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1
【摘 要】
中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有社会歧视、教育模式落后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对此,应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加强技能教学和改变就业理念等,以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就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07-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制造业用工量急剧增加,甚至近几年来已经出现了用工荒和招工难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日趋严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中职教育是面向企业一线岗位、培养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蓝领工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中职学生就业问题是历来都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本文试分析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剖析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当前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一日千变,而教育模式的发展始终滞后于社会发展。中国行政式的教育模式,使得中职教育一直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中职学校办学理念始终是跟着上级指令走,对“社会指令”的重视度不够,因而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专业定位等方面都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弱,专业技能实用性不强,于是就业质量当然不高。
(二)中职学校教育质量不高
当前,中职学校最为重视的问题是招生,一切都为招生服务,教学质量始终居于次要位置,因而教学质量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课程设置上不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多的是以教师上课需求为导向,即什么时候开设什么课不取决于专业和社会需求,而是取决于师资配备,这就导致中职学生学不能用,用不能学。
(三)中职学校办学缺乏特色
在行政体制制约下,中职学校思想开放不够,没有走出一条带有区域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各个学校办学方式基本都是万人一方,以某个专业或某个行业为主,多专业发展,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忽视了自身内涵建设,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特色优势,在就业中难以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
(四)中职学校“闭门造车”,缺少对外交流
受资金紧缺的影响,中职学校很少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一般以省内外同行交流为主,使得办学思想始终停留在国内,教育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与此同时,很多中职学校地处边远县城,信息不通畅,缺乏主动对外交流意识,办学模式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专业设置也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闭门造车”。
(五)中职学生存在诸多不足
中职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中职学生是在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考中被筛选出来的,许多学生身上存在诸多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家庭教育比较缺失,没有经历过辛勤劳动的洗礼,不知道何为辛苦。一些人对中职学生心存偏见,认为中职学生就是问题少年。这种偏见会使一些中职学生自暴自弃,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彷徨,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中职学生自身的原因成为他们就业难的最根本的原因,中职学校应从提高学生自身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上进行改革,将重点从招生上转移到教育质量上来,将毕业生打造成思想积极向上、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基础,因而,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规模庞大,在校生人数众多,发展前景可观,但中职学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因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意义重大。
(一)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职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招生难,在校生稳定性不高,生源质量下降,导致现在中职招生零门槛,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实,中职招生困难的原因在于学校吸引力不够,归根到底还是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若能较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则招生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最终实现中职学校招生就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解决当前就业中供需矛盾的客观需求
供需矛盾是毕业生就业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人难,用工荒,甚至出现了专业的劳务外派公司,另一方面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则是难上加难。这种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双方在人才的质量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学校是按部就班地培养学生,而企业则是更多地希望能招收到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作为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应该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招生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强调纯知识学习转向强调就业能力培养;从重视学生单一技能的培养拓展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职学生就业率一般来看都很高,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看似成绩喜人,但从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来看就比较令人担忧。首先,毕业生就业岗位不理想,一般从事一线底层工作,与普通“打工仔”无异,上升空间不大,很难在岗位上干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出来。其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高,很多毕业生很难在初次就业的岗位干满一年,甚至一个月换几次工作的也大有人在,一直徘徊在就业失业的循环中,就业稳固率低。
反过来,如果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学生对岗位满意度高,工作积极性也随之大涨,工作成绩大大提高,企业对学生认可度高,毕业生上升空间大,就业稳固率高,职业发展前景好。因此,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中职就业能力的方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与社会接轨
中职学校办学专业要紧跟社会步伐,加强社会调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办学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办社会需求的专业,教授学生企业需要的技能。提倡订单式人才培养,鼓励开办校内实习工厂,灵活开展教学计划,可以将课堂设置到企业中去,也可以将企业能工巧匠请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加强学校特色建设,走特色强校之路
特色是立校之本,中职学校应根据区域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学校定位,依托区域优势和自身专业建设基础,打造优势专业,强势专业。在专业教学上突出重点和特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而要灵活设置课程。应根据自身特色,找准就业点,主动出击,寻求符合自身特色发展需要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校内,将课堂开设到企业中去。依托企业完善的岗位,适时安排学生实习,充分发挥企业实训基地的作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将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产品”。
(三)加强对外交流,及时向先进学习
中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原始积累少,底子薄,经验不足,再加上行政体制制约,其办学质量与国外先进国家比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向国内外先进的`学校学习,改变办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四)加强技能教学,提高就业竞争力
技能是中职学生就业的法宝,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要把技能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改变教学理念,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为训练目标,坚持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比赛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将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技能培训要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中职学校还要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区域内甚至国内的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比赛和职业技能鉴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改变就业理念,提倡吃苦耐劳精神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和社会阅历浅的原因,就业观念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对企业和岗位的要求高,过分强调企业规模、岗位舒适度和薪水等问题,而对自身发展认识不足。中职学校应对毕业生进行深入教育,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形势,正视自我,脚踏实地,树立长远的就业观。中职生应更多地从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上来看待就业问题,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而不能过分考虑舒适度、工资等条件,要有先站稳脚跟,充实和打造自己,再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能够不怕各种苦活、脏活和累活,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接受更多的挑战。
