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荣辱 树新风 构建和谐社会
知荣辱 树新风 构建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烈关注和广泛认同,得到了全社会的衷心拥护。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影响。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社会上也确实有一些人不明是非、不知道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现代文明风尚极不协调。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对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要求十分迫切。
正是针对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基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明确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他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极好的工作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落实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要把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二、大力宣传,广为普及,让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深入人心
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大多数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紧紧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主题,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在全社会叫响“八荣八耻”。
一是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功夫。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积极运用言论评论、理论文章、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胡锦涛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重要讲话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要通过座谈、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形式,运用宣传栏、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要充分发挥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等各类基层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组织“五老”队伍和有关专家,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八荣八耻”宣讲活动。要抓紧组织编写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通俗读物,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系统深入、生动形象的解读和阐释。普通百姓的街谈巷议在民间道德评判中有着重要作用,要及时总结推广“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小巷论坛”等有益做法,引导群众对身边的道德行为展开评议,在社区、街道、村镇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舆论场,努力扩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覆盖面,把工作做到城乡基层,做到每个公民。
三是在进教材、进课堂上下功夫。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主阵地在学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充实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荣誉感和道德羞耻心。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三、重在实践,贵在行动,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
观念成习惯、规范变行动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变成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要立足基层、着眼实践、注重养成,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融入到各种创建活动之中,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精神实质,践行“八荣八耻”基本要求,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一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荣与辱的抉择,不仅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把关注点放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行为上,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遵守“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要把道德实践渗透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八荣八耻”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人们在创建活动中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群体效应,对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广、社会影响大的优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贯穿到活动的整个过程,覆盖到广大城乡基层。要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发挥“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的名牌效应,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中来。
三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是广大群众敬仰的楷模,他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是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宝贵资源。要善于总结和发现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把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变成千百万人的自觉行动。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宣传普通人群中的道德楷模,发现和宣传人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人们尊荣弃耻、见贤思齐。党风政风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四、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积极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一是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贯穿“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文艺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许多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道德情操,激励了几代人的理想追求。目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产生了许多精品力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要按照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创作,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在情感共鸣中得到启迪,在心灵震撼中获得教益。娱乐节目、都市报纸、时尚杂志以及商业广告等大众文化消费品的编创人员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
二是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体现“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体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和基层宣传文化中心等文化阵地,要面向社会、服务群众。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成为传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课堂。
三是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中坚持“八荣八耻”的重要原则。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这些年,我们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落实责任、强化管理,逐步形成鼓励优秀作品、抵制腐朽文化的长效机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荧屏声频,净化互联网,净化文化市场。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查处各种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背离的不良行为,依法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全局工作的重要影响,对倡导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党政各部门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各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科协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人群中去。
政策、法规、制度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对“八荣”的行为给予鼓励,对“八耻”的现象加以制约。要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各项行政规章、行业管理制度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要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治那些不讲道德的不法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要广泛发动群众,对照“八荣八耻”,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让人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要针对当前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针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改进创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把原则要求变成具体措施,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