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增权:社工理念在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中的运用

增权:社工理念在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中的运用

白满川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增权:社工理念在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中的运用

增权:社工理念在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中的运用作者/袁玺摘 要:自卑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个性发展及潜能发挥。运用增权理念对大学生的自卑类型、成因及消极影响进行分析,试图运用增权理念,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社会工作方式,来增强大学生对权力感的认识,挖掘自卑根源,使其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关键词:增权;大学生;自卑;社工理念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心的群体,有着不同于与一般青少年的抱负和追求,因而也承受更多自我压力。据资料统计,在我国大学生中有30%的人存在心理障碍。目前,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大学生退学、休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3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疾病,而在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强烈的自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现象比较突出,列其他心理障碍之首。一、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类型、成因及消极影响(一)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类型大学生自卑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情境性自卑,另一种是心因性自卑。情境性自卑,即某一场合自信,另一场合感到技不如人,又称技术性自卑。心因性自卑,即无论面对什么事情,总是怀疑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而想象成功的体验少,又可称人格自卑。这种自卑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气质性自卑、认知性自卑、创伤性自卑。气质性自卑,指大学生的人格由遗传来的气质和环境共同决定,一些人生来较为胆小,遇事逃避、胆怯,加上后天不利环境的强化作用,导致与生俱来的气质越来越稳固。认知性自卑,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分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分苛刻,自我评价低,在认知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且难以改变。创伤性自卑,指原本很自信的一个人,由于生活的挫折经历变得小心翼翼、消极被动,对自己作出不合理的评价。(二)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大学生自卑心理出现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即从认知角度和心理根源角度。从认知角度来看,自卑心理基于在社会生活中比较中产生不如他人的心理体验,并主观放大自己的缺点,加之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从而陷入消极、不自信的负面情绪和心理体验中。上述认知性自卑是由大学生错误的认知所导致的。从心理问题的根源来看,由于大学生受到不能直面早期经验因素、过分关注自我的现实因素及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自卑,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1.受早期经验影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可追溯到童年时期,儿童在0~6岁正处于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的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并接受学校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同时要避免失败,他必须勤奋学习。如果这阶段没有获得勤奋感,即儿童在这阶段经历学习、人际交往等在校经验失败的经历过多,成年期会以无意识的形态表现出自卑感。2.受过分关注自我的现实因素影响。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大学生强烈的关注自我,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和标准去评价、认知和行动,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而这一特点会导致其过度苛求自己而不顾自己的实际,只接受理想中“完美”的自己,不肯接纳现实生活中有缺点的自己,一旦主观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便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其易感到自卑。3.受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当前的迷茫、恐惧和对自己定位不准容易导致其自卑,这种自卑既是障碍又是动力,其中虚构未来不良发展状况,对未来不抱希望是自卑的表现。由于对自己能力的分析不足,自己对未来的恐惧心理增加,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和期望,而导致自己在行为上的退缩,犹豫不决等现象。以上便是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类型及成因,由于大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发展时期,对自身不良的认知及不能直面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源的这些问题,会对其大学阶段乃至一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容易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起逃避或退缩反应,抑制自信,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力,这是非常有害的压力转换模式。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产生极大的危害。1.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人际交往中,因惧怕出丑、受挫或遭受他人的耻笑,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产生自卑心理,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形成闭锁心理,失去了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2.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会影响其个性发展。自卑的大学生会对外界的兴趣降低,对一般的刺激做出消极反应,不愿与人交往,心理上消极退缩,喜欢沉思默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个人所面对的是自我的狭小天地,使其与学校、社会产生隔阂,与新生事物缺乏联系。最终导致大学生失去了一些良好的锻炼自己、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影响到自身个性的发展。3.大学生自卑心理会限制其潜能发挥。处在自卑的心理状态中的大学生,会过度自省,害怕失败,把风险估计的很大。而现实情况是,越害怕失败,就越难成功,社交面就会逐渐缩小,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即使有才华也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自身权能感的严重缺失影响了个人潜能的发挥。以上是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针对上述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其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式,而增权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二、增权理论及其在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运用(一)增权理念概述增权是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力的认识,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个人能采取行动来解决自身问题和改善现状。其中,权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指一个人拥有的能力,不仅是客观存在,还表现为人们的主观感受即权力感,这种权利感可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自尊和重要感等。自卑心理的产生往往伴随权力感的消失,而权力感的消失是一种无权感。无权感是指当个人对侵害其社会系统感到无权时,他们易把这种感觉内化,通过内化贬低自己,并陷入恶性循环。许多高校的大学生由于认知的错误及没有直面自卑根源等原因往往会出现权能的缺失或无权感,而解决权能缺失问题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增强自卑心理大学生对自身权能的认识,减少或消除无权感。因此,增权理念的运用是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增权理念运用的目的增权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是为使自卑大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有平等地受到他人尊重和重视的权利,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逐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正确对待他人,消除无权感。从具体方面看,大学生运用增权理念:(1)是为自身当前的自卑感找到合理解释。(2)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需适度关注自己的言行、思维方式及与他人的关系。(3)让其不为将来的未知和迷茫担忧,活在当下,顺其自然。三、解决自卑心理的具体方式有效地达到增权目的有两种方式即: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种方法。个案工作的方法是指社工遵循基本的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自卑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其解决自卑心理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实现其自我价值。(1)社工可走访学校和家庭,针对自卑学生的相关因素,形成促进包括自我心理支持、同辈群体支持及心理咨询机构的支持及家庭支持等在内的有机结合。(2)社工需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与心理学咨询师的课程,结合教师教学、家庭支持等资源,与自卑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自卑大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调动自我正能量。(3)大学生通过社工的赋权后要充分重视外部的帮助与其自身不断进取、艰苦努力相结合,激活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形成自卑大学生自我激励机制,实现增权。小组工作方法是指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小组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成员获得小组经验,逐步实现行为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恢复,达到个人的发展。鉴于自卑大学生对“自卑”一词的敏感,在组员招募中需避免用“自卑”字样的组名,可用“人际关系能力训练小组”、“焦虑缓解小组”及“自信心培养小组”组名,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既使大学生在活动的相互交流中中体会到自身的自卑不是个人而是集体都存在的问题;又能让大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充分重视激活他们的精神动力,使外部的支持帮助与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相结合。并且在克服困难的活动中,大学生可通过尝试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自信心。通过上述小组活动,可使自卑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改变自身不合理信念,建立新的自我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方式,超越人性的自卑。除上述个案与小组方式之外,还可将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方式相结合,让高校教师、社工与自卑大学生互动,在互动中能体验到互助互利和他人的真诚与友好,在克服自卑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大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他人,改变过去绝对化、概括化的理解和模式,建立起新的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知模式;并使大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我能力和权力,减少或消除无权感,挖掘潜能,从而达到改善其自卑心理状况、实现增权的目的。综上所述,作为拥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同时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而承受更大自我压力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对自身能力和权力的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自我权能的缺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对权利感的认识,挖掘自卑的根源,充分利用增权理念,挖掘自身潜能,消除减少无权感,克服自卑心理,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王建香,王龙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57.[2]杨淑民。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干预[J]。中国成人教育,2007(04):55.[3]贾远娥,李宏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实质及其认知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19.[4]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开封:河南大学,2005:45-46.[5]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05)。[6]张长伟。增权: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0问题心理贫困问题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2005(09)。作者简介:袁玺(1992- ),江西省新余市人,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工程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