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探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
浅谈引探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
浅谈引探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 姚少琛
【摘 要】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引探教学;课堂;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创设“趣”“疑”的情境,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一堂新课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如果教师用一次比赛、一个小故事、一个谜语、或一首歌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以进行师生比赛,随意报出一些数,看谁先准确的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纷纷表达自己的猜测,课堂气氛很活跃,为新课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在上分类一课时,先出示两名学生房间的对比录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分类的必要,再一步一步主动加入到学习中去。
二、引导发现、感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 “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问”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首先让同学在许多几何体中凭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直觉认出圆柱体,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给课前准备好的纸筒做一件合身的衣服。成果汇报时要求成功者说出制作要点,失败者分析出失败的原因。这时同学们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提出疑问,自学课本,思考原因。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怎样才能合身的关键问题自然提出,在不断的尝试和研究讨论中领会“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的一边”不再抽象,课堂上不仅处处闪烁探究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如在上加和减时,不让学生直接学习计算方法,而是先用课件出示3种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当顾客自己提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答,再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
平时教学时应多问问学生有什么高招或还有什么新的方法吗?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先问问学生有什么高招,当他们提出排水、割补等方法时应充分肯定他们,教师不能很快把他们引入圆锥与圆柱的关系上去。这样既重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又启发他们进行创新思维。这样学生在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三、多给一些“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对弈》教学时应先让学生2人一组,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不管输和赢,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表达。有些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活动操作”,如教学圆柱体时要求学生用萝卜挖一挖、切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克的认识》等时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进行巩固练习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3.设计开放作业,强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性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数学。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如何设计开放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有所收获呢?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要求,其次开放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如上《统计初步知识》前的调查报告;学习《小数加减》时的超市见闻交流会;还有猜谜语、绕口令、找朋友、习题门诊部等。这样开放的作业内容,既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才能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