总之,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关乎学生职业发展、关乎学校自身建设、关乎社会稳定的长期而又重大的问题。中职学校应转变办学理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走特色强校之路,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开拓自己的办学视野,提高自身办学水平。这样才能保障中职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东燕。 试论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J]。科教文汇,2011(4)
[2]石英。关于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3]李彪。 新时期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6)
[4]屠朝阳。中职学生就业倾向与学校择业引导刍议[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 (8)
【作者简介】陈海生(1976-),男,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2
一、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模拟特定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如我在讲授《应聘》时,就模拟了招聘会的场景。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应聘者进行应聘。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前准备几个应聘时需回答的问题,在应聘者进行应聘时进行提问,最后由学生决定录用其中某位应聘者。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从应聘者的服饰、言行举止、个人专业素质上去判断应聘时怎样做才是最突出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二、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阅读。通过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语文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在讲授《芝麻官餐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观,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就是一个高尚的公民;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阅读,教师可培养他们在逆境中直面困难、顽强不屈、积极奋斗的思想情操;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要执着、认真地对待工作,进而使学生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习《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通过深入阅读,学生领悟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明白在了整个职业生涯中,人格美才是永恒的,使学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学习《一张诊断书》时,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让学生体会林巧稚的.人道主义精神及令人敬畏的敬业精神。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挖掘不同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未来面临就业时调整好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
许多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较薄弱、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开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找到语感
教师可先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字、词、句、篇的读法,在实际教学中以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体会到文章的韵味,提高朗读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试着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学期:不规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美景、美人、美事,可以讲故事,谈谈自己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第二学期:规定某一特定主题,让学生发表看法、意见,并进行演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在应用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大多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其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如在教授拓展模块中的《会议纪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完会后,写一份活动会议纪要,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教授基础模块下册重点《计划》、拓展模块中的《总结》时,教师可让学生各写一份工作学习计划或总结;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自我介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中作自我介绍,或者设想:假如你去应聘,你将如何推销自己?假如你第一天上班,又应怎样向新领导和新同事介绍自己?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为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之,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3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和安排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社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的中职院校乃至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当中要更加注重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紧密的贴合市场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尽可能的拓展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符合社会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社会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人才,我们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哪方面的人才,这样才可以发挥出我们计算机行业的顽强生命力以及未来更为长远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当中的课程安排设置,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是公共知识模块,第二部分是专业知识模块。下面我就将分别从这两方面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实践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一)公共知识模块的阐述
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对于初高中学生的扩招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但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基础差距较大的现象。
虽然是扩招,但是学生的底子就必然不会和从前一样优秀,中职院校招收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计算机基础几乎为零,甚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村,他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以及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他们会和城市的一些孩子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形成很大的差距,这也就为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教师如果按照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标准来进行授课,那么这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困难。而如果教师按照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授课,那么这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学不到知识,所以我们往往很难以偏概全,实行同样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另外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往往并不清楚计算机专业主要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他们会单纯的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却忽略了计算机教学当中枯燥的一面,它实际上是物理,数学以及英语的综合实践科目,所以我们还要更好的为这些学生开展公共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层次有所提高,进而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开展提供方便。
另外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专业型人才,更主要的是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更好的保障学生能够尽快并且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所需要,所以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为社会塑造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二)专业知识模块方面的阐述
