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盏尽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 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 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 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 导入

由“神话”导入,请大家讲讲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三、拓展学习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请大家归纳,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

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四、巩固学习

1、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2、背诵三则神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段。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教师饱含深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展示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板书: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三段:九寨沟水美山美

1、初步感知课文。

师:大家想去吗?让我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跟着书中的导游来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吧!

师:你读了课文,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生: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生:九寨沟真像一个魔术师。

生:九寨沟真是一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

(板书:迷人人间仙境)

师:同学们听了课文,感受可真多呀!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它那迷人的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你最喜欢九寨沟哪儿的美。这些美都表现在哪儿?找到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学生交流谈体会。(随机出示图片、出示句子、圈画关键的词语。)

2、感受九寨沟水的色彩斑斓。

师: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很美。“水晶晶亮亮的,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出示这句话的字幕和图片)

(1)“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

(2)积累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3)学生练读,感受九寨沟的湖水很清澈,色彩斑斓。

(板书:水色彩斑斓)

3、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

生:我喜欢九寨沟的山林。“松杉青绿,椴木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出示字幕和图片)

(1)理解“绚丽多彩”。

(2)你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3)朗读体会树林色彩绚丽多彩。

师:同学们,九寨沟的水晶晶亮亮、色彩斑斓,山林绚丽多彩,真是美不胜收!你们想把它记下来吗?

①自由练读。

②齐读。

③背诵。

(板书:山绚丽多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深秋的九寨沟

师:九寨沟山美水美,然而深秋的九寨沟更是变幻莫测,它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换着不同的天气和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深秋的九寨沟吧!

生:齐读。

师:“天气多变”表现在哪里?

生:“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师:“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什么?

生:变换快。

师: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生练习说话。

师:“天气变,感觉也变”表现在哪里?

生:“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着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

(出示三种情况下的九寨沟图片)

看图感受九寨沟神奇的美。

练读体会九寨沟迷人的美。

用“像……像……又像……”说话。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

自由练读。

齐读。

背诵。

(板书:天气变幻莫测)

四、知识延伸

1、查找资料。

(1)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九寨沟为什么会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2、学做小导游。

(1)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2)为课后的风景图片配解说词。

板书设计

5 迷人的九寨沟

迷人 水 色彩斑斓

山 绚丽多彩

天气 变幻莫测 人间仙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慢”等14个生字,并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识字和词为基础,增强环保意识,并在朗读中予以表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题目。

2、指名读,比比谁读得动听。

3、说说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路”是怎样的(教师评一评,也可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识字并运用

1、学习准备:

标自然段序号,在文中圈出生字并读正确。

2、反馈:

⑴ 开火车读字卡,正音。

⑵ 指名读,如果读对了,请那位学生把字卡贴到黑板上。

⑶ 运用(方法很多,比如“哪些字能成为词语朋友?”然后叫学生摆一摆,读一读)。

三、朗读与理解互动

1、站起来速读,如果觉得好了就坐下,要求读得既快又正确。

2、请刚才的第一名回答:

请找到文中的话,说明鸭先生屋前的小路确实是美丽的。

3、除了找的学生读一读,要创设情境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4、请读得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大家尽力读好这段。

5、师:这小路是不是一直这样美丽下去呢?从哪里知道的?

6、学生找相应的句子,比比谁读得更不错,请一生板书──不美丽。

7、师:小朋友们,知道了小路变得不再美丽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8、学生互相说,站起来说,大家评一评。

9、读一读第9、10、1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请说的不错的'一名学生板书──美丽。

10、师:如果当你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了,你会怎么做?

11、大家一起把班级打扫干净(简单一点)。

四、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五、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将字词卡任意发给几位学生。

2、师用肢体动作或其它方式引出字词,持卡的学生上来大声读给大家听,及时正音。

二、分角色朗读

1、各自选好想读的角色,认真练习读好角色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识字(二)7.木禾米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木禾米竹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

3、会读写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会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按笔画写好“竹”字。

教具:卡片,图,投影仪。

学具:卡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已经学习过了识字(一)也学习了一些课文,同学们通过学习也认识了许多的生字,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去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你们说好吗?(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木禾米竹

1.师分别出示图片,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借助图下拼音读准字音。

(1)mù(2)hé(3)mǐ(4)zhú

木禾米竹

2.生观察字形,分别说说共有几笔,并用到了哪些笔画

木共4笔,第二笔是竖,不是坚钩。

禾共5笔,第一笔是“ノ”

米共6笔,第一笔是“ヽ”第二笔是“ˊ”

竹共6笔,第三笔不同分别是“丨和亅”

3.小组内讨论:

4.了解字义。

师:木,就是树木的木,木是象形字,上有枝下有根。你还

能用木来组成哪些词语?

