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听课心得《落花生》

听课心得《落花生》

栗子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听课心得《落花生》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课心得《落花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课心得《落花生》1

今天上午十点半,在我们的录播教室倾听了孙主任的《落花生》,课堂生动有趣,情感不断递进,学生听课认真,情况充沛。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孙主任突然拿出来几棵花生,利用实物展示,揭示课题。并要把花生送给学生吃。虽然花生不是稀罕物,但是现在很多小孩家里没有地了,估计也很久没有吃了吧,能够看出学生的喜悦,这也拉近了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接着课件上的一段文字为我们科普了落花生名字的由来以及作者的基本信息,并提问学生从作者简介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让学生了解了作者以及关于作者父亲的一些知识,对之后课文中父亲的话语更容易理解。

第二阶段是课文生字,学生已经自学了生字,找一些学生读一读,但是在读的过程中,孙主任不仅强调读音正确,还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读词语。为了不把字写错,让学生分析一下复杂的字的组成,或者自由说一说哪个字难写,让生字学习更加有效果,学生印象更深刻。

第三部分是读课文,分析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尊重原味。此外,师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用词,分析语句的'感情,分析文章的含义。学生沉浸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我们听课的老师也享受在优美的朗读声中。

分析课文的时候,师生一起着重分析了花生的品格,花生的品格主要是从父亲的话语中体现出来,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都能体会到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但是当让学生想出几个四字词语形容花生的品质,学生却想不出来,并且也没有听过老师说出的朴实无华、不图虚名,我们的学生不仅词汇量少,阅读量更少,家长没有为孩子买书辅导学生读书的意识,仅仅靠学校每天二十多分钟的写字阅读课,远远不够。

在自由分享的环节回答问题的几个学生很出彩,当今社会你想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人,有位同学的发言表示,自己想要做像“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人,让别人主动了解他,再对他人没有伤害的前提下,再做像“落花生”那样有内涵的人。这样有哲理的话语从五年级小朋友口中说出来,是多么了不起啊,足够证明他真的是很有思想的一个人。我们的学生还是很棒的!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带领学生总览全文,分析出文章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课堂注重基础、关注学生、突出重点、培养语文素养,是我心目中的好课。

听课心得《落花生》2

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落花生》这一课了,但还是再一次认真地听了陈伟婷老师执教的这一课。陈老师的课很精彩。但这里所说的精彩不是指生动的课件演示,而是来源于陈老师的博学,课堂上的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平淡中,让我们看到了课堂背后,陈老师海量的知识储备。

《落花生》我也教过,备课时,我也会去查阅书籍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但,我却从未考虑过花生为什么要叫“落花生”,许地山先生对自己所写的《落花生》有多么的钟爱,当年《落花生》发表时引起了怎样的轰动……这些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的话题,在陈老师的口中,都变成了精彩的`授课内容。不仅孩子们听着津津有味,就连坐在一旁听课的我,也被深深吸引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不是无意言。”有人读《落花生》,仅理解为对花生的赞美,有人却由此悟出做人的道理。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来读,读出的味道不同;同一篇课文,授课角度不同,课堂效果也截然不同。《落花生》借物喻理,借由花生交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中侧重点,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陈老师的课堂,告诉我们: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落花生》中陈老师主要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去独立阅读、分析课文。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交学生去“渔”。

《落花生》一课朴实无华,重点突出。教材的训练要求是“分清课文的主次”,但真天要“分清”必须掌握方法。陈老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文章的重点,她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采用了三种比较的方法。

1.比较详略抓重点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 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便抓住了。

陈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但在朴实中又透露着精彩,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犹如喧哗过后的平静,朴实,却激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