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若干年后什么样的孩子又将被淘汰呢
作为家长,作为妈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可能的多记住一些知识,能在上学的时候拥有傲人的成绩,能成为班里的小班干部,其实,很多家长在拔苗助长,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就像我们去博物馆一样,如果每次从博物馆出来妈妈都会问:“今天都学到什么了?唐朝是916年灭亡的,还是961年灭亡的?”当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兴高采烈地回答,而有的孩子就会觉得这次博物馆之行变得了无生趣。而聪明的妈妈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会问孩子:“你觉得唐朝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唐朝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样的问题让孩子充满的探索的欲望,愿意自己回去翻翻书,在自己的历史书中找寻自己的答案。同样的问题,两个不同的妈妈和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有观察、有思考,而另一个孩子只是记住了唐朝是618年建立起来的,我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
孩子走进博物馆或者外出旅游的时候,知识永远排在第二位,培养孩子走进博物馆学习的习惯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永远排在第一位。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会死学的人会逐渐被未来淘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求知欲、思考力、创新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还有最主要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我们永远都没办法预知孩子的未来,就像十年前,谁可能想到诺基亚也会有一天濒临破产,就算有人这么预言估计更多的人肯定会说他疯了。谁会在二十年前认为柯达会被数码影像取代。现实就是这样,很残酷,但是就是现实。没人能预知所谓的“好找工作”的专业,读下来会不会真的好找工作。也没人能知道那些“学这个有什么用”的专业,读下来会不会突然“抢手”。但只有一件事情是已知的,那就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孩子们唯一需要拥有的就是快速适应社会变化并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如今的教育已经是从“死知识”向活“学问”过度,当我们在孩子们身上播种下的习惯,留下的精神,给孩子培养出来的几种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能力时,才是真正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变出属于自己的“绝活”。也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
良好的个性能让孩子的人生中,交到真心的朋友,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波折,总会有知识层面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朋友的相助,贵人的扶持,良好的心态,能帮孩子打开全新的局面,让孩子收获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和热爱。说到底,父母们所谓的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就是希望孩子身心快乐,能享受自己的生活吗!
课堂上我们所给孩子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毕业后绝大多数时候是需要孩子自己能够寻找获取知识的渠道,并通过高度的自律和求知热情进行自学。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谁就快人一步占得先机。未来社会需要的肯定不是通过“填鸭式”教育制造出来一样的螺丝钉。个性化正在被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应聘面试,还是日常讨论,孩子们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去表达自我。社会发展越快速,这项能力就越重要。
有阅读和写作习惯的孩子,在自我表达能力上,远远比没有这些习惯的孩子更优秀。他们更会讲故事,更有同理心,更知道怎样表达自我,能够让自己被周围的人信任。
知识正在爆炸,信息每天都在更新迭代,孩子们需要具备通过思考去粗取精,再把知识整合规划,变成自己的财富的能力。事事都帮孩子规划好,是有害无益的,短时间内可能帮助孩子更有条理更充实,但是实际上,也扼杀了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孩子也必须学会审视自己的现状、规划自己的时间,寻找自己的优势,并解决自己的短板。“这是竞争的时代,同时也是最残酷的时代。”我们能做的,不再是帮孩子规划好未来,只能是倾尽所能,帮孩子拥有适应未来的能力。给孩子享受物质的能力远远高于给孩子物质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