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时候,要紧密的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求,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对于不同的就业方向要进行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例如今后想要进行办公类计算机软件工作的学生,就要主抓办公软件的学习和操作,对于应用类课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想要参与网站建设类的学生可以对平面构成,广告以及设计类课程进行更广泛的学习,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
(一)实践在理论之前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这个专业本身就是比较注重实际操作的专业,理论的学习只是更好的为实践操作做准备,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专注技术型人才的塑造,为社会提供更多需要的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对于理论课程的安排要适当有度,学生在接受了科学的理论知识安排之后,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进行实际操作,理论是为实践而服务的,这才是我们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我们在讲授关于WORD文档的使用以及操作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展现一张做好的文档,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按照示例进行,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也更好的让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操作要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相对容易。
(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的校企合作,实际上就是学校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用人合同的签订,可以定期或者是每年为一些有合作的企业输送和推荐一些优秀的毕业生,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和选择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肯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和社会要求更好的结合起来,也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4
[摘要]关于计算机人才的就业趋势,在一系列调研结果里显示,目前中职培养的大量人员都工作在一线,主要是在做计算机技术支持、录入、文秘等工作。尽管从大数据看,中职现在的就业率是90%,但是今后更要注意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换岗和提升的机会,而不是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当成简单的劳动力来使用。所以,我们在抓就业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知识的程度,怎么帮助他们自信就业。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
从所处的教育环境来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经历了由模仿大学强调专业理论教学,到强调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教学的发展阶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没有突出职教特点。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体系使得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依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学习文化基础课又占用了大量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学生文化基础通过中职阶段学习并没获得多大提高,文化基础、专业技能难以兼顾,这也造成中职计算机教学备感困惑。第二,专业课程开发力度不够,课程更新缓慢。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细分专业课程,不断推出以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方面工作没能有效开展,陈旧课程大量存在,未能像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那样不断推出新课程。这大大地制约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革新,使毕业生普遍感到学校学的在工作中用不到。第三,教学模式及方法单调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没有认真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有的教师备课、制作课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久而久之,教师埋怨学生素质不高、基础差,学生埋怨教师水平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第四,教师专业素质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新形势。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更新知识倍感吃力。中职学校普遍对教师专业培训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少教师教学靠吃专业老本。第五,硬件建设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各个学校为此也都建设了计算机机房。有些学校认为,既然有机房,就可以开设计算机专业,于是不少学校计算机专业仓促上马,不分析现有的硬件条件能否满足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否顺利看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致出现不少问题。仅有普通计算机操作机房,是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的,还必须有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机房、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机房、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机房、电子技术实训机房、多媒体技术实训机房等。没有完善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第六,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教学。
对课堂教学,各个学校都有一套监督检查和保障机制,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上机实习、操作实训等实践环节教学,存在许多不规范。比如,没有专业实训教师,没有配套实训教材,实训课程或题目选择不合理、针对性不强,没有实训计划和考核办法,没有综合训练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都实践性很强,不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实际演练,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掌握,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义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说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给学生谋生的能力是首要地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
针对现今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多管齐下,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第二,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求。第三,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第四,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合理安排文化课。第五,通过课程开发,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第六,以学生为主体,尽快提升职业能力。第七,建立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第八,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工人的需求量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都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住这次发展机遇是摆在每个职教人面前的一件大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学校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中职校应该是为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的基地。对于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进行项目教学体系建设,从而实现中职学校“招得进、教得好、留得住、用得上”良性运行模式。其中关键就是“教得好”,因为只有“教得好”,其他目标才能实现,所以教学与技能训练模式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进入良性循环模式的关键。采取项目教学模式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新模式、新思路,是目前中职教育走出困境的一条新尝试。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5
摘 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随企业用工量的提高而提高。然而,毕业生就业能力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用人标准要求。本文基于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及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中职机电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
一、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随企业用工量的提高而提高。为进一步了解中职学校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本文以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就业分布及就业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解、调查与分析。
