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顾倾城:以诗之名,走向远方

顾倾城:以诗之名,走向远方

|唁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顾倾城:以诗之名,走向远方

顾倾城:以诗之名,走向远方◇采访,整理徐云淼[顾倾城,男,90后作者,湖北黄阔人,湖北某高校艺术学院10级音乐表演系学生,2011年休学,现居北京。曾任北京意林杂志社编辑,北京禹田文化传媒机构图书编辑,北京某不知名投资管理公司企业策划人,现为《青年文学家》杂志策划人。有诗歌,小说,散文见于《青年文学》,《意林童话》,《俄罗斯龙报》,《新作文-高中适读》,《作家林》,《东坡文艺》,《大学生周刊》,《中学生导报》,《荆州日报》《黄冈日报》等刊物。]他山之下,理想正萌芽顾倾城的老家在湖北英山,那里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毕升故里,茶叶之乡。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那里对外交通非常不方便,导致经济也比较落后。就是在这样一个不甚发达的偏远之地,却接二连三的出了几位文学大家,比如上个世纪红极一时的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姜天民,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熊召政,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芳草》杂志主编刘醒龙等全国知名作家,让这个不足1500平方公里的山区小县充满了文学气息。在倾城的脑海里,童年时光一直是他最美好的记忆。那时的倾城特别调皮,不爱做作业,爱欺负同学,喜欢带着小伙伴到处干坏事,因为这,老师们和小伙伴的父母们快踏破了他家的门槛。即使这样”胡作非为”,聪明的倾城,学习成绩每学期也能在班级里保持前三名,所以爸妈和老师有时候对他也是无可奈何。随着年龄的增长,倾城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初中时候,倾城因为跟一个女生的关系,导致成绩急转直下。因为这件事,倾城一度成为了学校里师生之间的话题性人物。更让倾城难受的是,童年时的伙伴都不在这个学校,让他感觉到了孤独与无助。初中生涯成为了倾城记忆里面的一个灰白地带,没有太多的感情在里面,也没什么太多美好的东西。很显然,在那样的环境里,倾城过得很不如意,这也导致了中考考得很不理想,没有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最后只上了一所普通高中。高中生活成为倾城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开始变得积极努力了,也看清和看淡了很多东西。高中三年,倾城做过校国旗队升旗手,广播台播音员,班长,校文学社总编辑,社长,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等;追过女生,写过情诗;正式发表过文章;参加过节目汇演,主持过晚会……一系列的经历使他一度成为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但由于一个女生的缘故,倾城从高一开始就选择了兼修音乐,高三选择了离校,去武汉参加艺考培训和艺术招生。倾城说那段日子自己真正成长起来了,在父母和众多亲戚老师同学朋友们的期待中,轻而易举的考上了一所本科学校。所谓大学,初见即别离结束了高中生活,倾城进入了象牙塔。然而,在大学才呆了一年倾城又有了新的想法——休学。开始,倾城是准备直接退学的,但是父母很难理解,毕竟寒窗苦读十多年,并且经历艺考的磨练和付出,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要轻言放弃,他们是难以想通的;同时,辅导员老师也是觉得这样十分可惜。最后在父母和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倾城选择了休学一年出来闯荡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如若不适合,还是可以回到学校。倾城休学这事并不是突然的:在进大学报到的第一天他就想选择放弃。因为那所大学坐落在山脚下,刚刚经历专升本,基础设施不完善,完全不是他想象中大学的模样。同时,作为一名艺术生,在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高校上学,这多少让倾城有些不甘心。考虑再三,倾城还是决定先呆个一年半载看看。直到去学校一个星期之后,他才去交学费报名。大一上学期半年的时间,倾城成长了很多,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一个能够自由成长,勇于追求梦想的舞台;而所谓的天之骄子,大学生,本科文凭等等对于他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大一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倾城正式跟家里提出了退学想法。无奈家里的父母亲戚都是一口否决不同意,在这些压力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妥协。而后的大一下半学期,让他最终坚定信心选择离开。“一来自己太累,每天忙着班级的,学生会的,各类社团的事情,还得在各位学院领导老师科长以及学生会,团委等人之间周旋,那时候自己很累。但是当自己安静下来的时候,总是在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吗,嗯,这不是。”从三月开始,倾城思考了三个多月,一直到六月大一结束。暑假他没有回家,直接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就这样,倾城真正开始了闯荡社会的生涯。身在南方,向往北上休学之后,倾城本打算去北京意林杂志社,由于父母担心他从未到过北京,人生地不熟,所以坚持让他去上海的姐姐那里。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倾城才把第一站选在了上海。在上海,姐姐和其他的亲戚都帮他联系了很多份工作,可是他都不喜欢。那时候虽然人在上海,但倾城的心早已飞到了北京。他联系了很多北京地区的杂志社,出版社,文化公司等,也接到了一些公司的面试通知。那时候,倾城还是不敢轻易北上,因为从来到过北方,而且身上资金也有限。在上海待了不到一周,他就买了去南京的车票,那里有他的两个朋友。然而,在南京的生活也是命途多舛。“在我到南京的第一天,两个朋友因为请假去车站接我而被公司请辞。于是,我们三个一起开始了在南京的闯荡生活。那时候,也是抱着边找工作边玩的心态,先后去了《大学生杂志社》,去了秦淮河,夫子庙,中山陵,玄武湖等。