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

安笙々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行为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了解校园内不文明行为

二、调查地点:

西北师范大学

三、调查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及校园现象

四、调查方式:

观察法,通过几天的校园内不同地点的观察

五、调查结果:

经几天观察调研,发现校园存在以下几种不文明现象:

(一)乱丢乱扔。

有的同学乱丢瓜皮、果壳、纸屑、食品包装物、饮料瓶(或袋、罐、杯),甚至把塑料饭盒、食品包装物放在绿化带上。

(二)各种车辆(尤其是汽车)的急速和刺耳的鸣声

校园里面明明就有”车辆减速慢行””禁止汽车鸣笛”等标志,但总有一些汽车在走道上快速行进,并且伴着刺耳的鸣声.这种现象首先当然给校园带来噪声,影响上课和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校园里面总有很多同学和教师出入,汽车在走道上急速行进,极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安全.这样让人们在校园里行走都缺少安全感.

(三)在公共场合打闹,尖叫,说脏话

在多甚至比较拥挤的地方,有时候会有一些同学(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或者是相互之间发生争执,或者是开玩笑,在人群里相互追逐,这样会影响他人行进的同时,也可能不安全,会发生绊倒踩踏等事故.在公共场合尖叫以及说脏话,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反感,降低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还影响人们的心情.

(四)在教室里接打电话

在上课期间,老师在上面讲课,有些同学压低头坐在教室后面讲电话,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到周围同学听课,而且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是对老师的劳动的一种不尊重.再者,如果老师看到这种行为,不免会影响老师的心情,从而影响上课的质量.还有,有些同学上课手机不关静音,上课期间忽然响起,打断上课进程,当然这种行为多数是出于无意,但发生了毕竟是不礼貌的,并且使自己也不好意思.

(五)在食堂里的不文明行为

一到用餐时间,食堂里总会有很多同学吃饭,当然免不了认识的不认识的男的女的挤到一块儿用餐.正在人们吃饭时,有时候会有一些同学处理自己的鼻子并且弄得很响.这种行为或许自己不经意,但对周围正在吃饭的人来说是一种煎熬,并且就因为这样一种不经意的行为,会让周围认识你的人尴尬,让不认识的生厌.

(六)到处胡乱涂抹

有些同学喜欢在墙壁上,课桌上乱刻乱画,写写爱情宣言啦,宣泄种种情绪,或记忆数理化公式.各种各样这类行为破坏了墙壁的清洁,损坏课桌等公物,是一种不文明行为.

(七)沉迷于网络,寝室氛围不和谐

一些学生沉迷与不健康网站和网络游戏,上了瘾,着了魔,进入痴迷状态。他们神情恍惚,夜不归宿。读书无心,成绩直降。个别学生甚至荒废学业,危害社会。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感觉整个世界变小了。但是网络世界毕竟是虚幻的,有一些无聊的人在网络上面发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不健康的东西,我们都需要有区别的对待,要有充分的是非观念。寝室不注重个人生活习惯,乱用电器,东西不整理乱丢乱放。

六.调查建议:

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争做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精心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崭新的姿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应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学校主人公的形象,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勇于制止种种不文明现象。校方可以尝试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现在班内有班组织、团组织、党组织;校内也有各类社团。如果社团能把校园文明建设自觉地渗透到自己的各种活动中,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对树立校园文明新风会起到示范作用。

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如果大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无形中将纵容不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讲文明,关心和爱护校园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孤立起来。减少不文明现象,中学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强社会责任感,多一些对别人的关心,是中学生们要做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别不文明行为,做一个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2

前言:

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最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在法国举行的一次吸烟比赛中,有人连吸了60支香烟就当场死亡了。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个吸烟者在65岁前死亡的机会要比非吸烟者高出1—2倍。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吸烟患病而过早死亡。据调查,小于15岁开始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17倍。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 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二、调查方法及数据统计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全校学生,男女各35份。 本次问卷发放,回收一次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56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问题1:关于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

表1:

在表1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之小,有的受访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小学、初中、高中,这段期间正是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吸烟极大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少年,在我们篇头已经提过,吸烟很可能会引发很多疾病,例如: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等。并且吸烟还会使青少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

生不准吸烟。在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有的大学生烟龄之长,虽然表中大都在高中以后开始吸烟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有相当比例的人在小学就开始吸烟,他们的烟龄都在8年以上,这样的事实禁不住让人有些吃惊,我们绝不能把这些人忽视,虽然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此类事件一旦发生,那么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问题2:你吸烟的原因是什么?

表2:

在表2显示的数据中我看可以看出:大学生吸烟原因很相似,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因为身体疲惫、受他人的影响而开始吸烟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吸烟,结果都嗜烟成瘾;从他们吸烟的原因上看,作为这些吸烟人的家长和校方,是否应该在他们身上多找些自己的原因,他们之所以会吸烟是否与自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首先,就从心情不好或烦恼而吸烟的同学而言,家长在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多,他们没有地方可以倾诉。

其次,就从身体疲惫而吸烟的同学而言,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很大,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有的家庭困难的还要受到在校期间生活的压力,校方是否对其进行过了解和有效的救助?

诸多原因,最终还要从吸烟人自身找原因,因为其吸烟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制力不强,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我们的自制能力。

问题3:你平均一天吸几根烟?

表3:

问题4:你每月用来买烟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表4:

从表3表4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人每天吸烟半包,每月花费100以上用来买烟,大量吸烟不仅对他们身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使他们在经济上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花钱买病,吸烟不仅仅是买病,而且会带来生命危险。

四、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看到有许多大学生出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嗜烟成瘾,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作为吸烟大学生的父母,应当加大对子女在生活上的关注程度:多与子女交流关吸烟危害的知识;在给零花钱时,多注意子女对钱的使用情况;当发现子女嗜烟成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子女一同克服烟瘾。吸烟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在子女面对就尽少吸烟,或者不吸烟,为子女作一个好的榜样。

2、作为吸烟大学生的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制订相应的校规、校纪,建立约束机制。教育部曾规定校园内禁止吸烟,学校可结合实际明令在电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图书馆、教室、体育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禁止学生吸烟,对举报者进行奖励,对违者予以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把学生吸烟与评先进结合起来,吸烟学生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不能获得奖学金,不能向学校申请贷款。其中对重点对象不仅要强化教育,而且

要给予人性化关怀,如主动提供戒烟药物、加强心理疏导等。

3、作为吸烟大学生本人,应当学会辨别事物的好坏,学会克制自己,不做与学生身份不符的、违法犯罪的事。

4、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要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接受各种挑战,而吸烟的危害非常大,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自己,为了他人,大家也应该远离香烟。

五、总结

大学生吸烟是已经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然而吸烟问题并不是简单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吸烟者个人、社会上各种监护人等。社会在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真正要防止青少年吸烟,我们全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吸烟,,净化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无烟的良好风气。其次还有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加大对青少年早期的思想教育,我们只有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们祖国的未来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富强。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3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上海杨浦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翁晖亮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不肯给他,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还用脚去踢莎莎。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另外,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攻击行为的原因遗传因素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家庭因素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

