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伴着这首耳熟能详的音律,我再一次重温《三国演义》,这清代小说的巅峰。急于兴复汉室的刘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张飞与关羽、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这些英雄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我随着这本书走进了历史上局势动乱的三国时期,亲临了马革裹尸的战场,目睹了考虑周全的计谋,同时也感受到了千古流传的`情谊,那就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就是诸葛亮,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一位足智多谋的智者,一名忠心耿耿的军师。如果诸葛亮是一匹未被世人了解的千里马,那么刘备就是发掘千里马的伯乐。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刘备奔走效劳。火烧新野、白河用水、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如今细细品味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感受到的不止是诸葛亮那过人的智慧,更是诸葛亮一心为刘备出谋划策打江山的忠诚。他的忠诚不仅仅表现在刘备在位辉煌的时候,更表现在刘备仙去之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接受刘备最后的托付。刘备临终前告诫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并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并无谋权篡位之心,依然竭尽全力辅佐着刘禅,尽管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多次亲自出征,从无怨言,只为报答多年前刘备的发掘之恩。
摇着羽毛扇的诸葛亮永远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不仅仅因为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因为他对刘备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由无数知识的溪流交织汇聚成的知识的海洋。但我认为书中蕴含的不只是知识,它存在着,另一个世界……
每当我看到《三国演义》这本书出现在书架上,我都会忍不住去取下它。用手轻轻的摩挲它亘古的书面,仿佛整个人回到了战场,感受到了古代人民为保卫城池,宁愿马革裹尸也绝不后退半步的男儿热血情怀;看到了赵云百万军中来去自如的的飒爽勇猛;看到了三英战吕布的激烈难挡。我多想去三国的世界去撒热血、护疆土。
但是每从美好的幻想中回归时,才发现只是黄粱一梦。比起“乏味”的现实,我更憧憬书中的世界。书中的世界更加凶险,更加奇妙。
夜半,枕在床头,心里想的`满是三国。诸葛亮轻抚鹅绒扇,望着满城曹兵,面不改色心不跳。司马父子在城门口凶猛的望着诸葛亮,而诸葛亮却仿佛没有看见一般,从容的弹着琴。
他深知自己兵数不如司马懿,明知道自己不是敌方的对手。但他仍从容自得,冷静应对。就是这一种举动才使多疑的司马懿退兵。我佩服他,三寸不烂之舌敌百万的豪气,敬佩他兵临城下,面不改色的沉着,冷静。我多想进入书中,进入三国的世界,我多想在诸葛亮身边,记录他的一言一行来勉励自己。
我知道他们,这些三国里正直的人们,我知道他们厌倦战争,厌倦杀戮。但是他们即使惩奸除恶,穷尽了一生的时间也没能盼到和平。如果他们能从书中的世界走出,看到这个和平的世界,他们一定会很欣慰,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平在不远的今天终于到来了。
书中记载了那个时代的人们,那个时代的社会。那个时代被铭刻在历史书中,他们会随着书一直被人们传颂。
每一本书中都藏着一个世界,每看完一本书就仿佛游历过书中世界一个个奇妙的国度。读罢一书,游完一国,识过一人,我的心中,酸甜苦辣,五味陈杂,只为那书,那人,那戎马辉煌、快意疆场的世界……
愿我能与书同醉,一书一世界,让我再去书中的世界里游历。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望圆月,窥浮云,满怀惆怅尽归黑夜.,勾起了我的千思万绪,心中浮现出《三国演义》熟悉的身影——关云长。想到他,内心不禁波涛起伏,满腔热血似乎都在沸腾------平复内心的激动后,翻开一本厚厚《三国》,透过那一场场残忍的杀戮,我看到了他,那个真正的'英雄!
还记得他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蝉眉,好一个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汉子!自从桃园三结义开始,便注定了他在沙场上征战一生的命运。智勇双全的他,手持青龙偃月刀,在沙场上横扫千军;一匹汗血宝马,载着他征战在疆域之上,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还记得他迟饮曹丞相的一杯温酒,带回来的不仅是华雄的人头,更是兄弟三人单枪匹马遭受鄙夷的尊严。一杯温酒入腹,云长不仅担当起了匡扶汉室的责任,更是立下了攘除奸臣的誓言!