生:(木门、木头……)

禾,就是禾苗,指庄稼小苗,你能用它组成哪些词?

米、竹同上。

5.指导读字音

师范读,生练习读。

(二)学习“木禾米竹”的写法。

1.生观察生字卡片上生字书写的特点。

生汇报,自由说。

2.生模仿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每一笔的位置。

师进行指导。

如:竹两个撇的位置。米撇和捺的位置。

三、巩固拓展延伸。

1.读一读

木门木工大米小米竹子

2.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的都非常好,老师希望你能记住今天学过的这几个汉字,把它应用到生活中。

五、板书

7.木禾米竹

mùhémǐzhú

木禾米竹

木门木工禾苗大米小米竹子

六、作业

1、书写本课4个生字一个一行

2、用生字组词看谁的最多!

3、要求:准确。

七、自评

教学内容:8.口耳目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口耳目舌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

3、会读写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学习〈〈一鼓作气〉〉,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成语故事《一鼓作气》(板书课题: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圈画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说说对题目"一鼓作气"的理解。

(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所以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播放故事片《一鼓作气》,说说故事讲丁一件怎样的事?

三、精读课文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

(1)当齐国的军队擂起战鼓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庄公出兵迎敌?

(2)曹刿的破敌方法妙吗?为什么?

2.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与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曹刿说的话。

(2)因为当时齐国的攻势很猛,如果鲁军在齐军士气正旺时出兵迎击,势必会伤亡惨重。当齐国三通鼓过后,士气低落,此时出击,自然会一举歼敌。

4.播放录音带,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感悟寓意,拓展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相机指导)

五、课堂

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再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作业:双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简析:

本文是篇记叙文。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夜幕初垂,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写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那晚的情景和爸爸坚定的话语,使汤姆终身难忘。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出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

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光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第一到四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

爸)(板书:爸爸)

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

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二、按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从未 见过 钓鱼 鱼钩 鱼竿 泛起 涟漪遵守规定

夜幕初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鱼饵 鲈鱼

2、指名朗读词语。

3、师: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让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

4、学生齐读生词。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师: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

2、师:生字中哪些字也容易和我们学过的字混淆起来,你能用这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说说这些字吗?

生:未和末

生:允和充

3、师:请你们把这两组字写到黑板上。

五、整体感知课文。

1、师: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低沉地 斩钉截铁地 语重心长地 意味深长地)

2、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5、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学习课文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一到四小节。)

2、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2)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晚上)

3)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早上)

4)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5)指名有感情再读第一节。

6)齐读第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3)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

4)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指名再读)

5)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近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指名再读)

6)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师: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又一生读第三小节。)

3)师:(问该学生)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生:(恍然大悟)是老师投来赞赏的目光。

4)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请该生继续往下读。)

6、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读完了第四小节。

2)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又请了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老师都要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7、深入学习。

1)师:“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2)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3)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4)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5)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生积极记背这几组词语。)

6)师: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7)学生交流。

8)师: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2、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9)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写具体、写生动。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指导理解5至13节,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汤姆是怎样钓鱼,这一节我们重点研究汤姆是怎样放鱼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课文5至12小节,其他同学要注意描写汤姆、神态、动作的句子。例如,你们看这句话: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你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吗?

(很惊讶)(欣喜若狂)

2、指名学生朗读5至12小节。

二、学习5至13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时,要指导把爸爸的话读得很斩钉截铁。

2、(读到“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时,师插话。)师:这是第一次写汤姆的.心情。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不情愿、不高兴)

3、(生读到“慢吞吞”时,师打断。)师:这是写汤姆的什么?(动作)

4、(生读到“汤姆叹了口气时,师插话) 师:汤姆为什么叹气呢?(汤姆很难过、很伤心。汤姆觉得很可惜。)

5、师:课文中一共几处写到汤姆的心情?(三处。)

6、师:这三处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让我们来读一读,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三句句子。

8、师:“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不情愿。)(师乘机板书:不情愿)

9、师:“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师板书:无可奈何)

10、师:“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遗憾、失望)(板书:万分遗憾失望)

11、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你们先读读爸爸的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

12、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能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13、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14、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5、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1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17、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18、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19、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

三、总结。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

(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四、不止作业:

一、抄写词语。

2、 组词:

必( ) 钓( ) 未( ) 允( )

心( ) 钩( ) 末( ) 充( )

竿( ) 汤( )

杆( ) 场( )

秆( )

3、 造句:

允许——

标签: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