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浅谈传统美学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意义

浅谈传统美学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意义

争端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浅谈传统美学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意义

摘要:作为一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性学科,美学具有研究美的本质、标准、规律的功能。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过程中,虽然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美学学科。但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和艺术创作曾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且,中国传统美学之所以能够在当代世界美学界独树一帜,正是源自它那种独特的美学结构和内涵饱满的思想精髓。它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征,又具有高度稳定的特点,是中国美学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特色就是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美学思维有机统一。研究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美学思想精粹,对于丰富中国现代美学.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古代美学 哲学 现代美学

一、审美标准之中和美

从美学的视角看,“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中和”作为一种传统美学观念,强调一种适中精神,是指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式。《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因此,凡事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美学中所表现的“中和思维”正是这种对“度”的把握过程,而且它逐步演化成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我国古典美学中注重把握和表现审美对象内在的中和之美,同时追求那种错落有致而又浑然一体的美学风格,还有作品中营造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审美境界等等,无不渊源于对中和之美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文化事业也表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和谐已成为当代发展的主旋律,“和”是传统美学的根源,而和谐文化也在提示我们在传承美学文化的同时,将这种“中和”的思想融入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准则之中,促使和谐的愿望与目标始终贯穿于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价值取向之协调美

从美学的视角看,“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谓“协调”是指事物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各种相关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美学关于自然美、艺术美、道德美的基本原理中,强调的就是这种“和谐即美”、“协调即美”。就像一幅图画的美就在于画家将它的色彩、构图等因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首歌曲的美就在于作曲者实现了音调、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完美结合在一起;一首诗歌的美就在于诗人将它的意境、韵脚等方面完美融汇在一起。这些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所散发出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各种不同要素的最佳组合,这便是是各种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即美”、“协调即美”不是中国传统美学特有的观点,西方传统美学也重视协调美。但是,中国传统美学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协调,而西方传统美学只重视形式的和谐、协调。“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必须遵循和谐协调的客观规律而运行。中国传统美学中对中国艺术精神与作品的协调则更为明显,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中国艺术就始终贯穿着意境——心与物、情与景交融的审美理想。

三、思维方式之和善美

从美学的视角看,“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所谓“和善”是指和谐的形式与善的内容的有机统一。《乐记》在论述音乐的本源时提到:“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儒家的音乐理论在艺术内容与形式上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论语中说:“尽体美矣,又尽善矣”。道德的力量一且能与审美情感结台起来,就能成为一种道德意志,进而转变成为道德行为。随着儒学思想的发展,“尽善尽美,至善至美”就逐渐演变成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把道德内容与艺术形式有机联系在一起思考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和善思维”。“美即是善,善外无美”,这就要求艺术家不能不单纯地追求艺术形式,而是需要把和善思维运用于艺术设计,力求道德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使作品起到审美与教化的双重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是兼个人、社会、国家而言之,集中反映了传统美学思想和善的社会功能。

四、特色审美观之和合美

从美学的视角看,“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的和合之美,是从实际出发,把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从审美思维方式考察,“和合”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强调事物的整体性,而且是一种倾向于综合性、辩证性、和谐性的整体系统思想。所谓“整体观点”。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与物也是—个整体。整体是由许多部分、要素、方面构成的有机系统,要想了解各个方面、部分或要素,必须了解整体。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张的“天人合一”,就是这种“和合之美”的典型代表。和合之美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兼收并蓄”,是指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道家、佛家、墨家等诸多学派的思想及其他外来文化而形成的。传统美学思想和合“兼收并蓄”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合之美”的审美观不仅要求内部各个部分之间是和谐协调的,而且要求发扬“兼收并蓄”的优势,批判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元素,使自身不断得到繁荣和发展。

五、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纵观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贯穿中国传统美学史的和谐思想。而和谐美学的文化根源恰恰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思想,它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贯穿于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它是一种是一种潜移默化长期作用的过程,对于我们当代人的生活也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化的迅猛发展,文化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传统美学“和为贵”、“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使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直接成为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营养和思想资源。面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对于提高当代人的艺术素质及道德修养,而且对于我们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主义都有独特而实际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