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探析

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探析

盏尽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探析

摘要:据有关消息,我国就加入世界经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中国的入关就意味着市场的开放,贸易的自由化,将对新世纪的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其中与贸易直接相关的流通领域将首当其冲,而流通的变革直接导致流通城市空间发生变化。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发展状况如何?入关以后我国的城市流通空间将面临何种挑战?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如何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提出适应于未来发展的城市流通空间规划?城市流通空间规划领域面临或即将面临以上问题,本文将就这些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流通 空间 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流通空间发展的现状

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9.6%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逐步进入了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全面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增长与生产发展,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稳步提高,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978年的4.2倍。在消费结构方面,恩格尔系数从1985年的52.5%(城镇)和57.8%(农村)下降到1999年的41.9%(城镇)和52.6%(农村)。[1] 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多地指向工业品,这样,我国多数工业产品已经实现了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发展把我国带入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高速增长时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买方市场及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和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为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9年是1978年的6.0倍,而货物周转量1999年是1978年的4.1倍。[1]

伴随者流通业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流通空间开发的热潮。据统计,我国对流通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和对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的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1.4%增长到1999年的29.8%。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使流通空间得以迅速扩展:1999年末全国消费品市场数达到88576个,其中城市市场达到24983个,农村市场达到63593个,[1] 成交额达亿元的市场在2001年初已经达到3084个。在交通运输方面,1999年末,我国运输总里程已达350多万公里,公路里程达13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2] 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增开了一批航线,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初步建立起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网络。在仓储方面,我国现有仓库面积约3亿平方米。一些主要大中城市新建了现代化的作业仓库,从过去单一的存储服务逐步转变为综合性的服务,重视运输、装卸、信息等方面的协调,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正在形成,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 ⒄梗?缱由涛褚丫?晌?碌目?⑷鹊悖?粤魍?占渥陨矸⒄褂植?卮蟮挠跋臁A魍?占涞娜?婵?⑽?魍ㄒ档慕?徊椒⒄沟於?肆己玫幕? ?/P>

二、我国城市流通空间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流通空间发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入关以后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发展面临国外先进流通模式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商流领域、物流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等诸多方面。

(一)来自商流空间领域的挑战

商流空间是流通空间的主体,包括批发空间和零售空间。其中批发空间由各类批发市场、批发机构所在的各类办公空间等组成,零售空间更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包括百货商店、专业商店、超级市场、连锁商店、购物中心等各具特色的空间。我国零售业自1992年7月对外开放以来,实际营业的外资零售商场已达数百家之多。1999年6月,我国又在京、津、沪、渝等地开放批发业,可以预想,外资商业企业介入我国商流空间的开发和运营将加快步伐,将使我国商流空间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1.来自商流空间规模的挑战

商流空间的规模历来是流通业竞争力的体现,我国目前城市商流空间的规模与发达国家有相当的差距,商流空间规模整体小而分散,小型的杂货店仍是我国不少城市占主体的流通空间。在全国数百万商业企业中,小企业占98%,缺乏具有国际水平、可以立足世界市场的大型流通企业。以零售业为例,1993年美国前50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4910亿美元,占全国零售总额的21.34%,而中国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1995年销售总额为499亿元,仅占国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45%。发达国家已经孕育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流通企业,如在世界商业企业100强中,美国占了40家,日本有13家,英国有11家,而中国没有挤入。[3] 商流空间规模的扩大可以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技术,节约投资、降低流通费用,目前欧美的商业集团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经营面积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经营商品种类更为丰富,给顾客以更多的选择性。如德国麦德龙集团为世界第二大商业集团,1997年销售额达500多亿美元,主要采用仓储式连锁超市,在国内有53家,在国外有十多家,每家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经营1.7万多种商品,以低廉的成本和满足消费者一次购足的需要而赢得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1996年在上海开设锦江麦德龙超市,每家分店达1500 0平方米左右,年销售收入达8-10亿元。近一、二年国外企业投资首选目标是大型超市,可以预见,中国入关后,这些企业对我国的流通业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压力。

