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部编版教学反思

部编版教学反思

暮夏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部编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教学反思1

《故宫》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描写的宫殿也很多。好多学生空间感较差,真正去过故宫游览的学生几乎没有,要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课文,能达到真正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我专门布置了一项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故宫建筑的简单平面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可是第二天检查作业发现,有几个同学根本就没画,还有一部分同学画的内容不完整,还有几个同学干脆从网上找来了故宫示意图,照搬上去,课文中没有介绍的也标出来了,只有一少部分学生画的规范,完整。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带领大家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逐段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故宫示意图。这次画的'示意图比第一次的规范、完整多了。

这节课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故宫的布局规划、建筑特点和陈列的珍贵文物,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完成了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这一课由于前面在把握课文内容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后面重点讲解部分就显得有点仓促了,以后在时间安排上会注意再合理一点。

部编版教学反思2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

一、朗读训练:

这是本课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二、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

部编版教学反思3

教完dtnl,课间照常抽查拼读,发现仍有不会拼,连最简单的ba也拼不出。(又是这个李美婷)此刻看她一点也不美。心急,上火。一个课间就在我拼她模仿中度过。眼看快上课了,再将拼过的音让她念,仍然不会,气疯了。顺手在她的书上写上“李美婷拼读有问题,请家长帮忙。”下午上课,拼读dtnl音节,我很注意地观察她,看她很用心地跟读,就让她站起来读da,在我的帮忙下最后读出来,我走过去,狠狠地表扬她,并把表扬她的原因告诉大家,还给她的书上贴了张表示奖励的小贴画。她的眼睛闪出了自信的光芒,接下来的课,读得更认真了。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来看,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就应是整个低年段的要求。这就是说,汉语拼音不是一年级的要求,也不是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要求,更不是一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孩子们现阶段出现的还不能够很好地拼读等问题不要操之过急,还是要慢慢来。在后面的认一认、识字、课文、练习等的学习中,学生每一天都还要超多地重复使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的,他们会越用越熟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不得哦!期盼着,一切都会好的。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也要懂得这一点。对孩子持续极大的耐心,极大的期盼,不急于求成,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呵护和期盼,及时肯定表扬他。多给学生鼓励与呵护,多给自我耐心的期盼。

部编版教学反思4

表演课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现了低年级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特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组织能力。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表演课文前,我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确定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操练各自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最后进行小组的表演竞赛。在表演课文时,每组学生非常积极。有些学生表演得形象生动。有个扮演棉花姑娘的学生演棉花生病时就蹲着身子耷拉着脑袋,让人看到了一个生了病的小姑娘无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后病好时,她舒展手臂慢慢地站起来,还做了个开花的动作,将小嘴笑得甜甜的,多么开心啊!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表演要求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而定,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文字上处理,就应当及时予以肯定。

二、忽略对作为观众的学生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好动,不能专心地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教师应当在表演前提出对当观众的学生的'要求。

三、忽略表演后学生的评价。如果让小演员向老师、同学谈谈自己表演课文的感受与自我满意程度;让当观众的同学也来评评表演的同学表现得如何。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总之,表演课文这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意识。

部编版教学反思5

看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便有些犯愁,要知道,在老教材中,它是第六册语文中的一篇文章,如今成了新教材第三册中的课文。第六册和第三册,中间相差三个学期,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理解力,肯定差很多。学生对黄山风景区也不太熟悉,回忆过去,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可这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能行吗?我该怎么开展教学呢?

为了让学生对黄山风景区的`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我在课的一开始,出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并进行介绍,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自然地引入到课题,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学生提的问题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让学生边看媒体边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在识字教学上,采用了大集中的方法,对学生来说量一下子太大,如果结合学生回答的问题,采用小集中,先学其中的生字“桃、猴”,降低学习难度,这样效果会好些。还有在交流识字好方法。

部编版教学反思6

这学期在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反思如下:

1、内容教学宜简单

我认为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环节不可省,但是不宜花时过多,于是我巧妙地借助课文的插图激起学生读文欲望,让他们一一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在读通、读正确中让学生自己读懂了寓言故事的大概。在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短语卡片,这样,葫芦的生长过程自然呈现,清晰明了。

2、字词教学要注重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藤”等字。因为生活在城镇的孩子远离田园生活,他们没有看到过葫芦,也不知道植物的藤是什么样儿的。因此,这里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由图识葫芦,观察字形特点,带出词串教学: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而后顺接到了读准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知道了“葫芦”的特点,从字到词再到句的教学呈现年段教学特色,还起到了积累语言的作用;“藤”字的教学,我还让学生从听字音到观字形再到“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藤”,让生字的教学进行有效的音形义三结合,在润物无声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把语言训练点和能力培养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写字教学需到位

