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暮夏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

2、在活动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Boots、海洋球若干、保丽龙球若干、圆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兴趣装球

●出示图片:Boots和海洋球,请每个幼儿拿一个海洋球,说说球的模样(形状、颜色)。

●引出话题:Boots要把球装进圆筒里。

二、装球,点数球的数量

●将与圆筒颜色相同的海洋球装在一起。

●说说圆筒里装了几个绿色的球,请个别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师发现幼儿点数时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

●依次出示新的空圆筒(红色、黄色),请幼儿根据颜色装入合适的海洋球,请幼儿点数圆筒里球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小结:点数时,每一个都要数,而且只能数一次。

三、幼儿装球,点数5以内的物体

●出示空的圆筒若干。请幼儿在圆筒里装小球,并进行点数。

●将装好的圆筒放在对应的海洋球处。(如:三个海洋球的圆筒下方摆放幼儿装的三个球。)

●验证:幼儿装的糖果数量。

今天开展的这个BOOTS玩球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来进行点数,老师比较多的作用就是指导和观察孩子们一个数数的方法,在幼儿自己数数的过程中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指导方法,那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活动中如果幼儿需要帮助时,我们老师都是如何进行适时指导呢?

1、教师在游戏的介入和指导上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呢?

2、教师在游戏材料的选用上对您有什么启发?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两个集合中相关物体一一对应的关系。(难点)

2、能按顺序排列动物并一一对应的匹配食物。(重点)

3、愿意讲述自己对应匹配的结果。

活动准备

底板底纸4《喂动物》分类盒磁贴:大小动物卡食物卡动物图片食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

介绍动物。以老师今天请客为情景,通过演示和讨论,强调“先从第一个座位开始按顺序排动物,在按顺序喂动物,边喂边说”的规则。

1、介绍角色

师:“今天,高老师要请客啦,来了许多的小动物,看看都有谁?”将小动物一一出示,带领幼儿一起向小动物问好。

2、师:“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请小动物们坐座位吧。”

出示一个动物,告诉幼儿要从第一个座位开始坐,第一个座位的前面有一个红色的圆点点。请小牛坐在第一个座位上,要幼儿一起说小牛请坐。出示小熊,师:“小熊应该坐在那里呢?谁来排排座位。”请一位幼儿演示排列座位,讲解:要一个接着一个坐。

3、学习对应排列

师:“高老师给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看看都有什么?”逐一出示食物请幼儿指认。请幼儿讨论这些小动物都爱吃什么?我们要按顺序一个一个的喂,第一个要喂谁?教师示范喂动物,边喂边说:“小牛,我请你吃草。”请幼儿一起告诉小牛:“小牛,请你吃草。”

4、重申规则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玩的:从红色的圈圈开始,先给小动物一个一个按顺序排座位,然后把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一个一个的按顺序送给它们,一边送,一边说“**,请你吃**”。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搬椅子轻轻回座位开始操作,并观察指导。注重关注操作的顺序。

2、教师提醒要把每个小动物最爱吃的食物送给它,要一边送一边说。

3、常规提示要先收食物,再收动物,收好后可以换组。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将材料收回原样,并检查是否收好。搬椅子回到半圆。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将剩下的操作完,请幼儿观察是怎样喂的?再说一说什么动物吃什么。

3、表扬操作好的.幼儿,表扬材料收好的幼儿,表扬边操作边说的幼儿。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很喜欢小动物,都知道每个小动物最爱吃什么。幼儿能够有秩序地安静地进行换组,能够按照动物和实物的关系进行一一匹配,效果较好。在教师示范的时候,应先将小动物摆放完,并要给幼儿交代清楚操作材料不一样,要将分类盒里的操作材料都摆完才结束。在分享交流和环节,应对个别幼儿进行了单独指导。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不应过于干预幼儿,要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如何在今后的集体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避免单独指导浪费时间是这类活动要攻克的难点。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大胆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3、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激发幼儿对二等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初步接触二等分。

1、欣赏故事《笨熊新传》。

2、师:“如果狗熊哥俩请小朋友帮忙,你们会怎么分呢?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3、教师小结。

师:“原来把形状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叫做二等分。”

二、二等分正方形。

1、尝试分正方形。

师:“如果狗熊哥俩捡到的是正方形蛋糕,又该怎样分成相等的两分呢?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正方形试一试,剪一剪。”

2、幼儿练习并交流。

3、教师小结。

三、二等分长方形。

1、尝试分长方形。

师:“如果狗熊哥俩捡到的是长方形蛋糕,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请你们试一试?”

2、幼儿练习并交流。

3、教师小结。

共同验证。

(1)师:“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看看他是怎样分的`?”