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环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攻击行为的对策:

1.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实践证明,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2.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长不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所以,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处理,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

3.教孩子懂得宣泄情感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

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5.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让他思过、反省,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如果把这种方法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6.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

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7.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不要因自己对某些事情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夫妻之间要避免争吵打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4

(1)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

(2)调查对象:红河学院抽样调查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

(4)调查内容:①了解公益事业的渠道和程度。

②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途径。

③影响参与公益事业的因素。

④对周围公益行为、氛围的认识。

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大学生参与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红河学院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

1.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

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活

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益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2.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

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 ﹪,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年级来比较,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3.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7%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

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助他人。

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园组织公益活动,发现: 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

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

二、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红河学院高校学生公益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多余的经济物资收入来援助他人,但是大学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公益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

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公益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学生作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一个大开销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贫困。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相信人间真爱,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公益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公益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公益公益氛围;或定期邀请一些公益或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来校做演讲,宣传公益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公益的正确理解。使同学们形成一种多多参与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公益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贡献。

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公益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公益机构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大学公益活动,以求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公益活动中来。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5

一、 践踏草坪

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但是有些大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了贪图方便随意践踏草坪,在一些绿化带的地方都会标有“严禁践踏草坪”的字样。但有些人就是明知故犯,从这足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多差了,从调查的结果看,对于他们的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确实令人担忧。对于践踏草坪的现象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从道德上对他们的谴责是无法制止这种现象的而法律上又没有明文规定,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必须靠我们的自觉性来实现只有我们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从根源解决这种不文明的现象。

二、给别人起绰号

通过调查在“对叫别人的绰号”的看法上有 33% 的人表示赞成 60% 的人持反对意见,还有 7% 的人表示无所谓,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给别人起绰号的现象普遍存在。当问到为什么要给别人起绰号时,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图一时的口爽,有些是恶意攻击别人,我们都知道给别人起绰号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事情,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归根究底还是同学们的素质不够高当然也还包括受不良因素影响的

三、乘坐公交车时,是否会主动让位

在乘坐公交车是否给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问题上调查发现,我校有 60% 的人选择不会, 25% 的人选择看情况,只有 15% 的人选择看到老弱病残等有困难的人乘车后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敬老爱幼”“扶弱救苦”是中华民族优良历史传统美德,也是 15% 选择会给比自己更需要座位的人让座的人的个人道德修养和让座理由。而 60% 的人选择不会让座的理由是自己也有自身的原因,譬如从我校乘坐公共汽车到市中心,公交线路少,乘坐的人也多,好不容易抢占到了一个空位又白白的拱手让给他人,由于路程远,站着有点吃不消。而剩余 25% 看情况让座的人普遍的观点是、自己身体不舒服或劳累的时候,自己本身也是个有特殊情况的人,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不会让座给他人;而一般情况下自己也会主动让位给有特别需要的人群的。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在让座意向上男女生还存在一定的比例差异。在问卷调查中,谈到让座问题,女生一般选择会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的人群,男生另当别论。分析认为,女生温蓄,富有爱心、同情心,看到有困难的人会产生怜悯之心,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有些男生有大男人主义,觉得让位很没面子,觉得害羞尴尬。

四、不关水龙头

我校虽然是一所国家名牌大学,与民办大学相比,在各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作为 21 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参加些素质提升的活动,让我们多接受些道德修养的思想灌输。在水资源日趋紧张,喝水成了我国不少缺水地区的老大难问题是时候,通过调查,目前存在我校的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的问题,有 91% 的人是反对这种浪费水行为的,仅有很少一部分人持其他意见、赞成的 2% ,无所谓的 7% 。由此看出,在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上,我校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珍惜水资源。

五、随地乱丢垃圾、吐痰

随地乱丢垃圾、吐痰。原因主要有是有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无视学校的一些告示。比如、“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严禁随地吐痰”等等。首先有些学生卫生意识差。很多疾病往往是通过痰液传播的。而有些大学生不注意这些方面的习惯素养。其次是高中与大学管理方式不同,教育方式不同。高中生的行为总是有章可循的,学习总是他们唯一的任务高中时期是他们人生的转折阶段,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会影响他们的前途,因此他们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进入大学立马脱离了老师的监管,因此有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暴露出来了。

六、阅览室大声喧哗

在阅览室大声喧哗的现象究根问底就是某些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懂得尊重他人。在中学时期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是老师安排好的,一天的课程一般总是满满的每节课都有老师到班里去看着,其次还有来自家人的压力“孩子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才有出息,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劝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能不学习。而到了大学就摆脱了父母的监管,也已达成上大学的梦想,因此很多大学生就没有了目标和动力这时家长也不会有过多的压力给他们,自然不能很好的积极的学习所以会出现阅览室喧哗的现象。再者是大学生的学习不明确,大学的生活是轻松的、是自由的,课程有没有中学时安排得那么满在大学时期有很多空闲时间因此学生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人一懒也就没有了目标,所以就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自然会有在学习时间大声喧哗,而且有些同学不懂尊重他人,而在阅览室里大声喧哗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七、公共场合抽烟

我校校园文明有待加强,学生对校园都有比较高的关注。从回答“对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公共场合抽烟,你的看法是什么?”的问题时就有 89% 的同学选择“很厌恶”这一项。还有 6% 的同学选择 b 选项,他们都决得这些都无所谓。但也有很少的 5% 的同学选了“赞成”这一选项。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校文明之风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需要加强我校园的文明建设力度。其中这些是有原因的。从教育原因来说随着大学的括招,学校的录取界线的下降,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文明意识低的学生,影响了学校整体的不文明氛围。致使一些约束力不强的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为所欲为。从中这些可以通过抓校风,努力搞好各系的学风建设,先从一个班开始,再从一个系,最后从整个学校落实学风建设。在其中,要号召老师、学生干部做好带头作用与之改进并进行落实。

八、会场上交头接耳,打闹

当提到关于大学生自身素养时。本校的某些大学生素质就有些低下了。在回答“在开重要会议的时候,你有过在下面讨论过无关的其它事物吗?”这个问题时,就有多达 70% 的同学选折了“经常”这一选项,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折“偶尔“会讲一些小话。仅有很少 5% 的同学能做到不讲小话。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校大学生自身素质要想得到提高,就要加大力度去改善。其中这些原因有学校管理的原因,由于学校教育管理的缺位,学校对相关制度和规定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对一些不文明行为的监督不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全面,这些都间接导致学生的文明意识不够高,校园文明氛围不强。此外,学校没有奖惩分明,表彰文明行为的制度和氛围也是校园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也可以通过加大建设文明校园的宣传力度,通过全校开展有意义的文明教育活动。如举行为期一周的黑板报比赛、以“建设文明”为专题的演讲比赛、开班会等活动来宣传,并制定奖惩分明的文明监督制度,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

