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青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说课稿1

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风铃叮当》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课程的整合性来说,它更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媒体、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八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 说课程标准

本 课是综合实践劳技教育手工制作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是: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 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制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二、 说教材和学生

学 生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是劳技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为学生小组分担任务的意识,也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具体的 要求和指导。

教材分析:《风铃叮当》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湘版)的教材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手工制作课。本课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实践融为一体,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运用捆邦、剪、贴、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风吹作响的各种工艺品风铃。

因此,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绳线对物体进行捆邦、穿、扎等精细活动,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学会设计风铃草图和制作风铃。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感知、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手工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工负责,学会和谐相处的品德。

(3) 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风铃的结构和名称;二是风铃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本身不能发声的材料用来当作铃铛,需要考虑组合铃铛之间的距离,需要设计正确的风铃草图;二是寻找各种材料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如何使风铃美观、大方、有创意。

五、(说)教学准备(教具和媒体)

依 据劳技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艺术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制作了各种样式的风铃,作为直观教具,还到风铃店里拍摄了做工精美的工艺品风铃,准备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学生准备了制作风铃的工具和各种制作风铃的材料。

六、说教法、学法

教 法:整堂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听风铃、看风铃、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展开教学活动。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风铃音乐中欣赏了风铃店里做工精美的风铃。然后又欣赏了教师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的风铃,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的 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相联系,风铃主要用来美化居室、装点生活,使学生有所用。从而体验到制作成功后的快乐。

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采 用游戏观察法引出课题,采用欣赏法激发调动学生制作风铃的积极性;运用直观课件风铃结构图和实物对照说明,使学生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通过调动学生观察风铃设计稿并判断正误,引出正确的设计稿,教师加以总结说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运用课件演示教师制 作风铃的过程和装饰方法,既直观形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运用引导法、谈话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成员身边的各种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怎样使作品丰富多样,有创意。

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小组长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样或几样作品,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和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说课稿2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关于小学浙美版美术说课稿的内容,欢迎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七年级第一课走进美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浙教版教材,属于综合课型,七年级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文 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即审美感受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因此发展学生的美术认识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同学们美的情操和陶冶你们完美的人格。

二、说学情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美术缺乏整体了解。必须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说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习美术的种类,初步了解能辨别各类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辨别出国画、油画、水彩和版画等等,学会欣赏各类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

教学难点为: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说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堂美术课,教师得先进行自我介绍。所以,在我的这节课里,我先得自我介绍。接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接着,试问同学们心中认为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一节课?美术课就是绘画吗?学生的答案有两种,那就是美术课=绘画课,那么这等式成立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回顾小学阶段美术课里除了绘画之外,还学了什么?学生就会一一地想起来。

知道了美术课与绘画课的关系后,再引入课题,美术到底除了绘画,还有哪些分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吧!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你的体会是什么?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小学美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层次

《变化无穷的线条》是人民教育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课,它是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主要内容采取的是图文结合的方式,分四个层次呈现,第一是用文字告诉学生“绳子、竹杆可以变成画笔”,以诱发其好奇心;第二用“软绳绕成人头像,用小棒搭成桥、轮船”,以其激励学生的能力和信心;第三用三幅操作图向学生阐释操作方法。第四用文字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用线造型的训练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美术教学的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质,通过摆一摆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与探索中,逐步形成创作性的构思。3、通过交流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并能用线条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

难点:体验线条表达的情感,并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教具,采用情境诱趣、启发、组织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优化课堂教学。

(2)“演示法”,根据心量学原理中的再造想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效果。

(二)学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因此,我将组织学生用游戏——感知,观察——体验,寻找——印证,分类——归纳,比较——领悟,听音——画线,构思——摆图,展示——分享等自主活动体验型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达成学习目标。

五、说学具与教具

教具:课件、毛线、小棒、范画、勾线笔、胶水。

学具:毛线、小棒、勾线笔、胶水。

六、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美术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作活动”中真正体验美本节课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情境激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在课始的导入阶段,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并提醒学生观察毛线的不同变化;第二个情境是摆放“运动的线条”,让学生在观察彩线在运动中的形状变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线条是可以运动可以变化的。由此引出课题。

