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或统一的标准模式,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主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本位,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成功有效的教育措施,我们的智慧和热情就能使新课程教育成为一条一浪高过一浪的澎湃长河.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 多媒体教育 与时俱进
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它告诉我们,作为一种文明与科学传承的载体,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既成事实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运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以这一任务为导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没有完全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因此,我国中小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是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观对基础教育的呼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现代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和多元的教育方式,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主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本位.它不是一种新奇或另类的教育模式,而是一场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改革的不仅仅是课本内容,更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改变,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语文课程改革对学生对老师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正如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给深邃的夜空一片晶亮的感觉.但在形式纷呈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如何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如何坚持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构建和谐、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并全面提高受教育学生的素质,尚且需要千千万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具体实践和不断探索.作为耕耘在五尺讲台上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来说,确立与科学的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消除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选择和创造适合于教育对象的教育行为方式,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深知正确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新课改原则方向的确立以及具体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的思索探讨,在获得一些初步经验和感悟的同时,不禁产生了对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新课改不是全盘否定和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孩子们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会学习的人."这些论述告诉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倚重于一种稳定的模式,其侧重点在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新的课程观念则更关注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内容更加开放、灵活,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突破"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不是固守教案,而要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积极提出问题,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短暂而有限,语言基础薄弱,我们在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得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讲答时间.如果只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教学内容如何,学生懂与不懂,一味或尽量地减少"讲"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将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或"满堂答",那么老师的角色即从传授者变成了主持人.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把课堂变得面目全非,学生和主体性不是简简单单的"满堂问"和"满堂答".况且,语文教学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任务和目标,传统教学中的启发诱导的讲述法,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凭借丰富广博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讲述方法,创设情境,以声传情,将教师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感染、传递给学生,并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始终认为,在新课程体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和抛弃讲述法,该讲的时候还得要讲,该学生活动的时候就由学生活动.当然,教师的讲必须要围绕一个怎样讲的问题.如果说教师的讲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反应,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是不能否定的.换句话说,我们在摒弃教师中心论的同时,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陷入另一个误区.只有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教学效果.
二、不能让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倡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多向合作互动.作为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深刻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按照自主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自主发展为宗旨,并让学生在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只有让学生的自主求知与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知识权威者的"神坛"走下来,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中介者与合作者.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个开放型的教学观念,在这个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不小心,讲授可能变少了,展示的小黑板变多了,学生被分成了若干小组,选出了多名主持人;课桌的朝向也四面八方,课堂上写的、说的、站的、走的、趴的应有尽有……另一方面,在教师营造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后,部分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显得无所适从,在他们的意识中,你教我听、你授我学的习惯性心理依然很重.与此同时,在我们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想象的时候,如果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进入"胡思乱想"的空间,达不到自主、探究的真实目标,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会把合作探究当成一种游戏,天马行空,离题万里……学生们合作讨论学习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真正参与的学生不多,学到的东西很少,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动"而不乱,"动"中有序.要让学生在这种互动状态下逐渐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述,学会交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有所不为,但要有所为",在课前对语文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的基础上,当好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学不离开教,才能保证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达到课改的真正目的.
三、语文课必须要教语文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有机统一体.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即语文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科,这就规定了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工具性则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承担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任务.语文能力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语言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就小学语文教学说来,"听、说、读、写"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最终都必然要归结落实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最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语文教育教学的成效也只有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中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现.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多、快、好、省",最大限度的消除以往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少、慢、差、费"的现象.
语文教学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人文性的载体,特别是在基础性的义务教育阶段,却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新课改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体系下的课堂上可能会增加一些揣摩与赏析,注重一些引导与讨论,追求课堂的精彩与热烈,甚至让课堂充斥着表演和竞赛.不经意中少了字词句教学,淡漠了写作指导,弱化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地位.一节课下来,才发现语文课唯独没有教语文,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属于语文方面的东西.
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语文课堂首先要实现语文的教学性,其次才能考虑语文的教育性.语言能力教学是首要的任务,思想情感、审美教育等是次要的任务,完成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语文课成为语文课的前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底线." 我很赞同这一观点.无论如何,语文课必须要教语文,没有语文的课不能称作语文课.
四、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只能适度利用,语文课应该以"文"为本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能够创设出教材难以呈现的情景.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显着的优势,语文教学也要适时、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更好地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服务.但是,语文课程毕竟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经由学生自己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阅读、积累、思考才会逐步形成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倾心于花样繁多的各种彩色画面的截取、粘贴、播放,并且让林林总总的课件占据大量的语言学习的宝贵时间,那么这就有悖于语文科目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一旦被无原则、无目的地使用,有的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则会弄得语文老师自己都忘了是在教语文了.诚然,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科学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多媒体手段如果使用得好,的确可以让语文课大放光彩,但先进的教学条件需要科学合理地去运用,不能违反教育教学规律,不能违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不能违反语言学习的规律.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只有以课本为依据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多读、多写、多练、多积累,摈弃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浮华,以文为本,才能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走上质朴、真实的轨道.
五、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要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担负的职责.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基本原则,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探究新时期教育改革模式,大胆质疑,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的姿态参与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去,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或统一的标准模式,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主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本位,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成功有效的教育措施,我们的智慧和热情就能使新课程教育成为一条一浪高过一浪的澎湃长河.
参考文献:
(1)文哲,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2003.
(2)曹永鸣.构建生态课堂实现生命对话,人民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