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挽木琴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王亦琳

(福建省福鼎市第四中学,福建福鼎355209)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益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微课在优化课堂教学、引导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积极立足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从微课环境的视角来探究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需求”、“实效”等来科学设计和应用微课资源手段,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取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微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自觉主动的认知过程,是自主内化知识、养成能力和素质的过程。开展英语微课教学,教师必须从激发兴趣出发,借助设置生动、形象的微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激起问题意识,在引导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指引学生自觉地查漏补缺中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必须以学习实效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坚持利用课后的科学有效复习,来巩固学习实效。下文结合日常微课教学实际,例举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总是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对课堂学习情绪、问题探究效果、作业测验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尤其是在新课导入环节,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从而激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如,笔者在必修三Unit 3《TheMillion Pound Bank Note》Period 1新课导入时,在“Pre-reading”环节设置了“百万英镑”微视频情境(自制微视频,其中包括电影《百万英镑》的画面截频、语音旁白等),引导学生观看,鼓励学生从中捕捉有效信息,然后结合设问并回答问题:(1)Have you ever readthe story“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Or,Have youseen the movie?If so,what did you think of it?(2)How didyou feel about the bet after it was won or lost?(3)Whenyou ge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to use as you like,whatwill you do with it?Why?(4)Have you ever made a betwith your friend?If so,what did you bet on?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微视频情境的指引下,踊跃参与回答问题,并积极自主地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想法。特别是问题(3),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很多有个性的想法和意见,展示出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思维方式。有的学生还能用一些已学过的英语词汇和短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当然,在英语微课导入情境的设计上,还可以借助富有生活趣味的话题、形象生动的故事和典故、典型先进的人物事迹、富于娱乐性的小品表演等有效形式,来录制教学微视频,巧妙应用于新课教学,这样往往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优化问题情境,指引自主探究

问题是学生学习中亟需解决的矛盾,是学习的焦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优化问题情境的设计,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思考、领悟。英语微课教学同样也可以利用问题性情境来设置、灵活应用微视频,来作为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有效媒介和手段。如,笔者先后两次在不同班级聆听了本校刘老师执教的必修一Unit 4《Earthquakes》Period 5 Speaking教学,他在组织课堂过程中能灵活地根据两个班的具体学习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其中一个班级,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到“Step 3 Speech”时,围绕“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ke a speech.And let the studentsenjoy some famous speeches”的学习目标,在展播了“President bush´s speech”微视频资料之后,让学生观看后展开思考讨论两个问题:(1)Can you tell mewhen should we make a speech?(2)Do you knowsomething about how to make a speech?What should wecontain when we make a speech?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刘老师发现他们对问题的领悟能力、回答问题和学习表现等情况都比较良好,于是就没有再一次展示预制好的“Teach you learn to speech”微视频,因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已经达成了。但在另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表现却不理想,在进行到“Step 3Speech”学习环节时,观看了微视频“President bush´sspeech”之后,面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不仅参与思考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抓不住问题实质,理解不到位,错词频出,惯用语掌握不牢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老师适时地把自己预先录制的“Teach you learn tospeech”微视频播放给他们,指引他们一起细致观看,学会怎样更好地演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成性的。笔者始终认为,创建以问题性情境为主要内容的微视频载体,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学习问题出发而设置,从学生学习中正面临的需要协助解决的学习需求而设置。所以,比起预设性问题,教师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灵敏地捕捉、机智地处理生成性问题更能体现其组织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师善于在学生学习困难处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探究情境,并结合有效的微视频支持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设课堂测练,自觉查缺补漏

课堂训练是教学中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习需求、引导查缺补漏的有效手段。在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除了传统的纸质测试卷,还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灵活的检测方式,如利用微视频载体来测试,或应用Moodle平台和手机来开展课堂检测和反馈,或借助微信交流互动平台发布等。通过这些相关媒介工具的支持,适时在教学中开展随堂检测训练、实时反馈、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指引、鼓励学生查漏补缺,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如,在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Period 2-3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Reading活动后,笔者积极了利用Moodle平台,指导学生用手机登陆平台中的作业模块,结合模块中教师设置的在线测试,参与5分钟的限时作业训练;同时教师实时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对他们进行打分和评价,及时反馈他们的训练效果,查找带有共性的错误,也留意某些学生的个性表现。利用Moodle平台在互动中开展课堂测练需要有技术和软件的支持,有着便于师生互动交流、观测学生训练情况的优势。

教师利用多样的平台和媒介工具开展课堂测练,始终都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必须通过限时训练,在规定时间内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发现他们学习的薄弱点,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评价纠正,实现真实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测练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激励学生在训练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特别是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尽量布置分层训练任务,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更进一步促进自主自觉学习。

四、勤借课后复习,巩固学习实效

学生要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学科,必须坚持长期系统的复习,应特别注重课后的及时复习和平时的积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英语课后复习的“三字诀”:勤、巧、细。勤即要坚持和积累,课后及时积累词汇、习惯用法、语法用法等;巧即善于找寻学习思路,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细即不忽略学习细节,不遗漏小错误,注重错题整理,善于细中思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利用微课形式把“三字诀”应用于学生的复习中。如,在勤的方面,经常利用“homework”环节,明确要求复习的内容和要求,设计课后复习微视频,发布到班级“英语角”(即班级微博),指导学生在课后做好复习;适时结合每个教学单元中的重难点、学生学习困难点和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项复习及巩固练习(如听力、词汇、完形填空、对话填空、汉译英、阅读理解、写作等),录制微视频,上传到班级“英语角”共享,引导他们开展有效复习和综合技能强化训练。在巧的方面,定期查找学生学习中共性的问题,归纳出有效方法,设置微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开展有效学习。在细的方面,坚持写“英语教学日记”,把课堂中学生的小故事、小精彩、闪光点记录下来,把学生的典型学习错误整理出来,把学生的学习反思和心得体会保留起来,并在班级“英语角”中做到一日一更新,以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共享,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开展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联系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不断优化微课的教学环境、组织策略、应用技巧等,坚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实效为落脚点,真正发挥微课媒介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夏春来,王明霞。录屏式微课在高中英语阅读讲评课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09)。

[2]盛敏贤。试论英语微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学苑教育,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