九、教室吃早餐、玩手机、打饭插队

从以上的结果所占的比例得知、同学们存在的问题有不太注意小问题和自己的行为,在教室里吃早餐,还把剩下的垃圾扔到课桌里面去,这些现象较为普遍,跟同学们生活情况有关;上课时玩手机、看小说的同学也大有人在,原因在于不思学习,纪律散漫,放纵自己造成的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总是想着玩;小部分同学在课桌上乱涂乱画,造成公共财物的破坏,原因在于同学们不珍惜公共财物,故意搞破坏,不是自己的东西就要破坏;少数的同学为了方便和赶时间故意在打饭时插队,易造成秩序的混乱,原因在于方便自己,伤害别人;从这些情况来看,我的想法和建议有、同学们平时要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不好的地方,在学习上,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坚决不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在思想上,坚持学习好的优良的传统,不随便在教室里吃早餐,不随便在食堂打饭时插队。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做好学生,我们要遵守上课纪律,遵守食堂的公共秩序,作到人人讲文明,人人作文明人,你谦我让,才是我们大学生的高尚情操。

十、调查总结

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情况看,在我们的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到处可见,例如、会场上串头接耳,打闹。公共场合抽烟,阅览室大声喧哗等等。这就充分说明了现代大学生里还有一大部分人文明意识淡薄、道德素养低下。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是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可是每天都有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我们身边。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是我们树立良好形象的基地。可在这片神圣的土地里却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其实大家都知道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但由于他们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再加上道德的约束力越来越小,所以导致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频频出现,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近些年来,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人们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的认同受到冲击,同时又没有新的公认的道德体系出现为大众接受,法律对于这些行为又是鞭长莫及,所以才会屡禁不止。 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种思想,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不可否认,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是高的,能够做到“文明行事”,但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这是因为大家反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态度还不是很坚决,虽然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但没有从行动上去杜绝这种现象,有的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素质低的表现,应加强教育,但实际生活中大家没有用行动来反对不文明行为,没有尽力阻止它们的发生,在客观上默认了它们的现实性,滋长了各种歪风邪气。文明监督成为现实的要求和呼唤。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6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大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都非常的快,是接触网络最多的人群之一。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一、 生活比重:网络所占比重逐渐加大

网络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网络提供给同学们充足的学习资源,娱乐资源,甚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所需,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调查中,在被问及“如果没有网络,你会有何感受?”时,59.3%的同学表示生活将变得单调,47.1%的同学表示将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上网原因,缓解生活压力远大于充实完善个人。根据调查统计,100.00%的受访对象表示自己曾经有过上网经历。在大学生“上网原因”一项中,有53%受访同学选择“聊天”,该比例远远领先于其它选项。上网聊天作为缓解学习生活压力的方式在调查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娱乐则以40.9%比例次之,而只有25%的学生能比较合理的利用上网来充实、完善自己。

上网时间,基本不受限制,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选择随时可以上网的人数占40%左右,表明上网的时间基本不受硬件条件的限制,而主要由学校课程设置紧密与否及学生的行为倾向决定。

上网途径,从电脑到手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同学们可以连接至网络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电脑上网之外,在对于同学们上网方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平日有通过手机上网习惯的同学占到了41.2%,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新途径。

二、 行为偏好:网络的主要作用是社交娱乐

“聊天”俨然成为最受学子青睐的娱乐方式。通过调查,有90%以上的同学都使用QQ作为聊天工具,现在QQ号已经成为时下大学生互相联系时必备的身份验证码,根据资料显示, Google推出的全球最热门搜索词,“网上聊天”位居第一。另外,“查询娱乐资讯”与“网络游戏”以40.9%及25.8%的比例分列二、四位,二者的差距不是太大,“网络游戏”列第六位。

SNS网络平台逐渐成为社交新宠。以人人网(原名校内网)为代表的交友互动平台同样占据了同学们较多的上网时间,之所以它如此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它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友平台,也为相隔千里的同学解了相思之苦。其次,校内网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资源共享空间。由于校内网民基本上都是大学生,所以校内上分享的资源可利用率高,相比于其他的资源共享网络更有针对性。如今,类似这样的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无可非议地成为了大学生密集区,风行于各个高校的校园官方或非官方论坛就属其中之一。

网络,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据了解,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写入校内日志,与大家分享。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不易使大学生倍感艰辛,心理上常处于抑郁状态,而日常面对面交流的缺失,使得大学生愿意通过发表网络日志的方式引起周边同学的关注与抚慰。

对不健康网站持反对或中立态度占绝大多数。调查显示,92.5%的同学对不健康网站持反对或较中立态度,持支持态度的仅占3%(在实际生活中该数据可能会更多,但误差应该在可控范围内)。从同学反馈上的信息来看,抵挡不住诱惑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学习压力太大”“青春期知识匮乏”“心里不健康”以及“纯粹好奇”等方面。由此可见,对于此类不健康网站,大学生的态度还是相当明确的。

三、 网络依赖:新的学习方式和宅一族涌现

网络可以解决一切“不知道”,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一位同学在接受访问时就表示:“我现在有什么问题搞不明白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搜索,通常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如果没有互联网,那么许多问题就没办法得到及时的解决了。”这足以说明,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不再采用互相交流,请教同学的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寻求答案。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7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思是说,习惯是一切活动的根基。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你受益终生,一个坏习惯,也可能贻害一生。对于中学生而言,习惯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而行为习惯如何,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德育水平。为了准确评估我校的实际德育成效,我特地进行了学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设计问题35个。其中1——8题是关于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2%的学生对于学校常规仪容仪表检查持反对意见,但80%的学生表示,他们是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近70%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而“非常重视”和“不重视”两个极端表现的学生人数分别占19%和12%。83.4%的学生认为外貌对于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认为“影响非常大”和“没有影响”的学生分别占11%和5.6%。这说明,学生对于仪容仪表的认识还是相对冷静和理性的。64.3%的学生认为过于社会化的着装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态度中立的学生占21.4%,支持者只有14.3%。对于在体育活动中赤膊的男同学,则有过半数学生认为不妥。这两组数据说明,多数中学生对这一问题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关于穿着打扮、发型和首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学校对于仪容仪表检查的要求过于严格。