还记得,白马坡上,他立于风中,长髯披肩,夕阳斜影之下,单挑颜良,手起刀落,血色刀刃落地,刹那间,天地为之震撼,鬼神为之胆裂,颜良此人也已断为两半。
还记得,他过五关,斩六将,不远万里,与汗血马一同踏过疆土,投奔刘皇叔;华容道上遇曹操,他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宁受军法,放归曹操,成就三国鼎立的局面。
还记得他单刀赴会,面对左右伏兵却谈笑风生,其实早以暗度陈仓;运筹帷幄,不仅破东风之计,还吓得鲁肃魂不附体。
还记得他刮骨疗毒时的泰然自若,还记得他水淹七军后的傲视群雄……
关羽忠义的一生让我赞叹,凭他的义气,可以让风云变色,使天地动容。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忠肝义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怎样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淘不去的,是关羽的义薄云天,宛若是天上的明星,让后人仰之弥高,视之弥明!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是中国民间对三国演义小说中武将武力的评价。这也切实反映出了,中国民间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痴迷程度与赞赏。
好不容易盼来了寒假,终于能从百无聊赖的学习生活中逃离,自由地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拥有大把的时间,于是我就把《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小说又看了一遍。
真是说得好啊,好书不厌百回读,抽出时间,我又阅读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如果说兵临城下,黑云欲摧,有谁能有单枪匹马,一夫当关,枪如孤影,照一身肝胆,誓死卫军,哪怕无力回天的`勇气。翻遍了古籍史书也只是凤毛麟角,没错,还是赵子龙。
是谁忠心赤胆,是谁头顶草帽,是谁赤面丹心,是谁为君效力?乃我老兄关云长,手持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放曹操,忠心赤胆天可鉴,结得刘张乱世缘。红脸关公,不负后人景仰。
白脸的曹操,有人说他是浴血枭雄,也有人像我一样,知道曹操的旷世胸怀,雄心壮志,所谓兵不厌诈,一个不懂兵法的君主,固然是会成为亡国奴,曹操,乃建安才子。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阶段,我们要做一个像张飞一样的人,有冲劲敢拼敢闯。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谨慎与细心。长大之后,我们要做一个像典韦一样的人,有责任,有担当。
三国演义给我带来的见识和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刻入骨子里的才气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
多么完美的一本中国古典小说巨著啊!中国悠久传统历史文化之精华,我想千年之后,这完美的小说,依然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璀璨的明珠。
这本小说见证的不仅仅是三国时代到东晋的朝代变迁,在现代生活中,更隐藏着许多与人交际管理大局的技巧。
这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不可多得的精华,是民族的骄傲——《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透过描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但是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正因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因此百姓愿意跟着他。正因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的兴复汉室。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正正因他这些品质,因此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虽然他没有成功扭转三国归晋的结局,但他已成功改变了三国,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我心中的三国。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凭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但他的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他能够为了兄弟之谊放下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和兄长并肩作战。他也能为了以前的恩义,冒着砍头的危险,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是义的诠释。
三国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们构筑了这段传奇,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外面艳阳高照,阳光的气味香喷喷的,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在这样的好天气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喜爱不已的场景便是火烧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大军晕头转向,连曹操也差点丧命。但在这次的战役中,最大的功臣还是黄盖,如果不是他诈降,曹操也不会上当受骗。
读着这个故事,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副大火连天,一只只战船被慢慢烧掉,船上的将士仓皇逃窜的场景,也仿佛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窜,结果被关羽抓住的情景。就连窗外的树叶也“沙沙”作响,好像在说:“我们的祖先见证了赤壁之战”。这本书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活灵活现得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火烧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劳,而三英战吕布则是真刀真枪的打仗了。从“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吕布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吕布是豪杰,不畏生死。但是有胆量敢跟吕布对战的,也一定不会是普通人。刘关张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跟吕布对战,也一定是有勇有谋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仿佛感觉到了战场上穿过来的阵阵杀气。这时,我觉得,就连天也阴沉沉起来,太阳躲在云中不敢出来,仿佛被他们四人的武艺和智谋给吓坏了。就连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来,仿佛看到了什么异常危险的事情。
文臣武将,各有所长,虽然我非常羡慕武将的武艺高强,但是我还是更佩服文臣的机智聪明。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广为流传,面对艰巨的任务,他也能冷静思考,把曹操的箭给取到手,让周瑜自叹不如。
