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参考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参考

冰魄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优秀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语文优秀论文参考篇1

  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摘 要]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重视和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检查学生对诗歌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主要问题 教学策略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多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有效地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感受文章的韵味、领会文本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师生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朗读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朗读认识不够 ,将朗读与读混为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朗读即为读,因而在朗读过程中不注重朗读规范,朗读文章犹如“和尚念经”一般。此外,部分学生还存在“快读现象”,朗读文章如同放“连珠炮”,吐字不清,无任何节奏感和情感基调,往往导致听者不知所云,朗读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师对朗读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常常以讲代读,既不作要求,也不作讲评,这样无法体现朗读韵味,学生也只能肤浅理解作者的情思,难以达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第二,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朗读流于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往往被当作过渡环节,成为课堂中的一种点缀。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缺乏实效性,教师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心不在焉,缺乏学习热情。

  第三,朗读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但实际教学中真正运用到教学中的朗读方式较少,多以早读时间集体朗读,或个人朗读为主。有的教师会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进行朗读,而其他学生则无参与机会;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开展自读、分角色朗读,但学生朗读后却不做指导或只做简单笼统的指导。当学生集体朗读时,有些教师若发现哪个学生读得不合拍,会对其进行批评,这样往往会压制学生的朗读个性,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第四,缺乏足够的朗读时间,朗读成为过渡环节。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第五,朗读指导机械匮乏,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较为随意,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过于注重读音的指导,忽视了文章情感基调、节奏、语气、语调的指导。同时,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视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致使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二、加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1、明确朗读主要目标,把握朗读方向

  朗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漫无目标地乱读。要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能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能够把文章读顺。教师也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去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同时,还得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要有节奏感,把握好朗读的速度,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来。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并能感受到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在教授《黄河颂》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但是注意在学生进行下一次朗读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并且会从朗读中得到乐趣,读得一次比一次有力,一次比一次有激情。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情感得到了升华。

  2.注重多样朗读方法,优化朗读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规范训练,优化朗读过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注重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带头作用,要重视范读,教学中要注意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环境,提高自己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学《沁园春・雪》这课时,教师可以从语文细节上做示范朗读。如读“千里冰封”时要干脆,而读“万里雪飘”时声音就要上扬,把课文中冰封和雪飘两个词一静一动的状态从朗读中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用声音来表现画面的感觉,学生通过模仿,从而达到很好的朗读效果。注重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情况, 明确自己分配到的具体人物及他的说话内容,同时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朗诵能力。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骗子的狡诈,皇帝的虚荣与众人的阿谀奉承,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学生能更为具体、深刻地去了解众多人物形象。   3.加强朗读教学指导,掌握朗读技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也是领路人,在朗读教学中更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根据文本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让学生抓住朗读的要领,注意文中的重音朗读技巧,掌握文中的节奏和停顿,做到抑扬顿挫,娓娓动听。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基调和情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譬如,朗读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应该朗读得轻缓,而且带有一点淡淡的愁思,要读出诗人所表现的思乡之情。如读《黄河颂》,应该朗读得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要读出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朗读时教师一定满怀深情,用自傲的心情读出对黄河的赞颂。朗读朱自清的《春》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要停顿,哪些地方语速要快,哪些地方语速要慢,要有节奏,语调、语气要符合文中的情境。如开头的"盼望着,盼望着"一词反复出现,要重读,读出一种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抚摸”要读得语重而深情,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 “泥土气”、“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清脆”、“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充满青春活力。

  4.保证充足朗读时间,提高朗读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分寸,尽量去掉不必要的讲解,多强调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语文课即读书课,通过朗读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朗读也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要让全班同学都读完课文,切不可走马观花,草草收场。要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读出语感、品尝出文章的更深层意义出来。自古以来,都知道: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美,音乐之美;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只有住了朗读,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害。要想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正确理解课文,品尝出课文的韵味来,就一定得给学生留以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试读、去朗读、去深读,最后领悟出课文的内涵。让朗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非偶尔为之的过渡。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要加以重视,并优选策略,改善朗读教学质量,提高朗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雪峰.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综合,2011(09).

  [2] 高春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2).

  >>>下页带来更多的初中语文优秀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