(一)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我校机电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是:40%的学生由学校层面负责推荐就业工作,30%的学生由家人、亲友推荐去企业工作,15%的学生通过人才交流市企业就业,只有少部分毕业生通过其它途径就业。毕业生所从事实习单位中在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工资薪酬实习期在2000元左右,一年转正后达3000以上元,以后随着技术的熟练逐年增加。
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目前有近千家机电类的公司企业,经过调查走访,这些企业中有近40%的员工来自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占据了很大比重。另据调查报告来看,其中有近80%的毕业生是生产第一线的员工,而在这些机电专业毕业生中有15%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工作,还有5%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
(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部分机电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对工作单位的期望值偏高,不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业和发展;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岗位与薪资的期望偏高,认为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又因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完全对口,部分毕业生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
2.部分学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从企业调查中显示,企业认为存在问题如下:部分同学不愿到生产一线、怕三班倒、怕苦怕累,有的同学下厂或到企业几天就待不下去了。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较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限。企业希望学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3.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差距
现各中职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但从整体来看,其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配备还不完全、不专业,难以起到应尽的职责和发挥应有的能力。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仅有24%的同学认真考虑并规划过将来做什么;有62%的同学考虑过但没有规划过,还有14%的同学根本没有考虑过,而这些没有考虑也没有规划过自己职业生涯的同学,在择业时往往会出现盲目性和随大流现象,在抉择时犹豫不决,错失良机;部分毕业生签约后随便地违约,给企业造成用人困难,给学校与学生个人带来了诚信困难。
二、促进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培养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工作态度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职尽责或是敷衍了事,是积极进取或是消极萎靡。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把工作态度放在首位。工作态度包括积极性、责任感、敬业精神和纪律性。这些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培养他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多夸奖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拾回自信心,不再决得自己低人一等。最终这种自信心带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带到工作中。
责任感、敬业精神及纪律性的培养需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及技能竞赛中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学生若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习惯,自觉地按照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具备初入职场必需的职业素质。具备了这些素质,学生方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快乐的工作。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乐观积极地克服。
(二)培养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对机电专业毕业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应与众不同。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强化实训环节的培养,增加实训时间和强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以促进学生体能、技能以及意志力的'提升;形成实习常态化管理,增加定岗实习、职前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方法,用于解决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提高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强就能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过渡,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已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新的角色期望,使自己逐渐达到所从事的职业要求,顺利完成职业活动,并能够利用环境创造条件使自己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主渠道,团队合作教学方式是培养职业适应能力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团队教学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的能力。通过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开展行为导向的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缩短职业适应期。
通过对中职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对自身准确定位,客观的评价自己,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6
[论文摘要]依据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从教材整合、学生学习地位、教师作用、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导向;语文教学
一、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及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意味着抛开语文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规律,越俎代庖地给学生传授专业课,而是要了解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寻找语文和学生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寻找语文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契合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性功能,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为学生“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服务。
(二)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用人单位对一线从业者的要求应该是确定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依据。关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等上百个研究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不单单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发展能力,因而培养综合能力中的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正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三)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中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课,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偏低,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性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教材整合上,注重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
中职学校语文课应结合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来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与高考相比,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要求较低,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相应的要求,中职语文课应该相应降低读写难度,突出实用性,向综合职业能力渗透,让学生学有所用。举例而言,教学撰写求职信或应聘书时,可以结合就业面试训练,利用学生的优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来带动弱势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再如,进行劝说口语训练,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筛选训练材料,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在旅游专业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旅游高峰期你带团到著名风景区旅游,遇到大塞车,你们的车被堵1个多小时不能开动,有几个游客要投诉你和你的公司,你怎么劝说游客?”而在幼师专业则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课间,本来一起玩得好好的两个小朋友扭打起来了,原因是他们要玩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但谁都想扮演孙悟空不肯演妖怪,你怎么劝说这两个小朋友?”