这时,窗户外面安静了下来,传来一阵阵淡淡的幽香,仿佛大家都对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说话了,连花儿也为诸葛亮献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渐渐地亮了起来,空气也清新了,鸟儿的清脆歌声再次响了起来。而我的心中却是对文臣武将的敬佩之情。《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转眼间,漫长的暑假在我的眼中短暂地过完了。而在妈妈严格的要求下,电脑电视等娱乐物品也随之离我而去。所以我唯一能消除寂寞的方法,就是和“老朋友”书“聊天”了。可由于家里的书几乎都被我看完了。于是我又打开了那本令我百看不厌的《三国演义》,一向爱看书的我马上便“醉”在书中了。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书中主要讲了在西汉末年,朝廷腐败,老百姓怨声载道。后来终于爆发了农民起义,天下一片大乱。经过几番战争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三国鼎立 的局面。这三股强大的势力分别是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还有魏国的曹操。他们三人的势力是当时最大的,经过长期的群雄争霸,天下才逐渐统一的事。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被作者罗贯中高超的写作水平给震撼了。在他的笔下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不知不觉走进了书中和刘备等人一起斗智斗勇,排兵布阵,厮杀疆场,让敌人闻风丧胆,逃之夭夭。
我最崇拜常胜将军赵子龙的骁勇善战,勇猛无敌,每当读到他的故事是时,我总会忍不住回去多读几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段名叫“赵云救主”的故事。赵云单枪匹马,在曹军中左右厮杀,最后在一堵断墙后面的`一口枯井旁,终于找到了哭哭啼啼的糜夫人和公子阿斗。糜夫人身受重伤,嘱咐赵云保护阿斗冲出重围,不要管她了。赵云哪里肯走!眼看曹军就要追上来了,糜夫人为了阿斗的安全,于是扔下阿斗,一头跳进了井里自杀了。赵云后悔不已,只好推到土墙把枯井掩盖住。他怀抱阿斗,持枪上马,连挑死曹军十多员大将,最后终于杀出曹军的重围。他赶到长板桥时,早已血染战袍,人困马乏,幸亏有张飞在桥上接应……
除了赵云,我还十分欣赏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敬佩武功盖世,信守承诺,忠心耿耿的大丈夫——关羽;敬仰武艺超群,豪气冲天,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敬佩......
《三国演义》一本令人景仰的伟大作品。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莎士比亚以往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我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本事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并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并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我,自我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有一天,下课后,我和他各自拿出了自我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他不细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他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他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此刻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我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我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我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9
读三国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当空,在脑之海中,波光闪动。
如果说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个体,主宰了生存机器,如人的行为,那么,围绕三国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现在语言中,如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舌战群儒、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等;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三国的文化基因也已渗透到很多方面,如游戏。我是名象棋爱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门艺术,而排局中,三国七子谱招法凌厉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绽放异彩之花。而近来流行的在线象棋游戏中,以三国事件为背景,从桃园结义开始,到三国一统,竟有120局的精彩纷呈的闯关排局,为这个游戏增添了更吸引人的`乐趣。其实,何止象棋,经典的华容道游戏,也是出自于三国的文化基因。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很多战役,讲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纷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怪诞的故事,这个怪诞的故事是这样的:
异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异常,但怀异能,以一敌百,无人能胜之。非常人奴役众人,众人寒馁伤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头昏眼花,饥寒难耐,遂壮胆谏于非常人曰:尊驾异能无限,世上无人能敌;然若尊驾之左右手互搏,当为终极之战,可否让吾等一开眼?非常人正自无聊,闻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缠斗,尘烟四起;且愈斗愈烈;须臾非常人一分为二,仍缠斗不休;然体形亦减五分。少倾再分为四,体形亦各减一半;未几再分为八,直至踪迹皆不可觅。
众人大喜,皆赞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满四海,智服八方;据正史载录:共勇当万众,力可拨山,后挺身为民除害,勇斗非常人。苦战十天十夜,不分胜负。正当力尽之时,有慧星袭过,为其注异能;英雄遂一击将非常人打得灰飞烟灭,换得万世昌平。