(二)四周寻找

像“线条”这种绘图的基本元素无处不在,为此,我在学生感知线条的运动与变化的基础上,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将寻找到线条分名别类。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找——看——分——归的自主活动中,感知了线条的运动与变化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实物。

(三)分组比较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各种不同线条的特点。我组织学生:

1、分组选择比较对象。

2、分组观察讨论本组比较对象的特点

3、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

(四)析图摆线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给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此,我的作法是:1、多媒体播放教材中的这幅图,让学生边观赏边分析边思考:A、这些图各象什么?B、这些各用什么材料摆成的?C、这些图中有一些什么线条?2、观赏后,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结果。3、选择适当媒材试着摆去各种不同的线条。4、展示所摆的这些线条并相互评价。

(五)自主摆图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对比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据此,安排这一程序,让学生在自主构思----自主摆排——交流展示——评价共享,等主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各种材质摆图形。

(六)联想拓展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我设计了听音乐画线活动。找线条的变化与音乐旋律变化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不同心情的活动,共创美感的乐趣。

小学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课是平面构成“重复的形”之后的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渐变的形”是构成艺术内容之一,它是“造型表现”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渐变的形的现象,感受大师作品中的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学习创造多种方式表现有趣的渐变的形。应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意识,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1.教学目标

(1)了解渐变的基础知识,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第一“形”,发挥想像,来创作表现“渐变”后的第二“形”,提高渐变构成艺术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渐变,并能设计、绘制有趣的渐变画面。

(3)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感受并体验渐变的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变现美的能力。

2.重难点

重点:了解渐变的形的特征与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渐变的形,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渐变的形,能绘制新颖、有趣的渐变的形的画面,并能进行装饰。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美术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根据我校的实际,因材施教,我将采用引导观察、分析讲解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对渐变这一形的变化的知识进行讲授,即直观又灵活,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更占优势。

2.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周围的现象,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渐变的图形美,从中体会渐变给人带来的美感,并试着动手设计一幅由“形”到另一“形”的渐变的形的图案。

三、说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1-2分钟)

上课前,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进行联想,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鸡的平面图,逐渐演变成一只很动感的美丽的雄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渐变的形》。以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0-12分钟)

(1)欣赏范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渐变的美。

提问:看了怎么多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再根据出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渐变的形式的美感,然后对这一环节进行小结:渐变是从一种“形”逐渐演变成另一种“形”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在同一种“形”里进行变化。

(2)欣赏图片细节,让学生重点感受渐变的变化过程。

提供两幅相邻的渐变演示图,提问:它们的变化大吗?外形相似吗?这个环节是为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渐变的形的规律。小结:每次变化幅度不能过大,要慢慢地改变。相邻的“形”外形相似。

(3)欣赏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渐变的设计方法。

出示每种方法的图片,快速的讲解设计方法:平面旋转、平面移动、空间渐变、形状渐变、大小渐变等。

3.练习(20-25分钟)

尝试设计一幅“形”1到“形”2的渐变的形的图案。

要求:①有所创新。

②创作要精细工整。

这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这个环节重点辅导学生形的演变过程,不要太复杂。

4.展评(5分钟)

学生交流对设计渐变的形的看法,巩固渐变的形的设计方法和简单的技法,让学生在评述中区捕捉新的创造灵感,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5.拓展(1分钟)

在课后把自己设计的渐变的形的设计过程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让学生通过回忆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美术说课稿6

一、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教材:山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学生分析:

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并不陌生,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教学设计上,把重点侧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布置房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现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五、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花边作为切人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意识。本课体现了“美术·人文”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对花边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花边在形状、排列上的艺术特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欣赏不同排列方法的花边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其装饰美化环境的功能。对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边进行欣赏,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创造的热情。这样的学习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级学生的

审美心理特点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了解花边的造型及装饰的特点,学会运用花边进行装饰。

2、能力性目标:通过剪、贴、画、印等方法,能利用花边的多种排列方法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并通过本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