(二)在学习地位上,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往往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仍以劝说口语教学为例,可以是老师给定训练题目后,调动学生自己寻找、摸索劝说方法,互换角色进行练习,自己体验并归纳劝说方法和技巧。甚至可以在确定了劝说这一学习内容之后,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劝说题材或自己学习、生活中碰到的最想解决的劝说问题设计成训练题目,课堂上学生互相出题,模拟训练。这样,所学内容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期待解决的,学生既是问题的回答者,也是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地位及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再有,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积极态度。"
(三)在教师作用上,注重教师的言传与身教,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组织和引导的方式上,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言传”的话,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则应该同时注重“身教”。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更应该是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者、示范者,教师应该主动进入教学情境中,用参与活动的方式给学生作出示范。比如在面试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模拟考官角色来考学生,更应该模拟应聘者角色给学生作出示范。教师的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自己的示范来启发引导学生,纠正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中的失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
(四)在教学策略上,注重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近年来,让学生在“行”中获得亲知的教学方法逐渐被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行为向导教学法是其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的'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实践,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形成经验和能力。教学应用文写作、实用口语等应用性强的内容,如果能恰如其分地使用行为导向学习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口语教学,笔者一改过去常用的先提供方法再做练习的教学习惯,多次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探索出如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运用职场或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模拟情境一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担当角色获得体验一将体验加以总结概括形成知识和方法一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和方法一应用知识和方法形成经验和能力一反思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比之传统教学,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如下优点:由于没有事先提供方法,学生少了束缚,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大;由于没有现成的方法作参考,学生必须自己寻找办法,思考态度更主动;由于自己的发言能概括成某种方法,学生更有成就感;也由于自己的发言需概括为某种方法,学生更注意借用在其他话题训练中用过的方法,说话质量意识更强;更关键的是,养成学生在做中学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无定法,有利于提高实用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不只行动导向教学法一种。只要是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方法,都值得我们依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
(五)在教学组织上,重视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会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协作
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行业对从业者沟通协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顺应社会需要,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注重设计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协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应用文写作,笔者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协作小组,许多学习任务都交由协作小组合作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维撞击,集中优势,以求得到更佳的答案,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例如写作演讲稿并进行演讲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难独立完成的任务。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特点具体分工。有的负责执笔,有的负责演讲,小组每个成员都承担查找资料的任务,而草拟写作提纲、修改演讲稿、指导演讲则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一起讨论,互相启发。通过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各小组的写稿质量和演讲效果都明显提高。在学习演讲的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学会了与人合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要凸显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要向学生所学专业拓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能力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有主动关注教改的积极心态和探索中职语文新教法的研究能力;动态的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要求语文教师要站在时代前沿关注社会发展,把握职业动态,随时了解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探索适应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教学策略。中职语文教师既要立足语文学科,又要主动结合学生专业,同时还要放眼发展着的社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篇7
摘要: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求职者的计算机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在就业形势中本身不处于优势位置,因此,院校更应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该文就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如何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质量、计算机课程对中职学生就业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说明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就业影响;中职学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中职院校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大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滞后性,导致其在就业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彰显的重要性。
1新时代,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
目前,由于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愈发增大,但中职学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综合素质较差,其就业压力也愈发加大。中职学生大都是高考未达线,为了寻求更多获取知识的机会,选择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总体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目的,因此他们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效率都普遍较低。在优胜劣汰的今天,中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不占优势。在中职学生就业的专业中,就业率较高的大都是学前教育、美术设计、社文音乐等,这些具有较强技能性的专业。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有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应聘时,计算机水平的高低也作为能否优先录用的衡量标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使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去面对竞争中出现的一些挫折,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因此,中职学生在校内应注重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通过掌握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提升自己在就业应聘时的综合竞争力。