本次调查的9——19题是关于校服着装的。校服是由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普遍穿着。众所周知,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困难家庭的学生不会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有的学校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校服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我国的校服主要是制服式;三四十年代,中式旗袍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建国以后,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校服基本绝迹,我们上学时,一有重大活动,基本上都是“白衬衣、蓝裤子、白色运动鞋”;到八十年代,校服重回校园。但出于经济原因和实用原则,绝大多数学校的校服采用了运动服样式,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认为,校服“是一项对中小学生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工作。”关于具体功能,文件表述为“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贯彻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可见,我国校服实施的一个前提是为了发挥其德育效果。此外,学生是否愿意着校服往往体现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因而,本次调查,我将校服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列入其中。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学生不愿意穿着校服,而对现有校服感到不满意的学生居然超过70%,愿意在生活中穿着校服的学生只有3.2%。在校服数量上,学生选择最多项的是“三套以上”,这应该与学生追求个性独立的性格特征有关。同时,在校服设计上,最多学生的选择是“舒适、宽大、透气”,最少的选择是“经济实惠”,可见,学生似乎斌更不担心费用的压力,相信,如果家长们来做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吧。在款式的选择上,有45%的学生选择了日式,38%的学生选择了西式,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运动服。对于校服的问题,3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性别区分,男女都一样”,15.1%的学生选择了“质量太差,穿着不合身、不透气”,13.5%的学生选择了“款式陈旧,无法体现中学生的特点”,26.2%的学生选择的是“讨厌一套校服,需要理由吗”。不要以为最后一个选项是恶搞,很显然,这一部分学生是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校服的意见,主要还是款式。校服的款式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与校徽、校旗一样,校服也是学校的标志之一,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服的款式显然应该是有一定固定性的,不可能快速的换来换去。但在细节上作出一些调整,使其稍微贴近学生的审美要求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关于校服的质量,我们也要面对成本控制这个尴尬的问题。虽然学生们似乎并不是很在意校服的价格,但奢侈化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家长的意见,这首先就与德育本身的要求不符。同时,学生的一套校服往往要面对三年的不断成长,面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面对各种活动的不同场合以及体育课等课堂的具体要求,所以,几乎可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穿着舒适的。从这点上看,“松垮、不合身、不舒适”几乎就是我国校服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应该理解这样一套宽大而不透气、往往“冬天冷、夏天凉”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感受。

除去以上两个原因,学生着校服意愿的低下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同时,相反地,在校服的设计上,能不能从款式、质量上的细微处替学生着想,是不是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呢?

英国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中学生必须穿着正统西式校服,男生为正统西装、正规皮鞋、需要佩戴领带;女生也是统一西式正统服装、正规女式皮鞋、必须佩戴领花。在配以花样繁复的校徽和帽徽,这些细节很好地诠释了言行自制、缄默含蓄的精神。而这种经典的服装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学生的风度、气质和审美。同时,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种温和的气候使男裤、女裙的着装成为可能。

日本的校服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而且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许多女学生毕业后仍然喜欢三五成群地穿着校服外出,可见她们对校服的喜爱程度。日本校服成功之处在于款式设计:男生校服阳刚帅气,女生校服娴雅可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本中学生树立了健康的性别意识。同时,日本校服设计有着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能够随着流行的变化,不断汲取时尚元素对校服改进,这种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也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与英国相似,日本冬季气温平均在 5摄氏度左右,这种相对较为温暖的气候保证了日本女学生可四季皆着裙装而不觉得寒冷或不适。

韩国人崇尚“勤勉、朴素、博爱”,脚踏实地、不浮躁、不逾矩、忠于职守。因此韩国人也非常注重制服类服装。尽管韩国气候四季分明,但中学校服并未因寒冷而舍弃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韩国女生冬季校服下身依然着及膝裙,以保暖的毛质紧身长袜代替长裤,这样既注重了校服的保暖性,又保证了款式的美观和男女校服的差别。各校的校徽一般以机绣的方式绣于校服上衣左胸位置。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有统一的配饰,如帽子、长袜等。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长滩学区在实施校服政策后的第二年发现了巨大的变化,其校园犯罪率、打架事件有明显的下降。美国教育部当年的报告认为,校服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学校安全状况和学习环境。随后,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建议美国公立中小学统一校服,以保证学校的安全。这次演讲在全美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小学生是否应该统一着装的激烈辩论。支持者认为校服可以使学校更安全,并改善学校出勤率和提高学生的成绩。反对者认为统一校服的做法与美国教育鼓励个性化发展和注重创造性培养的理念背道而驰。强制校服侵害了孩子的宪法权益,因为孩子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外形离,而且校服限制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会降低学生自尊感。针对这些疑问,研究者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的研究,但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是相反。争论还在继续。

从上述各国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我国校服实施的一个前提是为了发挥其德育功能,但是事实上,校服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需要具体研究。如果具体执行存在问题,那么作用恐怕就会很小,甚至可能相反。要强化对校服满意度的跟踪,注意实际效果与实施初衷是否有偏差,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纠正。

其次,校服作为一种制服,除了要满足学生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还有着一定的符号意义。这种符号意义对穿着者心理上会产生作用,如校服的统一性可以对强化学生“我们”意识或伙伴意识,增强组织内部团结;校服的标识性可以使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属的组织和与其他组织的差别,提高学生的组织归属意识等等。而学生心理上的这些变化恰恰是校服的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因此,加强校服的符号意义教育,对校服功能的发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校强制推行校服着装,硬性规定学生在校必须穿着校服,而且校服样式单一、功能性差、舒适性不足、色彩单调、面料性能差、号型不规范、定价无法让人信服等问题,使学生和家长多表现出对校服不满意,进而伤害到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促进校服的推行和校服功能的发挥。

本次调查的21——35题是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讲究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善、和睦相处。因而,学生日常的文明礼仪情况可能比我们做的前两个方面更能凸显德育教育的成效。

在调查中,只有21.4%的学生认为在家里和朋友面前,礼仪是很重要的;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打电话时,没有让对方先挂电话的意识;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宴会中主宾的席位应该在什么地方;只有40%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实用敬语;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不注意自己说话的音量。但知道不应该在深夜给别人打电话超过80%,知道不应该在午休的时候去打扰别人的学生超过60%,认为个人卫生和衣着容貌是礼仪的学生均达到了百分之百。最有趣的是第29题,题目为访友时,事前约好后,应什么时候到达。居然有35%的学生选了“提前到达”。估计是很多学生没有理解“访友”的意思吧,错误地以为是前去赴约了。最后,有过半数的学生对中学生的礼仪现状表示不乐观,只有7%的学生认为很好。上述的情况说明,学生们普遍是重视文明礼仪的,也很清楚他们的现状,但他们的礼仪知识相当零散,缺乏学习礼仪常识的机会。这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德育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很遗憾,因为时间关系,我的这次调查很仓促,问题设计不很周到,而且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没有能够被涵盖在里面。如果加上这一方面,问题总量肯定会超过50题,调查时间和统计时间都会大大拖延,不能不视为一个极大的遗憾。但以现在的结果来看,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成效之间确实却在较大的差距,需要改进。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8

一、调查目的

行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我小组于20xx年9月对本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本班学生的常规工作制度,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强,训练、教育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二班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我们对所有的问卷进行分析。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养成教育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两部分。

三、调查结果:

(一)学生在校行为、学习习惯

(1)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 6人; 需父母提醒督催2人;