3、情感性目标:通过欣赏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壮锦等各种物品,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七、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使学生能够利用二方连续或有规律的纹样,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布置带有民族特色的房间及物品。

八、教学难点:

如何将单独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或重新组合,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设计、装饰和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间。

九、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刀、各种花边、音乐、有花边的少数民族物品等。

2、学生准备:彩色水笔、橡皮泥、颜料、腊光纸、剪刀、双面胶、制作好的各种花边等。

十、教学过程:

(一)、引导发现,舞蹈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跟着《兔子舞》音乐有规律的跳舞,增强趣味性,并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教师请1—2位学生根据兔子舞的节奏用图案或图形表现出来,感受美术中蕴含着音乐节奏的美。引出课题。

3、教师示范,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本环节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节奏感强的兔子舞,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音乐节奏去发现美术的节奏,认识到音乐美术的共性。

更好的体现出课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学习交流,启发联想。

1、课本中“知识窗”的学习。

2、抢答游戏,让学生找出画面中出现的有规律、有节奏的景或物,并进行抢答。

3、展示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及物品,增加对广西民族特色物品的了解,增强审美意识。

4、设问:这些图案平时我们都见过,你们把它叫做什么啊?

花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了音乐和美术的共性,并通过欣赏课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有节奏的东西,进一步感受二方连续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欣赏完教师提供的实物之后,学生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这些也为后面学生进行设计花边的排列方法的环节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直观学习、开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师通过实例(学生扮演兔子,以单独纹样的图案再现)让学生直观的复习二方连续纹样知识,并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的旋律用肢体尝试摆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师示范把花边进行重新组合,学生动手尝试设计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师把花边撕开后,根据不同于兔子舞的音乐,把单独纹样进行重新排列,变化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启发、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赏课件,从课件中学习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业。

(设计意图)在欣赏完大量的花边图案后,学生对花边的多种排列方式就更有兴趣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表演的形式,配以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了二方连续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装饰功能、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作业中,如果选择适当的花边排列方式来美化环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小组合作,快乐表现。

1、学生去房间自由参观,对房间构造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想布置的东西记下来。综合全组意见,把本组最想布置物品反馈给教师。

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分小组分工合作布置本组负责布置的物品,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设计、布置的人员,进行分工。)

3、学生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体验活动中增强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自由相互展示评价,展示自我,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2、教师带领大家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学生学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评判能力,同时有助于同学自己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小学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变的线条》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是以“人际关系与生活”为主要取向的课程,“点线色你我他”是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共四课,均以“人”为媒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线条的运动变化以及线条对人类情感的表现。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用线造型的训练在儿童美术实践中被了解、掌握、运用,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发展中,儿童的美术活动主要体现为游戏性。因此,美术课不要过多的讲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节课,我准备运用大量的美术游戏、音乐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线条的节奏感,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优秀的个性化的儿童美术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A、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

B、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C、培养学生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感受听觉的“线”,激发记忆与发现的兴趣;

B、在比较中体验线条的美感;

C、在创作中训练线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B、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人际交往;

C、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提高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体会线条表现出的情感。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课型:

造型﹒表现

5、课时安排:

一课时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既有视觉的“线”又有听觉的“线”,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实例、音乐等课件演示和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听觉的“线”,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学会人际交往。

三、说教学程序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观察线条形态

意图:观察线条的形态,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

(1)游戏导入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发展过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时看不见的现象或事实出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生喜欢做游戏,可以从这一点切入主题,唤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教学开始部分,“绕线”游戏导入: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态。再欣赏课件1“运动的线条”,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手中的彩线有哪些变化,并把这些变化画在纸上。

(2)引出课题:线条

(二)走进生活感知线条节奏

1、探究活动一: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线

意图:感知线的节奏,认识到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过程:让学生们想一想不管我们画什么笔尖落到纸上画出来的都是什么呢?(演示)生:“线”。师:“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线,我们先一起来找一找,在生活中,自然界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线”?学生充分发言后演示课件2“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学生欣赏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线,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线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它们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发言后选出代表将不同节奏的线画到黑板上,教师讲解这些线条的疏密不同、粗细不同、起伏不同正体现了线条不同的节奏。

