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正能量议论文
传递正能量议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递正能量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递正能量议论文1
看到题目的时候,突兀的想起来曾经安慰一位好友,我拍着他的肩膀一遍遍对他说,“没事的,没事的”,可他却推开我的手,回瞪我一眼:“你说没事就没事啊。”
他眼里都是泪光。
那一秒钟,我才在茫然里突然意识到,对一个正在掉入底谷的人而言,用“正能量”三个字试图挽救他于深渊,太过残忍。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当这个词如一场暴雨一样席卷入世,你想在古往今来中寻找它的影子,无非生疏的扣以“乐观向上”、“积极”一样,不着痛痒。
因为不着痛痒,如隔岸观火的世人便草率而漫不经心的用它约束身边芸芸众生,亦仿佛一人悲喜即可以撼动社会之树——真好,你我便不再如蚍蜉。于是当朋友只想放声大哭的时候,我却要他顶住,不管他眼中浸满了多少泪水,有多少无声无息和无助;于是当亲近的人因烦恼而身心俱疲风尘仆仆,你却要他眉眼含笑的把所有情绪咽食下肚。于是才有了“受害者”,网络暴力中才多了情绪发泄便是罪大恶极这样的条目。
可是明明,你我都心知肚明,正负能量可从来不如此浮浅含糊。
古书中未曾记载,可我们依然还是能想见,当苏轼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为了因”时如何字字诛心肝肠寸断;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诀别书中,你我之后日日称颂那个十六岁少女的果敢和正气,可是这“眼泪多过微笑的雾都”,一字一句,在坚定中澎湃着痛苦;我那个朋友比较终也站起来了,在痛苦过一场之后,那天他发微信告诉我,而我仿佛看见满城的阳光,都稀稀疏疏在他的肩上。——而牙牙学语尚不懂事的孩子,我在它干净如林溪的眼里从未寻得痛苦,可那赤色的笑容,亦仿佛于“正能量”三个字形同陌路。
世人在对“正能量”三个字以极主义追求中,独独排却了“情绪”二字,也忘记了正能量到底深邃到需要长久领悟,而非一瞬一间便高下判定、云泥殊途。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我想,是苏轼经历一生风雨后依然写出“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仓央在千万种压力之下,却敢明媚快意的唱着“我是拉萨街头比较美的.情郎”,是我允许你崩溃疯狂,冲进雨里大哭一场,可是明天,雨停之后,记得开窗看看太阳;是面对这尘世千万种失望,却有在失望中享受人生独一份的风光。是你,我,我们,在一切崩了盘后大病一场,然后久病成医,再重新走出医院的病房。
从小处,正能量是笑对一次次跌宕,但在跌宕前,也敢于肝肠寸断的情绪一场。从大处,是看过人世风光并深爱,而在那之前,先理智的对人世失望。——想起曾经看见过的一张图,人站在书堆上,书少,所见是鸟语花香万物皆好,再多一点,是黑暗肮脏,可再多再多,便又是另一番春和景明、浩浩汤汤。我想,比较初那个不经历黑暗的不叫正能量,正能量是那站在比较高的书堆上,指点鸿鹄万里翱翔。
以荷尔林德品苏子的一段话作结:“大凡思想深邃者,都能在细微处见着生机盎然”。
大凡正能量者,皆在世事沉浮后,见这世界之生机盎然。
传递正能量议论文2
“正能量”与“?丝”代表的是两种观念,前者提升崇高,犹如临江而眺远;后者消解崇高,自得花明柳暗一现。我们不能一口否决“流氓式英雄主义”,他们豁达、圆滑、积极、进取。但当消解演变成消费、对丑的包容恶化成对美的谋杀,时代的价值取向便会响起警钟。
义之所在,浩然所存。无论时代如何波谲云诡真正伟大的人格都能从雾霭之中焕发光辉。
同样身世坎坷,萧峰没有成为韦小宝,他忠肝义胆、铁血柔情、顶天立地成侠之大者。同样宦海沉浮,欧阳修不效穷途之哭,他赏滁州之水,得醉翁之乐而仍心系黎民,泽被一方。崇高并不遥远,但它的养成也不容易,它需要坚韧的意志、甘于寂寞的心、敢于坚持的勇气。我们对崇高的弃之如履并不是傲气与勇敢的表现,它相反隐射了我们的怯懦、喜好浮华、随流摇摆。它们或许能让生活变得更平稳、安逸。然而,就如同米兰·昆德拉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所言,我们把平庸带来的绝望掩藏于平静的生命之渊,只会让生命变得四处游荡而毫无意义。
且看滕王阁上只有二十多年生命的王勃书写了怎样的传奇,再看岳阳楼旁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山河不老,斯人不复,那些伟大炽热的灵魂们无一例外地用燃烧一般的激情在天地间留下了他们的足音。
反观?丝们的追求又怎不叫人忧心?新时代的少年们把更多的精力耗费在与“高富帅”斗争,求“白富美”芳心,又有谁真正地关心一下灵魂,沉淀一下思考?
我们的钢琴曲不再具有贝多芬“熔鳄鱼与鸽子于一炉”的激昂与优雅反倒成了轻薄的一纸纸证件;我们的绘画不再重见拉斐尔的古典、毕加索的奇崛,而是大片大片粗制滥造,下流无比的色情涂鸦;而我们的`文学不再有深刻的思考与真挚的情感,职场、穿越、宫斗的泛滥中毁了这人类世界最神圣的净土。
新时代的“美学”是审丑的、是反常识的、是逆潮流的。现代人内心的荒芜、人格分裂式的异化是其本源,而快节奏、低质量的生活更无异于在催发它、加剧它。
正是这种时候,有判断力的主流人群拒绝了这种文化的入侵,有修养的人们依旧葆有本心,而我们不轻易更改的教科书也为下一代的素质建起了坚固的防线。
那么我们呢?每天在城市人海中沉浮的你我呢?难道不应该放慢一下步履、减少一些泡沫般虚无的快乐,静静地坐下来,品一口茶,看一本书?
没有人生来注定做一世的“?丝”,补充正能量,天地间也会留下你的名字。
所以,新时代的美应该是呼唤,让我们回归崇高,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