(2)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交流使用礼貌用语5人,不主动与别人问好的3人。

(3)自主准备学习用品:主动准备2人; 靠别人提醒帮助6人。

(4)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主动5人 ; 需要老师点名提醒3人

(5)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能够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 6人; 偶尔迟到校2人。

(6)学习时候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有5人; 没有3人。

(7)公共卫生:有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2人;有时候不能坚持6人。

(8)交通安全:有遵守交通规则意识2人;需要家长帮助6人。

(9)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人,需要家长提醒帮助7人。

(二)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态度、方法

(1)认为孩子学习非常重要的6人,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重要的2人。

(2)在家里,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2人,替孩子去做6人

(3)家长是否提醒孩子要与别人主动打招呼?经常提醒的家长3人,不太注意教育的有5人。

(4)是否能经常提醒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能的有5人,能主动提醒的有3人。

(5)能否提醒孩子按照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不提醒的家长有5人,提醒的家长有3人。

(6)什么事都替孩子去做,不注意教育孩子的5人,教育的3人。

(7)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太过问的6人;非常了解2人。 。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分析:

1、从调查的情况看,我班学生很多方面的习惯良好,比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经常使用礼貌用语、遵守作息时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等方面较令人满意,但在爱护公共卫生,个人卫生、交通意识等方面还较欠缺。不能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依赖家长和老师、从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我们抓行为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2、从调查情况看,我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较关心,对教育非常重视,但对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方面较为忽视,总是大包大揽,缺乏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二)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1大部分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坚持使用礼貌用语,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但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有部分学生与别人交流偶尔使用礼貌用语,在课后和校外却不能做到使用礼貌用语。这与个别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系。

(2)学生保持公共卫生方面较被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今后卫生宣传的力度应再加强,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做得不够,因为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能力,需要家长随时随地的提醒,但家长又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即使老师在学校提醒交通规则,但没有实效。这是个值得重视的事情,急需加强交通安全意识。

(4)学生要在别人提醒下才能帮助别人,这说明学生的自觉意识还比较单薄,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

(5)能积极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达到多数,但少数学生的作业习惯有待改进。

(6)学生的写字姿势不容乐观,有半数学生需要别人提醒才能注意写字的姿势,这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写字姿势的正确,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五、采取对策:

1、制定本班学生常规工作制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积极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

3、教师身先士卒做表率,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4、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每周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们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做法进行交流,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并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以指正、改进。

5、及时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批评不良现象。督促落后同学进行改进,找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6、教师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步子要小,目标要明确,让学生能通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树立自信心,采用鼓励评价,增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教室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8、加强家庭教育力度。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初期体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他们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10

一、引导语

恐怕3000多年前的炎黄子孙可能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代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使得地球面临着种种危机,甚至就在1962年当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引起轩然大波时,人们也是在批判她的危言耸听,丝毫没有意识到种种危机的临近的脚步。

可是就在今天,科学技术蓬盛发达的21世纪,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管是全球大概念的的大气污染,野生动物的灭绝,臭氧层的空洞,还是日常接触的垃圾的处理,森林的过度砍伐,水流污染,都无时无刻在牵动着人们的心情。

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问题,环境的改善需要每个人的那份力量。而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的参加到这项关系到所有人的世界级拯救工程中去。为了更广泛的动员大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当下面临的各种环境危机,达到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从而发起了关于这次的社会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调查的对象:在校就读的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网络发放问卷方式

二、调查基本情况和分析

1.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相关认知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51.11%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环保,而48.89%的大学生表示不怎么关注,而从不关注,认为那是与我无关的事无人选,这表示,大学生对于环保关注程度一般,没有足够的热诚和应有的积极主动获得相关信息的觉悟当谈论到环境现状的认识,86.67%的大学生认为很严峻,如再破坏下去将会威胁人类,显然,这个比例与之前不怎么关注的态度形成一种认知和态度的鲜明对比,只有近一成多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暂且不会对人类有什么威胁。只有2.22%的大学生认为不严峻,都只是危言耸听,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环境危机的逼近保持高度戒备的状态,已经感受到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带来对生活的恶劣影响,但在仍然有很小一部分同学环保意识淡薄,没有深刻的认知,不以为然。

2.环保知识主要来自于媒体功劳而非政府工作

在这次调查中,当被问及平时会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环保信息时,八成的大学生选择了电视,书,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而作为信息传介的新星媒体网络,如环保网站发挥的作用却只有三成,通过政府工作的获得信息就更少了,只占15.56%,在这方面,显然政府工作没有宣传到位,没有及时把环保知识普及大众,同时,网络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媒介也没被应用好,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

3.关于温室效应的认知和行动不能保持高度统一

调查报告的6、7、8、14题中询问的有关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时,数据表明,80%的大学生都统一认为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但是却有占51.11%的大学生表示对这一环境问题很担心,想去改变,但却没有付出什么行动。只有不到30%的同学害怕它的后果,并由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遏制它。但仍然有20%的大学生人认为不在乎,并可能这样想:等到海平面上升,或许我都不在了。这些数据令人担心,虽然近一半的大学生从认知上感受到全球变暖带来生态变化的后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却没有把这种认知促生行动,动员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遏制温室效应做贡献。并且居然有近20%的大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保持无事观望的冷漠心态,只关心到自身的目前所处的环境,却没有考虑到将后漫长时代的地球面临的带来最大考验的环境问题,这是不能作为一个高素质的心系国家未来的大学生应该有的态度。

但是,当问及对于全球变暖的环境现状问题时,他们的相关认知却保持高度的一致。近九成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当然,认为是发电厂的废气排放和人口急剧膨胀而产生的大量呼吸废气或者各种原因综合的造成的也不在少数,比例达到70%。综合他们大多人的观点,是认为全球变暖的原因归咎于超过自然承受和自身净化能力的二氧化碳废气的排放,特别来源于工厂和汽车尾气。

同时,当被问及“你认为提倡低碳生活对遏制全球变暖有多大作用时”,73.33%的大学生认为有很大作用,26.67%的认为作用一般,而认为没有作用的无一人。结论都是惊人一致,也就是说,100%的同学统一认为,低碳对于遏制全球变暖是或多或少都有作用的。

4.当前低碳生活的号召对他们生活影响不大。

在第九问中,问及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号召对他们生活影响程度时,只有22.2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生活里基本都有注意,但有75.5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感觉新闻里经常提起,所以偶然想到的时候会注意。而有2.22%认为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它说它的,我做我的。由此可见,进一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只是被动的接受媒体和新闻信息的传递,获得对环境的相关认知,却没有主动去改变和行动起来,只是偶尔会想到的时候才注意一些。

5.环保的意义从人类自身角度出发。

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80%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人能与自然和平相处,而七成的同时认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人类能持久的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62.22%认为是给后代多留一点自然资源,只有57.78%认为是人类平等尊重各种生命形态的表现。但近30%有错误想法认为是为了人类将来可以彻底征服自然。37.78%的消极认为是为了顺应自然。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认为环保的意义,在于为了人类能生存延续下去。