2、探究活动二:听音乐画线

意图:感受听觉的线,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过程:由线条的“节奏”自然过渡到音乐中的“节奏感”,出示课件3“听音乐画线”,播放两段音乐,请同学们在纸上将两种节奏画出来,并邀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选用一种教师准备的材料将听到的不同节奏表现出来。这一环节学生们在愉快、兴奋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美术与音乐的艺术魅力中了。

(三)合作比较探讨线条美感

3、探究活动三:我们的发现最多

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线的丰富多变,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人际交往。

过程:将五种“比较内容”分别装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让学生分小组选择、探讨各种线的不同美感,体会线的丰富多变和美妙,然后各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板书:曲线、直线、粗细线,有疏有密变化多。(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感觉词语)

A、直线与曲线的比较B、曲线与折线的比较C、粗线与细线的比较D、线的疏与密的比较E、长线与短线的比较

(四)探究发现体悟线条魅力

4、探究活动四: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

意图:感受线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画面线的组织、排列的美感和各种线表达的情感。

过程:出示课件4“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让学生欣赏一些线描画,提醒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他主要运用什么线来表现的?B、猜测一下画者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怎样?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得出结论:线条反映了画者不同的心情:有平静的、烦躁的、激动的、愉悦的等等。教师请出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线条画出一种情绪,其他同学来猜猜他们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学生们在这一环节积极投入到绘画游戏中,体会了线条的魅力。

小学美术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赣教版美术第四册的第1课《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我认为这是一节最佳的欣赏课,因为卡通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儿童最熟悉、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为题材,启发引导儿童进行欣赏学习。卡通是音译词,它囊括了动画片和漫画。那些生动、夸张、个性鲜明的卡通形象、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民族,成为全世界小朋友们共同的财富。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神态各异、特性鲜明的卡通明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受,并说出原因。然后再将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试着画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层的了解,感受这一形象设计的精妙之处。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对本课制定了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卡通画中形象的特征。

2、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试着用大胆、夸张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乐趣,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方法:

我在本课准备了动画短片和大量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我还结合了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方法,课前让学生走入生活收集物品,对生活中的卡通形象进行欣赏与评述。这就是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积累,最终通过美术创造,来提升生活的境界。虽然有些语言和想法稚嫩,但闪耀着孩子们天真的童趣;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学法指导:

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法运用得当学生将会更感兴趣,更主动参与学习。我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学会们在认知、情感、语言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体验感受。

在新课开始,我播放了一连串学生喜爱的中外卡通作品,通过展示卡通形象,播放一连串学生喜爱的卡通片,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动画片里的主角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讨论,各抒己见。

三个和尚、哪吒闹海、机器猫、猫和老鼠、宠物小精灵等经典动画引发了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

如:“我是孙悟空,我会七十二变!”

“我是小哪吒,我有乾坤圈!”

“机器猫真可爱,真聪明!”

…………………………

你一言我一语,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的独特感受。从这些富于时代精神、健康有益的卡通形象中,学生可以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美的陶冶。

4、想,漫无边际。

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给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在以后的生活或在学习中怎样运用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比如画一幅卡通作品装饰自己的房间,做一个卡通头饰表演小话剧等等去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5、画,尽情享受。

把课前从生活中收集的卡通图片带到课堂,小组内学生采用自我交换的方式,极大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因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6、评,多元评价。

展示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采取师评、生评、互评相结合,个人评和小组评相结合等多元化评价模式。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美术创作的源泉”这一理念,紧扣学生生活兴趣的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心动”。只有植根于生活,走入生活,贴近生活,才能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永远都生机勃勃,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小学美术说课稿9

你们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巨匠童心》,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巨匠童心》是湘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齐白石和毕加索两位艺术巨匠的艺术风格,提升同学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时学会一些美术技法,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美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齐白石,毕加索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能力目标: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情感目标: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难点为: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五、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美术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和本课的具体情况我打算采取师范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示范工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水粉笔,水粉颜料,调色盘,4开纸张,小水桶。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炸东西,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

