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忘殇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 肖洪筠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现状的了解和研究,深入分析了在课程开设、队伍建设、职业咨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重庆高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能对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就是从职业生涯的理论出发, 帮助学生根据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个性差异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更好地发挥潜能,实现职业目标的一项教育活动。它不仅包括对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 同时包括为达成职业目标进行的能力和技术的培训、教育、实践等活动。2007年以来,政府、高校、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协同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在国内高校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整体推进的时间短、学生人数多,队伍总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目前高校在推进职业发展教育方面仍存在较多亟待完善之处。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国内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现状,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开设的普遍性不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必须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学时数达到38个学时。但是实际情况是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差异较大,课程开设的普遍性远远不够。一些学校以讲座替代,并未达到要求的标准。以重庆高校为例,全市63所高校,1/4的高校由于师资和经费原因并未纳入必修课,部分新办院校尚未开课。1/3的学校没有保证学时数,1/2的高校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2.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强。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内容仍停留在“如何笔试”和“如何面试”等实用、有针对性、见效快的“应试指导”层面。还未形成一套覆盖到1~4年级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也仅限于讲座、课堂教育等形式,没有跟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业、专业进行有效融合,不重视帮助学生分析市场行情、走势和分析职业发展动态和前景,不注重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社会实际合理定位,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教学实施的实践性不够。目前我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涉及的实践环节的内容较少,更多是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与实际相结合不紧密。从重庆高校开展的情况看,一些本科院校虽然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但参与的人数还不够多,覆盖面还不够广,独立院校和一些高职院校尚未启动。学校层面组织的社会实践,更多是流于形式,没有很好与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相结合。

4.教育过程的针对性不强。目前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由于师资的不足和大学生数量猛增等原因,职业发展指导缺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条件学生的研究和了解,特别对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学生(贫困生、残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 缺乏分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 更谈不上个性化辅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一对一辅导、职业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和职业决策辅导等,职业指导不够系统科学,缺乏针对性。

5.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在国外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人员都具有专业化水平。例如:美国高校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并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具有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等特点,完全能满足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要求。而国内高校从事职业发展教育队伍由于数量不足、水平不高、通道不畅等原因,整体素质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就重庆而言,虽然开展了GCDF、TTT等系列培训,但是全市100万左右的在校生,20万左右的毕业生,真正经过系统化专业培训,能够持证上岗的教师人数不足300人,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职业咨询都是由就业部门的人员兼任,专业队伍与学生1:1000的比例,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现实需要。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改进思路与对策

1.加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大学职业发展教育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足课程,保证学时,规定学分,从基本教学要求上得到保证。二是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和行业特点等因素,采取与企业联合开发等形式, 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和教材,同时注重与专业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的融合, 突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前瞻性、 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加强职业发展教育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学校、社会机构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形成立体的教学资源库。

2.改革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改革现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理论讲授、分析讨论、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理论讲授环节重点讲解经典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等,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教育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分析讨论环节选取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教育性的案例及相关材料,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视频分享、活动训练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在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和启发,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假期和实习期,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寻找相应的实习岗位,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从而不断修正自己职业发展规划。

3.加强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培训。通过举办专业资格认证培训,专题化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从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训对象从就业部门人员向二级院系的专业教师延展,扩大专业教师的总体规模。二是促进高校教师与企业人员互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扩大职业指导队伍的数量。另一方面鼓励高校的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增加职业体验,深度认知职业,及时了解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三是构建职业发展教育队伍的发展通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队伍在职称评聘, 薪酬待遇以及职业发展方面的鼓励政策,确保从业人员能够留得住,干得好,保持队伍的持续稳定。

4.实施全程化和个性化职业指导。从大一开始,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引导重点,通过实施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制定出有序合理的学习计划, 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职业目标奠定基础。同时,要积极开展职业测评,重点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设立专门的咨询室,配备专业人员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 及时解决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7

[2]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90

[4]陆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