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必背总结分享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必背总结分享

凛时年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

1、报刊:①.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②.《昭文新报》一般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③.戊戌变法时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的《民报》、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有着重大启蒙作用。④.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与之并存的《光明日报》等其它类型的报刊,内容丰富。⑥.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

2、电影:①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②.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③.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我国的国歌。⑤.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一些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⑥.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视技术(如卫星传送)的进步,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4、互联网:①.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网络媒介”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②.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③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

世界货币体系 (短期贷款,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放银行) 1945 三大支柱

(长期贷款、技术援助)

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

(旨在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2、意义: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②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的债权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基本特征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②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3、影响

①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积极)

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消极)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化程度)

①背景

a、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b、近代欧洲国家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c、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②建立过程

a、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1967年,三机构合并,成立了欧共体;

d、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e、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f、1999年,欧元问世(英国除外)

③意义

a、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b、对欧洲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典范,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实现优势互补)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地跨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影响其发展,中国1991年加入)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历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③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20c90d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力:

a、资本追求利润的化(原动力)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c、现代通讯、交通工具(技术条件)

d、两极格局的瓦解e、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f、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

(2)评价

①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影响

a、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c、对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经济安全、生存环境面临空前的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WTO)1995年

(1)背景:关税总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成立

①目的: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成立:1995年1月1日

(3)作用

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②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③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

(1)过程:①1986年,提出“复关”;②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

a、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b、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②消极影响:市场开放、关税减让,使农业、汽车等行业受到冲击;

▲中国迎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5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初步发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原因: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

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短暂春天(黄金时代)(1912~1920)

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障碍(根本原因)②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④一战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短暂的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曲折发展

1927~1936 发展较快、1937~1945民族工业萎缩、1945~1949民族工业绝境

阻碍中国资义发展因素:本国封建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必背总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