2如何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由于中职院校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没有足够的硬件投入、未形成定向的企业招聘,导致学生在就业形势中未处于优势位置。中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升或完善院校的教育体制。
2.1强化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中职院校教师缺乏技术性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不系统、教学时缺少创新,导致中职计算机整体教学水平不高。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改善:第一,定期对中职计算机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由于中职教师人数不多,通常采用一师多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严重拉低了教学质量。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涉及内容广、操作要求高的课程,院校应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形成点—线式的发散式教学。第二,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由于师资的缺乏,中职教师之间缺少竞争力,院校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果抽查。如若教学效果未达标,应给予教师一些惩罚,比如,减少月底奖金发放或福利发放。如若教师的教学效果超出平常水平,应给予奖励。这会给教室提供不断充电的动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2强化硬件设备,重视技术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只有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将课本中的知识充分掌握,并且从经验中进行二次学习。如若院校缺乏计算机学习设备,教学效果也跟着大打折扣。由此可见,硬件设备的引入是提升学生计算机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中职院校应加大教学资金引入,从而增大对计算机设备的硬件投入。比如,写申请给政府,要求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教育资金支持,或者与相关企业进行股份制转换,由股东投入部分资金。除了计算机设备的支持,院校也应引进新技术,比如组建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程度的了解。自由的实验室安排,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性。
3计算机课程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作用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的掌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计算机对就业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以下三方面分析计算机课程对中职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3.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是由于他们大都未对自身做出规划导致的。如若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自己的特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互联网是连接外界的.窗户,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汲取更多的讯息与知识,进而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大量数据表明,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中职学生要比未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企业在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时,也会通过这一指标观察学生的总体素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进入优质企业的敲门砖,更是学生接触新世界的新途径。通过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多种途径充实、提升自己,为所在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因此,中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这对其学生就业是非常关键的。
3.2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计算机基础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只有拥有足够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企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长期发展。目前,由于中职学生的雇佣薪酬较低,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还居于某种优势地位。如若中职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那么其在同等学历的竞争中,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企业更倾向于招收有计算机基础的应聘者。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中职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人才的支撑。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学习计算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
3.3顺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必不可少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首先,现在大都商业交易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其次,互联网可以更清晰的显示用户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运用更有利于企业投资。信息时代,企业实力,除了进行人才素质比较,还要对社会信息掌握进行比较,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掌握信息动向,才能发现商机,掌握商机。在企业和中职学生的双向选择过程中,掌握计算机技术这一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计算机能力的掌握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必不可少。
4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学生通过技术性专业就业的人数占绝大比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应聘者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愈来愈高。由于中职学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存在种种不足之处,院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才有更大的选择和升职空间。随着企业对此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就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应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明道,王桂花,走向知识经济的中职教育管理[J].企业改革及管理,2010(8):13
[2]李佳文,王明明,吴雪琪,知识经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7-28
[3]曾建国,王相囡,申学珍.浅析中职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7(1):38-42.
[4]张耀文,张楠.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能的应用[M].中外管理导报,2007(3):57-69.
[5]谭国富,王建国.关注知识经济[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251-262.
[6]李文兵,李志,王建国.我国中职教师绩效与薪酬福利风险解析[J].机械教育出版社,2011(8).
[7]于晓丽,王建平.基于计算机基础的中职教育就业率研究[M].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1):12-13.
[8]李红丽,张国平,张丽丽.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与薪酬福利风险研究[J].北京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