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
如何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幼儿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的概念,且低龄幼儿对疼痛的感觉没有年长儿童和成年人敏感,给诊断增加了困难。那么,如何及时发现阑尾炎,早做治疗呢?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如何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知识,欢迎阅读。
如何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
1.阑尾炎一般先腹痛,后发热,腹痛呈持续性。
2.腹痛时,孩子喜欢右侧卧,双腿稍屈。
孩子很少左侧卧,因为阑尾的位置在右边,如果左侧卧,将会使发炎的盲肠牵动和下垂,加重疼痛。
3.右下腹有压痛点,个别大儿童有腹肌紧张。
因孩子不愿配合,检查时最好由母亲抱在怀里或哺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触摸孩子的腹部,边摸边观察孩子是否有痛苦的表情。当检查到右下腹时,孩子会叫痛或用手来推开;也可等小孩睡时检查,触到痛处,小孩会惊醒。
4.因腹部不适,孩子不愿意活动右侧下肢。
行走时,有步态不稳、跛行等异常表现。
5.B超检查虽然不容易发现发炎的阑尾,但腹腔内有“积液”,可协助诊断。
有的家长对手术有疑虑,觉得能保守治疗时最好别动刀。但是由于婴幼儿阑尾壁较薄、腹腔局限感染的能力差,同时这些患儿阑尾常常有扭曲、管腔狭窄、阑尾过长、粪石嵌顿等原因存在,往往在阑尾炎发作十几甚至几小时内,就由单纯性阑尾炎转变为化脓性阑尾炎,随即发生坏疽,导致阑尾穿孔,危险性大。因此,小儿阑尾炎原则上不进行保守治疗,如果该动刀时迟疑不决、耽误治疗,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早期阑尾炎,手术仅需半小时,加上现在麻醉都比较可靠,手术比较安全。此外对于女孩阑尾炎,有可能因炎症累及盆腔而导致输卵管堵塞、蠕动障碍,是成年后不育的一个原因。因此,女孩一旦被确诊为阑尾炎,应积极手术治疗,彻底清理腹腔渗液,尽可能不让附件发生粘连,以免导致将来不孕。
延伸阅读:
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图6),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