1.齐白石

(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

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

2.毕加索

(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901年6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973年4月8日在法国慕景市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

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

3

三、巨匠童心的规律

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找出上面三副图分别是哪副作品的构图空间布置。

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

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讨论

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

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3.教师巡辅。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巨匠童心》一课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对教材做出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运动中人物的动作特点,了解在不同运动状态时人物动态的变化规律,掌握动态表现的方法,能够创作一幅动态准确、表现运动情节的作品。从而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绘画方面处于“萌芽写实阶段”,在绘画的创作中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来描绘事物,表现出一定的透视关系,但如何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不同运动时人物动态的变化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动态表现的方法,进行大胆创作。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不同运动时人物动态的变化规律,抓住人物动态变化中头、颈、躯干直到着力的脚所形成的动态线,创作一幅动态准确、表现运动情节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运动中人物的动作特点,了解人物动态变化中头、躯干、四肢的关系,欣赏与运动相关的作品,分析人体各个部位转折点的变化,掌握动态表现的方法,把握人体动态特征,能够运用画笔描绘比赛场上运动的场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人体的动态美感,了解运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培养热爱运动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人物动态表现的方法,画一幅具有体育比赛情节和场景的作品。

难点:人物动态表现得生动、准确。

五、说教学方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法、示范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大量的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

除了上述分析,我认为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伊始,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联系生活,询问学生参加过哪些体育比赛,会用什么方式记录这些记忆深刻的运动场景?通过学生积极回答,我将总结: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让我们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些美好的场景记录下来吧!引出课题《比赛场上》。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展示照片《踢足球》《打篮球》《乒乓球》《射击》,引导学生依次辨认出是哪些体育项目?随后总结出:运动的种类十分繁多,每种运动都有其代表性动作或器材。

接下来我会请两位学生上台通过动作表现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其他学生台下猜测运动项目。并提出问题:观察这两位同学不同的肢体动作,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每个部位的动态变化是围绕着哪些转折点产生的?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人物动态的变化都是由于头、躯干、四肢的屈伸及摆动形成的,这些摆动围绕着这些关节转折点在进行,抓住这些转折点,就能灵活的把握人体动态变化。紧接着我会在黑板上演示用动态线表现这两个人的动态,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随后我会出示绘画作品《冲刺》《决战之前》,提出问题:画面中除了人物还有什么?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在进行场景绘画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塑造,同时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描绘和服饰的搭配。

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创作技法,我会以“踢足球”为主题示范创作步骤:1.回忆场景,构思一个踢球中的画面;2.铅笔起稿,确定踢足球时人物的动态线;3.线条勾画,用流畅、连续的线条刻画人物的动态;4.深入修饰,添加足球场等场景。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独立创作中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为了让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我会让学生进行艺术体验:请把你记忆深刻的体育比赛情节和场面画出来,特别要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特征。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人物动态、比例和画面布局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创设“运动展风采”的情境,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态、比例、场景的搭配等多方面评价作品。情境教学的方式既达到了检验教学任务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课堂临近尾声时,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情感升华: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全民运动年”,追求“人人发展好体质”,运动不仅可以给生活带来动力,也可以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壮体魄,丰富生活。课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火车站或公园等场所,观察人物的各种动态,进行写生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美术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12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生活中冷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认识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正确运用冷色调画一幅画,初步了解冷色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知道冷色调所表达的感受,提高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画、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色彩感觉,为后面设计冷色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生活中的冷色。

2、引导启发

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先感受什么是冷色,然后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自己区分冷暖色,以此来引出色彩的相对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到这里学生都会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注意力开始分散,所有我随之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判断画面的冷暖,也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生情况。在这些画中我有意选择了几幅冷暖色兼具的画,引导学生探讨冷色调画中有暖色出现,有什么作用?然后就是画法的不同表现,尝试不同的画法,体会不同造型特点的乐趣。