(2)师:“怎样才能分成相等的两份,只要把它沿着折痕剪下来,把两部分比一下,看看一不一样大?”(教师边讲边操作)

(3)师:“谁来讲讲你是怎么分的?那怎样知道这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呢?”(剪一剪,比一比)

(4)师:“原来正方形有两种分法,对边分和对角分。”(边讲边出示图示)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色彩的美。

2.能熟练地区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感受寻找颜色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颜色标志牌(红、黄、蓝、绿)若干,未涂色的小花图片若干。

2.《认识颜色》的白板课件。

3.教师头饰、花姐姐头饰、裙子各一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颜色

1.教师带头饰扮色彩妈妈,邀请幼儿做颜色宝宝,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妈妈和宝宝的角色使幼儿感到亲切,以游戏的`方法导人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1)请幼儿带上颜色标志牌,相互观察,并说一说自己是X色宝宝。

(颜色标牌帮助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幼儿在相互观察和讲述中分享经验,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则可从旁观察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情况。)

(2)玩游戏《妈妈宝宝抱一抱》,巩固对四种颜色的认识。玩法:教师唱"x色宝宝你在哪里?"戴相应颜色标志牌的幼儿边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妈妈抱一抱,边走向教师和教师互相抱一抱。

(和妈妈一起游戏总是非常愉快的,抱一抱的动作既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要,又帮助其明确每种颜色的名称。)

二、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观看白板课件

师:今天小熊亮亮来到野外郊游,当他爬呀爬呀,终于爬上山顶的时候看到了漂亮迷人的风景,心情特别好。(观看小熊坐在山坡上的白板)

师:那小朋友猜一下,小熊都看到了哪些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请小朋友来完整地回答完问题。

师:原来小熊爬到了山顶看到了那么多颜色丰富的东西,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把山顶装饰地非常漂亮。小朋友,你们看了开心吗?(幼:开心)

(背景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引导幼儿的思维由单一的颜色扩展到五彩的大自然当中,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红(黄、蓝、绿)色的,感知色彩的美。

(从观察颜色、找相同的颜色到讲述生活中各种物品的颜色,逐步深入,加深幼儿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识。在讨论中幼儿的思维得到扩展,在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美的同时,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巩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观看白板第三张flash动画。

师:过了一会儿,四个小魔女飞过来对小熊说:我们想要和你一起玩游戏,好吗?小熊很爽快地答应了。

师:你们猜猜他们玩什么?(请小朋友简单回答)

2.观看第四张白板课件。

原来呀,他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四个小魔女要分别躲进他们身边的小花朵里藏起来,小熊闭上眼睛开始数数,数到15小熊就会去抓他们了。但是呀这些小花很小气,只允许和他长得相同颜色的小魔女躲进花朵里,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魔女们藏进花朵里吗?(幼:能)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上来帮助小魔女们分别躲进花朵里。(请小朋友上台来操作,老师在旁边指导用法)

3.观看第五个白板课件

师:游戏做完了,但是小魔女们和小熊的肚子却饿得咕咕叫了,于是他们便坐在草坪上吃起了小熊带来的食物。看,好多水果呀,五颜六色的。

师:那些水果是红(黄、蓝、绿)色的?(既巩固了颜色,有让小朋友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水果名字)

4.观看第六张白板课件。

师: 小熊和小魔女们都吃饱了,但是还剩下了许多的水果,不能浪费食物啊,所以要把他们打包带回家,但是小熊很爱护环境,他的包包都装满了刚刚吃东西扔出来的垃圾,装不下了,怎么办呢?

师: 于是小魔女想了个办法,说:我们都有各自的魔法袋子,但是我们的魔法袋子只能装跟我们袋子相同颜色的水果。小朋友,我们来帮小魔女们把水果装进他们各自的魔法袋子吧。(请小朋友上台来把水果装进袋子)

四、结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小花)。

2.幼儿和花姐姐一同外出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感知“l”和“许多”》是选自小班上学期的数学活动。 “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感知“1”和“许多”》。如果单单的让幼儿学习“1”和“许多”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同时又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采用了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情景,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体验中学习感知“l”和“许多”,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活动中所涉及的“拔萝卜”的场景孩子们都很熟悉,而且其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二、说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孩子们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指引,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正是有这样的一种懵懂,让幼儿产生一种向往,从而营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感。通过情景亲身体验,使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知道“1”和“许多”。

2、能够区分哪个是“1”?哪些是“许多”?

3、通过观察、分析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区分那个是“1”?那些是“许多”?