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周左右,三个人都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后来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上。记得当时在南京车站,我们买了最便宜的夜班车票,买票之后,三人揣着不足两百块钱就直接来到了北京。下火车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那时候北京的早晨晨曦微露,柔和暗淡的阳光稀稀疏疏的映射在大地,那一刻,真的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没有一点希望,我们的心里没有未来。”到北京的第一站,他们三人一起来到了《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找到了经朋友介绍的一位副主编。虽然有熟人的介绍,他们唯一的一缕希望还是破灭了。他们怀揣着一百多块钱来到了皂君庙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开始四处联系了一些出版公司,结果不是别人嫌弃他们没经验就是他们嫌弃工作太枯燥。就这样,他们不断地在借钱续房租和不断地投简历,面试之中度过了半个月。一个月之后,已是七月底,倾城终于得到了意林杂志社面试通过,八月一日上班的消息。而他的那两位朋友,一个早已离开了北京,一个去了另一家网站公司。就这样,工作总算是解决了,倾城也开始慢慢地在北京稳定下来,一呆就是一年。在这一年里,倾城先后在意林杂志社,北京禹田文化图书有限公司,某投资管理公司做事。他说每份工作都能带给自己很多宝贵的东西,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提携。回顾这一年的生活,倾城觉得是自己真正成长的一年,比之前二十年懂得的东西还多。他开始慢慢地接受了更多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开始习惯了上班族朝九晚五,挤着地铁和公交匆忙上下班的快节奏生活;懂得了思考和衡量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明白了学生族和整个社会人群身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差异,看清了这个世界,整个人群是多么的庞大,而自身又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其实这一年,有收获也有失去,有快乐也有磨难。但是,我活得很真实,很自在,很洒脱,比大学要轻松。另外,需要真心感谢这一年里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们。有句话说的好,最可贵的朋友不是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的人,而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还能够坚定的站在你身后支持你的人,很庆幸有这么一群朋友在一直支持自己,感谢!”以诗之名,走向远方谈到自己走文学这条路,倾城说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看的第一本书是姐姐的历史课本,那时他还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一直保持着对文史的兴趣。此后,他又接触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些古典文化书籍。在长期的知识积累与铺垫下,倾城慢慢地喜欢上了写作。语文老师也非常支持他,经常在班会上点评讲解他的作文,还给他一些课外书籍阅读,打开了他的眼界和知识面。在这样一种氛围的影响下,倾城的文学常识积累很快,写作水平也明显有了提高。倾城非常喜欢诗歌。他说诗歌的语言很凝练,高度概括,富有诗意和哲理,能够直接启迪和冲击心灵深处。最开始的肘候,他比较喜欢像徐志摩,卞之琳,后来喜欢北岛,顾城,舒婷,食指等诗人的作品。至今,他仍然十分尊崇北岛,“看他的诗歌,我能真正明白我们的社会,我们自身缺失什么,需要什么。”作为90后中的一员,倾城对目前90后文学也有自己的看法。在80后作家已经纷纷成型,确立自己创作风格和文学定位的时候,90后的创作仍然处于一种无序的,空虚的,浮躁的状态。他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危机,为何现在90后仍旧没有出现像韩寒,郭敬明这类的领军人物,为何仍旧没有一本能够得到市场读者和众多前辈的认可的著作,需要从整个社会的大文化动态和整个创作群体的整体氛围,综合实际去思考,同时更多的是90后的作者们更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此外,倾城不是很喜欢一些小感情,小伤感,小世界的这种文章,他说这类文章适合用来写日记。他认为文学创作最好是能够去挖掘一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些价值的东西,能够在创新思想和文风结构上有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对于未来,倾城的想法是,要么满足人生理想,要么满足现实追求。当然,他也在努力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现在,他虽然离开了文化出版和媒介行业,但是合适的时候,还是要回来的。目前,已经有了回归的希望。写作对于他来说,最开始是把写作当成是一种很神圣,崇高的事情去做的,觉得写作能够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能够探究文学世界的奥秘,能够看着一段段记录时光和心情的文字很舒服很开心,后来,慢慢的写作时间少了,无聊的日子没事做的时候,才会拿起电脑写点东西,打发时间。至于创作方向,他会更多地去关注挖掘社会的一些东西。他一直都是在写诗歌,散文,杂评,但他更喜欢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他现在也在尝试写小说,“但是貌似我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小说的间架结构和语言特点。诗歌,散文,评论,小说这些我都会继续去尝试的,就个人对自身的了解而言,目前我还是觉得我的诗歌散文比小说写的要好,所以会一直坚持下去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会不断地去写小说,编写剧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