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杯与酒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熔化和凝固,对于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蒸发和沸腾,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认识还只是在表面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动态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水平。

本节课的引入我是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然后演示: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滴几滴酒精,系紧袋口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认为导入新课过程合理,以演示实验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虽然这两种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具体,特别是沸腾现象,只知道水烧开时有很多白气,但不知道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沸腾的教学是探究式,在设计实验时要准备实验器材,我就让学生说需要什么器材,而不是直接给出,例如要给物体加热就须要酒精灯,要知道温度的变化就须要温度计等,学生说一样就出示一样并放到实验台上,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用处。

在做实验时也是让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计时,一名学生读数,因为实验器材都较小,坐后边的同学观察沸腾现象就不容易了,于是我用摄像头对着烧杯,将实验现象放到屏幕上,便于全班学生观察。事实上效果很好,在讲课后也得到了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秦老师的肯定。

在教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提问:“怎样可以将湿衣服快点晒干?”由于日常生活中有这些经验,同学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我再稍加整理就得出了结论。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上,我最初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主要理由是学生的想象翅膀还未展开,一时提出要求举例,可能涉及的面狭窄。所以改为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一来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二来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并学会比较方法,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想,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理解其他科学实验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

为了确保实验效果我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例如怎样让酒精汽化又液化的实验我在家里做了二十几次,选用了不同的塑料袋,用不同量的酒精,以及不同的水温。最后取定用那种很薄的保鲜袋,酒精最好4——5滴,多了汽化不明显,少了液化不明显,以及水温一定要高,最好是刚刚烧开的。我第一次在学校一个班上做失败的原因就是水温不够,在监利参加教学比武时就是让一位老师帮忙烧的水。还有做沸腾实验时用的烧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约50ml的效果最好,大了烧水时间太长沸腾现象不明显,小了看不到气泡上升变大的过程。

为了在监利翔宇学校教学比武时上好课,这节课我在本校两个班上了两次,且请本校物理老师听课及评课,我虚心地听取了老师们指出的问题和建议。

上完本节课以后自我感觉还不错。一是学生配合的很好,虽然学生还没有学习熔化的凝固,就连温度计的使用都还没学完,但在我课前临时补课的作用下学生的配合还是很好的;二是上课时马上就进入了状态,没上课前担心实验效果不好,以及要准备实验器材,还要将电脑接好,十分钟的时间真的很紧,刚把东西准备好就到了上课时间,匆忙上课,刚过3分钟就电话响了起来(早上起床时都记得上课前要关手机的,晕),心里更是紧张,赶紧关了手机,好在马上就进入了状态,后来是一切按照设计的走,也是越讲越有激情。三是实验效果都很好,我最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出现。

整堂课也还是有些缺陷,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还需提高,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还不够,还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讲课后差不多一个星期,评奖结果出来了,我讲的课获得一等奖,并且排名在最前面,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沸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沸腾现象的特点和温度变化情况,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不足。

首先这节课目标达成大约90%,大部分同学是可以观察到沸腾的现象,能够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内容,但是有部分同学虽然填了数据,但是没有按照要求填写。比如在温度还没到达90℃时就开始了计时,导致把表格的空填完了,水还没有沸腾;还有同学水刚沸腾记录了一个数据就把酒精灯熄灭了,认为自己完成了实验;有的同学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或者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到水中自己没有观察到;有的同学没有把酒精灯的火焰正对着石棉网中央加热,各种状况都会在实验中出现。

主要是我在上课时,实验开始前没有把这些细节强调到位,针对我所教的普通班的学生,应该把基本的知识首先强调到位,在实验中才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另外在强调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做到有效的提醒,在实验中涉及到酒精灯和热水,所以还要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我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语言,在课堂上不需要说的太多,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怎样让语言简练,严谨,这是一门艺术,也是我最应该修炼的地方。以后的每一节课,首先是自己一定要注意用语,从平时做起,希望能够逐步进步。在实验中的重点是“探究水的沸腾”,整节课放到实验上的时间是足够的,都在围绕实验在进行整节课。

做完实验后的难点是对于沸腾特点的总结,应该在实验前重点强调一下观察的具体内容,给学生一个大致的方向,可以有利于实验的观察。在课堂中的学生的问题,鼓励大声讲出来,在课堂解决掉,让物理课堂每位同学都可以畅所欲言,这点在课堂中还需要很大的提高,七班的`课堂氛围不活跃,和我的引导有很大关系。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了很多,刘老师的语言简洁有趣,设置的问题情境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一环扣一环的教学使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设计进行思维活动,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的作图直接用手机照完之后再屏幕上显示出来,更加直观。贾老师的课堂中播放了小视频,吸引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以后备课一定要把能用的资源利用好,积极地需找视频、图片资源并且一些能做的实验直接在课堂上做,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思维活动才能紧紧围绕课堂,达成学习目标。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3

