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赚钱有逻辑可寻?赚钱的逻辑是什么?

赚钱有逻辑可寻?赚钱的逻辑是什么?

青柠檬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赚钱有逻辑可寻?赚钱的逻辑是什么?

不管我们站在多么客观的立场去分析问题,认知偏见就是我们分析问题的bug,依靠已经存在bug的算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本身是有问题的,而我们自己却一无所知。认知偏见有多种类型,比如锚定效应、盲点、资讯偏差,还有幸存者偏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的投资理财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

  身边的朋友说投资要加杠杆,当初如果没有放手大胆一搏,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所以年轻人不要害怕借钱,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会错过最好的机会?每一年薪酬统计都说,上一年度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薪资最高,所以选专业或者找工作的时候,应该把目标锁定在这两个行业里。但热门的专业、赚钱的行业+我=一定能赚大钱吗?人均可支配收入5411元/月就是高收入人群;月收入4000元的人只占7亿多劳动人口的10%,这样的数据是不可能的?

  就好比现在有一份水果拼盘,有香蕉、苹果、橙子、圣女果,看着美滋滋的,却没想到这些水果已经放置许久,有不少已经坏掉了,但经过人工筛选过滤,把坏的扔掉,把好的削皮、切块,外加一个精致的瓷碟,抹一层沙拉酱,一切都变得格外美好。

  因为你没看到被扔到垃圾桶的那些残渣,所以你不会相信这盘水果沙拉可能是有问题的,更不会质疑这家店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很多人只关注到筛选过后最终留存下来的东西,并从中总结出规律,而不是从一个整体去判断这些成功事件的概率,也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见。幸存相对的就是死亡,已经死了的人是没办法说话的,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死了”的人是没有话语权的,这波人很难被大众感知得到。

  月收入不过4000元的大有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调查显示,中国有近6亿人是没有条件上网的,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倾诉个人生活,我们看到最多的故事就是有几套房的中产依然没把生活过好、月薪一万过的不如月薪3000。

  大众的认知就是靠这些故事编织出来的,活在10%的世界里,很容易就误以为10%是全世界。

  能让我们看到的幸存者:加杠杆而成功的那波人、互联网/金融圈排在头位的那波高薪族、高收入却一直在焦虑的中产,都只是众生相之一小部分,但在别人告诉我们真实的一面之前,我们不会去质疑之前的判断,直到加杠杆投资失败、进入金融圈底层搬砖,切实地感受到原来之前的认知只是个例,但为时已晚,这就是幸存者偏见带来的结果。

  二、幸存者偏见,源于古罗马西赛罗讲的一个故事:

  在某次沉船事故中,幸存的刚好是一群宗教信徒,返岸后他们马上找人画了一幅出海图,大致就是出海前他们做了祈祷,所以这次事故能死里逃生,以此来宣扬他们的宗教。其他人看到,很容易就会总结出:如果想平平安安归来,出海前一定要祈祷,神明只会保佑虔心祈祷的信徒。问题是,那些祈祷后出海,却没能幸存的人又是怎么回事呢?没有人在意这个问题,因为已经死了的人是没有话语权的,也没有人会关心的。偏见就是这么来的了。

  幸存者偏见尤为常见在金融与商业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最接近钱,“幸存”下来的人往往是赚大钱的人,更容易被吹捧为“传奇”,这样的故事一旦成为公众的认知,接着就是纷纷攘攘的效仿者。人人都这么做的时候,还容易出现羊群效应,渲染出一种只要复制幸存者的方式就可以获得成功的错觉。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别人的成功除了跟他们广而告之的方法相关以外,往往还跟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际遇,甚至连他们都联想不到的因素有关,所以巴菲特分享了那么多个人投资理念与方法,最后这个世界的“巴菲特”却只有一个。

  在金融领域,我也一直追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价值投资长期来看是对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熬到最后,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钱。我们把钱投进去,亏了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才有能力长期投资下去,但你在这样操作前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所谓的“足够有钱”,巴菲特是很有钱,我是有正常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分配到投资上的钱一辈子拿不回来都没事,但如果你借钱加杠杆来投资,当发现我们大A股是牛短熊长时,恰巧现阶段就是慢熊,你的余钱能扛几个月?你还能借多少钱?你承担利息的敞口又能扛多久?很多人还没等到牛市,就已经退市了。“幸存”的巴菲特告诉我们要有耐心,而“死亡”的人没来得及告诉后人长期投资要有足够/源源不断的子弹,就已经被受众给屏蔽掉了。

  在商业领域,所谓的风口也很容易被大家追逐。ABC时代,A-AI人工智能,B1-Bigdata大数据,B2-Blockchain区块链,C-Cloud云,区块链有点不一样,技术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有人利用技术的概念搞非法集资了,借发币来融资是国家禁止的。

  过去的一年是区块链创业潮,在此之前,ABC的创业模式大都是正正规规的,直到部分区块链创业公司搞ICO后,创业模式就开始变质了,原来可以这么快就筹到钱,原来钱是可以这样子来的,紧接着很多公司效仿最开始发币的那些公司,哪怕是国家明令禁止,也还有这样的公司存在。

  发币是危险的,哪怕公司本质上想认认真真做项目,但炒币的人看中你的币,就会开始炒作,赚钱的机会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人亏钱就会骂娘,最后剩下一地鸡毛,还有人相信你的项目吗?资本的来源有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项目发展。可能一开始有那么几家公司成功了,那是因为当时大环境还相信虚拟币,现在非法集资骗局多了,敢冒险的人也不过是想混进来捞一把,赚到钱就走、赚不到钱的就骂,所有入场的人都不怀好意,最后只会给项目留下负面影响,所以大环境一变,此路就不通了。

  三、我们的大脑容量和时间都有限,认知偏见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如何避免幸存者偏见呢?小编从理财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说:

  第一维度是找“反例”

  成功虽然自带传播力,但失败才是大多数,要找到失败的案例并不难,即使身边没有,网上也会有,只是流量都集中在成功的案例上,各大平台喜欢告诉你这些打鸡血的事。失败的案例得靠自己手动搜索了,投资前要做功课是必须的,不要回避负面的评论,如果连这一步都嫌麻烦,那接受亏钱买教训的命运也是一种学习。

  找到反例后,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在哪,比如有人说价值投资在中国行不通,那是对所有人都行不通还是只对发言者行不通呢,发言者所举的论据是什么,合理还是揣测呢,合理的原因是随机的还是固定的。

  如果没有先例借鉴,也可以类比,比如区块链的新型融资方式与其他的ABC不同,这样的优缺点在哪?同样是公开融资,与股票也不一样,优缺点又在哪,一层一层地分析下去,很快就可以发现问题,接着再考虑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不能就果断放弃。

  借助前人的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有助于自己少走不少弯路。

  第二维度是问问自己缺什么

  第一个维度是看值不值得做,第二个维度则是看能不能做。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哪个是致命的,哪个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身处其中,你会怎么做,如何做好事先准备?

  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综合性的,你最缺的是哪一方面,如何取长补短?

  值得一做,自己又没能力做到该怎么取舍就看个人了,没准在这个苦苦挣扎的过程中会出现趋势扭转的时候,很多事情不到最后都没法预计的,马云还曾感叹过,当年做支付宝是做好坐牢准备的呢。

  投资有风险,做自己输得起投资就可以淡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