2.来自商流空间组织的挑战

通过有效组织,形成一体化的商流空间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型式是连锁,即其内部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形成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从而使得分散商流空间也呈现整体的状态。连锁可以有效组织其所属的流通空间,形成面上的规模效应并使其合理分布,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如日本大荣公司1995年营业额达250亿美元,占亚洲第一,在国内拥有1200家大型超市,6700多家便利店、220多家大型百货商店和7个大型配送中心。中国的连锁经营也有长足发展,到1999年,连锁企业已发展到1800家,连锁店铺数已达到26000个,连锁经营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但仅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连锁早已超越国界,这种在世界层面上的更为广泛的跨国连锁经营将对我国刚刚起步的连锁商业产生强劲的冲击。

3.来自商流空间效益的挑战

商流空间的效益是衡量其竞争力的指标

之一,每一种新型的商流空间型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和消费的前提下,为了追求最大的商流空间效益而产生的。近100年来,美国几乎每10年就有一种新型的零售商店产生和兴起,[4] 各种新兴零售空间形式从产生到成熟的周期因形成年代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而递减,即愈是近期形成者其成熟周期愈短,这种状况与生产和消费的多元化息息相关。我国自90年代以来,也导入了国际上新型的商流空间型式,如在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历了两次冲击,第一次是连锁超市对杂货店的冲击,第二次是大卖场对百货店、连锁超市的冲击。但这种变革仅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还没有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大多数商流空间在生产和消费变化的状况下仍采用传统的型式,如零售商业中占主体的是杂货店和传统的百货商店,百货业已经感到举步维艰,我国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下降,1999年为12.9%,2000年下降到1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这导致我国商流空间的效率低于发达国家,世界上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15%,而我国仅为8.3%,[5]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商流空间效益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商流空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多元化的商流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二)来自物流空间领域的挑战 

物流空间是城市商流空间的后勤空间,包括货运空间和物流节点空间,其空间的功能包括运输、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等诸多方面。现代物流的概念虽然早在20世纪中期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才全面引入我国,近一两年来形成了物流空间研究和物流设施建设的高潮,这一方面是生产和消费快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许多城市和地区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采取的策略。

1.来自现代物流空间的挑战

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产品的制造成本己不足总成本的10%;产品的加工时间只占总时间的5%;而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作业占95%的时间,这说明了“第三利润源泉”挖掘空间的巨大。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而我国占主体的传统的储运空间效率较低,仓库的年吞吐仅为3-4次,在货运方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货运周转量远高于发达国家。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代理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 6] 传统储运空间和现代物流空间的差距可见? 话摺?/P>

2.来自专业物流空间的挑战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自身的储运设施完成。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专业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 这种自我封闭,自我配套的模式直接导致了这些流通空间利用效率的降低。与此相反,发达国家的物流往往借助于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其功能就是为这些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这种物流就被称为“第三方物流”,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欧洲约为76%,美国约为58%。1994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入为150亿美元,1996年为250亿美元。[7]近期又出现第四方物流,是当前最前沿物流供应商,提供从运输到仓储再到售后服务的全套综合性服务,利用他们的技术将各分离的供应链单元集成起来,如TNT、HAYS和UPS等物流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使得商品流通线路有了极大的改变,由以往经由制造、批发、仓储、零售商店和消费者各点之间的多层复杂线路,简化为由制造,经由专业化的物流空间而至各零售商店或消费者的流通模式。另一方面,专业? ?牧魍?占涞慕ㄉ瓒哉?錾缁岫?裕?捎诒苊饬诵矶嘀馗唇ㄉ瑁?扔呕?试磁渲茫?执蟠蠼谠忌缁岢杀尽2⑹构こе还苌??痰曛还芟?郏?ü?缁岱止な沟蒙?摺⒕?呔?梢宰ㄗ⒂谔岣卟?泛头?竦闹柿浚?佑?舷?颜叩目谖丁?/P>