在讲《汽化和液化》这节内容时,我发现好多教师就是直接拿着课本和教案进行教学,并没有什么实验可做,做为物理学科,大部分理论和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对一节有实验而不去做实验的课堂,任何口头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是无法调动起来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调动不了,更不用谈什么学习的兴趣了。

我听过这节课的市级优质课比赛,参赛教师为了上好这节课想出了很多花招,也很有创意,虽说没有获得很好的比赛成绩,但就凭参赛教师的那种激情和责任心以及教学态度,足以成为许多教师学习的`榜样,说实话,我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和启发。

新课标对本节的教学要求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要求学生知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了解液体的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液体蒸发有效冷作用。在这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蒸发与沸腾的两种现象,知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既在液体的表面又在液体的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液体蒸发与沸腾时温度的特点。通过教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探索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4

继《熔化和凝固》之后的一节,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清楚研究物态变化离不开观察和实验,况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探究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新课开始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气体和液体相互转化的例子,通过湿衣服变干、洒到地上的水变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结合预习学案完成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教学,教师进行实验,首先演示塑料袋中的酒精汽化,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涨起来,学生观察汽化现象。因为此实验用高温的开水为了避免学生烫伤,所以必须由教师完成。接着进行沸腾实验的研究,由学生通过学案明确实验的做法后,教师进行实验器材的介绍,介绍器材后,在进行沸腾实验前,教师在黑板上洒水,这样使沸腾实验和蒸发实验同时进行,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数据,最后实验很成功,学生看到沸腾后温度不在变化,以为温度计坏了,实际上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结果,看到蒸发也悄悄的进行,这样实验结束后依次分析两个汽化方式的特点,在沸腾实验的小烧杯上放一个小玻璃片让学生看到水滴生成。从而完成了液化的实验演示。本节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生活,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我在黑板上用胶头滴管滴两块大面积酒精,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样能让其中一个快点干,学生说用火烤,有的学生说这是酒精用火烤太危险,有的孩子说用扇子扇,我找了一个爱学物理的学生来,他那书使劲的扇,老师给他递一个硬纸板,很好的'提高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后又拿出来一个电吹风帮那孩子的忙,师生就这样愉快的完成了这个实验的研究,开心、轻松又学到了知识。

通过对这堂课的演示实验的处理,联系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很好。从这两方面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发挥,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显得自然和谐,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十分必要。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5

第一稿太拘泥于课本,展开太少,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也没有必要使用课件。因为这节课学生经验丰富,假如你使用媒体,可能你媒体中出现的例子都已经举过了,我觉得这就失去课件的意义,再一个媒体是线性的,而课堂则是非线性的,而我这节课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有很多机动的地方,不用课件可以更灵活的处理,于是就选择不用课件。

关于探究的修改:影响蒸发的快慢三个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这三个因素,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但离科学概念的提升还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就通过让学生“比一件湿衣服尽快变干”限定时间比较谁的方法多这么一个平台,让学生共享彼此的经验,再通过归类,提练出三个因素。而学生比较陌生的不同液体蒸发快慢是否相同进行探究。蒸发吸热这一实验首先让学生发生认知冲突,首先对着干温度计扇温度没变化,而“洗澡”的温度计示数会下降后又上升,通过这么一对比,学生对于“对着干的物体扇,因为没有蒸发也就不会降温了”也就更深刻了。

关于媒体的选择。

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科学课堂,又从课堂走向生活”,把学生原本零乱的生活经验能过彼此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之后又应用于生活,指导于生活。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悟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科学不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所有知识都是由学生建构的,无论是汽化、液化、蒸发、蒸发快慢、蒸发吸热都是由学生得出,并且问题由学生提,实验由学生设计,通过比较设计方案的优劣中让学生学会鉴别,学会判断,尤其是为什么这么设计的追问,既可以让不明白的同学更清楚。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6

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找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保持并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爱上物理课,是我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节课以通过湿衣服变干、洒到地上的水变干,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以及演示试验塑料袋中的酒精,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涨起来,引入汽化现象。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引出顺其自然。

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理解其他科学实验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在研究“水沸腾实验”中,让学生复习海波熔化实验,讨论水沸腾实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

?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启示;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课题,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节的授课的密度较大,主要是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刚刚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定的。

通过对自己设计的这堂课的思考,联系我的教学经验,这堂课可能会在这两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对汽化的两种方式理解了但因练习量不够会存在暂时无法解解释生活中相应现象的的问题,这需要在后面的课中进一步巩固。学探究实验课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绝非偶然。另外,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实在是十分必要。

标签:汽化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