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泥鳅教案

对味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抓泥鳅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抓泥鳅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抓泥鳅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认 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的科学知识。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泥鳅若干条,音乐磁带一盒,南瓜叶、棉手套、 废手帕、筷子、棉布、沙子、其他植物的叶子若干、一次性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泥鳅。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知道是谁吗?提示一下:身体是长长的,整天在水里游、泥里钻?猜猜看是什么?(幼儿猜测)

2、师:你们猜得对吗?看仔细了,他们要出现了。(教师揭开盖布)

提问:它们是什么呀?原来是一群小泥鳅来我们班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呀,小泥鳅长什么样子?(幼儿围观,自由说一说)小泥鳅来我们班上多开心呀!它们在盆里高兴的游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泥鳅。(师生共同学小泥鳅游泳的动作)

二、设置情景,鼓励幼儿第一次尝试捉泥鳅。

1、 师:这么多的小泥鳅挤在一起,我们小朋友看得可不清楚,这样,偶老师抓几条起来让你们多瞧瞧好吗?(教师操作)

2、 师:咦,偶老师怎么抓不起来呀?谁来帮帮我?(请个别孩子帮忙抓泥鳅)

3、幼儿出现困难,

师:小朋友一起去帮帮偶老师的忙吧!可别让泥鳅掉到地板上哦!(幼儿第一次尝试)一只手不行还可以两只手!

4、活动后,要求幼儿擦擦手。

三、总结尝试结果。

1、师:(安顿幼儿坐下后)小朋友,你们在捉泥鳅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什么泥鳅会抓不起来呢?(幼儿回答)

2、师:既然泥鳅这么难捉,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更好的把泥鳅抓住呢?(鼓励幼儿讨论,并个别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告诉我们大家.(幼儿个别交流)

四、幼儿借助别的物体(毛糙)抓泥鳅。

1、师:小朋友你们想得真好,偶老师都没有想到,还可以借这么多的小工具帮忙,那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用那些小工具帮忙呢?快过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工具呀?(逐一出示,幼儿认识)请你们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抓起来!

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

3、师:你是请什么小工具帮忙的?成功了吗?(怎么抓起来的')!(记录操作结果)

4、师:为什么这些小工具抓不起来呢?(抓得起来呢?)

5、得出结论。

五、引导幼儿了解泥鳅身上黏液的作用。

1、师:刚才我们在抓泥鳅的时候,发现泥鳅身上有滑溜溜的东西,偶老师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泥鳅身上滑溜溜的呢?你们知道吗?(幼儿自由说——个别说)

2、教师总结泥鳅黏液的作用。

师:原来泥鳅身上那滑溜溜的东西这么神奇,那除了泥鳅有这样的本领外,还有什么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幼儿交流)

六 、游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连泥鳅这么滑的东西都能抓起来,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贺一下。(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抓泥鳅教案2

科学活动:

泥鳅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

目标:

1、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重点:

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难点:

1、个别性难点:对泥鳅的恐惧心理。

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泥鳅外形并不可爱,再加上泥鳅活动非常活跃所以极易引起一些胆小的孩子对此产生恐惧心理。

解决策略:

这是幼儿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从心理角度出发

a、正面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2、群体性难点:研究泥鳅

难点形成原因:

对幼儿而言,虽然喜欢研究,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研究是漫无目的的。

硬环境(各种操作材料、电视媒介等)

软环境(问题的设计)

工具及材料:

1、知识经验:对鱼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泥鳅若干、图片、粗糙与光滑材料、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四个密封的鱼缸。请幼儿上来摸。

主要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是怎样的?你认为是什么?

(二)观察感受泥鳅

1、观察泥鳅

我们来看看泥鳅是怎样的?

2、教师小结归纳

(三)尝试捕捉泥鳅

1、徒手捉泥鳅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四)初步了解原理

教师以图表简单讲述摩擦力

(五)延伸:继续设疑

标签:泥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