6.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

调查报告的15—19的问及的生活细节问题时,20%的大学生在路上看到废旧的电池时,会捡起来。42.22%的大学生会主动把空调调到26度,93.34%大学生看完电视或用完电脑会关闭电源,73.33%的在公共场合看到水龙头一直流水,会上前关闭。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在生活细节中还是能有节电、节水、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的。

7.有组织参与活动时自身会支持或帮忙,为环保做贡献

在13、21问题中,当问及“会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参与环保的行动中吗” 66.67%的大学生表示自身会切实做到保护环境,问及是否会为环保组织做贡献时,近一半的表示会积极支持。这些数据都表明,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还是有积极自我参与意识,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没有带动他人参与的意识,只有44.44%认为不仅会自己做到,还会带动周围的人都爱护环境。

三、结论和建议

1.加强政府的环境宣传工作

政府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位管理者,还是一位服务者,因而政府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使得大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政府的有力“动作”,传达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从而为环境保护起到鼓舞带头作用。

2.加强学校的有关保护的工作,组织公益活动

大学生之所以对环境保护认知度和行动不能保持一致,是因为自身周围的学习环境的限制,几乎很少机会能参与环保活动或公益活动,使得他们不能将从媒介获得的认知和建立使命意识联系起来,因而,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活动,使得学生因所见所闻增强对环境的使命感和主动性。

3.宣传内容要多方面,深层次,宽领域。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但是却没有付诸实践的行动。除了没有机会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在生活中为环保贡献力量,造成“环保离我很远”的错误感觉。因此,在宣传工作中,不仅单单从大方面要宣传环境现状的严峻性,还要从小方面宣传生活细节中如何低碳生活。

4.注重环保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建设

网络这一新星媒介,在大学生接触的媒体中当属第一位,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发达和成熟,网络的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应当高度注重网络工程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网站,凭借网络高速传达信息的优势,达到意外的宣传效果。

四、 结语

通过此次的调查与统计,我们对于大学生环保意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但由于是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没有完全覆盖多方面的大学生,同时由于样本数量少,不能完全总体反映客观情况,但也可以窥豹一斑,得知一二。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总体概括而言,大学生目前的环保意识的状态:

1.能够正面接受宣传的环保意识,对环境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有深刻认识和感受,能够形成统一的认知,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特别缺乏使命感。

2.关注和保护环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出发,不能从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与其他物种平等观点的角度上看待和处理。

3.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在生活细节注意公共场所和家居的节水,节电,但是在城市清洁和保洁方面却缺乏共同承担责任的意识。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11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学号:xxxxxx

姓名:吴良杰

导语:

近年来,大学生饮酒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学生的生日聚会,班级聚会,部门聚会或者老乡聚会上最为常见。而且,饮酒时还存在相互斗酒,严重醉酒的现象。大学生饮酒时候对度的掌握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所以我们对大学生喝酒的原因和状态以及酒后行为做进行一番调查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分析有所发现。

长期以来,酒在社交、烹饪、医疗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科学饮酒是一种有益身体的行为,但随着酿酒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过度饮酒和不科学饮酒已经成为了一大问题。

正文:

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本次研究。在本校内大一到大三各学院,随机抽取了200例样本。其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

对于是否饮酒这个问题,男生当中选择是的占有103人,比率为85%。女生喝酒比率相对男生较低,为65%。

在喝酒的样例当中,对于饮酒的偏向性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其中,倾向性最高的酒品种类为啤酒,占比85%,其次为调制酒,占比69%,然后为白酒与红酒,分别占比55%与50%。其余酒类均占比不高。女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与男生几乎无异,仅仅红酒的比率显略高。

当为问及最初喝酒的理由时,绝大多数人均是出于好奇与喝酒很酷。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喝酒的原因出于以后的报酬需要认为饮酒能力要做适量锻炼。此外,还有小部分的人对于饮酒并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只是作为饮料的一种,想喝就喝了。

对于什么情况下喝酒这个问题,超过85%的人喝酒的状况是因为需要敬酒或者被人敬酒。由此可见,中国酒文化已经在从古至今的一段时间内深入人的骨髓之中。可以理解,这也的确是喝酒的一大原因。当然,喝酒的状况也不仅仅因为需要敬酒,有一小部分的人会在心情高兴或者心情失落的时候来喝酒。但在后续的调查询问中,喝酒或许更适合在心情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在心情失落的情况下,喝酒只能让自己的精神处于逃避与失落的心情状态下。并不能对解决心情失落有任何帮助。

从饮酒频率的调查结果来看,半数以上的人半个月有一次饮酒。将近三分之一的会在一周和半月之间。个别的调查结果显示天天都喝。事实上,我们对这个调查结果还存在一定争议,因为被调查的对象对于这个饮酒的理解或许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个频率的调查是对喝得比较多的情况,并不适用于诸如每日睡前喝红酒这种习惯。但总体而言,这个结果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值。

饮酒的对象最多的还是同学和朋友。只有个例反映会与陌生人喝酒,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出于某些比较巧合的原因。位居第二的对象是亲戚,比如和家里人聚餐的时候。

关于饮酒地点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的对象几乎保持一致。因为是与同学朋友以及家人亲戚聚餐。所以饮酒最多的地点是饭局、家里和娱乐场所(同学聚会时候的KTV等)。几乎很少有其它地点的样例。在本次调查当中,寝室饮酒的状况我们一起归纳在了饭局当中。

饮酒程度是我们本次调查当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在小酌,轻量与恰到好处之间,酩酊大醉与不省人事这种程度也有存在。但作为男生部分的调查,我们认为存在喝英雄酒的状况,所以表示对这种情况的理解,同时也有对这种状况的担忧。

在对不喝酒的案例调查当中显示,三部分理由占据了不饮酒的所有状况。内心中抵触、饮酒伤身与饮酒误事。

在对被劝酒时的反应调查当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于被劝酒这件事情虽然存在抵触性,但综合而言其行为仍然在自己还能喝酒和范围内做出最大让步。事实上大家普遍都存在这种想法,从合理饮酒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最优做法还是按照自己的原则喝酒,不正当理由的劝酒一律拒绝。然而这也只是理想状态。

在喝酒样例当中,几乎七成以上的人有过喝醉的经历,而在喝醉的状态当中。更加活跃与倒头大睡几乎相当。但我们在最后分析时认为这个结果似乎并不精确,因为我们对喝醉的程度并没有一个适当的定义。因为从科学角度分析,几乎所有人在摄入过量酒精之后都会极大降低反应与行动能力。或许活跃状态仅仅是还未喝醉但喝得恰到好处的一种状态。

综上所述,在我们调查的结果当中总体反映了大学生喝酒状况还是比较普遍,绝大多数的喝酒还是出于正常的范围内。极个别的逞能形式的英雄酒还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防范的。喝酒喝得恰到好处可以增进情感,促进欢快的情绪。然而饮酒过量则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12