这个故事怪诞吧!不过,说不定,这个故事也有一点道理。我有时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点点创建的呢?我们虽然是普通人,难道三国中的各路豪杰生来就是英雄?难道我们的后人在写我们当代的光辉事迹时,人物不是我们中的一员?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自从读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三国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刘备、关羽、张飞、袁绍、曹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了,董卓在汉山横行霸道,有一次令华雄到袁绍寨前挑战,袁绍派名将俞涉、潘凤出击,谁知都被斩了。关羽请战,却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被袁绍大骂。曹操却酾上温酒让关羽壮胆,关羽要求先战后喝。关羽果然斩了华雄,并且回到寨时酒还尚温,曹操大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写的栩栩如生,仅用几个词就写出了当时的激烈场面,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这段的点眼之笔。酾提掷更写出了关云长的英勇、大胆。这也正是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可见关羽比那些认为厉害的人要强好多。
《关羽温酒斩华雄》让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职位定一个人的才能,并且不能只欣赏地位很高的人,因为他们不必须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当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强记多了,却只是还没被人发掘出来。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做人就必须做像关羽一个勇敢、有胆识、有自信、雄心壮志,不能贪生怕死、胸无大志。让我们也来当上个小英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十分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可是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一。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后三个时期比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多个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属诸葛亮,武属关羽。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至于关羽,则是忠、义、勇的象征。但缺点就是有些自负,此处也就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最近,我校开展了读书活动,我们读的是四大名著。其中,一本吴承恩的《三国演义》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细细的读,慢慢的品。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我,令我爱不释手。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
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讲述了从黄巾军起义到司马炎统一中国的故事。这本书中,有学富五车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忠厚老实的鲁肃……我却喜欢忠肝义胆、义气永存的“义绝”——关羽。
关羽,是一位武圣,更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三国时期武艺第一人,杀掉敌方大将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可是,他却对刘备死心塌地,这是为什么?就是“义”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诚心诚意为刘备付出。什么时候打仗,都是他和燕人张飞冲在前头,从而掩护刘备。当年哪次大战,不是关羽立下的功劳最大?记得关羽在曹营时,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将赤兔马赠予他,为的就是想让关羽留下来。可关羽是什么人?他可是与刘备结为生死之交的“义绝”啊!于是他过五关斩六将,重新与刘备相见,当我读到关羽水淹七军时,仿佛看见了一位面如重枣的将军站在城头,提着一柄重达82斤的青龙偃月刀眺望远方。
忠义,是人必须拥有的品质。比如吕布,虽然武艺高强,却不懂得忠义。听了奸臣的话,杀了义父丁原,投奔董卓,最后不仅被曹操杀得惨败,还落了个三姓家奴的称号。
比起关羽,我显得无地自容。记得有一次数学课,老师让带积木。我的同桌,也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却忘带了。我看见他眼中闪过几分焦急的神色,但是我思忖道,借了他我怎么办?老师的板子可不好受,所以我想方设法的躲开他的`目光。终于,因焦急而脸涨通红的他吞吞吐吐的说:“刘登轩,你能……”话还没说完,我便一口回绝了,他怔住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默默地回到位置上。上课了,数学老师问他:“你怎么没带积木?”这时,一位瘦小的同学起身说道:“老师,他的积木借我了!”……一开始,我嘲讽那位同学,直到后来,我才觉得羞愧不已!
经过这件事,我们俩的关系渐渐疏远了。我想,如果我重义气,友情应该也不会破碎吧!所以,我暗下决心,从今往后一定要做一位“义”士!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比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
罗贯中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有人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仗义、有勇有谋的人物。有的人喜欢刘备;有的人喜欢关羽;还有的人喜欢张飞,可我却喜欢最聪明的人——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他自幼十分聪明,博览群书,知天文,晓地理,无所不能!在这本书中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更为精彩: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是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头,刚好烧了自己,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到办法病倒了。诸葛亮知道周瑜的病因,开了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让他“借”来东风,诸葛亮马上答应了。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七星坛,诸葛亮在上面借东风。到了那天,果然东风大起,曹军大败。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智慧,重创曹军。其实诸葛亮只是善于预测天气,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诸葛亮的这种呼风唤雨的本领使我惊叹不已。他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让刘备的军队在战场上打了许多胜仗。他在刘备死后,辅助刘禅管理蜀国,可不久因过度劳累病死在五丈原,真可惜!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啊!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不是有句俗语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如果我们想成为诸葛亮那样聪明的话,就要博览群书,掌握各种知识,成为新一代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