3.来自物流空间网络的挑战

近年来,国际上著名的物流公司采取合资或独资形式,开始在国内开展物流业务,如美国的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投递公司,澳大利亚的TNT和英国的卓越等公司已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物流机构和货运网络。由于这些公司在物流空间网络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大多与大型跨国公司有传统的业务联系,并把国内网络纳入其全世界网络的组成部分,在物流经营效率方面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这些物流空间网络向我国的扩展将进一步加剧,在更大范围参与竞争。

(三)来自电子商务领域的挑战

世界经济已由工业经济逐步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转变,电子商务逐步成为近期发展的热点,在商流领域和物流领域引入电子商务,可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迅速提高其运作效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流领域电子商务的挑战

商流领域与消费者最为直接的是在购物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如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但是,更主要的是在生产空间、批发和零售等商流空间和物流空间之间导入联机(Online)系统,使有关订货、接受订货、付款、要求付款等与流通活动有关的数据交换实现联机化和电子化。在零售空间推广应用电子收款机、销售点信息系统POS(Point of Sales)、商店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以便在进行销售的时间与地点收集每一种商品(单品)的信息并加以储存、加工和分析,以利于提高商品管理、库存管理乃至顾客管理等经营活动的效率。并在销售点信息子系统和电子订货子系统(EOS)日益普及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使得流通过程网络化,将各种销售点信息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的终端逐步通过Intranet、Internet网络技术连结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消费者和生产方之间形成了完备的联系网络,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可迅速反馈到生产方以组织生产,即形成所谓的“及时生产制”,同时,使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库存得以减少,资源得到了节约,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

求。

2.物流领域电子商务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进展,特别是POS、EOS等的普及,物流节点空间内的库存的品种和数量将逐步趋于明确,而自动装卸机械、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堆垛机和先进适用的信息系统的采用使得物流节点空间的效率成倍提高,这样满足一定时期商品流通的库存需求降低。从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的库存投资的波动比五六十年代有了明显的缩小,库存率也趋于下降。在货运方面,通过建立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监控、适时货物跟踪和适时调度;并将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和数据库技术融合在一起,可对客户位置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的信息管理。据统计,我国的空车返程率在80%左右,每年造成的浪费在370亿元左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绩被低效率的货运所淹没。在差不多十几年前,美国公路的空驶率在20%左右,后来降到了10%以内,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们应用了信息管理技术,对车辆进行有效调度。[8]

三、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探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流通空间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流通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将使我国面临这些高效率的流通空间的挑战和竞争。同时,也可以看到,伴随着生产和消费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流通空间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并对未来的城市空间产生深远的影响。未雨绸缪,这就需要在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层面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促进城市流通空间的合理发展。

(一)合理确定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

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基础,如前所述,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与发达国家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单体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竞争力,流通空间规模的扩大是当务之急。在商流空间方面,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和多功能综合体等大规模的商流空间是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物流空间方面,大规模流通中心的开发和货物包装形态的大型化、集装箱化和托盘化,将促进物流的大量化,提高流通效率。而物流的大量化,又促进了大规模流通中心的开发。我国已开始着手大规模物流中心的开发,如深圳市开发建设的平湖物流基地首期规模达到2.6平方公里,在其中发展国内区域物流,在另外1.8平方公里范围内则发展国际物流。[ 9] 除深圳外,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在积极地研究和制定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这样,物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将面临大规模流通中心建设的高潮。当然,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不能盲目扩大,需要与一定地区、一定时期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相对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二)注重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研究

布局的合理化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核心,城市流通空间分布的失衡必然造成空间资源在某些地区的浪费和在某些地区的不足。围绕这一问题,国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对于商流空间中的零售空间的布局研究中运用雷利零售引力模式、赫夫的购物者吸引力定律、汉森的可达性模型等模式分析购物出行的分布和各级零售空间的影响范围,[10] 运用引力模式分析购物出行的分布,运用零售空间饱和度指数分析各级零售商业区各类零售空间发展的合理性等,这些分析研究为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创造了条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国不少城市也运用了这些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如在商流空间规划领域,上海规定大型综合超市不得进入内环线以内,以免影响市中心区的商业繁荣,其主要布点在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区,一般按相距3公里,人口按15-20万人配置一个大型综合超市。[3] 在物流领域,深圳在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中,初步确定了八个物流园区,这样便可形成集中经营、降低成本的效果,避免在物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重复建设带来的损失。虽然,人口、距离和分布的均匀性是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因素还有许多,如当地的地理区位、风俗习惯、发展基础、交通状况等? 疃喾矫?城市流通空间的规划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三)培育富有综合效益的新型城市流通空间