3、大胆创作

设计一个情境,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符合本课的要求。在整堂课中,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 交流 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交流评价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5、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与家人共同分享。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里的内容,属于兼具“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实践性很强。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现“生活美术”的教学理念。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说教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一个广泛的文化情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术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说学法:

课前布置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小花饰的多种用途,课上组织学生在讨论与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小花饰的制作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导课时,我让学生观察物品表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再相机介绍小花饰引出新课,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学习兴趣。

授课时,我先让学生说出小花饰的多种用途,因为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这样学生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说出小花饰的很多用途,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再通过课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小花饰的功能,之中我借机展示贺卡、礼品盒的实物以及我自制的小花饰项链,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创作的冲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接着我分小组各发了一个小花饰,这是根据书中作品仿制出来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小花饰的制作方法,印象深刻,为下一步的设计制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在让学生说准备做哪种用途的小花饰时,我还准备了两个我制作的样品,引导学生能够开拓思路,提前构思自己要制作的小花饰。

练习时,伴随舒缓的音乐我着重指导创作思路不清晰和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展评时,我引导学生说出小花饰的优缺点以及制作方法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本课我没有设计板书,一是板书内容已在课件中呈现,二是为了节省时间。

小学美术说课稿14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本科所表现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随时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会有些形象和故事成为你有趣的回忆。本课列举了大量的学生作品,有刻撕纸版画、剪纸作品、水彩作品以及儿童读物插图等作品。表现了日常乘车的一幕,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乘车印象有了进一步的回忆和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表达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老师要着重让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了解乘车印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表现乘车场景和印象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心理特征上已经能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能够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小学四年级学生已能运用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去推理、去判断。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回忆乘车印象内容

操作目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乘车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法分析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综合演示法:

4、多媒体教学法:

5、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回忆日常生活的乘车印象......从而揭示本课课题——《乘车印象》

2、欣赏范作,开启思路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有关乘车印象的图片......由此开启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教师示范,了解步骤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车印象的表达,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绘画步骤的方法,主要从1如何构思、2如何构图、3如何刻画细节、4如何着色和渲染气氛、5如何整理 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4、快乐创作,个性表现

教师在此环节播放轻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创作完成后,将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这样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还可以相互点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小结教学情况,肯定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交待课后拓展的学习任务,为整个教学结束划上完美的句号。

小学美术说课稿15

说课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的第2课《恐龙世界》

1、教材分析:

本课要表现的恐龙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绝迹,是一个千古之谜,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学生对它既喜欢又比较陌生。因此,这个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可自由发挥想象创作的空间。围绕恐龙制作一个相关的课件,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个新奇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学对象: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要丰富些,并且,关于美术表现的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恐龙不是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动物,表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呢?

3、教学手段:

关键是从学生兴趣入手,结合科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大量的可视形象促进知识迁移。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听一听、做一做等体验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在情趣的发挥创造中,让学生学会综合探究,达到乐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热情,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神秘的恐龙,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其科学知识,培养其创作兴趣。

2、能力目标: 结合恐龙的特性,进行形象思维,用泥进行立体表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大量有关恐龙的信息,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恐龙的生活。

教学难点:制作的独创性、趣味性。

教具准备:

CAI课件、绘画工具等

学具准备:搜集与恐龙相关的音像制品、图片、网络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引目标

1、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吗?它是远古时代的动物,你们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恐龙世界。

2、板书课题

二、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下面让我们跟随下面这个短片回到6500万年以前,进入恐龙的世界,去领略一下恐龙世界的神奇与奥秒。

2、播放短片,师生领略恐龙世界的风采。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CAI展示,老师随机介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远古时代的恐龙。

⑴讨论:对恐龙不同的感受、想法。

⑵学生、老师主动、有机运用信息技术,达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

⑶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在全班交流恐龙的信息。

三、 巩固新知,应用创新

1、组织学生欣赏学生作品中的恐龙,及电脑绘画中的恐龙 ,让学生对如何表现恐龙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2、布置作业要求,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恐龙。

3、学生的制作活动。老师巡回辅导。解决出现的问题。

四、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欣赏。

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五、 老师小结。

六、 课后延伸:

标签:美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