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的成语

基神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嘴唇的成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嘴唇的成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汉书·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

齿白唇红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出处: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唇齿相依 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齿之邦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出处:《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红齿白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出处: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唇焦舌敝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唇揭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同“唇亡齿寒”。

唇竭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庄子·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辅车唇齿 辅:嘴旁颊骨。车:牙床,即牙床骨。颊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膏唇试舌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出处:《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膏唇拭舌 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头。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鼓唇弄舌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且言贼非真,器械自所制也。”

鼓舌扬唇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鼓舌摇唇 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口燥唇干 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歃血为盟 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舌敝唇焦 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舐痈吮痔 舐:舔;痈:毒疮;吮:聚拢嘴唇来吸。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处:《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吮痈舐痔 吮:聚拢嘴唇来吸;痈:毒疮;舐:舔。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处:《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挑唇料嘴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同“挑牙料唇”。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挑牙料唇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

椎牛歃血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标签:成语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