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

突破难点的方法:合作探究,师幼互动,角色表演。

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区分”和“感知”的问题,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需求,和思想上的一个认知,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认识感知“l”和“许多”之后再攻克难点,来正确的区分“1”和“许多”。

首先,活动的引导语是我们被农民伯伯邀请去拔萝卜,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观察。然后通过图片设计出一个场景地点,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地里有许多的萝卜。然后,就开始“拔萝卜”,我拔了一个萝卜!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拔了一个萝卜。拔萝卜的过程是让幼儿完整的感知“1”。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农民伯伯的过程,让小朋友人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四、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左右,他们对数的初步概念都很不明确,但是他们有一种对游戏的酷爱心理,并且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是某一角色的扮演者。但是自己又没有很明确的想法,和一个正确的角色心理。只是常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做到实际中有意义的机会却很少。所以,通过本节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的机会,从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也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

1、情境教学法:

我启用了请小朋友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这样一个场景,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置身于这样有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萝卜一个一个的拔出,清晰的显示出“1”和“许多”的联系。这样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也是依据幼儿思维的发展需要,观察体验都在其中,教师再加以引导总结,明确出其正确的定义,让幼儿对“1”和“许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认识。

2、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图片操作,幼儿一个一个“拔萝卜”特别是拔的时候,来感知1个,不仅起到了学习的作用,也深深的让幼儿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助人为乐的快乐。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期,这时候让他们完整的表述也是为了能够增强他们以后学习的完整性。

3、提问法:

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天上有1个月亮许多个星星,1个小朋友手里有许多个气球。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思考作出回答,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同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六、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1、游戏法:

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认识目标中的1和许多,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数学”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观察法:

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七、 说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引出活动主线,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将自己收到邀请函

的事情告诉小朋友,请求他们的意见,并直接告诉他们现在我们就要去农民伯伯的地里看一看。小朋友们的兴趣都很高,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2、 展示情景,引出目标

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直观的看到“1”和“许多”的关系。地里有许多的萝卜,老爷爷一个一个拔萝卜,放在了筐里面,最终地里的萝卜拔完了,筐里有许多萝卜。

3、通过拔萝卜感知一和许多

这个环节是图片操作过程也是整个活动的兴趣点所在,教师准备的图片数量是和幼儿的人数相符合的。共涉及三个环节。

(1)看萝卜:通过看让幼儿感知地里有许多萝卜。

(2)拔萝卜:通过幼儿拔萝卜反复感知手里有“1”个萝卜,和地里的“许多”萝卜。(老师要根据课堂中的情况及时的做好即兴的处理:比如说有个别幼儿不愿意去拔萝卜,老师该怎么做?有的孩子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拔了两个萝卜,老师该怎么做?

(3)收萝卜:将幼儿手里的萝卜一个一个放到筐里感知“许多”,筐里有许多萝卜。

4、体验“1”和“许多”

这个环节是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充分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语言表达出“1“和’许多‘的关系。例如:1个老师许多小朋友,1条鱼许多水草等等。通过幼儿的表达老师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物体的上下,能说出自己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2、能正确表述物体上下的位置。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积木若干,欢快优美的音乐带,教学挂图《淘气的小猫》。

活动过程:

1、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裙子请幼儿说说老师的裙子上有什么?有几个?(两颗扣子)

说出老师扣子的上面和下面各有什么。

(2)师:看一看,电灯在我们的什么地方?地板在我们的什么地方?

(3)找一找,我们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有什么?

2、观察挂图《淘气的小猫》。

(1)教师扮演小猫的妈妈,创设故事情节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找找小猫宝宝们都藏在了哪里呢?引导幼儿说出图中的小猫藏在了什么地方,请幼儿用方位词正确表述小猫所在的位置。

(2)教师引导,鼓励幼儿用恰当地词语描述小猫的动作,如爬、钻、躺等并引导幼儿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3、转圈游戏,动手操作。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节奏模仿小猫宝宝走路,当音乐停时,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2)找出电视机在哪里?电子琴在哪里?花盆的下面有什么?柜子的下面有什么?

(3)幼儿人手一球,教师要求幼儿将手中的球放在不同的位置,如椅子的上面,桌子的下面,老师的手里,最后把球送回到玩具盒子里。

(4)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了。

4、游戏“淘气的小猫”

“你们想当淘气的小猫吗?”

“那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老师找到你的时候,你要大声的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根据每幅图中的不同形状进行统计归类,并把数量用圆圈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用各种图形组成的画面。

2.教师教具材料: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各种图形。

1.教师逐个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啊?

3. 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梯形的?

二、学习统计方法。

1.教师出示由各个图形组成的图画。

2.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些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3. 数一数同一个图形在画中一共有几个?(数过的图形注上记号)

4. 以相同方法,数其他图形的各数。

5. 用圆点记录它们的数量。

三、幼儿操作活动——给一幅图画统计图形的数量。

1.引导幼儿边数边做上记号,边数边画上圆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内容。你是怎么数的?

四、幼儿再次操作(时间不够改为活动延伸部分)。

1、幼儿操作用书P25,统计6幅图形。

2. 师生共同验证操作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