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加深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暗香浮由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推荐文章
“新意”加深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意”加深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文/唐行华凡是新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从而激发人们的兴趣,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没有不断出现的“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此,以教学方式上的“新”促进教学结果的“效”将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好话题。一、正确认识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初中生是青少年,虽说过了小学阶段的“顽皮”阶段,但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他们关注的事物开始增多,对世界和人生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但他们并不希望老师和家长对自己有过多的干涉。他们注重在同学中的影响,有时爱“顶牛”,好辩论,出现喜怒悲形于色的现象。对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你的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你的教学效果显著。二、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固定,学生进入状态的迟早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教学效果,而课堂导入将是首要环节。1.知识导入上的“别开生面”,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历史教材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在课文的导入上,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也会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历史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根据课文的标志性内容直接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导入;观看直观的图片、影像资料导入;通过教学有关的小故事导入……但无论哪一种导入方式,我们的目的都是要过渡到课堂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历史科目一节课的内容较多,有时也很庞杂,所以切入点也较多。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导入,能使课堂的导入别开生面,(www.ixbw.com)那学生学习的态度必然也会不一样。2.教学过程中的不断“用新”,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持久动力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用得久了,失去新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下降,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1)“迁移”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到历史课堂中来。如果在历史教学中针对特定的内容借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位教师为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印刷术发明的认识时,进行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13世纪欧洲的一位有钱人为给法国公主送生日礼物,雇人抄了一本薄书,花了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请同学们依据自己手头课本的标价来计算,现在大约可以买多少本书。学生略一计算,竟有几千本书,相当于一个小型读书馆。学生一下子对印刷术发明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2)煽动情感,有利教学。初中学生大多数性格外向,容易激动,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述英雄人物事迹时,慷慨激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如数家珍;在讲黄海大战时,声泪俱下;讲南京大屠杀时,义愤填膺;讲郑和下西洋时,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再加上富有渲染的动作、语气都可能起到对学生情感的调动。(3)有目的地插入历史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历史小故事的适时插入,有利于加深课文的印象。由于历史是人类过去的足迹,正史、野史中的故事层出不穷,我们筛选一些典型故事片段,在课堂上以自己的方式讲给学生听,既增加了乐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4)创设历史情景,营造学习氛围。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重现历史情景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历史题材的影片、电视剧视频进行加工,就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鲜活材料。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历史情景。如,八年级下册第二课《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教师可选用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中采访谁是真正《英雄儿女》的原型人物这一档节目,通过《英雄儿女》原主人公激动的描述和战争片段的播放,再现已离现在六十多年前的那段动人心魄的岁月,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感染,有的学生甚至感动流泪,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我们在教学的适当时候进行一些活动课的安排,同样也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5)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历史线索,让学生惊“异”难忘。课堂教学往往有一定的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往往会熟视无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创新历史线索,甚至虚拟历史人物或者虚拟历史情境都可达到惊“异”的效果。如,在九年级世界历史《经济大危机》中可虚构某一历史底层人物汤姆,通过汤姆遭遇经济大危机前后的生活落差,到后来新政实施后汤姆终于在田纳西水利工程修建处找到工作,生活待遇由此得到改善,以此作为授课的线索,往往会使学生感同身受。3.创新历史学习的记忆方法,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记忆量大,因此采取创新的办法让学生记得住被看作是学好历史学科的不二法宝。在这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记忆方法,但概括起来,无非是总结归类式、找规律式、比较式、谐音联系式等几种。在教学中,多加研究,总能找到一些适合的方法。如在讲到世界史时,为了让学生一次性地记住记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代表人物和冒险航行的时间顺序时,笔者采取了这样的总结+联想方式:“黄金香料‘波罗’梦;迪、哥、达、麦开航路。”这里的“黄金香料‘波罗’梦”指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欧人对黄金、香料的渴求,而《马可·波罗行记》中对东方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梦想。“迪、哥、达、麦开航路”指早期进行航海探险的四位冒险家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人名字的中文第一个汉字和他们航行的先后顺序。好记而形象的十四字表述,把一个大问题的主要答案都含在里面了,学生记住了它的关键词,只需要想一想就能理解记忆一大片。4.课堂巩固上的“另辟蹊径”,让学习效果根深蒂固教学中的课堂巩固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大家历来比较重视,但千篇一律的书面作业方式让大家生厌,从而使学习效果下降。为此,我们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很有必要。(1)研究课堂口试的形式与组织。口试是中学文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形式来说,它有许多种,我们常用的有小组竞赛式、抽签式、轮流式、接力式等。此外,还有“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不管哪一种,各有优缺点,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不宜多次重复使用。(2)作业布置内容设置上的创新。如,我在苏教版的初中历史七年级《课堂拓展导·学·练》上,把有关唐代历史的单元知识,综合成一个人进京赶考并获取功名的故事,从他赶考的交通工具、饮食、考题内容、考试形式、录取形式及沿途所见所闻等,整个过程融合成一个事件,通过读故事,让学生找出与课文事实不符的地方。这道课堂巩固题目新颖、趣味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核心是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我们在较充分了解学生阶段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别开生面”的教学导入,不断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加上“独辟蹊径”的知识巩固措施,必将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到新的阶段。(作者单位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