连锁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商流空间正在逐步引入我国,我国的传统仓储空间也在向现代物流节点空间转化。这种变化实际上是由城市流通空间的综合效益所决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效率高的空间、服务完善的空间、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空间将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流通空间的发展和流通业发展之间线性关系被打破,单位流通空间将可容纳更大数量的流通并将产生更高的综合效益。在这种状况下,城市流通空间的实力,乃至城市空间的整体实力将得以迅速提升,城市的地位也大幅度提高,这正是每个城市所追求的目标。

(四)促进城市流通空间的公共化

城市流通空间的公共化就是需要打破目前各个企业自我包办流通过程的状况,如在物流领域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第三、第四方物流等社会化物流体系,通过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节点等不同公共流通空间的合理配置,为生产方、销售方和消费者服务。城市流通空间公共化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流通空间的建设,如大型流通中心和各级配送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把原有属于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流通空间合理组织起来,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加强空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化、组织化的流通空间发展格局。

(五)加速城市流通空间信息化的发展

流通空间的信息化将流通的空间概念转化为时间概念,减少了硬件设施的投入,降低了成本,大大缩短流通的时间,更有利于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也可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信息化的流通空间传送至生产方,有利于其面对市场及时调整生产发展战略。在1999年世界经贸组织西雅图会议上,中心议题之一是电子商务,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我国虽然在电子商务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信息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这无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借助于这一优势,需要扩大流通空间信息手段的运用,我国不少城市在这一方面都有计划,上海已经提出在十五期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5年内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从5亿元猛增至20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10%左右。[11]

(六)探索城市流通空间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一体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方、流通方通过连锁、协作等方式,形成对客户联贯式的服务。在流通领域,这种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形成了对客户的供应链,供应链的整体管理和控制,可以实现流通空间的合理化和空间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并形成规模效益。但是这种规模效益的取得并不需要空间的积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种供应链将越来越复杂,供应链中的某个缺陷和瓶颈将会导致整体的效率大幅度下降,如现在电子购物过程中物流是一大瓶颈

,从而阻碍了其整体的快速发展。其二,流通设施和流通货物的标准化也是城市流通空间一体化的重要方面,这样可以在整体上采取集装箱化、托盘化、包装尺寸的标准化、运载工具标准化和物流空间的统一化等措施,这将使得货物储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流通的标准化使得市际货运能运用联合运输、相接运输等过程一体化的运输方式,在城市内部货运方面能运用共同配送、计划配送、混载配送等一体化的配送方式以及共同使用物流节点空间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城市流通空间规划和建设的思路已经打破,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和未来,每个城市流通空间均是世界纵横交错的流通网络的组成部分。针对这一状况,城市规划一是需要促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二是需要促进我国城市流通网络与世界流通网络的接轨,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以上所涉及的问题之外,还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资料:

1.“中国统计年鉴 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9月。 2.王英佳,“道路交通发展对物流的影响”, www. 56net. com, 2000年10月21日。 3.蔡鸿生,“WTO 与商业改革”,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0年12月。 4.谢朝斌,“工业化过程与现代商品流通”,东方出版社, 1995年1月。 5.“百货业举步维艰”,中国信息报,2001年4月9日。 6.“现代物流:企业增效的必然趋势”,www.56net.com, 2001年2月6日。 7.“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及对策”,www.56net.com, 2001年5月10日。 8.王耀,“‘天眼’下的物流”, 现代物流周刊,2001年2月1日。 9.高文杰,“‘物流基地’趋论”, www.lnet.com.cn。 10.Barry Berman & Joel R. Evans "Retail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11.“上海商业的第三次飞跃”, 解放日报,2001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