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谨防将新农村建设搞成新“政绩工程”

谨防将新农村建设搞成新“政绩工程”

凉堇年♀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谨防将新农村建设搞成新“政绩工程”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勾勒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也是“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我国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总思路。各地落实中央决策加强农村建设,是农民群众欢迎的好事。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领导没有认真领会中央精神,而是把新农村建设看成了搞新一拨“政绩工程”的机会,不但成立专门“办公室”,还要检查、验收、评比。一些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俨然成了“楼房化”“别墅化”的代名词。在个别地方,有的农民刚盖了新房,但政府仅仅为了村庄形象,竟然强迫农民拆房搬迁,引起农民强烈反对。为了避免将新农村建设搞成新“政绩工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稳步推进。“三农”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越发突出。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惠及亿万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的战略工程,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薪火相传的不懈努力。如果象当年“大跃进”那样刮共产风,象建大广场、大马路那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杀鸡取卵,一哄而上再一哄而下,搞短期行为,搞形式主义,其最终损害的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二要因地制宜。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十里不同天”,姑且不说泱泱大国东西、南北的经济文化差异,就是在同一地区,也有农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结构、风俗民情的差别。建设新农村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标,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下任务、压指标。一些地方小城镇建设“一条街、二张皮(门面房)、鸭舌帽子(状似帽沿下店上居式建筑)一般齐”,照抄照搬,缺乏个性风格,就是一个模式建设的恶果。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的容易做好难,而这恰恰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贯穿始终的指导方针。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三要注重内涵。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说: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不等于新农民。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目标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能简单化、表面化、雷同化,不能出现重视基础设施投入,忽视农民素质提高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转变几千多年积淀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倡导和确立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是一件更艰巨的工程,也是治本之策。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要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


大的系统工程,具体到各地,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深入调研,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循序渐进,要从当地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保证农民群众得实惠,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坚实的基础上起步,在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中有个良好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