的不够积极,最后是我直接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寓意,让学生齐读,这样的呈现方式与我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不相否的。除了多媒体课件受外在因素影响这点儿小插曲外,还与我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首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有些急促,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思考,觉得他们的思考不够深入、不够快。虽然孩子们在次之前听过一些寓言故事甚至也听过这则寓言故事,但是作为一种文体,以课文的形式出现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第一次。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说出寓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正确地耐心地引导。
这节课我的原则是教师努力做到少讲多引导,多利用启发性问题,把机会留给学生,但是由于前边课件三番五次的出现问题,导致时间上有些紧张,以至于我有些私心只想把课讲完,给听课老师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我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除了他们本校的,还有很多外校老师,他们不认识,面对这么多老师,他们在发言时也可能羞涩、紧张,甚至害怕自己出差错,本来会的问题都不敢举手回答,或者发言时声音很小。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会有所改进:精讲少将,多说启发性语言,给学生更多时间,等待学生思考,给他们更多机会表达自己,浓缩课堂内容,多些问题思考。
其实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是很不错的,他们不排斥我这个“陌生人”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前半节课我们配合的还是很默契的。朗读课文时是那么的认真,分组讨论时是那样的积极,最后当我讲完课要离开教室时,一大群学生围上来夸我说:“老师,你黑板上的画好漂亮呀!”做的不好的是我这个老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二上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坐井观天》这一课是一则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透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基本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找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相机进行随文识字,初步感知他们争论的问题。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字词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是我以后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紧扣大问题情境逐步展开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大问题意识,还要紧扣大问题逐层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中,教师就应该紧扣对话的内容,让孩子很明确的'认识到这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对话的清晰度要更强些,毕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对话形式的课文没有深入接触过。
努力营造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
课堂是一个不断推进的一个过程,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学校努力打造“三小课堂”,就是为创造动态课堂服务的。课堂中教师就要放下身段,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教学中,我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时,有学生说8次、6次,当有一个学生说到正确答案3次时,我虽然让这个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当时的评价语却有失偏颇。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把老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你真了不起。然后进行什么是对话的教学。而应就让该生说说什么是对话以此展开教学,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成为小老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典型的错误思维要及时呈现
课堂资源生成丰富,老师就要能根据目标的制定做好预设,对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及时回应,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课堂有推进感。在孩子上讲台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时,我误以为孩子是摆错的,就着急让另一个孩子上台纠正,而没有真正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对理解“井沿”一词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孩子的错误资源紧扣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脚步慢一些,不要为了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匆匆收场。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处的处理。例如,当听说的句子较长时,教师就应该说两遍,多让几个学生说句子,真正达到听说的实效。孩子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还要常抓不懈,让一些执笔姿势不对的孩子及早纠正过来。
总之,低年级的课堂板块要清晰,教学不必太复杂,要简单、扎实,有实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从《识字4》到《酸的和甜的》都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出一个大道理,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强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童话寓言。经过生动、富趣味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向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学习识字4时,学生已经明白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教学本课前我又重新强调了这一点,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资料已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在指导朗读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我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主角,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经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终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我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仅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可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当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点: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重难点。在上这课时,我首先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有目的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进一步解读文本;最后设计青蛙跳出井口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抽丝剥茧
青蛙和小鸟初次见面时,我让学生抓住“哪儿”读出青蛙对小鸟的疑问。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住“大话”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让学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来。其次我抓住“无边无际”,通过一组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天的无边无际。
二、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
在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在读的基础上好好理解,循序渐进,那么这篇文章的理解就不那么难了。
三、从神态语言入手,感知内心
体会文章,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和表情。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中的有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笑则是小鸟笑青蛙的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闻、目光短浅。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四、从角色扮演入手,放飞想象