写字教学于第一学学段的学生来说不但不能省去,而且还需用时颇多。我在指导学生书写并不机械单一,而是教给学生观察字形的方法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利用熟字记生字、区别形近字,既有能力培养点的训练,又有方法习得点的训练。若能抽点时间让学生在书写中进行互评,可能效果会更佳。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教学反思7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部编版教学反思8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这些字他们基本上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在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

一、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图文结合法,我把云、雨、鸟、虫等字的图片出示给学生让孩子结合图片识字、认字、组词说句,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才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但在课堂中,我也犯了很多细节错误。首先,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山字的结构的时候没有写在黑板上,导致孩子们可能对于每一笔的位置找的不是很准确。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山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其次,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评价总结,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语气比较平淡,不够有激情,导致部分孩子课堂走神,注意力转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重视细节,做一名有吸引力的老师,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力。

部编版教学反思9

在学校的校本语文教学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深深的体会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我教学了《棉花姑娘》一课。课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回顾,有了以下的.体会。

《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青蛙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透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中的优点:

一、首先能够进行充分的准备,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头饰、挂图、录音等教具,对于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爱学、学的情绪,起到了用心的教学作用。

二、在教学生字时,能够详略得当,指导细致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导书写,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对孩子做到细致的指导。

三、提问题时能够以一个大问带动全文的学习,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去浪费学生的时间。孩子们在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的引导下学习,能够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一、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就应怎样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就应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在课后,有学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医生,农民为什么不给她打点药水治病呢”我笑着说:“我想如果你是照顾这些棉花姑娘的农民伯伯,必须会帮她们治病的是吗”“嗯,是的!”孩子笑着走开了。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真是十分会思考问题,我总是去关注一些课本上的文字,想着透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让学生学习,其实孩子们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于大人的,而我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有很多时候,在这方面孩子们往往给我上了一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会把自己的经验多多发扬,把自己教学中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有意识的修正,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部编版教学反思10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以下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注重了朗读教学,特别是第三句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我以不同的方式来朗读,以加深学生对每个小动物爪(蹄)印不同形状的印象,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最后,我还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每个小动物走过的脚印,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

在指导朗读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时,先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时的心情,再指导他们用自豪的语气来读,教师再范读,学生做动作读,在活跃的气氛中体会朗读的快乐,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课文内容,我采用逐句讲解,学生逐句消化的教学手法,使课文内容易于学生接受。授课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在教学时,我适当的补充一些内容,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冬眠,这就更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说完整话能力的培养,因为时间没有把握好,练习不多。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抓的不够细,学生的说话练习不多,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部编版教学反思11

本学期精备一课,我们选择《雷雨》其目的就是本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课堂上我汲取去汪清听课的经验,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有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在复习第一课时内容时,我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这是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自由读文、按照课后提示默读课文,指名按三部分读文、师范读文从整体到部分感知文。,读悟结合我们做得比较充分,学生每一次读书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朗读水平都有新的提高。评价朗读时,我使用师评为范例,自评找差距,互评找优缺点,再读求进步,齐读齐体会的方法,让学生的朗读水平继续提高。听到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看到他们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进步,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我采用教师读,学生来当小评委,让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懂得了评价老师的朗读,为接下来的朗读教学打下基础。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

a、叶子不动,蝉不叫。

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

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

体会“垂下来”。对比从滑梯滑下来和蜘蛛直的垂下来理解“垂”字的含义既生动又形象,联系了生的实际生活,他们积极发言气氛活跃。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蜘蛛的害怕)

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思考: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划出来。(“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学生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癞蛤蟆,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既有循序渐进的指导朗读过程,又抓住了重点词句的理解,更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把表现、展示的舞台让给学生,整个教学展示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成功的课堂教学,精彩的不是老师的表现,而是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迸发智慧的花火。不足是教师平翘舌掌握的不好,生朗读存在上扬的语气等。

部编版教学反思12

《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主要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方面来写。重点抓住普罗米修斯所说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后所遭受的痛苦,以及普罗米修斯所做出这一切的伟大之处。

在拿取火种部分,运用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象,自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后,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生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所造的福。课文重点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部分,从“锁”和“啄”两个词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另外,通过对其他人物如众神之王宙斯、火神、大力神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想象,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认识、了解神话的`特点。 在本次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优秀品质。

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每学习一段文本,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语言“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中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 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的所承受的苦难。

本篇课文学生课堂表现较好,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只有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才能更快的成长。

部编版教学反思13

乍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 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重点。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变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趁机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使十几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很多张报纸……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部编版教学反思14

1、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从中感受到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与学生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部编版教学反思15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亮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充分地读,认真地品,尽可能得多背一些。本文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位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不要做过多的分析,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在本课教学中,“以生为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课教学应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让学生个人读,小组交流,然后抓住学生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

这些正是教师调动了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时间的沟壑,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在教学时因为注重朗读,未深入研究文本,需加强这方面的讨论。

标签: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