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1】
【摘要】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对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于1998年设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性调整,它将彻底改变临床医学者的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弱的状况,为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能力;临床医学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临床医学专业现状
1.1 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
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
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
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
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 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 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
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 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即要有长远规划。
又要有近期计划。
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
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 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
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
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
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
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
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
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
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
指标为中心。
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
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
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
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
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
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
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
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
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
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
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
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 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
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
深入开展研究。
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
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月忠.充分发挥科主任和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4):281-282
[2] 曹德品,朱慧全,王丽娟.新形势下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4:34
[3] 杨蕾.许苹,连斌.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8):623-625
[4] 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
[5] 李桂红,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及实践能力方法探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may,28(5)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
摘要:为了探讨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培养目标。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构建原则,改革和重组实践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基础理论学习、轻临床技能训练的现象。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高素质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能顺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1.创新基础实验教学模式,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实验教学平台。
将医学基础课实验,按照功能相近、相关学科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形成四大实验模块,即:①人体机能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②人体形态学实验(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③人体显微结构学实验(病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④病原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每一实验模块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传统的基本验证实验(50%~60%);第二层次开设综合性实验,独立开设跨学科实验(25%~30%);第三层次是设计性实验(或课题实验)(10%~15%)。
三个层次的实验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基本验证—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相互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
学院为配合实验教学改革,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将内容相关、实验手段相近的课程的实践教学融合为4个实验教学平台:①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③人体显微结构学实验教学平台;④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先进技术结合汲取或沿用传统经典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引入有实际价值的技术手段或者具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或情景教学等。
②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强调个性化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既包括实验室、实验场所的开放,也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和意向,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从实验设计、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的准备开始,从而形成了对优秀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良好机制。
③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对于传统的基本验证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准备、操作、数据采集及报告编写等内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最后完成研究报告。
3.改革临床技能教学模式,重组临床技能培养内容,构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临床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成为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名医生从业的基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在患者身上进行医学实践技能操作的困难与弊端愈加凸现,过去单纯依靠病人实施的传统的临床技能训练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学要求,改革临床技能教学模式,重组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有必要。
①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构建多学科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构建多学科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问诊和病例分析教学平台;体格检查教学平台;外科基本操作教学平台;妇产科和儿科学基本操作教学平台;其他临床基本操作教学平台;初级心肺复苏操作教学平台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平台。
②重组临床技能训练内容,构建临床技能课程体系,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指南为蓝本,将分散在各专业的临床技能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临床技能课程体系,包括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临床岗位技能训练。
重组后的临床技能训练内容涵盖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等临床技能。
为配合教学我们编制了《临床技能实训教材》。
③改革临床技能教学方法训练运用模拟技术、多媒体等结合临床见习、实习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使临床技能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实践模拟性教学:体格检查部分,由单纯课堂讲授到采用“一对一”模拟病人结合临床见习和实习进行训练;模拟触听诊在心、肺触诊和听诊的实验课教学中,采用电子标准化病人模型及其电脑服务器、应用软件进行训练,增加异常心肺触、听诊学习的真实感,以激发护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识别能力,同时亦降低教学的难度。
心电图部分开展实践教学即让学生相互操作练习,给学生典型的心电图图谱,让其练习如何鉴别正常与异常心电图,培养学生心电图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能力;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和急救技术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训练;外科基本技术在模拟手术室使用模型、离体组织、动物手术及腹腔镜虚拟装置进行训练。
讨论式教学:症状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采用讨论式教学。
病房实习:病史采集采用在医院见习,实习训练问诊、并强化沟通技巧、人文关怀技巧,通过晨问查房、晚问查房和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进行病例分析和临床思维训练。
三、实践教学保障和评价体系
1.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我们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性教学文件(如实验实训大纲、教材、讲义、技能库、考核大纲等)等建设。
2.实践教学评价体系:①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学生、督导专家、同行及领导的四级评教机制。
②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其中学生学习效果由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测试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
③学期初、中、末教学检查制度。
上述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准备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实践,在注重应用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理论探讨。
通过整体与局部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实践“边研究、边改革、边建设、边推广”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成玉,王元松.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33.
[2]唐继志,谢军军,茹金泉,等.临床技能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健康研究,2011,31(2):158-159.
[3]胡文胜,王健敏.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