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个别给予指导,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并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你是那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想?如果青蛙从井里出来了,看到外面的天空,它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给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富含深意的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书上第二幅图,问生:图上有哪两种动物?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置悬念,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13课《坐井观天》。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从多角度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它们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样,培养了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讨论交流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记忆字形的方法很多:计部件、去部件、换部件、数比画、先计部件再数笔画、比较法……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学生表达能力很强,句子说得很好,积极性也很高,例如:长江沿岸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往返。我在上学的路上口渴了,想找点水喝。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在我家的井沿上……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个人拼读、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自渎、交流识字方法、游戏巩固识字等,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识字。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想象体会,在说说、读读、演演中进行充分体验。
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集体备课小组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意。
2、创设情境,设置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后反思,我先从复习词语导入,再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进行拼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让小老师带读生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完生字以后,我考虑到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好懂,所以把理解词语放到学生当中解决,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再由学生来解决。接着播放光盘的图文并茂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接着由学生讲出故事的内容并贴好小鸟和青蛙的位置图。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顺课文的思路和解决某些词语。最后落实写字。
纵观整节课,我能把握着整体思路进行,做到:
1、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着识字和理解课文开展。
2、在识字方面,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不足之处在于处理一些细节上仍需锤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本课作为生本课堂研讨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生本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引领——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我在课前对课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根据学情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学”有了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合作讨论的“载体”。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提出自学的问题后,让孩子用画线、做记号的方式为的是让他们有真正自读思考的时间。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再去四人小组讨论,这样才让孩子的脑子真正的动起来。而画线的时间,也让课间巡视的老师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后续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建立小组评价体系。
将小组讨论与交流评价体系相挂钩,采取捆绑式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采用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而个性朗读时则重视个人评价。比如说,四个人当中,有ABcD四个能力层级,A是学习最好的,D是学习最差的.。在问问题的时候,如果是A回答得2分,D回答得6分,中间得4分。用这样差异评价的方式,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全力参与,学习最差的通过较多的参与可以较好地掌握知识,全组学习。
本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些教学环节还是过于匆忙,如“无边无际”还没有说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来解释,联系实际再说说词的意思。在写字展评环节中,最好举优秀同学的字为参照而不是错误的字,加深他们正确字的印象,并培养字体美观感受。此外,四人小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评价体系如何完善,这也是下一阶段将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最后要感谢郑慧老师和祝红艳老师的点评,这对于我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也感谢学校给我锻炼的平台。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节课围绕识字写字和学习课文两大环节进行了教学,这堂课总的.来说,还不错。准备非常充分:教具的制作非常用心;课堂调控得很好;师生互动很融洽;教学各个环节衔接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多样化;语言表达很清楚明了;板书设计很合理。尤其是生字的教学,很扎实,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了解了字义,还会学会了正确书写。学习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前两次对话在阅读、感悟方面学生掌握的很好,第三次对话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有点仓促,感觉不完美。课文拓展“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看到的、想到的。”学生回答的很单一,语言表达单一,语言表达不完整,需要长期积累。在指导阅读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如: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经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教学中,没有做到细致的指导,整个课堂显得有点失色。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而应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在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上要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应对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处有目的的读。首先,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其次,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找小鸟和青蛙分别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最后,细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青蛙的心理之后,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层层递进的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由于有了前面的参与,学生对“坐井观天”有了个人的看法,再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地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成功之处: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组对话,揭示看问题要全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的道理。作为第一课时,我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任务。一是识记本课生字,二是读一读青蛙与小鸟的三组对话,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首先是生字环节,通过形近字“喝”和“渴”的区分,引导学生从偏旁入手来识记,再由生字到词语“喝水”、“口渴”,进一步巩固生字。同时采用换偏旁的形式,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学习其他生字。
第二环节就是学习青蛙与小鸟的对话了,我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是青蛙还是小鸟,牢记自己的.角色,再引导学生逐次学习它们的对话。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
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小鸟抓着青蛙去看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导入不够生动,出示任务不明显,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教学机智不够等,特别是听完专家对本课的讲解后,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以后我定会多多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1.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3.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4.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此总结升华,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