  一、调查目的

当今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加上大学生青春阳光、追求时尚的心理特点,而网络购物的时尚性和快捷性正符合大学生的心理。为了了解当今青年大学生的网上消费的情况,更好的发展大学生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以及了解大学生网购行为以及他们对网购的看法,对在校大一到大三的大学生进行了网购情况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3、经调查,大学生网购商品中,服装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5%,其次是数码产品27.5%,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5%。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4、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6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所有同学都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80%的人以后会尝试网购。

5、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购物方便快捷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0%,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购产品种类多样,可以对比从而挑出性价比高的商品。而在众多大学生选择的购物网站中,有57.1%的大学生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0%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有些商品质量较差,占30%。

7、同学们网购为了安全性考虑,付款方式一般都采用支付宝,占比例的60%,货到付款占22.9%,网上支付占17.1%。

  三、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

1、大学生的追求时尚性,他们跟随时代趋势。而且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网上购物使大学生寻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一般没有过多的闲置资金,所以总想在网上淘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网购的价格一般比市场上亲自买要便宜;

3、网上卖家更多,选择余地更大,能够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4、大学生大多熟练使用计算机,对网购容易接受,而且引导潮流,如今网购就是时尚的潮流;5、网购方便,不去自己花太多时间逛商场,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四、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1、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网上购物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就使得同学们在网上购物时容易被欺骗,有时候会买到假货,得不偿失。

2、大学生的金钱大部分都来自于父母,由于网上购物的便捷性和时尚性,使有的同学花更多的钱更频繁去网上购物,甚至形成网购瘾,造成生活费的高度开销。

3、网络上的商品有可能描述不清楚,当事人不能够亲身了解商品的质量,当买到的商品与自己期望的不一致时,较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五、对策分析

1、大学生要学会理性购物,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里面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当在网上购物平台购物时要细心谨慎,注意对商品的真假鉴定,防止被骗。

2、在网上购物时,要货比三家,了解每一个细节,购买性价比最高的网络商品;当购买比较贵重的数码产品时,应当去实体店购买。

3、网上购物平台管理方也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环境的整理,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购物环境,让广大买家更能安心淘宝。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已经形成一种流行趋势。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不选择网上购物。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青年大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容易从众的心理特点,而网上购物的快捷性、时尚性,又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在网上购物。但是由于网络本身存在的弊端,网上购物存在安全隐患是不可忽视的,若操作不当或遇到非法分子,就会受到欺骗,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13

一、问题提出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现在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

二、研究目标

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达到目标:了解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写论文,实现预设目标。

三、研究过程

我们的课题调查,采用的是调查分析法。回收的有效问卷36份(男生18份,女生18份)。调查问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对答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准备阶段: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后,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讨论并制成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阶段:把调查问卷派到同学们的手中。调查对象是高一的男女生。

统计整理: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3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另外还参考查询到的资料,确定报告格式、讨论目的、分析对象,撰写成文。

四、调查研究的结论

(一) 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合理性

1、合理的消费观念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消费可以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进行的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观念有着重要意义。据第二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约64%的中学生每月花费比较合理,只有小部分中学生的花销较大。

同时,据第十一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的占61.1%,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据第十二题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有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

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

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例比较协调。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衣食这种基本需求,为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上网查询资料、休闲娱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e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

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以后,居于第三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消费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也是中学生消费合理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各种消费领域的涉猎,是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中学生始终站在当今社会的消费前沿。

你认为高中生的月花费应在300元以下300—400元400---500元500元以上人数171234百分比47.2%33.3%8.33%11.1%3、消费方式的现代化

据十四、十五题调查结果表明,约13.9%的中学生使用过银行卡,有50%的中学生已有或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深受中学生欢迎。作为新一代青年,当代中学生是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

关于银行卡使用情况经常使用偶尔使用没用过没见过人数 5 12 18 1百分比 13.9% 33.3‰ 50% 2.8%拥有情况 有 偶尔有 没有很快就会有人数 18 7 11 0百分比 50% 19.4% 30.6% 0

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

第一题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这种经济来源稳定可靠数目可观。据第六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过家庭的经济情况,他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这说明中学生再也不是过去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而逐渐成为能为父母家庭分担责任的主人翁。另外,第十题显示,有66.7%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更有61.1%的中学生已进行过实践。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化,对于将来消费的思考逐渐趋于成熟。

经济来源父母其他亲属你的储蓄自己的劳动所得人数34232百分比94.4%5.6%8.3%5.6% 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有 无人数 31 5百分比 86.1% 13.9% 消费时是否考虑家庭状况 是 否人数 34 2百分比 94.4% 5.6%

(二)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你认为你的消费合理吗?合理一般不合理2212361.1%33.3%8.3%

2、攀比现象严重

据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有无攀比现象 有 无 不知道人数 19 9 8百分比 52.8% 25% 22.2%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第八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家长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 正常 不经常 没有人数 14 14 8百分比 38.9% 38.9% 22.2% 自食其力的准备情况心理上 有 无 人数 24 12 百分比 66.7% 33.3%行动上 人数 22 14 百分比 61.1% 38.9% 自己认为是否懂得理财 是 否人数 21 15百分比 58.3% 41.7%

(三)对于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不要过度溺爱,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研究反思

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小状况,并且提高了我们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内容,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内容。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消费理念较为合理。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更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看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学生消费也是同我国的国情相统一的。并且,同学们也同时保持着艰苦朴素、不乱花钱的优良作风,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仍然有攀比心理,而且比较严重,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还有,有些同学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偏重在玩乐上,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既然已经出现问题,就应该拿出积极的措施来改正。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加强理财教育,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在研究学习中,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么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辛苦,一份甘甜,通过大家努力,获取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次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克服了胆怯,拥有了更多自信和成熟。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14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为课题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于20xx年11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全校有学生137人,其中一年级30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38人,四年级35人。

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

(一)通过问卷法调查得知以下情况:

1、 品德行为状况:捡到东西 A主动交给老师(65%) B交给家长的

(7.3%)C自己留着的(27.7%)。

2、同学间发生矛盾:A能主动谦让的(67.3%) B要争个高低的(23.1%) C出手打人的(9.6%)。

3、做错事后:A主动承认的(70.1%) B经教育才肯承认的(24.7%) C不承认的(5.2%)。

4、遇到他人有困难:A主动帮助的(53.2%)B有时帮助的(16.2%) C干脆不帮助的(30.6%)。

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不分同学比较诚实。但有29.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4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32.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退让。高年级的同学被动性强。

(二)文明行为状况;

1、见到老师问候:A能主动问好的(65.0%) B被动问好的(18.7%) C不打招呼的(16.3%)。

2、使用礼貌用语:A常使用礼貌用语的(39.4%) B偶尔使用的(53.1%) C从不使用的(7.5%)。

可以看出,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有65.0%;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39.4%。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懂礼貌的,也有的同学不能坚持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

