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何必等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一、课前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与安排。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掌控课堂,对所讲所授做到心中有数,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效益。教学设计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合理安排重难点。这样授课时才会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避免低效或无效的啰嗦。并且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贴近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就会越有效,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教学设计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学内容就不能过分地追求多和难,对学生来说“少则得,多则祸”,应精简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吃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生物课的课堂效率。另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具的使用。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懒得使用任何辅助教具,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比如八年级上册“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尿液的形成”,这两部门内容都比较抽象,如果仅仅是照着课本读、讲,学生很难充分理解,也很难有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改成用动画辅助,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掌握得快又好,效果显著。但若过多的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则物极必反,导致学生眼花缭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总之,教学手段应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适量合理地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师生间进行有效的互动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相互的传递、交流、合作等。新课程改革以来,师生交流互动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好的互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现状是生物课堂上有些低效的互动,如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关注的是个体。实际上,教师关注的更应该是整个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在进行师生间的互动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间认识水平的差异,组织不同的交流互动方式,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有效的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它也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是引发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不管是合作还是竞争,利用得好都可以是有利的,对于促进和谐与进步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师生在课堂上也需要情感交流,在学生困难时给一个鼓励的眼神,沮丧时给一个关心的动作,成功时给一个赞许的微笑,这些都会让学生的心理有积极的改变,从而能够更多地参与进课堂。

三、课中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以实验为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生物、了解生物现象,从而达到相应的生物水平。但是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有时候并不充分,学生对于结论的理解仍然不透彻,从而造成教学难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在教材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和创新。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因为气孔是微观结构,学生不能直观地理解,这是本次实验教学的难点。通过增加两个创新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实验一,把大叶黄杨的叶片放在烧杯里,向烧杯内倒入热水,瞬间在叶片的背面产生很多的气泡,气泡就是从一个个气孔中冒出来的。实验二,把植物叶片浸在水中,用打气筒往植物的茎内打气。气体沿着叶脉到达叶片,从叶片中冒出来,在水中就会观察到有冒气泡的现象。学生了解了冒出气泡的部位就是气孔,从而能更直观地感知到气孔这样的微观结构。因此,在生物课堂上通过对实验的.创新,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更加有兴趣,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增设课外实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适当地增设课外实验,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实验的热情,同时为总结实验结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使实验结论更充分、更有说服力。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课上,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材料,如黑藻。黑藻的叶片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学生制作装片简单,且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植物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非常有趣,学生兴趣很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几种植物的叶片,在完成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后,试着让他们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教师手机拍摄后用投影展示,学生非常感兴趣。最后对比几种图片,可以顺利总结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因此,通过这些增设实验,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实验的探究,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改变生物教学的现状,使教学真正地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当然,提高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希望能够通过教师的努力,争取使生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实验操作的能力,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艳峰.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体会.课外阅读,2012(18).

[2]张宏.浅谈初中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中学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