(三)卫生行为状况;

1、饭前洗手:A洗手(33.6%) B有时洗 (44.1%)C不洗

(22.3%)。

2、发现纸屑:A拾起来(40.2%) B有时拾起(32.3%) C装做没看见(27.5%)

3、刷 牙:A每天都刷的(47.5%) B有时刷的(37.4%) C不刷的(15.1%)

可以看出,饭前洗手的有33.6%;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40.2%;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47.5%。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三、问题的成因:

学校地处偏远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留守儿童多,因而有的学生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尤其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有: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以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学生有违规现象,学校教学秩序受影响。

有的家长则是过分溺爱,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显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应对策略

1、学校要把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议事日程。从小事抓起,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开展好“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劳动的好习惯。

3、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行为规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规范的约束。

5、树立师生形象,感染和影响学生。

学生行为调查报告15

一、调查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20xx年**月我们加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寻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本次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重点调查一年级一(1)、一(2)两个班。发放83分问卷,回收83份,回收率100%。

调查时间:20xx年**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本次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分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5部分。

三、调查结果

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96.4% ) 看见别人问才问(3.6% ) 低头走过( 0% )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71.1% ) 偶尔使用(28.9% ) 从不使用(0% )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 0% ) 有时会说( 28.9% ) 从来不说( 71.1% )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2.4%) 有时(31.3%) 从不(66.3% )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91.6% ) 需要提醒(8.4%) 做不到(0% )

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3.6% ) 没有经常这样做(66.3%) 有时这样做(30.1% )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 53.0% ) 有时会捡起来(45.8% ) 装作没看见( 1.2% )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32.5%) 有时擦( 41.0% ) 从来不擦(26.5% )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 62.7 % ) 大多时间整洁干净( 36.1% ) 偶尔整洁干净( 1.2% )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 0 % ) 有时会去( 15.7% ) 从不去( 84.3% )

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不含交通费)

一般没有零花钱( 69.8%) 1元以内( 15.7%) 1元以上( 14.5% )

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88.0%) 不会(1.2%) 有时会(10.8%)

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15.7%) 没有(83.1%) 经常乱写乱画(1.2% )

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 55.4 %) 自己做一些( 37.3% ) 大部分家长帮着做( 7.3% )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 44.6% ) 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30.1% ) 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 25.3%)

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 60.2 %) 有时帮助( 38.6 %) 从不帮助( 1.2%)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 54.2 %) 和同学理论( 42.2 % ) 动手打架( 3.6 %)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 89.2 %) 视而不见( 10.8 %) 笑话他( 0 %)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 56.1%) 教育下承认( 33.7% ) 不承认(1.2%)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 91.6%) 交给家长( 8.4%) 自己留着( 0 %)

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

能( 91.6%) 不能( 1.2 %) 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7.2% )

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

会( 47.0%) 不会( 4.9 %) 有时会( 48.1% )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 57.8%) 被督促完成 ( 42.2% ) 不完成( 0 % )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

主动检查并修改( 22.9%) 有时检查修改( 52.7 % ) 从不检查( 14.4 % )

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 33.7 %) 偶尔阅读( 61.4 % ) 不阅读( 4.8% )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1、在文明礼仪习惯方面

(1)在尊敬师长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从96.4%的学生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这一数据便可看出。

(2) 和别人交流时不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显示,有28.9%的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只是偶尔使用,有28.9%的学生有时会说脏话,这说明他们对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

(3)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的现象时有存在。有66.3%的同学在课间从不追逐打闹,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文明游戏,追逐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4)大多数学生爱国意识强烈,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仍有8.4%的学生在听到国歌响起时,需要提醒才知道立正敬礼,这还需要日后强调和训练。

2、在卫生行为习惯方面

(1) 缺乏卫生公德意识,在卫生行为上比较被动。有30.1%的学生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同时,只有50.3%的学生见到地上有脏物时能赶快捡起来,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地卫生意识,在卫生行为上不够积极主动。

(2)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每天来到教室,只有32.5%的学生能坚持擦桌椅,红领巾每天都能整洁干净的学生有62.7%,这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意识不够强烈。

(3)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虽然我们在校时明确规定不准去校外的小摊上买零食,但是仍有15.7%的学生还是会去光顾小摊,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不知道辨别食品的好坏。

3、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习惯。调查显示,自己的事情完全自己做的有55.4%,自己做一些的有37.3,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事事依赖家长变为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大部分学生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69.8%的学生没有零花钱,仍有14.5%的学生每天的零花钱在1元以上,要告诫学生,我们现在用的钱都是家长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浪费,去攀比。88%的学生用完水电会自觉的开关,也说明他们已经有明确的节约水电意识。

(3)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查显示,25.3%的学生每天在看看电视都舍不得离开,这种过度迷恋电视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对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害无益。

4、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1)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调查显示,遇见有困难的人时,60.2%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赞赏。38.6%的同学选择有时会帮助,说明他们也有初步的关心、帮助人得意识,只是这种意识还没有转化为直接的行动,还需日后强化。

(2)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谦互让的意识不强。和同学发生冲突时,42.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理论,3.6%的同学甚至动手打架,说明部分学生不会处理同学关系,在发生问题时不能主动谦让,这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到了集体中延续了在家中唯我独尊的作风。在同学有错误时,10.8%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而不是主动的帮助,也反映了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意识不够。

(3)少部分同学犯了错误后不能主动、及时地承认错误,必须是在父母或 老师的教育下承认错误。

(4)绝大多数同学很诚实,在捡到东西之后没有选择自己留着,而是交给老师或者家长。

5、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自觉主动。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下一节课的基本保证,教师从开学初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反复的检查督促,所以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错,91.6%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老师或者班干部的提醒。

(2)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只有47%的学生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4.9%从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既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力争打造一个气氛宽松、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良好地作业习惯没养成。调查显示,42.2%的学生不能够主动完成作业,而是要靠家长、教师的督促。这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同时,完成作业后,能够主动检查并修改的学生只有22.9%,绝大多数学生不检查。这就导致了作业质量不高,错误现象大量存在。

(4)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柯路普斯卡亚曾经说过“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学生除学好课本外,应指导学生多读有用的课外书。低年级学生应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只有3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偶尔阅读,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下一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五、采取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过一段时 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健全班级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健全的规范作保障。 但值得注意的是,班级规范最好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定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 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上述五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必须有优秀的班委会来 协助管理。因此,班干部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3、榜样示范,兴趣激励。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其次是学 生的示范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榜样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孩子具有上进心,都不甘示弱,别人能做,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可以利用这点,积极发挥作用。 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4、持久训练,方法引导,经常督促。习惯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段时间。这 样的训练不是天天练正步走,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而且要有阶 段性目标,这是不可缺少的。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从平时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育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效的。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 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教 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 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 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 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 力、紧密配合。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只有这样, 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 培养每一棵幼苗。我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使不会建成摩天大厦,那也一定会是幢幢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